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帝王故事 > 順治皇帝之死的故事

順治皇帝之死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清朝順治皇帝的死因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懸案之一。順治十八年(1661年),大清帝國第一位入主中原的天子福臨(即順治皇帝)告病身亡,其子玄燁即位,就是清聖祖康熙皇帝。順治帝的生命只有短短24年,卻給後人留下不少疑問。甚至他的最終歸宿,也出現了不同說法。按照清朝官方的說法,順治帝因患天花駕崩,而更流行的說法則是,順治帝出家當了和尚。演繹頗多,給順治帝之死染上了種種神祕色彩,成爲迄今仍無法定案的歷史之謎。

順治皇帝之死的故事

一、清朝歷史上第一位沖齡繼位的少年天子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盛京皇宮發生了一件大事:太宗皇帝在端坐中突然無疾而終。經過一番兵戎相持的較量,太宗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在叔父攝政睿親王多爾袞輔佐下即了帝位,改元順治,並與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由瀋陽進京,在太和門舉行了登極大典,成爲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

順治帝六歲登極,在清代史、滿洲史上開了一個幼童繼承皇位的先例。其後,有八歲的康熙、六歲的同治、四歲的光緒和三歲的宣統繼承皇位。特別是清朝最後的半個世紀,由一位太后連續控制三位兒童皇帝來統治西方列強覬覦下的中國,成爲一段悲痛的歷史。

順治帝名福臨,但他的命運並不像他的名字一樣“福”從天降“臨”,而他也有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悲苦。

少年福臨作爲一個皇帝,承受了太多的責任、期望和壓力,很少能夠享受到普通孩子的輕鬆和快樂。在十四歲以前,福臨沒有受過系統的良好教育,親政後連奏章也看不懂,只好苦讀苦學,以致嘔血。經過刻苦努力,順治帝后來終是學有所成,文化水平遠遠超過他的父親皇太極和祖父努爾哈赤。

多爾袞是順治帝的親人,是他的皇叔父;多爾袞是順治帝的恩人,他幫助順治帝登上皇位,穩定政局,並定都於北京、統一中原。但這個強權專橫的攝政王也同時帶給小皇帝巨大的心理陰影。他時時事事都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操縱之下,他感到孤立無援,仰人鼻息,甚至連見母后也沒有充分的自由。

順治帝甚至同太后也有衝突。母后對其管教過嚴,母子不協;母后將自己的侄女許給他做皇后,小皇后出身貴族,從小嬌生慣養,姑母是皇太后,姑奶奶也是皇太后,小兩口經常發生口角。順治帝廢掉了皇后,母后又爲其立了一位科爾沁貝勒的女兒,他還是不喜歡;而順治帝寵愛的董鄂妃,卻遭母后反對。特別母后同多爾袞的關係問題,傳言很多,這讓他尤爲難堪。

順治帝是一位頗有作爲的皇帝,他審時度勢,更張成法祖制,且依重漢官,整飭吏治,推行與民生息的政策,清代初期從他親政開始逐漸鼎盛起來。順治帝親政以後,國事煩擾,更使他力不從心,心力憔悴。他曾寫過一首《贊僧詩》是這樣的:

天下從林飯似山,鉢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爲貴,惟有袈裟披肩難。

朕爲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閤眼朦朧又是誰?

不如不來又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一日清閒有誰知,

若能了達僧家事,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憂無慮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納衣。

五湖四海爲上客,皆因夙世種菩提,

個個都是真羅漢,披塔如來三等衣。

兔走烏飛東復西,爲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句棋。

禹開九州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脫換紫袈裟,只爲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討幾時休,

我念撒手歸山去,誰管千秋與萬秋。

在這首詩裏,可看出這位天子多愁善感,他的浪漫與惆悵,使他不像政治家,倒像一位詩人。他羨慕出塵脫俗的僧家生活,不留戀榮華富貴、江山皇權。這點在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中,也不多見。

二、董鄂妃之死,是順治帝因苦結佛的主要原因

順治帝篤信佛教,有他生活環境的影響。早在他的祖父努爾哈赤時,其祖父就尊崇佛教;到其父皇太極時,爲搞好同蒙古的關係,“重教”成爲一項重要國策。順治帝的母后孝莊皇太后是蒙古族人,自幼受到佛教的薰陶,又年輕寡居,以信佛教解脫內心的孤獨與苦悶。這些對年幼的順治帝都有深刻的影響。

然而,真正促使順治帝結下很深的佛緣,是緣於他的董鄂妃。董鄂氏在順治十年入選秀女,被指配給襄親王,那年董鄂氏十六歲。襄親王名叫博穆博果爾,是皇太極的十一個兒子,順治的同父異母弟弟。也正因爲此,註定了順治帝和董鄂妃的愛情悲劇。順治帝與他第二個皇后大婚時,按照當時清代的規定,王爺們的福晉要進宮伺宴。順治帝由此與襄親王的福晉董鄂氏相識相愛,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也因此憤而自殺。博穆博果爾死的同年,順治帝冒天下之大不韙,把董鄂氏接到宮中,封爲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順治帝還一度要廢第二任皇后,而冊封董鄂妃爲皇后,可由於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對,以及政治影響,他無奈只好作罷。可是,董鄂妃在宮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寵早已超過那個平庸的皇后。

順治帝對董鄂妃的寵愛有史可查,從爲董鄂妃舉行的冊封典禮上就可以看出來。頒佈詔書,大赦天下,這在清代歷史上,因爲冊立皇貴妃而大赦天下,是絕無僅有的一次。可惜董鄂妃一直體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後,更是一病不起,終於在順治十七年病逝於承乾宮,年僅二十二歲。董鄂妃病逝,順治帝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來,甚至尋死覓活,他的母親孝莊太后不得不讓左右的人看守他,以防他自殺。爲了表達他的悲痛,順治帝大辦喪事,將宮中太監與宮女三十人賜死,讓他們在陰間伺候自己的愛妃。同時令全國服喪,命朝中大臣、皇親國戚都去哭靈,並親手撰寫了飽含深情、長達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狀》來悼念愛妻,極盡才情,極致哀悼,歷數董鄂妃的嘉言懿行,慧品潔德。

董鄂妃之死,對順治帝的打擊是致命的。順治帝失去董鄂妃後,萬念俱灰,決心要放棄皇位,身披袈裟,遁入空門,孤身修道。禪師茆溪森起初勸阻,順治帝不聽,最後只好幫順治帝剃光了頭髮。這一下皇太后着急了,火速叫人把茆溪森的師傅王玉琇召回京城。王玉琇到北京後大怒,下令叫徒弟們架起柴堆,要燒死茆溪森。順治帝無奈,只好答應蓄髮,茆溪森才免得一死。

四個月後,宮內傳出順治帝駕崩的消息,皇家辦喪事,噩耗傳天下。

順治帝一生有很多無奈,他壯志未酬,治國理念得不到支持;他無力自主的婚姻,不能把自己最愛的人封爲皇后,這些都給了他無限的傷感。寫到此怎不叫人心痛如錐。尤其是順治帝與董鄂妃這一段曠古之戀,每每回味,總叫人扼腕痛惜、掩卷垂淚。在此,我把電視劇《少年天子順治篇》的主題歌詞錄下,以示我對他們生死戀的讚頌:

西風烈,殘陽斜,生與死永相別。

來去之間,重重疊疊,雲中夢中不見天階。

蒼茫人生,古來陰晴圓缺。

愛過恨過,臨行依然不覺。

笑聲伴淚水,奔流年年月月,此生悲喜難決。

但願風雨路上獨行夜,你如花,我如葉,如泣如訴。

我是飄零葉,此去永相別,來生相逢處,淚難歇。

三、順治皇帝患痘而逝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順治帝駕崩,年僅二十四歲,實際壽命只有二十二歲十一個月。正當青春年華的皇帝居然這麼快就去世了,所以他的死因引起人們的種種猜測:

第一種是順治帝因病而逝。具體原因是因爲愛子、寵妃的相繼病亡,順治帝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天花駕崩。歷史學家支持這一種說法。據歷史文獻記載,順治帝確實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宮內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最終未能成行;而不久死於天花。

第二種說法廣泛流傳於民間,常爲小說戲曲採用。說順治帝因愛妃董鄂妃病逝,故而出家隱遁。

此外,也有順治帝親征廈門時遭鄭成功炮擊斃命一說,但此說法並無證據支持,僅爲野史家言。

我國曆史學家查閱了大量有關資料,從官方記載到私人記述,當時中國人與外國人,皇宮官員與出家和尚,都一致說順治帝死於天花。看來,順治帝的確不是出家了,而是得天花病死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奪走了一代天子年輕的生命,也許永遠無法得到確切的答案,人們只能依靠着史料中的零星記載,儘可能去還原那段歷史的本來面目。從各種史料和跡象推斷,順治帝死於天花的可能性最大,但這也依然不是最終的定論。順治帝神祕的死亡也許就在紫禁城的靜默中永遠被塵封了。然而,歷史正是因爲有了諸多難以猜測的謎題,纔會顯得如此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