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年輕人不需要打雞血式的成功學和勵志文化

年輕人不需要打雞血式的成功學和勵志文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在財經雜誌、電視訪談、網絡微信中鋪天蓋地出現的所謂“90後創業者”給人造成了一種錯誤印象,彷彿經濟上的成功得來有多麼容易似的。

年輕人不需要打雞血式的成功學和勵志文化

王朔曾教訓年輕人說:“誰沒年輕過,可你們老過嗎?”這句話在今天顯示出一層特殊的現實意義,坦白說,是有力地諷刺了現實。當整個社會不分南北、人們無分老幼都感嘆“再不xx就老了”,人們唯恐年輕人不帶自己玩的時候;當連我們這撥自以爲年輕的80後都莫名產生了一種逐漸變“老人”的危機感的時候,當賣萌、裝嫩、二次元成了人們向“年輕”靠攏的最佳渠道的時候,你真的不得不反問一句,“年輕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着我們的社會走向?難道拿美顏相機瞪眼自拍“萌萌噠”就是年輕的全部內涵?

《新週刊》最近搞了一個封面報道,我記得裏邊有一個說法是“討好95後贏得未來”,這在過去的基礎上進一步壓低了“年輕人”概念的年齡線。長江後浪推前浪,新登場的年輕一代無論作爲潛在的消費者還是投資對象,理所當然意味着“未來的現金流”。然而,無論怎麼觀察,我都認爲,這個需要“贏得”的未來貌似不是屬於涉世未深的後生們的,反倒像屬於常在江湖漂的“老奸巨猾”們的。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大陸60歲及以上的人佔總人口的13%;15-59歲人口占70%,在這些人當中,29歲以下人口約有五億四千萬人,佔全國人口比重達到41%。換言之,全國大約有四成人的年齡屬於被大衆傳媒定義的“80、90後”。這羣人擁有的不僅是年齡的資本,更意味着龐大的青壯勞動力、拉動經濟的消費能力以及大部分的政府稅收。不要忘了,我們生活在一個日趨老齡化的社會,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老者需要納稅人的錢來奉養。

想要老有所安、老有所養,就必然迴歸古訓“養兒防老”,年輕人不就是社會的“兒”嗎?重點關注這五億多承擔了重大社會責任的年輕人,便由此成爲題中之義了。於是,想盡一切辦法,得讓他們安安穩穩地工作,勤勞奉獻,購買國貨,不要逃稅。總之,穩住了青年就穩住了一切。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年輕人的社會作用如此關鍵,用什麼方法安撫、穩定他們最經濟實惠呢?“輿論上的討好”是一個不錯的答案,成本低、效率高。

這足以解釋,我們爲何看到今天的社會對年輕人說出了那麼多的漂亮話。諸如“我們老了、希望在年輕人身上”、“青年像八九點鐘的太陽”等老生常談如今已沒多少傳播效力了,消費社會,金錢至上,按照日本學者三浦展的說法,我們進入了一個“年輕人注意力從政治轉向消費”的“第四消費時代”。於是,順時而變,忽悠的話語又改換成了年輕就該創業、30歲前再不xxx就會後悔、出名要趁早之類的言辭。我還想說,在這個吹捧的過程中,大衆傳媒爲塑造年輕人虛幻的“未來”圖景而表演的各種吹拉彈唱,可謂煞費苦心。

在財經雜誌、電視訪談、網絡微信中鋪天蓋地出現的所謂“90後創業者”,那些據說三十多歲即實現財務自由、四十以前就退休環遊世界的青年才俊給人造成了一種錯誤印象,彷彿經濟上的成功得來有多麼容易似的。但這種精心策劃的謊言卻又很有必要,當你準備把一個年齡段或某個階層的人“隆重推出”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感到自己是這個社會的主流、目光匯聚的焦點。過去的說法管這叫“主人翁意識”,如此,被定義爲主人翁的他們就會很快進入角色。

事實上,這些宣傳策略不過是一種變向的“打雞血”,靠着成功學、創業導師和勵志文化,許給人一個無須兌現的巨大承諾。我似乎應該改換前文的說法,不是“諂媚”,而是“忽悠”,我們進入了一個忽悠年輕人的時代。

那些捶胸頓足發表着激勵年輕人的演講的,那些讓青年一代“被主流”、“被討好”的老人們,事實上,他們纔是社會資源真正的掌握者。這個結論十分顯然,只要你稍注意觀察生活中那些人羣扎堆的地方:比如創業大賽上創業者是90後,但投資人往往是50後、60後;媒體上拋頭露面的是90後,但背後運作策劃者,不乏50、60後;創業孵化器全被80、90後佔領了,但他們崇拜的創業導師基本都是50、60後……財富的積累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在今天福布斯富豪榜上佔據主流的,絕不可能是90後,而恰恰是90後的父輩們。他們緊握手中的社會資源需要往後傳遞的管道,鉅額的財富也需要循環匯流。因此,公平地說,這個社會應該培養更多務實、理性的財富繼承者,而不是用雞血式勵志文化催生出一批渴望一夜暴富、極爲危險的青年人。

美國實業家洛克菲勒寫給兒子小洛克菲勒的信中有一段說到:“人人生而平等,但這種平等是權利與法律意義上的平等,與經濟和文化優勢無關。……在多數情況下,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起點。”從這段話中,我看到了一個願意直面現實的企業家留給後輩的忠告,務實的語調使得這段話不僅不會催生出渴望暴富的膚淺,反而會讓那些對雞血文化免疫的年輕人設立更切實的目標,作出更踏實的努力。說到底,年輕無非是個過程,一切事物的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