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感恩勵志 > 孝而不順,給父母最好的愛

孝而不順,給父母最好的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從原生家庭中跋涉而出的成年人,如何和父母相處,這是伴隨爲人子女一生的事情,也是很多人困惑和糾結的源頭。

孝而不順,給父母最好的愛

中國的語言其實很有意思,很多我們平時說慣的詞語都暗藏玄機。比如“孝順”這個詞,“孝”是指孝敬,恭敬,而“順”,指的是順從,服從的意思。合起來,傳統文化中對於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標準就是,既要孝敬,又要服從。

這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或許行得通,小屁孩什麼都不懂,家長自然在子女的世界中巍然挺立,完全是需要仰視的“高、大、全”的形象,他們是子女生命的主宰,不聽他們的聽誰的。在一個還沒有真正成熟的年紀中(不包括青春叛逆期),身爲子女的既無力給予,又無力拒絕。

但這種格局在孩子逐漸走入社會,開始獨立承擔生命的責任之後自然被打破。成年人要學會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對於父母的意見可以參考,可以借鑑,但不能盲目的服從。

當然,不可否認父母所積累的人生智慧可能是孩子暫時難以企及的,但這不過是兩代人在年齡和精力上的時間差,時代進步了,思想觀念變革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無視這種變化強行將兒女束縛在自己單一的管制下,結果只能是弱化了下一代的生存能力。

一旦父母管得太多,開始的時候是不願放手,到最後就變成了不能放手。想放都放不了了。有些自己不工作,讓年邁的父母養活自己的“啃老族”就是這種父母和孩子以愛爲名義,共同創造的悲劇。

生命就是一個輪迴,父母和兒女的位置隨着時光的改變會有一個自然地循環和接替。民間老話說:“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做兒女所能給予父母的最大的愛,就是成長爲一個能夠讓他們覺得驕傲的人。對父母,要尊重、關心、體貼,說通俗點就是,管吃管喝,管生活的好,但要是手伸的太長,就堅決不能慣着。

有人說這樣做父母是要傷心的。這我同意,中國的父母習慣在兒女的“翅膀硬了”,不再言聽計從的現實中感喟大勢已去的悲涼,並且很願意把這種思想灌輸給自己的孩子,給孩子道德上的壓力,讓孩子因爲自己脫離父母的生活而先對父母心懷愧疚。

所以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的傷心是一種必然,是無可迴避的關於精力上的衰退所帶來的失落。要什麼樣他們才能不傷心?順從他們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做兒女的越沒有創造力,約依附於父母,他們越會覺得不滿足,反過來還會感嘆自己命苦,孩子處處需要自己照顧。

如果傷心是一種必然,那傷着傷着就習慣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和位置是鬥爭、試探的結果,做兒女的只要堅持立場不動搖,首先軟弱下來的,還是父母。當然這裏是指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個別只在乎是否滿足自己的需求毫不關心孩子死活的父母不在此列,這樣父母讓他們傷心就傷心吧,反正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拿我自己舉例吧。可能我是天生就有反骨的那種人,從成年以來,我認準要做的事情從來未曾因爲父母的阻擋而停步。爲此我爸經常抱怨不已,但要想讓他高興,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實了,說你笨;機靈了,說你沒城府;懶散了,說你不求上進;勤快了,說你不像大家閨秀。沒好了我就。

在若干年裏,我一直尋求着讓他可以滿意什麼都不挑的辦法,但終於我發現,挑刺是他老人家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消遣,企圖通過又孝又順的方法來讓他承認我是好孩子幾乎是徒勞。所以我學會了一手抓孝心,一手鬧獨立的政策。生活上關心,但堅決不被他的意見干擾到自己的原則。

剛開始的時候我爸也堅決抵抗,不過就像所有的太上皇最終都要認識到政權已經徹底歸新科皇帝,而自己卻大勢已去一樣,他到底是適應了物質待遇有所提高,政治待遇直線下降的地位。美滋滋的過上了晚年的美滿小日子,除了個別時候發現牢騷之外,基本滿意這個完全不聽話的女兒了。

  裝聾作啞法。

我爸說:“晚睡,你看你這件事情怎麼能這麼做呢,你錯了,你應該如何如何(此處省去1萬字)。”我在旁邊一臉麻木,默不作聲,其實心思不知道神遊到哪個爪哇國去了,他說的什麼全都沒聽見,一轉身就扔到腦後去了。

  不置可否法。

我爸說:“晚睡,你爲什麼不在網上炒作一下自己呢,你看人家誰誰誰……”我隨聲附和,“哦,是嗎”,“哦,這樣啊”,“哦,原來如此”。我爸看到有迴應,說的越發來勁,其實什麼效果都沒有。

轉移視線法。

我爸說:“晚睡,你怎麼從來都不聽話,你要氣死我了。”我岔開話題:“爸,聽說有個飯店新開業飯菜特好吃,今天我請你和我媽去試吃一下如何。”到飯店小酒喝着,我這邊小恭維話溜着,他早就把教訓孩子的事情忘記了。

  直截了當法。

我爸說“:晚睡,你這次別給我來那套裝聾作啞、不置可否、轉移視線的做法,你當我看不透你陽奉陰違的小伎倆嗎,今天你就說這件事情你辦不辦吧。”到了何去何從生死存亡的時刻了,我也毫不怠慢,直接就說,“不辦”。不管接下來他老人家如何狂風暴雨,我自巋然不動。就算被攆出家門也沒關係,反正過幾天等他消氣了厚着臉皮再回來。

和自己爹孃不必較真,有的人蔘不透這個道理,經常因爲父母的極端言行或者一些做法而生氣,覺得他們爲什麼不能理解自己。其實有什麼理由讓父母一定理解我們呢?管我們吃好喝飽,管我們受教育,讓我們可以長大成人,這就是他們所能做到的最大貢獻了,他們把自己的精血分散在在每一刻相處的時光中給了我們,今天的這個你我已經融入了他們的影子,不管怎麼變化都不會擺脫他們了,那又何畢再來要求他們一定要緊跟着我們的生命,洞察我們的每一點變化和迷惑呢?

這段路,曾經是他們領着我們走,現在,該是我們領着他們前行的時候了。

放下怒氣與苛求,用寬容的、豁達的,甚至寵溺的眼光去看待父母,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就會發現,愛是一種本來應該輕鬆的事情,只要降低那些因爲接近而逐漸提高的要求。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比較成熟的心智和相對獨立的人格。那些一直被父母控制和約束的孩子,已經習慣於接受父母的管理,根本不具備與之抗衡的能力和膽量,一時間難以做到讓他們敢於反抗自己心目中的權威。而且能不能爭取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也要拿實力來說話。

有的人成家生子,事業有成,卻看見父母就威力全無,對父母一些不合情理的做法完全沒有反抗能力,甚至會犧牲自己的生活來成全父母的意願。要我說這樣的人就是從心理上沒有真正成年,一遇到事情就回歸到一個小孩子的心情,所以才任由父母擺佈。

經常有人問我,爲什麼父母對我總要管頭管腳的,甚至干涉我的婚戀問題呢?而我的反問是:你覺得自己表現出了一個成年人應有的獨立和能力了嗎?你所做的決定是足夠理性的嗎?像那些在已經成年後還膽怯懦弱,賴在家裏不走出社會,或者行爲幼稚不堪凡事都沒有準主意的人,僅憑一時的激情和任性來做事,自己惹了禍習慣讓父母來收拾攤子的人,別怪父母不拿你當成年人看待,用小孩子的那一套來管理你。真給了你權力,你也用不好,不如收回算了。

  想當一個大人,就要先做一個大人。

我兒子小時候從書裏看到一句話,他把這句話轉送給我,“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爲了相聚,只有母愛是爲了分離。”是的,不管父愛還是母愛,這些高貴而無私的感情都是爲了讓我們最終成爲一個和他們完全不同的人,就像艦艇終要離開母艦去遠航,情感上可以無限延長,但精神上,我們必須獨立成長。

孝,而不順,這是子女所能回報給父母的最好的愛。

只有孝而不順,才能夠儘可能的處理好對父母的愛和追求自己的生活之間必然要產生的那些矛盾。“孝”,是前提,對父母一定要盡到兒女應盡的贍養義務,“不順”,是堅持走自己要走的路,不充當上一代人的傀儡。

人生就像走路一樣,父母在前,孩子在後,中間保持一段距離,但父母慢慢的老了,走得越來越緩,孩子卻正當盛年,步伐加快,中間的這段距離在不斷縮短。每個人都將迎來生命中這樣的一天:孩子與父母並肩行走,而行動的方向不再由父母決定,而是由孩子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