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大學勵志 > 大學生活感悟勵志文章

大學生活感悟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對於大學生而言,在大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勵志,學會感悟生活很有必要,那麼那些關於大學生活感悟的勵志文章你看了嗎?下面小編已經爲你們整理了大學生活感悟勵志文章,希望可以幫到你。

大學生活感悟勵志文章

  大學生活感悟勵志文章(一)

 大學,我們追求的應該是"成材"而非"成才"

這兩個月,各種各樣的企業來到學校招聘,我猛然間意識到一個問題:我馬上要走出校園了,我一下子被嚇到了,整個人都顫抖了,發了好長時間的呆。

我禁不住地問自己:上大學到底是爲了什麼?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大學又會起到怎樣的作用?以前總覺得,大學是把一個人打造成才的地方,好像上完了大學,我們就都是人才了。現在想想:與其說成“才”,不如說成“材”。

一般意義上講,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的人,需要明確的方向,長期的深入,有一定的成果和造詣才能稱之爲人才;而人材就不同,只需要一些基礎的能力和素養,如縝密的思維,不錯的學習能力,良好的表達和溝通等,而且這些都是對大學生基本的要求。

大學時,我們都是鑰匙坯,讀大學就是爲了把我們打磨成能開企業這把鎖的鑰匙。可是一把已經加工成品的鑰匙只能打開一把鎖,而沒有成型的鑰匙坯卻具有打開任何一把鎖的可能,而且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是在被打磨,也不知道自己將被磨成什麼樣子,也不知道自己要開的是一把怎樣的鎖。這裏還存在一個風險,就是一旦具備了開某一把或某一類鎖的能力,想要打開其他的鎖,就只能回爐再造。所以,在不清楚自己想成爲怎樣的鑰匙之前我寧願接着做一把鑰匙坯。

其實,在大學裏的很多時候,我們似乎都陷入了盲目色瘋狂競賽中;考試的排名,分數的高低,證書的多少,甚至擔任的職位和戀人都可以拿來攀比。我們上課好像只是爲了不掛科,或者說是爲了找工作,再也沒有因爲獲得新的知識而感到愉快和欣喜;證書則幾乎淪爲了擺設,不知多少人,過了四級之後再也沒認真的學過英語。成績和證書不能堆砌出人才,只能讓人蛻變成機器,達到了指標纔可以休息,這簡直有些悲哀。

當然,應該沒有企業會不喜歡人才,可是我們畢竟還在學校,對於一些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知之甚少。即便能夠耳濡目染道聽途說一些,也很難切身的體會到;實際上,即使清楚單位的要求,處在學校這個環境裏我們還是很難把自己打造成他們所需要的標準人才的`,因爲你沒有那個環境。

白巖鬆曾經在一個講座裏這樣告訴在場的大學生:社會需要怎樣的你們,絕不是拿來就能用的你們,而是能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都能不斷學習的你們,一個有潛力可以塑造的你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也就是材。其實在我們剛踏進大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是一塊材料,不幸的是一部分自甘淪落成廢材,一部分擠破頭想成爲人才,可是很少人想讓自己成爲一個有潛力的可塑之材,也許這就是出衆的英雄只是少數的原因吧。

我們在象牙塔裏生活,絕大多數時間裏還是在按照這裏的規則行走,可是在這裏對人才的要求和以後企業的標準會一樣嗎?倘若還在用讀高中的思維看待大學裏的各種標準,真的不排除被教育“毒害”的可能。既然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到工作中學習,那幹嘛非要在不清楚要學什麼的時候盲目的去“學”呢?踏實的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多看本書,或學門外語,積累一些實實在在的能力,紮實的文筆,標準的普通話,等等。這些在以後工作中的作用絕不亞於你得過幾次獎學金,當過幾回第一名。

大學,我們追求的應該是"成材"而非"成才",而現實是畢業能夠成爲人才就很不錯了。

  大學生活感悟勵志文章(二)

大學生如何從自卑中走出來?

當有人跟我說他們很自卑時,我非常能理解,因爲我曾經也是一個自卑的人,算是過來人了。

我從小到大,一直都很強的自卑心理。不只是因爲家境貧寒,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從小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口吃,也就是結巴。沒有口吃毛病的人,永遠不會理解口吃的煩惱。不敢跟人說話、不敢跟人打招呼、不敢回答問題、不敢大聲讀課文……

口吃這一毛病,從我上學開始就一直困擾我,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高中的時候,進入了縣城,全部都是新同學,更讓自己不敢說話。我本身性格外向,但又強迫自己少說話,導致每天內心都在糾結。直到後來這些同學都混熟了,才慢慢放鬆下來。到了上大學,又有新的挑戰,因爲要說普通話。我內心的焦慮更加嚴重,我找了口吃矯正器的廣告,去諮詢了他們如何購買,但因爲價格比較貴,當時沒錢,就沒有買。

回想那一段經歷,有些不堪回首。那時我經常晚上在被窩裏默默唸:老天啊,你可以讓我長得矮一點,長得醜一點,只要讓我說話能正常,我都願意。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朝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其他人也會有明顯缺點麼,其他人也會自卑麼?我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苦惱的問題,有人苦惱自己頭髮少,有人覺得自己長得醜,有人苦惱自己太矮,有人苦惱自己太胖,還有人煩惱自己沒有毅力……大部分人都會爲自己的某些缺點煩惱,就像我爲自己的口吃煩惱一樣;同時他們都在羨慕別人。

記得有人說過:我們羨慕別人的,都是我們缺少的;我們不在意的,都是自己擁有的。

慢慢的,我開始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有口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後來我在大學當班長,在班會上我第一句話就是:我有個毛病,就是結巴,請大家多多包含,也希望大家能幫幫我。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如釋重負。從那以後,一切都開始發生變化,真的有很多人會私下裏過來建議我如何克服,還有人說以前壓根就沒有意識到我有這個毛病啊。

自卑的人,最害怕別人說自己的毛病,但這個毛病一旦自己主動說出來,他就會慢慢走出自卑。

後來我去了淘寶工作,我經常給淘寶的管理者講課,每次講完課,我媽都會問我:你講課時不結巴?我說:有時候也結巴啊,不過沒關係,大家都習慣了。

自卑的人,經常會把自己的缺點放大,以爲周圍的人只要看見了自己,就會發現這個缺點。其實每個人都很忙,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焦慮,沒有時間來關注你的缺點。

自卑的人,內心極度的敏感,最害怕別人談起自己的缺點,一旦聽到類似的言語,都會覺得是針對自己。

自卑的人,都會極力的掩飾自己的自卑。就像一些家境不好的人反而會表現得非常大方,而且不好意思申請貧困助學金……

如果敢在公衆面前說出自己的缺點,就是走出自卑的第一步。

  大學生活感悟勵志文章(三)

  大學的時間花在哪

人生能不能規劃,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爲變數太多,計劃趕不上變化,規劃了也沒有意義。然而,若你較早就有明確的長遠目標,始終記得把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每件事,都轉化爲更接近人生目標的階梯,那仍然可以在變化無常中保留一分從容自在。

有明確的目標,大學幾年就會容易規劃。幾年前偶然見過一位小夥子,當時他剛剛大學畢業一年,也就是23歲左右。然而談起他的大學四年,實在讓人印象深刻。他就讀的並非名校,學校的名字我聽過就忘了,專業大抵是很普通的市場營銷之類。不同處在於,這位南方小夥子很早就清楚地知道,他未來的目標是要自己創業,如果去打工,也一定服務於創業這個目標,這大約受他父親做生意的影響。於是,他整個大學都圍繞着未來如何創業而展開——功課之外,他打過很多份工。每份工只做兩三個月,他就離開,去做下一份工。他打工原本不是爲了掙錢,而是去了解別人如何經營一門生意。

當你目標如此明確又用心去了解時,哪怕從基層做起,幾個月下來也可以弄清不少門道。到讀完大學,他已經打了10份以上的工,換了10多家不同企業(可能還分屬於多個不同行業),這樣的積累,和普通應屆畢業生是不一樣的。即便如此,他的創業並沒有一帆風順,跟着社會流行做的商業計劃書,被父親一把撕掉過。後來他在家鄉發現盈利點,動用所有資源搭起了第一個平臺後,他的選擇仍出人意料——不是在那裏做老闆,而是聘了一位大學同學爲他管理公司,他自己則去了一家服裝公司做銷售,說是爲了掌握那家公司的銷售模式以及人才培養模式。他不是我見過的最成功的創業者,然而實在是一位有心人。

對大學生來說,若還沒有目標,那在大學裏求知識、求友誼、求愛情的同時,很重要的一件大事,是爲自己找到長遠目標。真正的目標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單單爲了滿足他人的期望,也不是爲了迎合社會流行。若你對某些事情某些學科有濃厚的興趣,那非常好,遵從內心的指引就夠了。

即使你覺得從來沒有喜歡過什麼熱愛過什麼,甚至從來沒有過夢想,也無須停留在一片茫然中,上大學正是多方嘗試、去探求熱情所在的好機會:各種必修課或選修課,各種社團活動社會實踐興趣小組,跟師長或學長們多交流,找機會實地觀察和了解某些行業的從業者怎樣工作……一些職業興趣類的測評也會有所幫助,至少,可以弄清你是喜歡跟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跟數字、機械打交道。

找到熱情所在,能激發你長久的內在動力源;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養成相應的能力,則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時間。有明確的目標或方向時,不難找到若干榜樣人物:有誰已經實現了你的目標?或正在你嚮往的領域大展身手的?去了解哪些素質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然後跟自己的現狀做個對比,那你未來5年8年10年的能力發展計劃就差不多出來了。單是弄清哪些因素幫助榜樣人物獲得成功這個過程,也會對你的思維訓練、把握重點、創造性解決問題等能力大有幫助。

如果你暫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或方向,可以在一些通用能力上下功夫:主動性、影響力、團隊精神、服務意識……若想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則要注意溝通交往能力和情商的培養。

有規劃有計劃,不是尋求一切都要在掌控之中,容不得半點兒變動,而是同時也做好心理準備,不執着於預期,學會靈活應變。單純做事,比較容易規劃和安排;與人相處上,經常需要靈活性。

進入大學,有了大好機會開始認識世界,追求真理和智慧,也有了大好機會認真瞭解自己、學習自我管理。目標明確,有利於你圍繞目標揚長避短,這比在抱怨不滿中混日子要積極主動,比漫無目的地跟風、盲目考證要集中火力。

大學的時間花在哪兒,明眼人是不難看出來的:尋找長遠目標、做好規劃。

目標、規劃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一個人如果心態夠好、心胸開闊、生性豁達,可以把整個人生看成一場旅行或探險,內心不受境遇的高低起伏所擾,不管走到哪裏遇見什麼人,都能激情四射盡享生命,那麼,有無規劃根本無所謂。不過,若你還沒到這般境界,還關心安身立命討生活,那麼目標、規劃這類俗事兒,有助於管理好你的精力和時間。

尋找長遠目標、做好規劃的真正意義,其實是開始逐漸拿回生活的主動權,從大學開始,學習管理好自己,成爲你生活的主人。很多同學在中小學階段習慣了被管理被安排,進了大學有了相對的自由之後,反而茫然不知所措。

曾聽從名校畢業即將赴美留學的學生感嘆:在國內都是老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現在要出去讀研了,還真發怵!這聽着讓人有些悲哀。

現實中只知道聽從安排的同學還真不少,你們打算何時學習超越自我,何時學會爲自己負責任,去創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呢?如果你們真想爲自己盡力,那麼,在大學裏找到長遠目標,做相應規劃,會是很好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