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很多家長產生了不少困惑和無奈,陷入了許多盲區和誤區,普遍感覺到如今的孩子“管不得,慣不得”、“嚴不得,鬆不得”、“硬不得,軟不得”。不妨看看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

誤區之一:側重智育,片面發展

誤區之二:忽視了德育這個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誤區之三:勞動觀念淡薄和高分低能

誤區之四:正統思想硬性灌輸

誤區之五:望子成龍心切,期望值過高

誤區之六:家長形象的缺陷

誤區之七:忽視社會環境的影響

然而在現在,不少家長對於社會環境在家教中的影響作用卻採取了兩種錯誤的態度,走向兩個極端。

(一)放任、不加節制和引導

許多家長認爲這個社會是開放的,孩子“太老實”了會吃虧,錯誤認爲要早接觸社會,多到社會上“溜溜”,多學點“東西”;要世故纔不會“吃虧”;多與人交往纔不會“不合羣”。因此,對於孩子的擇友、交往、行爲不干涉,聽之任之,這樣就對難免有誤入歧途的可能,許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都是由於平時不注意小節,受壞人引誘、教唆而躊成大錯的。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時候,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會乘隙而入,黃色書刊、錄像還在暗地裏流傳着,對於青少年身心發展是個很可怕的不利因素。

(二)限制壓抑正常的社會交往

正是基於對第一方面的顧慮,不少家長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爲外部世界都靠不住,孩子只有在自己的“安樂窩”保護下才是最安全的,同時,由於“望子成龍”心切,認爲孩子玩的時間多了會浪費時間影響學習,因此處處限制孩子正常的交友和活動,不顧孩子心理、生理需要。片面地把自己“良好的願望”強加給孩子。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很差,成了“長不大”的人。

那麼,該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建立民主型的父母與子女關係

民主型的家長能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與孩子商量以獲得理解與合作,能夠與孩子融洽地相處。成長中的孩子是有獨立性傾向的,青少年雖然在精神上處於不穩定狀態,有時不安、有時苦惱、有時躊躇滿志、有時悲觀失望,但是,隨着與社會生活的逐漸接近,社會要求他們儘早自主;隨着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獨立意識和成人感增強,他們厭煩過多的管束、不願受擺佈,把他們當小孩看待的做法使他們不能接受,普通具有獨立性傾向。許多家長往往忽視了孩子的這一傾向而無法理解,所以往往產生“代溝”。

二、重視社會環境對家庭教育的雙重影響

社會環境的影響有積極與消極之分,家長要趨利避害,關注孩子的成長環境。我國古代不少人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一些成功的經驗,最出名的有“孟母三遷”這個典故。孟子的母親原來家住在農村一片墳地旁邊,孟子就玩哭喪、埋人的遊戲;孟母把家遷到集鎮上,孟子又學人家做生意的遊戲;後來,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旁邊,孟子因而也受到了良好的影響,漸漸懂得禮貌,經過努力,成了一代儒學大師。比如對於互聯網絡,有的家長視爲“洪水猛獸”,有的家長則是放任自流,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孩子要引導他們正確上網、明辨是非;對於孩子的人際交往,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掌握一個“適度原則”。

對於正常的交往不限制而應鼓勵,同時要從家長本身較高的判斷力出發引導孩子認識社會,教給孩子判斷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能力,在引導孩子的時候,還要注意一個方法態度。在教育引導孩子接受會影響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孩子纔不會無所適從,比如可以,藉助領袖、偉人的事蹟,藉助周圍人的正確的行爲,還可以“現身說法”,自己當孩子的榜樣,這就對家長本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三、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許多孩子的自立和自理能力差正說明了適當的家務活對他們的重要性。莆仙人古代就有“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的優秀傳統,現在人們常說的“再窮不能窮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也體現了其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適當的家務勞動和技能訓練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進步和健康成長。適當的家務勞動的好處突出表現爲兩個基方面:首先是孩子從小就體驗到責任感和自信心,培養他們基本的生活能力,長大後才能意識到自己對家庭、社會、他人的責任,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也纔能有能力有信心去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其次適當的家務還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因爲常動手可以調動身體的各個部分神經系統進行活動,它能對大腦皮質運動區產生良好的刺激,從而鍛鍊大腦細胞。

四、從孩子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培養教育

每個人的主觀條件不同、個性相異,其發展目標不能強求一律。有的家長爲了使孩子取得好成績,對他們提出過多、過高的要求,不顧孩子心理、生理的承受能力,孩子們處在實際能力達不到父母期待的苦悶精神狀態之中,反而影響了學習的興趣和身心發育,欲速則不達,適得其反。高爾基曾經說過,“孩子不再是父母的金錢、房屋、傢俱的承繼人,而是真正巨大價值的承繼人,也就是他們父母的勞動所創造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承繼人。”

五、克服“重智輕德”的傾向,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孩子的思想品德猶如一張白紙,可以畫出各種不同的圖案。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孩子學會做人在某種意義上比做學問更加重要。從清華大學的劉海洋到雲南大學的馬加爵,再到高層知識分子犯罪率日漸升高的趨勢,不正說明了學會做人的重要性嗎!

我認爲在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中要讓孩子學會勤勞善良、自強不息、堅忍不拔、誠實守信、誠懇待人這些道理,通過一些生活細節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比如:說了就要做到、耐心聽別人講話、節約每一分錢、及時感謝別人的幫助、做事要有責任心等等,使孩子懂得基本的道德規範,形成明確的榮辱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爲將來走上社會成爲一個高素質的人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