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致家長:高考前後該做與不該做的事

致家長:高考前後該做與不該做的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臨近高考,緊張、焦慮、不知所措成了考生家長的普遍現象。在這關鍵時期,家長能爲孩子做些什麼呢?哪些是你該做的事情?哪些又是你不該做的事呢?今天幫大家整理高考前後家長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事情供大家參考:

致家長:高考前後該做與不該做的事

 一、高考前:

1、不該做的事:老是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

該做的事:做好你的“後勤部長”,對孩子學習的事做一個“甩手掌櫃”。

理由:問家長朋友們兩件事:你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嗎?你能輔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嗎?如果都不能,那麼就請你做一個“甩手掌櫃”吧!因爲你每問一次,唯一的作用就是再揭一次孩子的傷疤。

2、不該做的事:越臨近高考,對孩子越來越顯得特別關心。

該做的事:哪怕是到了真正高考的時候,對孩子的關心也要和平時一樣。

理由:對孩子特別的關心,其效果是增加孩子的壓力。如果是高一高二,對有些孩子來說,增加點壓力或許是好事;但是對於臨近高考的孩子來說,再給其增加壓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壞事!

3、不該做的事:因爲內心焦慮,整天一張“高考臉”。

該做的事: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而且一定能行!

理由:情緒是會傳染的,尤其是在親人之間(包括在你和你的孩子之間),正面情緒能傳染,但負面情緒的傳染力更強。臨近高考,有許多考生家長甚至比考生還要緊張,由此而產生出來焦慮的情緒,不由自主地會寫在自己的臉上——“高考臉”。哪怕你不對孩子說一句話,你的“高考臉”也會將你內心的緊張和焦慮傳遞給你的孩子。避免“高考臉”的唯一方法只能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相信孩子能行,而且一定能行!

那種“高考臉”,特徵明顯。歸納起來,基本主題是焦慮和絕望,有些嚴重的,一說話就急赤白臉。

4、不該做的事:拿別的“好孩子”給自己的孩子做“榜樣”。

該做的事:孩子永遠都是自己家的孩子好!

理由:回想一下你小的時候最反感父母的事情有哪些?拿別的“好孩子”給你做“榜樣”恐怕會是很多人的選擇之一吧?家長的初衷是好的,希望拿“榜樣”作爲你學習的動力,但效果是悲慘的——讓孩子對父母徒增反感而已。

5、不該做的事:給孩子增加壓力。

該做的事:爲孩子減壓。

理由:前面的4對“該做與不該做”歸納起來就是一條——爲孩子減壓。並非壓力越大,學習效果就越好。事實上,越是大的考試(如高考),越是放鬆、從容和淡定,效果往往越好。對於高考考生來說,來自學校、老師、社會、親戚朋友及自身的壓力已經過大了;所以家長應該爲孩子的壓力做減法纔是聰明之舉喲!

 二、高考後:

1、不該做的事:對高考志願的事“大包大攬”,讓真正的主角——考生做“甩手掌櫃”。

該做的事:高考志願的事讓孩子自己做主。

理由:尤其是那些文化知識水平較高、但又不怎麼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的家長,往往容易犯對孩子高考志願的事“大包大攬”的錯誤,以爲這樣就可以對孩子的一切“盡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那麼問題就來了:上大學是你去上呢,還是你孩子去上?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如果將填報高考志願比喻成一場戰役的話,那麼家長、親戚朋友都只不過是“參謀”而已,戰役的“司令”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的孩子——考生自己。

2、不該做的事:對高考志願的事“不聞不問”,完全交給孩子自己解決有關高考志願填報的所有問題。

該做的事:積極收集信息、整理資料(這些可在高考前進行,反正你在學習上也幫不上孩子什麼忙,能做的是爲高考志願早做準備)。爲孩子做一個合格的“作戰參謀”。

理由:有的考生家長,由於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對高考志願的事也一竅不通;以此爲理由就做起了“甩手掌櫃”。高考專家謝雲峯老師認爲這樣的家長是不負責任的!你不懂,但你孩子又能懂得多少?你們不懂,並非人家也不懂啊。既然自己不懂,至少可以請懂的人幫忙吧?

專家提醒

考試來臨,最緊張的往往不是學生,而是家長。可家長在關心孩子的同時,也時常會走入一些誤區。家長如何在考前幫助孩子調整考試心態?說的哪些話會影響孩子呢?

1、我們對你要求不高,你自己好好考試就行了。

點評:對大部分考生不太合適,考生會從反面去理解,對有信心的考生會有負面影響。

可以改爲:“你只要發揮出正常的水平,我們都可以接受。”

2、這幾天你什麼事都不用管,只管專心考試。

點評:會從側面加大對考生的壓力,實際上是在提醒考生,考試是蓋過一切最重要的事情。建議考生也做一些考試之外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緩解緊張和對考試的過度注意;有事可做比空着急更好。

可以改爲:“你主要負責考試,其他事情交給父母,我們各負其責。”

3、趕緊睡覺,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試。

點評:睡眠對考試很重要,但是不能要求學生提早上牀休息,還是應該按照原有的作息規律,否則會影響考生的睡眠。

可以改爲:“昨天你是這個時間睡覺的,今天也可以去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