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大學勵志 > 大學本科畢業生求職故事及感受

大學本科畢業生求職故事及感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導語:又是一年畢業季,又到了找工作求職的時期,小編整理了本科畢業生求職故事及感受,歡迎閱讀。

大學本科畢業生求職故事及感受

 你爲什麼上大學

剛進大學一個月就聽到老師如此的詰問,讓我有些措手不及。我從來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甚至在我的成長中根本就沒有出現過這個問題。

  我曾聽到過兩種聲音

一是說,上大學後就和從前不一樣了,要學着適應社會,抓緊時間去實習,去讓自己有更多學習以外的職場經驗,爲了將來更好的工作生活,更好的在社會中生存。

二是說,大學是學生時代的最後一站,應該充分享受以學生身份生活的最後幾年的時光,因爲這段求學時光以後再也找不回來了,而以後都會在所謂的社會中沉浮。

我覺得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都是在看到了以後生活而對如今生活的兩種不同做法。

 對於未來道路的選擇上,也有兩種聲音

第一種是父母爲我們選的路;其二,是我們自己選的路。

當然所有長輩都希望自己子女有一個看得見的、平穩、安全的未來。也許不是最完美的,最適合你的。因爲他們希望的是你能在以後的道路上走得平穩走得安全,他們首先是站在保護你的角度,爲你着眼日後的旅途。以第一種,更爲積極的姿態對待生活,對待未來。其實我感覺,長輩們爲你選擇的路,而作爲已經成年的自己,應該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打算。

 與衆不同,並不代表你錯了

但其實,我總覺得年齡尚淺,經歷太少,沒有能力去思考過於長遠的事情,因爲我們所要做的並不是對未來的冥想和憧憬而帶來的幻覺,而是真正要決定我們一生的事情。我知道,這並不是玩玩而已,也絕不是說說而已。

在某一節課上,老師讓我們寫以後夢想的職業,我看到我坐前面的同學寫想當CEO。我端詳這位少年,無法想象多少年後他當CEO的樣子;當時我還不認識他,也沒有絲毫輕蔑歧視的看法,因爲我自己也對自己今後沒有什麼像樣的決定,又如何去揣摩別人的心思。

我記得剛開學班主任找每個同學問各種信息,其中一個就是四年後的想法,我聽到很多同學說出考研、保研等等上進而且有追求的名詞。我只說了我沒有打算,好像班主任流露出非常不滿的感覺,甚至沒有問我更加深入地像詢問其他同學一樣的問題。

但其實四年後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你並不知道,所以你是如何在未知的世界去感知必將經歷的未來和方向的?好像這麼說來,我就是所謂的後進生。沒有關係的,因爲生活有許多面,你肯定會在行一些方面又冷落另一些方面。有遠大的夢想也許我不在行,但是我會活在當下,做好手頭每一件我應該做的,我想要做的事情。至少我並沒有冥想日後的成功而又後悔這幾個小時什麼都沒幹的荒廢時光。

課上有一個環節給我很深的印象,就是在問到我們日後的夢想職業後,比如這個目標是我想40歲達成的,那麼我30歲要成爲什麼,25歲要去幹什麼,一直倒退回明天我要幹什麼。讓我突然覺得,如此遙遠又觸手可及的40歲的事情,竟然從明天就要着手準備。我無法用蒼白的文字去形容此刻心裏的感受,但根本點是要做好當下的事。

你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在很多方面的感覺非常遲鈍,職業生涯規劃對我來說就是遲鈍的。

最近重讀《贏在第四起跑線》這本書,體會那時在課堂上未來突然開竅的感覺。時間在變,感覺在變,也許此時我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想法以及感受並不多且模糊不清,但是這本書中有許多的內容值得研究推敲,需要一遍一遍的思考體會才能深刻的瞭解其中的道理。

這話不是我爲了走形式而說出的,我從來不說客套話,即使是冠冕堂皇的規劃了一下未來與壯觀的課程感想,也比不上挖掘一下自己直白的語言。因爲在這本書裏,我所想找到的並不是別人故事的情節與經歷,而是如何成長地去感知這種經歷的發生。

  本科畢業求職經歷分享與思考

前一陣蘇老師聯繫我,將我大一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總結髮給了我。現在的我再看這篇總結,覺得當時自己在思想和語言上還是有些稚嫩的。

先自述一下近況:我於2016年6月從北航經管會計專業畢業,目前在一家央企擔任出納工作;單位離我家不遠,同事之間是所有人都認可的少有的團結友愛。我覺得我最後確定的這個單位是我應聘過的所有單位中的最好的,藉此分享一下自己的求職經歷。

我在大三下大四上覆習過考研;當時所有同學都在爲自己的畢業做打算,因爲學年成績和英語都非常的不好,我不可能出國,所以決定考研。但是考研並沒有成功,在權衡利弊之後我選擇工作。其實時間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東西,我不知若我2年研究生畢業後再求職會怎麼樣,但很大可能讀了研、我卻來不了現在這家單位了,因爲我們單位並不是年年招人。

我也思考過研究生的發展和本科生的發展到底有什麼不同

幾天前我看到這樣一個等式:25歲本科生=本科學歷+工作3年;25歲研究生=本科學歷+研究生學歷,區別就在於是工作經驗重要還是文憑重要,我不敢妄言,但我覺得這裏的答案不是絕對的,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和專業來進行權衡。

我入職後,財務處一共13個人,2個研究生9個本科。因爲我學的是會計專業,所以在工作選擇上首先有兩個大方向,一是銀行及事務所,二是企業。我選擇的是企業。

我曾在各個招聘網站和手機APP上都投過簡歷,去過北航招聘會,也去過別的學校的招聘會。大大小小的面試也去過很多,小的公司大概整個公司只有新主樓一個普通教室那麼大,大的公司可能一個樓都是公司的;現在的單位一個院子都是我們的。

在面試過程中90%的面試官都會在面試結束時或者筆試的讓求職者說一說未來五年的職業規劃,其實在我第一次沒有任何準備就聽到這個問題時、我並不慌張,因爲我知道職業規劃是什麼。因爲我曾在大學上過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而且對學到的一些知識或者見解還記憶猶新並有一些自己的體會。

印象深刻的還是蘇老師在上課時讓我們說一個40歲要達到的目標,比如成爲CFO,然後這個目標要逐漸過渡到35歲,我要成爲會計經理,30歲我要怎麼樣,一直過渡到明天我要做什麼,當下我要學一些什麼。所以在我短暫的思考之後,我就說出了我的職業規劃,從面試官的表情看、我對我的作答還是相當滿意的。

後來我也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做過總結,發現每個公司都很喜歡問這個問題,可見職業生涯規劃在我們的求職更或是日後的人生階段中有很重要的意義。其實我覺得求職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需要積攢自己的實力也需要等待時機,就比如其實我最寄予希望的就是北航的招聘會,但是三場招聘會下來,我投了大約30份簡歷,最後只有1個公司讓我去面試。而我現在就職的公司,其實我早就忘了我在網站上投過簡歷,卻最後在面試的第二天就讓我去實習,實習了2天之後就說我可籤三方了。

我遇到過一對一面試的,也遇到過八對一面試的,主要還是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崗位是什麼,而不是別人給你什麼崗位,你就接受,要有明確的目標同時要有自信。這裏的自信不是說因爲你的學年成績是10%你纔有自信,而是一種你相信你有能力可以勝任這份工作的自信。因爲本人四年的年級排面都在後15%左右,而且我是一名藝術特長生,在學生工作和科研方面應該也比大部分普通學生少。但這並不阻礙我找到一份我自己稱心如意的工作。

其實在找工作這裏還是會像我在大一時所說的一樣,也有兩條路:

其一,工作時間8小時固定,不會加班,沒有壓力,這樣的工作薪水自然不會太高,但可以給你自己留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你可以繼續深造或者享受生活;

第二種就是工作時間不定,經常加班到12點,2點,工作有壓力並且有業績指標,這樣的工作自然薪水也很誘人,但是熬夜總歸是消耗身體的,年輕可能沒有感覺,但年紀大了以後就不敢保證了,而且也沒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會感覺每天除了工作什麼都沒有。

我選擇的路是第一種,會計師事務所大致屬於第二種,銀行的加班時間大概不會到12點,我的銀行朋友一般是晚上7點左右下班,而且銀行新員工在前期都是輪休以及經常性夜班,由於銀行是對人服務若是遇見脾氣火爆的人,被說哭的情況也不是沒有的。

其實上班這兩個月以來,因爲在試用期也會感覺聽到同學每月15K、20K的工資非常誘人,但是每當早上看到他們剛剛下班的朋友圈時又覺得自己是多麼幸福。路還是自己選擇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讓自己開心的就是最好的。所有人都願意拿出自己風光的一面說給朋友聽,其實背後是多少的打碎了牙還往肚子裏咽,只是聽者看不見罷了。但有時想一想年輕的時候拼一拼總是好的。

我覺得8系在我們大一就開了這門職業生涯規劃課對於我的大學生涯以至於求職階段都有很大的作用,至今《贏在第四起跑線》這本書還保存在我的書架上,而沒有在畢業季全都賣了。我還是認爲這本書對我以及今後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感謝蘇老師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可以跟學弟學妹分享我的經歷。

教師點評:

金琦同學是本科畢業後直接工作了;目前,這類同學在北航經管學院本科生中所佔的比重並不大。而且金琦是在大四考研失利後找到滿意的工作的,這使她的經歷更顯得與衆不同。

  1

“與衆不同,並不代表你錯了。”這是金琦在大一上學期學習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的總結中。說起來,我專門將大學期間“how to make yourselfdifferently?”放在課堂ppt中,還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其實,雖然考進北航的同學們都很優秀,但考覈的內容太單一了:高考成績。而離開校園走上工作崗位,需要的遠比考試成績(體現在畢業證書及成績單上)要多。

認識到這一點的金琦,大一時就知道“生活有許多面,你肯定會在行一些方面又冷落另一些方面。有遠大的夢想也許我不在行,但是我會活在當下,做好手頭每一件我應該做的,我想要做的事情”。雖然她大三大四還是從衆複習考研了,但考研失利後她沒有像很多同學一樣、執着地(第二年)“再來一次”,而是即刻投入到求職中去了。

  2

從金琦求職的過程可以知道,她當時是頗爲盲目的:“三場招聘會下來,我投了大約30份簡歷,最後只有1個公司讓我去面試”。這個比例,連通常所言的“海投4%”的面試率都沒有達到!因此,這裏提醒即將進入求職季的2017屆本科、碩士畢業生們:請勿盲目海投!耗費精力、浪費紙張且不說,還會令自己變得很沮喪!

 3

金琦分享的面試經歷應該對很多畢業生有借鑑:越來越多的單位關注新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這並非是簡單的套路,從中可以確認候選人的求職目標、進而推斷其工作動機。金琦對“高薪”工作有着清醒的解讀:其實,高薪職業往往意味着高風險(高強度工作壓力及績效的不確定性)及高投入(加班加點是常態);同學們應該先做了自我對話,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4

“我也思考過研究生的發展和本科生的發展到底有什麼不同,幾天前我看到這樣一個等式:25歲本科生=本科學歷+工作3年;25歲研究生=本科學歷+研究生學歷,區別就在於是工作經驗重要還是文憑重要,我不敢妄言,但我覺得這裏的答案不是絕對的,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和專業來進行權衡。”

上述等式其實是我每輪授課中都會提及的;但每每到了保研、考研的決策時期,大部分(北航)同學都會禁不住父母的勸說,先準備考研。“研究生畢業總比本科畢業好找工作吧?!”而金琦的經驗是“很大可能讀了研、我卻來不了現在這家單位了,因爲我們單位並不是年年招人”。求職的不確定性遠高於求學的不確定性。

 5

“路還是自己選擇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金琦這篇文章中頗有金句;這些金句由一位剛剛本科畢業的學姐口中說出,相信比年近半百的教師說出來少了些說教、多了些分享吧!

祝金琦工作順利!祝2017屆同學們找到滿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