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如何教育脾氣暴躁的孩子

如何教育脾氣暴躁的孩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如果問什麼樣的孩子最讓人頭疼,可能很多父母會說:就是我家那個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摔ipad的孩子,那麼如何教育脾氣暴躁的孩子呢?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教育脾氣暴躁的孩子

處理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基本步驟:

哭是孩童的本能。對於低齡的孩子而言,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尚不完善,還是會本能地用哭鬧來表達自己想要滿足的需求和慾望,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除此之外,哭也是人類發泄情緒的一個基本方式之一,比如生氣、痛苦、難過、傷心等情緒的表達,通常都伴隨着哭,成人大都如此,孩子自然也不例外。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也會產生生氣、憤怒、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因爲不知道如何更合理地發泄,因此往往也會基於本能用哭鬧來發泄。

理解了這一點,家長就會對孩子的哭鬧抱有更多的同理心,而不是孩子一哭鬧就大加訓斥、或者是煩躁不安,恨不得孩子馬上閉嘴。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甚至哭鬧時,你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淡定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孩子越鬧,你越冷靜,同時:

1、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爲。

2、告訴孩子你很理解他

3、引導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發泄情緒。發泄的基本原則是“不傷身不傷財”(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的“身”和“財”)。

4、等孩子情緒平息後,告訴他爲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5、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那些情緒比較劇烈、個性特別執拗的孩子,上面5個步驟中的前4個步驟通常可能需要循環重複幾次甚至更多次,需要足夠的時間,孩子才能逐步平靜下來。這個時候就像一場艱苦的拉鋸戰,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對孩子的信心,絕對不能半途而廢。

同年齡的孩子發脾氣哭鬧時要區別對待。

2歲前:安撫,轉移注意力,配合非語言幫助孩子理解;

2-6歲:溫柔地堅持,適當延遲滿足、變通滿足;

6歲以後:除了溫柔地堅持,還可適當採用更直接的冷處理方式。

除了以上講到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啓涵心理建議,父母從2歲起就開始配合一些故事、生活場景反覆講解,來讓孩子逐步認知和理解情緒,學會表達情緒,學會合理地發泄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除此之外,還可在平時家庭教育中關注以下幾方面

 1.培養孩子做事的靈活

當孩子玩玩具、吃飯時不要“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從小盡量使其“多樣化”,任其有挑選的餘地。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應及時引導孩子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這種調節能力越好,其靈活性也就越好。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也靈活了,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

 2.孩子好發脾氣是後生的

父母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對象,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不要在孩子面前隨意發脾氣。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也跟着發脾氣,用發脾氣對發脾氣。這種感情用事的方法,絕對改變不了孩子好發脾氣的習慣。有的母親認爲孩子好發脾氣拗不過他,就把他推給父親管教,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媽媽對他發脾氣毫無辦法”,以後他會變本加厲地在母親面前發脾氣。

3.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孩子學習繪畫宜在3-4歲;學習音樂宜在5-7歲之間。因此,興趣的培養不要過早,也不宜過晚。孩子的興趣特別容易轉移,不要只根據父母的意見來決定,而應當聽聽專業人員和孩子本人的意見。

4.找出孩子好發脾氣的原因

是孩子自我情緒調節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達能力差,一點小事就發脾氣;還是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斷的能力。

 5.平時多與孩子溝通

瞭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父母可以多方瞭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父母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6.當孩子發脾氣時,不要強化他這種行爲

家人是一味袒護他,還是教導他?假如一味袒護,就會使他嚐到甜頭,這實際上是一種負強化,他就會鬧得更兇。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應該讓孩子懂得並記住一個道理:吵鬧發脾氣是沒有用的。這樣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鬧發脾氣當武器”不起作用。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育,孩子愛發脾氣的毛病就會有所改變。

啓涵心理建議父母可以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勤奮愛勞動的習慣,生活中給孩子帶去更多的快樂。

請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自制能力,只不過有的孩子需要更多一點時間。這種能力,需要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暖的接納、最溫柔的堅持”才能逐步喚醒。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學會遵守規則並放棄這種發脾氣哭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