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教育方法大綱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教育方法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如今大多數家長都會對孩子進行早教,將孩子送去學習鋼琴、英語等各種興趣班,但從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等素質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都有哪些方法?以下僅供參考!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教育方法

  寶寶社交從多大開始

寶寶社交可以追溯到媽媽的孕中期、孕晚期,寶寶出生後應該從身邊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有意識默默的進行。家長要有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孩子進行溝通,比如我們現在主張堅持母乳餵養,提倡生後30分鐘內開始哺乳,在哺乳的過程中,寶寶如何含接媽媽的乳頭,如何開始吸吮第一口母乳,這些對母子雙方都是一個"社交"的起步。寶寶0歲社交,首先從跟家人的互動中做起。

 寶寶社交能力分析

寶寶的社交能力,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嶄露頭角了,作爲家長,就應該抓住這一時機,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畢竟,寶寶總是要進入社會的,總是要和別人相處的! 當寶寶剛剛出生,就開始觀察身邊的事物了。我們不能把他當成什麼也不懂的寶寶,而是要多和寶寶說話,幫助寶寶認識周圍的人和物。

隨着寶寶漸漸地長大,他(她)的表達方式也會越來越多,表情和動作就會是寶寶最常使用的交際方式,當他(她)啊嗚~啊嗚~地對着媽媽說話時媽媽一定要回應,因爲這正是和寶寶交往的好機會,也會成就寶寶社交的第一步。當他(她)揮舞着小手錶示高興時媽媽一定要和寶寶一同開心,當寶寶的表達得到迴應時,他(她)收到的會是一個正向刺激,以後也會樂於表達。

慢慢的,寶寶也會學會很多說話的方式,慢慢的學會怎樣和別人交流。這時候要常常帶寶寶出去散步,見到別的寶寶,就主動介紹,讓寶寶們互相打招呼,做手勢。雖然小寶寶間還不會用言語表達,但是他們之間是可以理解彼此的動作的,這是不是很神奇。

 如何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多向幼兒園老師要"情報",通過和老師的交談,瞭解寶寶在幼兒園的情況,如果寶寶的老師認爲他確實在學校不合羣,那麼,試着向老師建議:是不是能讓寶寶在學習或是課外遊戲時間,和其他小朋友結成對子,有意識得多安排他們一起活動。

遊戲是培養寶寶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父母要多鼓勵自己的寶寶參加遊戲活動,讓寶寶走進別的小朋友中間去玩。通過遊戲,幫助寶寶逐步擺脫"自我中心",融入到羣體之中。邀請寶寶的朋友來家做客一旦寶寶有了朋友,哪怕只是一個,馬上邀請他到家裏來玩。趁着這個機會可以教寶寶學習待客,學習幫助別人,學習分享玩具。如果寶寶將好吃的食品與小朋友一起分享,父母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會大大激發寶寶與同伴長期友好相處的願望。同時,父母還可以在家裏開闢出一個"遊樂場",讓寶寶和他的小朋友一起在裏面玩。要注意的是:遊戲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寶寶的反應和心情,一旦他們發生摩擦、發脾氣開始吵鬧時,父母要給予制止和正確的引導,告訴寶寶在交友中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

給寶寶做好個好榜樣,父母的態度和行爲對寶寶社交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裏,家長應該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寶寶也可以學習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際技能。有了父母良好的榜樣,寶寶也會依樣畫葫蘆,也會學着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他的同伴。有的父母認爲寶寶還小,沒有自己的思想,事事都爲寶寶拿主意,做決定,其實不然。父母一定要尊重寶寶的意見和看法,讓他從小就感覺到被尊重,這樣,他自然而然會學着尊重他人,而這恰恰是交朋友的前提條件。

  影響寶寶社交因素

嘗試型:孩子試着和別人接觸,使用一些讓別人注意的手段,比如提出問題,訴說自己的事情,表達自己意見等。

強制型:孩子強行和別人交往,如果同伴不答應,他可能會以罵人、打人等暴力方式對待同伴。

逃避型:孩子害怕和別人接觸,總躲避別人的注意。嘗試型的孩子一般比較受人歡迎,強制性的孩子是經常遭人拒絕的,逃避型的孩子則容易被人忽視。

父母可通過觀察,或者和孩子的老師交談,看看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類型。在幼兒園裏,受歡迎的兒童往往贊同其他孩子的願望,主動和同伴分享玩具與食品,樂於幫助同伴。在學校裏,受歡迎的兒童通常是學習成績好,能夠聽取其他孩子的意見,但又能提出自己見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