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端午節週記七篇大綱

端午節週記七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時間過得真快,一週又過去了,一週的經歷,可以助長我們的閱歷,這時候,最關鍵的週記怎麼能落下!週記怎麼寫才條理清晰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週記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週記七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大家知不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日子?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過幾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這個節日我們全家人都非常地期待,爲什麼?讓我來說說吧!

每一年的“端午節”我家的母親大人都會煮好多很好吃的糉子來給我們吃,說要應節,一開始我不懂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到我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告訴了我原因,原來“端午節”是祭拜一個偉人而命名的。端午節前的一個星期我都會在家裏幫我媽媽手,一起整糉子來慶祝節日的到來,我把紅豆,綠豆分開來,然後媽媽就來包糉子,這個時候我是最開心的,因爲可以跟媽媽一齊工作。大家有講有笑,糉子都是包得非常得精緻,這是我媽媽獨特的技術來的,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婆婆教他的。糉子包好後我們就把它放入窩裏滾熟它過多差不多一個小時就可以全熟了!

端午節還有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游龍船”因爲我家旁邊有一條河涌,每年都會有好多公社的龍船經過,每年我都興高采烈的看着一艘一艘的龍船經過,每年聽着“咚咚咚….”的聲音,看着龍船上的人興高采烈的踩着龍船大叫,人特別的醒神,我每年都是有一個幻想,就是如果我能坐上去向路過的人大叫,感覺會是怎麼樣的?心裏聽着聲音都會有種激動,我和姐姐目不轉睛得看着船經過,每隻龍船都有着不同的特點,有些掛着旗子,有些掛着雞毛掃,等等,讓龍船非常生動神氣,每當船上的人叫一聲,我跟着姐姐都也會叫一聲,大家有個呼應,令節日氣氛搞到高潮。

這是我每年“端午節”過的情況,不知道大家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呢?

端午節週記 篇2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着開始包糉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牀,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糉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糉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糉子。

我對爸爸說:“糉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糉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裏,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糉子是怎麼包的?”媽媽說:“糉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

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裏面,很好吃,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糉子。

端午節週記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就是我們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又有多種多樣的來源呀、故事啊。今天我就來講一個孝女曹娥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孝女曹娥爲了救自己的父親,結果投江了。父親溺水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了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從此傳爲神話,斷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故事講完了,啊!曹娥姐姐真是太偉大了,爲了找父屍,曹娥姐姐竟投了江。

糉子、面扇子、大蒜蛋……這都是端午主要的食俗,我們中國主要吃的還是糉子,讓我們去瞧瞧閩南的糉子吧。閩南棕必須買上乘的燒肉糉,豬肉擇五花肉並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要調上蒜泥、紅辣椒、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肉滑,油潤而不膩。啊!聽的我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真熱鬧非凡的節日啊!

端午節週記 篇4

有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說的就是端午節。據說,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至今已經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家鄉寶雞又把端午節稱爲“女兒節”。在這一天,我們佩香包,帶五彩繩,吃糉子、雞蛋、油糕,還有綠豆糕和糉子。而且,所有結了婚的女孩子,都會帶着綠豆糕和糉子回家看望媽媽。

今年的端午節,奶奶送給我一個很漂亮的蝴蝶形香包。它是由紅布縫製而成,上面有五彩的絲線繡的蝴蝶圖案。我把它掛在胸前,香氣撲鼻。聽媽媽說,裏面裝的是艾草,可以防病辟邪。爸爸也得到了一個繡着“平安”的香包,掛在了他的車上。

我和媽媽一起做了五彩繩。我們先找來綠、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的線,把它們搓在一起,系在我的手腕上,用來辟邪。

我們還吃了糉子、雞蛋、油糕、綠豆糕。糉子用竹葉做外皮,用上好的糯米包上紅棗或紅豆,包成四角形。糉葉飄香,糉子飄香可口。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

端午節週記 篇5

端午節快到了,奶奶包了好多糉子。我放學回到家,抓起一個糉子就咬,嗯,真香,還粘嘴巴。爸爸笑着問我糉子是怎麼做的。我頭一擡說:“這不簡單着嘛,準備好糉子葉和糯米不就行了!”爸爸拍拍我的頭說:“準備工作纔是個開始啊。你看,首先你要把棕葉洗乾淨放在水裏泡上30分鐘,再把糯米放進折成四角形的棕葉裏,可別忘了同時還要放進你最愛吃的蛋黃、鮮肉等餡兒,然後用繩子把糉子紮起來,放到鍋裏去煮。

煮熟了,纔是你現在拿的好吃的糉子喲!”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說:“爸爸,雖然我不知道包糉子這麼麻煩,但我知道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屈原。我們在人自然社會課上學到過。”“真是好兒子!那你一定要好好記住這個節日啊!”爸爸語重心長地看着我說。我使勁地點點頭。爸爸笑了,我也笑了。

端午節週記 篇6

每天都有很多趣事發生,端午節那天,我家就發生了一件讓人難忘的趣事。

國慶節那天,我見爸爸媽媽閒着沒事幹,這時我靈機一動,便提議說:“今天,我們來開個“笨蛋大王”決賽吧!”我又說:“誰受騙次數最多,誰就會榮獲“笨蛋大王”的稱號。”爸爸媽媽都欣然同意了;遊戲開始了。爸爸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到廚房去做飯了,我就到房間裏玩電腦去了。別看我們安然無恙其實我們心裏都暗藏殺機!

這時,爸爸叫我說:“懿霏!快來看你最愛看的《動漫世界》!”我連忙跑過去,把比賽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了。我往電視上一看,哪是《動漫世界》,分明是在放廣告。“上當了!”我自言自語地說。

我回到房間裏,大喊一聲:“爸爸,快來看球賽”爸爸飛快地跑過來,卻看見我一本正經的樣子坐在電腦旁學習,就帶着滿臉的不好意思,悄悄走開了。

就在這時,媽媽大聲叫到:“麪條好了,快來吃吧。”我們倆爭先恐後地跑了過去,一看,啊!我和爸爸驚呆了!不是麪條,而是糉子!我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叫我們吃麪條是假,騙我們上當是真”

很快一個小時過去了,遊戲結束了,我開始公佈結果:媽媽受騙了三次;爸爸受騙了六次。我受騙了五次。在這次遊戲中,”笨蛋大王“的稱號歸爸爸莫屬了!

端午節週記 篇7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爲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