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三年級課件 >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通用11篇)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課件,課件可以生動、形象地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那麼寫課件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通用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通用11篇)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 能運用周長、乘除法、搭配方案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 結合具體情境,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在我們日常的交通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

二、步行中的數學問題

1、邊談話邊出示小東從家裏走到學校的兩幅圖片,理解圖意。

①這兩幅圖有什麼變化?

②從圖中你能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小東從家到校用了10分鐘,他每分鐘走65米。

2、先獨立思考並解答下列問題,然後小組交流討論。

①小東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米?

6510=650(米)

②小東每天上學和放學至少走多少米?

650+650=1300(米) 或 6502=1300(米)

③如果中午回家吃飯,小東每天上學、放學至少走多少米路?

1300+1300=2600(米)或13002=2600(米)或6504=2600(米)

3、小東家在6樓,小東每上一層樓大約用12秒,他在1分時間內能從一層走到家嗎?

①學生獨立思考並計算。[學生可能會出現126=72(秒)的錯誤。]

②幫助解決問題:小東共上了幾層樓?

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從1樓到6樓共走了幾層?(5層)

③訂正:小東從一層到家的時間是125=60(秒)=1分

三、買火車票的數學問題

1、出示一張火車硬臥票價表,引導學生觀察票價表理解題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範圍中票價是固定不變的。

2、出示問題,先獨立解答,再組織交流。

①北京到鄭州有689千米,每張票多少元?買4張需多少元?

先明確689千米是在671~700千米之間,找到相應的票價爲每張156元;買4張就是1564=624(元)

②鄭州到長沙有898千米,每張票多少元?買3張票,500元夠嗎?

1913=573(元) 500元不夠

③北京到長沙有1587千米,每張票多少元?(310元)

④張叔叔預定2張北京到長沙的火車硬臥票,每張需要交手續費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票價+手續費=3102+52=630(元)

四、線路圖中的數學問題

1、 出示小明家到學校的路線圖,獨立觀察並思考: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可走?估計走哪條路最近。

2、 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 算一算:最近的路大約有多少米?(將計算各條路的長短與觀察路的長短兩方面結合起來。)

280+150+190=620(米)

五、課後實踐活動

1、 找一找交通中的數學問題,與同伴說一說。

2、 交通標誌知多少:通過向父母長輩、交通警察請教,上網、看書查詢,認識一些交通標誌,比一比誰認識的交通標誌多。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認識周長。

2、結合具體情景,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3、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良好的情感態度。

重點難點:

認識周長,深刻感悟周長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直尺、各種實物、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有兩個小螞蟻由於昨天晚上特別不聽話,蟻爸爸罰他們繞運動場跑一圈,但是一隻小螞蟻跑後爸爸允許他去休息,而另一隻卻被爸爸罰跑兩圈,這是爲什麼呢?(出示課件)。

觀看螞蟻爬樹葉的動畫(FLASH動畫演示兩螞蟻沿着樹葉的邊線爬,一隻小螞蟻爬了一週,而另一隻小螞蟻爬了一半)

師:爲什麼一隻小螞蟻休息了,而另一隻小螞蟻要被罰跑呢?休息了的小螞蟻繞着樹葉爬了多少,另一隻呢?

指名回答,師根據回答,適當板書:一週的長度

師:真棒!一隻小螞蟻爬了一圈,也就是一週,而另一隻小螞蟻爬了一半(課件顯示樹葉一週的邊線)

師:這個“樹葉一週的長度”它有一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樹葉的周長)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什麼是周長》(板書)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

(1)課件播放,鉛筆繞圖形的一週,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2)課件播放,小明繞着操場跑步,小明跑的一週的長度就是跑道的周長。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樹葉的邊線(強調從哪起摸,到哪,這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2)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強調:這一週的長度就是葉面的周長。)

(3)摸一摸課桌面的邊線。(強調:這一週的長度就是葉面的周長。)

(4)找黑板的周長

師:黑板的周長在哪?誰能上來指出來?

請一生用米尺指出來,師在學生起點處做個記號,回到起點時又做記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邊線,初步感知體驗到周長要從起點開始,最後還要反回到起點)

3、描圖形的邊線

師:看,這兩片樹葉漂亮嗎?想不想也學學小螞蟻的方法,描出它們的周長?

(1)描樹葉的周長,請學生到講臺演示。

請用筆指着,說清楚是從哪裏開始的,又到哪裏結束。

(2)那麼,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幾個小朋友描的作品。判斷:下面哪幅圖的周長畫得正確?爲什麼?(出示課件)

(3)師:大家拿出自己準備的自己喜歡的作品,用你們最喜歡的顏色來描出它們的邊線!

小組展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描樹葉的邊線,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

4、練一練

課件展示練習題,畫出下列圖形的邊線。(注意圖形內部的線段不屬於周長)。

三、深化練習

封閉圖形纔有周長

師:我這裏有一個三角形的框架,請問它的周長在哪兒?

生上臺指出。

師:如果老師把接頭放開,這個圖形還有周長嗎?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

生1:我認爲有周長。

生2:我認爲沒有周長。

師:我們分兩組進行辯論。(分正方與反方)

小結:開口的圖形沒有周長,只有封閉的圖形纔有周長。

四、智力大比拼——鞏固運用

1、畫一畫下面圖形的邊線。

2、辨一辨:下面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沒有,爲什麼?(出示課件)

五、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什麼是周長

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28頁例1、“試一試”和“想想做做”。

課時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了解稱物體的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學難點:

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師:課件、檯秤一個、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學生:稱好自己的體重、帶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些什麼?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兩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重量該怎麼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

二、學習新課

1.課件演示:介紹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

2.認識臺稱,學習使用檯秤稱物品的方法

(1)引導學生看圖: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麼?(指針、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訴我們物品重多少,像物體的長度單位是米一樣,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單位,國際上通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板書:千克),千克在我們生活中又叫什麼?(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針指着數字1,也就是說這袋紅棗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嗎?……

3.動手試一試

(1)小組合作派一人稱出重1千克的鹽裝在袋子裏,用手拎一拎,說說你的感受,並記在心裏

(2)把自己帶的秤好的1千克的東西比一比是不是與1千克鹽一樣重,體會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請帶了1千克水果的同學數數這1千克水果有幾個。

(3)情境:老師這兒有許多東西,你能從中找出1千克重的嗎?

4.估一估

(1)請你猜一猜老師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學間相互估計對方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實體重告訴猜的同學,看誰估得準

三、鞏固練習

基礎訓練: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

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後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麼是淨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於重量的信息。

出示圖片,瞭解數學信息。

從這兩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據剛纔說出的數據提出數學問題,口答解題。

4.“你知道嗎?”

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後交流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受計量單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作業設計:

我會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稱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單位。

(3)( )千克可以用符號kg表示,它又叫做( )

四、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談話: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的,希望同學們課後到商店去看一看,記一記,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菜,看一看媽媽買了哪些菜,各重幾千克,試試你能幫媽媽拎起幾千克重的物品。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4

設計說明

本節課學習的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及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針對學生的學情,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注重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用直觀運算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

在教學中,爲了使學生真實地理解算理,組織學生擺人民幣模型,在點子圖和表格中進行計算,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心領神會,爲學生進行算法運算打好基礎。

2.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枯燥的計算往往會令學生感到乏味。在教學中,爲了避免出現此類狀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同的算法,並藉助多種手段幫學生理解算理,呈現多種計算方法,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人民幣模型

學生準備 人民幣模型 帶有表格和點子圖的題卡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引出問題

1.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32頁情境圖。

師:暑假的一天,同學們準備到海濱游泳場去游泳,他們先來到了海濱游泳場的游泳用品銷售處,選購一些游泳用品,這裏的商品真是琳琅滿目啊!

2.引出問題。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畫面,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呢?

請學生全面地說出畫面上提供的數學信息。(有3個同學在買游泳用品,泳衣每件28元,泳褲每條13元,泳帽每頂9元,泳圈每個12元,皮球每個18元,泳鏡每個16元)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請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探究12×3的計算方法。

(1)在學生所提問題中選出: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元?(課件出示)

師:要求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元,就是求什麼?怎樣列出算式呢?

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12×3。

(2)嘗試計算。

師:這道題你們能自己算出得數嗎?試試看。

學生嘗試獨立算出得數。

(3)集體反饋交流,展示算法。

師:你們是怎樣算的?說說你的想法吧。

預設

生1:因爲12×3表示3個1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連加計算,12+12+12=36。

生2:把整十數和個位數分別與一位數相乘,再把兩個乘積相加,10×3=30,2×3=6,30+6=36。

(4)用人民幣模型演示算理。

師:現在我們一起擺人民幣模型,演示一下第二種算法。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2、能借助連線、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並按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

3、在簡單的推理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條理的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

4、使學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的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三、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問題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學什麼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名偵探柯南嗎?(想)他的經典臺詞是什麼?(真相只有一個)柯南是一名優秀的偵探,他利用自己的智慧解開許多不可思議的謎團。你們想成爲像他那樣出色的大偵探嗎?偵探學院招生了,有誰想參加?趕快報名,名額有限啊?

2、遊戲導入

師:這麼多小朋友願意來參加,真是太好了。那麼就讓老師來考考大家。玩一個猜一猜的遊戲。看誰能爭取到偵探學院的名額?老師想請兩個孩子做老師的小助手,一起合作完成,誰願意來?(指名上來)

師:(將裝有人民幣的`信封交給孩子)在這兩個信封中裝有兩張不同面值的紙幣。

師:現在請大家猜一猜他們分別拿的是什麼面值的紙幣?(生猜)

師:大家猜什麼的都有,到底是哪一個呢?你們能確定嗎?看來缺少條件:請看提示一,他們手裏拿的分別是5元紙幣和10元紙幣。

請你們猜一猜(生猜)有不同想法嗎?(生答)

師:這兩種情況到底是哪一種呢?你們能確定嗎?(不能)看來還是缺少條件。

師:請看第二個提示,張亮同學拿的不是5元的紙幣,根據提示二,你能猜出什麼?

你能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生答) [你很會思考。]

師:現在請兩位小助手亮出人民幣,揭曉答案。你們猜的很準確。同時也恭喜你們都獲得了偵探學院的入學名額。

3、引出課題

師:對於剛纔的遊戲,你想說什麼?(生答。)

師:是啊,在猜測的時候,不能隨便亂猜,而是要根據所給的條件來猜。像這樣根據已經知道的條件逐步推出結論的過程,在數學上叫做推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板書課題:數學廣角——推理)

4、出示學習目標

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指名讀 齊讀

(二)我來學

1、分析問題

師:瞭解了學習目標後,我相信偵探學員們一定更有信心。偵探學員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偵探學院,開啓神祕的推理之旅吧!

首先,請看大屏幕。(播放課件,出示例1)有語文、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書,小麗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你能判斷出小剛拿的是什麼書?小麗拿的是什麼書嗎?

師:從主題中,你知道哪些重要的信息?(生答)

師: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生答)

師:他們三人分別拿的是什麼書呢?請同學們先想一想,然後把解決問題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現在開始吧。

生活動,師巡視指導。

2、彙報交流

師:他們三人拿的是什麼書呢?哪個小組願意來彙報。(小組彙報)

描述法:(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小麗和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又說她拿的不是數學書,他肯定拿的就是品德與生活書,剩下的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了。)板書(是 不是 就是 描述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得明。]

2、在推理過程中還會運用到其他方法,那麼你能不能用連線法來試着連一連? ( 學生利用投影儀展示並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3、還有一種方法叫列表法你們能試一試嗎?(學生彙報展示)

4、小結

師: 無論是描述法、連線法,還是列表法,在推理時都要找到最關鍵的條件,經過有序的思考,才能推出結論。描述法是推理的好方法,連線法和列表法能讓我們的推理過程簡潔、直觀。因此描述法和連線法比較常用,而列表法不常用,在今後的學習中會涉及到。

(三)我來用

師:在剛纔的學習中,偵探學員們表現的都非常的出色。柯南知道了,想要考考你們,你們敢接受他的考驗嗎?(願意)

首先就讓我們一起打開通關之門。請同學們根據提示說出通關密碼?

第一關:判斷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3、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 1000千克。

教學難點:

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估計同學的體重

師:昨天同學們都測量了自己的體重,根據自己的體重能估計一下這位同學的體重嗎?(學生自由估計)

師:爲什麼同學們在估計這位同學的體重的時候都用 “千克”而不用“克”呢?(學生答)

師:“誰再來說一說自己的體重?”學生回答後,教師說:“咱們班同學的體重大約在30千克左右。”

2、 引入“噸”

師:育紅小學三(1)同學的體重和咱們班的體重差不多,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認真觀察統計表,體重在多少千克左右。昨天我給同學們留了個家庭作業,計算出30人的體重一共是多少千克?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算的?(學生回答)

師:1014千克也可以說大約1000千克,其實1000千克還可以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你們知道它是什麼?(生答“噸”),1000千克也叫1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噸”。

教師揭示:1噸=1000千克,跟老師一起讀一讀。“噸”可以用字母“t”來表示,所以也可以這樣寫1t=1000kg。那一噸有多重呢,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吧!

二、親身體驗,感受並想象1噸的重量。

1、 感受1噸鹽

同學們平時都拎過東西嗎?

(1) 現在每組同學有兩袋沙子,每袋鹽重10千克,請每人把10千克的沙子拎起來(學生拎沙子)都誰把10千克的沙子拎起來了,談談你拎沙的感受。想一想你拎多少次10千克纔是一噸呢?

(2) 一袋10千克,兩袋一共多少千克“(生答20千克)如果把兩袋沙子同時用一隻手拎起來,你有信心嗎?(生答有)好,那你就試試吧!(生拎沙)都誰把20千克的沙子拎起來了,你感覺20千克的沙子怎麼樣(生答)還有沒拎起來的嗎?(生舉手)你爲什麼沒拎起來呀!剛纔拎起20千克鹽的同學想一想,拎多少次的總和纔是一噸?

(3) 選出兩名同學,比一比誰的力氣大,下面的同學可以給他們加加油,打打氣。(生進行拎賽)下邊的同學有沒有敢挑戰這個千克數的。(再找一名同學到前面拎沙)老師宣佈,咱們班的大力士就是這名同學。還有不服氣的嗎,課下還可以再挑戰一下。我想採訪一下這位大力士 ,剛纔你拎起了多少千克的沙,感覺怎麼樣?幾個這樣的 大力士才能拎起 一噸的鹽呢?

(4) 咱們把這些沙擺一擺,一袋一袋的數,()一排擺了5袋,擺了2排,是多少袋,(10袋)多少千克(100千克)?街上看到的三輪車一輛一次能運走嗎?摞兩層是多少千克?三層呢?那十層是多少千克?(生答:1000千克)它是多大一堆,它有多長,多寬,又有多高?一輛三輪車還能裝下嗎?你們再想一想什麼樣的車能一次把這堆沙運走?(學生回答)

2、再次感受“噸”

師:剛纔在彙報的時候,咱們班的每名同學的體重大約在30千克左右,在計算育紅小學三(1)的同學體重的時候,30多名同學的體重大約是1噸,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30多名同學的體重吧!這麼多同學的體重加起來纔是1噸。那現在你覺得1噸怎麼樣。

3、教師小結:

“噸”也是一個質量單位,這個單位與你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相比怎麼樣,它是用來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單位。

三、實際應用,深化認識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你在生活中的什麼地方,還見過用“噸”作單位的呢?

2、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圖片,讓咱們一起看一下吧!

四、練一練

1.動物過橋,爲什麼他們幾隻能同時過橋呢?引導學生算一算。

2.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練習

下面是小明在學完“噸的認識”後,寫得一篇數學日記,有些質量單位用錯了,請你先找一找,想一想爲什麼錯了,再幫他改一改。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包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的芹菜,2噸西紅柿,3千克的雞蛋,每個200克的蘋果8個,10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着這些東西回家,累得滿頭大汗。”

啓發:雖然小明在數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你能說說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什麼嗎?

師:我們應該學會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方法記錄生活,養成寫數學日記的好習慣。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據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麼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

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並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後,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藉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 1分=()秒 4時=()分 9分○9秒 36分○2時

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時 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

你現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麼?

四、佈置作業

“練習一”的第10、11題。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

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遊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後,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麼”?“高個指的又是什麼?”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於多少分”?“1分等於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於……?(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後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1)時、分、秒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2)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着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迴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纔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生經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緻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實際應用鞏固所學。通過不斷地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科書第104頁主題圖及第105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①通過猜測、試驗、論證,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②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③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

教具、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準備兩個盒子(1號盒和2號盒),8個白球,4個紅球和4個橙球和藍球。

教學過程

一、 動畫片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觀看喜洋洋和美羊羊的賽跑比賽(懶洋洋當裁判),同學們猜測一下誰會贏?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可能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 聯繫實際,探索新知

(一)1、師:同學們,這節課咱們一起來玩遊戲,你們開心嗎?但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能做到嗎?(生:能)

2、師:看!老師這裏有一個什麼的魔術盒子,裏面裝着一些球,我請同學們隨意的摸出一個球,只要放到我的耳邊,讓我聽一聽,我就知道它是什麼顏色的,相信嗎?

3、生摸球(找3到4名學生摸球)

4、師都猜是白色的。

5、師:怎麼樣,老師厲害吧!知道老師爲什麼猜的這麼準嗎?

6、生:發表意見,達成一致,盒子裏面的球都是白色的。

7、師:同學們真聰明,事先老師知道這個盒子裏裝的都是白色的球,所以無論同學們怎麼摸,摸出來的球一定是白色的。(板書:一定)

(二)體驗“不可能”

1、師:同學們,你們還想玩嗎?看,老師在接着領你們玩一個抽獎的遊戲,好不好?(師拿出一些事先購買的學習用品當做獎品),只要你們從這個盒子裏摸出白色的球,這些獎品就是你們的了,想要嗎?

生1:沒中獎

生2:沒中獎

生3:沒中獎

2、師:這幾名同學的運氣是不是太差了,怎麼都沒中獎那?

3、生猜想(各抒己見),最後認爲盒子裏面根本就沒有白色的球,所以無論怎麼摸都不可能中獎。

4、師:如果你們讓全班同學都摸到,可能摸出白色的球嗎?(不可能)(板書:不可能)

(三)體驗“可能”

1、師:老師根本沒有放入白色的球讓你們來摸球中獎,你們心裏平衡嗎?那該怎麼辦那?

2、生:把白色的球放進盒子裏

3:師:這回盒子裏面有白、黃、紅、藍、綠五種顏色的球了,你們就一定能中獎嗎?

4:生:不一定,可能中獎,也可能不中獎,因爲盒子裏還有其它顏色的球。

5:師:那你們覺得會摸出什麼顏色的球那?

6:五種顏色都有可能

7:師:也就是說這五種顏色的球他都有可能摸到,因此,我們說,他可能中獎,也可能不會中獎,我們就用“可能”來描述這件事情。(板書:可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提倡的學習方法。本節課的特殊之處在於讓學生經歷了“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學生熟悉的摸獎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獲得愉快的數學體驗,並在體驗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三內化提高

1、判斷生活中的事件

三天後會下雨;

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兒東西;

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太陽從西邊升起。

2、動手塗顏色

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

摸出來的不可能是紅球

摸出來的一定是白球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並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知道並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繫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現、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並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麼?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 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於秒的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麼?(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纔的鐘面有什麼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麼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麼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爲什麼?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③學生彙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麼?(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麼關係?(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錶和秒的計時方法。

這是秒錶。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爲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錶的計時方法。

有的電子錶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錶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④讀出電子錶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爲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錶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裏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麼。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嗎?

北師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篇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P4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長的含義.

2、使學生建立周長的觀念,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觀察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周長含義的形成過程,體驗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紙、繩子

每個小組操作材料:樹葉圖片各一張,紅線一根,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月牙形圖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感知周長

1、感知"一週"的意義

(1)播放課件

(2)你們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一週"的概念;板書:邊線、一週)

(3)樹葉的邊線在哪裏?教師拿出樹葉圖片請兩位同學上臺指一指。

(4)揭示課題

從起點開始,沿着樹葉的邊線跑完樹葉的一週又回到起點,樹葉這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周長)

二、體驗物體的周長

1、摸一摸、說一說

(1)樹葉的周長,同學們都知道了,那麼桌面的周長在哪裏?請同學們確定好起點摸一摸桌面的周長。

(2)你還能從我們的身邊找到其它物體表面的周長嗎?請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說一說。

(3)彙報交流。

三、 動手操作、認識周長

1、圍一圍。

(1)、學生拿出準備的繩子圍一圍數學課本並量出周長。

(2)、同桌合作用繩子圍一圍課桌並量出周長。

2、塗一塗。

學生拿出準備的圖形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塗出圖形的周長。

四、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麼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