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民間故事 > 弱女緹上書救父大綱

弱女緹上書救父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緹縈(tíyíng)的父親是齊王府管理倉庫的主管,複姓淳(chún)於,名意。人們有時也稱他爲“太倉令”、“太倉公”或“淳于公”。

弱女緹上書救父

淳于意自幼喜歡鑽研醫道方術,對於《黃帝內經》、扁鵲的《脈書》,都有深入的研究。擔任太倉令後,由於職務清閒,又得當時名醫公僕陽慶的真傳,使他的醫術突飛猛進,雖然非正式的懸壺濟世,卻救人無數,漸漸有些小名氣。

凡是有點本領的人,多半都有點桀(jié)驁(ào)不馴的怪脾氣,淳于意也屬於這一類人。他替人看病是屬於業餘性質,全憑興趣之所至,不顧病人的要求,一般人自然無可奈何,但有頭有臉的人則懷恨在心,一心想報復。

有一次無意間淳于意得罪了齊王府的丞相,於是,被安上貪污瀆(dú)職的罪名,予以逮捕,立即解(jiè)往長安接受審判。

當時的皇帝漢文帝提倡節儉,貪污瀆職的罪名,不是被黥面(在臉上刺字)就是被砍斷手腳,甚至死刑,淳于意自然是驚悸不已,而全家大小也嚇得,哭成一團。

所謂全家大小,盡皆女流之輩,淳于意沒有兒子,一連生了五個女兒,長女、次女業已出嫁,只剩下三個女兒在家。淳于意萬分傷感地對夫人說:“你爲我生了五個女兒,緊要關頭卻沒有男丁可以派上用場,奈何!”

幼女緹縈年方十五歲,挺身而出,願意隨父起解西入長安,一路上照顧老父的行程,更要上書皇帝,願入宮爲奴,以贖父罪。

全家人抱着渺茫的希望,收拾簡單衣物,父女倆在解差的催促下踏上了未可知的命運之途,這是漢文帝十三年秋天的事。

淳于意雖然知道漢文帝是個非常賢明的天子,然而他住在深宮中,年僅十五歲、未見過世面的女兒能夠見到皇帝嗎?皇帝會相信她的話嗎?幾乎沒有什麼希望,淳于意帶着絕望的心情走到長安,走進大牢。

還在路途中,淳于意就反覆檢討自己的言行,發覺都是自己的古怪脾氣惹出的禍端,因此利用投驛(yì)站的休息機會,着實爲慕名求醫的人診治了不少疑難雜症;而緹縈也反覆思索,寫好了上書皇帝的狀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