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端午節週記4篇

端午節週記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端午節週記4篇

一週的時間即將結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週記了。什麼樣的週記纔是好的週記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週記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週記4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五月五,端午節,賽龍舟,吃棕子。

這無疑是一個歡樂的節日,我們三五成羣,頂着烈日,來到了江堤上,因爲那裏有熱鬧的賽龍舟。

在那裏,民俗風氣和槳手們的激情吸引着觀衆。瞧,觀衆們歡呼聲覆蓋着全場,槳手們的吆喝聲也雄渾有力,大鼓響起,震耳發聵,他們期待着大賽的到來,讓自己能大展身手。

不知誰喝了一聲,龍舟有序地排列起來,槳手們都在沉默中醞釀力量,欲在賽季中爆發!龍舟栩栩如生,彷彿是大江中蛟龍即將決戰,龍眼炯炯有神地巡視一切。又有人喝了一聲,鼓響了,槳動了,槳手們一聲聲有節奏的吆喝震天撼地,他們划動手槳,汗出浹背,有序配合。時而這條獨佔鰲頭,時而那條後發制人,他們你追我趕,向終點飛去。

一陣歡呼,紅龍贏了!對手相互祝福,在這歡喜的日子裏,沒有掃興的氣氛。

呀,在擺脫壓力中體會鄉間民意,多麼愜意!

端午節週記 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有許多習俗,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祭神,我們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賽龍舟。而在我的心中,端午節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吃糉子了。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的奶奶家,在我的記憶裏,奶奶包糉子是最拿手的,左鄰右舍都比不上她的手藝。每逢端午節前夕,奶奶總要帶着我到離家不遠的竹林裏去摘竹葉,一到竹林,看着青翠欲滴的竹葉,我特別興奮,忙前忙後地摘竹葉,摘好竹葉回到家裏,奶奶要把竹葉洗滌乾淨、晾乾;接着準備糯米、花生等包糉子的原料;包糉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戲,三下五除二,一個錐形的糉子就出爐了,裏面的餡更是花樣百出,最吸引人的就是蒸糉子了,那番香味飄出來,把我們這些“小饞貓”饞得直流口水,使勁的用鼻子聞着那股糉香味。

端午節這天,我一邊吃糉子,一邊聽奶奶講一些關於端午節如今,我回到了城裏,每當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家鄉的糉子,想起了還住在鄉下的奶奶和那些小朋友,真希望今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回鄉下與奶奶一起過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3

我們爬的那座山有2百多米高,那邊的樹和草都非常茂盛,那裏有5個瀑布,水非常清也非常美麗,還有很多竹子,竹子也很茂盛。我們還去東陽,看了外婆的爸爸的老房子,看到了水庫的清山綠水。我們還去了大佛寺,大佛寺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端午節週記 篇4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具有偉大紀念意義的懷念故人屈原的日子——端午節。

一大早,爸爸就帶我們回奶奶家了,還沒進門就聞着奶奶家不時傳出的清香,我趕忙三步並作兩步邁進屋,我的口水差點就“飛落三千尺”了,一會奶奶端來了清香四溢,熱氣騰騰的糉子,只間有菱形的。橢圓形的.,三角形的,爲了好區分糉子餡,有的用桑皮纏的,有的用玉米繩纏的,還有的用線繩纏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個大大糉子,三下五除二就剝開棕皮,看着鮮紅的大棗,粘滑的糯米,飛揚的熱氣,我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了一大口,又香又甜,奶奶的手藝可真算得上精益求精,絕妙無雙,我狼吞虎嚥的吃完一個,又順手拿起一個。

“加油!加油!”聽見門外的叫喊,我詫異的探出頭,原來是小孩子們在小河邊賽“龍舟”啊!我也和姑家弟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只見一個個紙做的精巧別緻的小船漂在水中,每個小船都被畫得五顏六色,還起上了好聽的名字,看着一個個名字浮在水上,“神龍號”,“白虎號”……甚至還有一些時髦的名字,如“潮人號”,“神馬浮雲號”……一個個小船順着水而下,又接連着被浪給打翻,激起了一陣陣水花,嘩嘩聲,嘻嘻聲,吆喝聲接連不斷,此起彼伏,熱鬧極了。

一些老人將棕皮放在水中,看着它順江而下,聽奶奶說,這叫“避水”,讓水裏的妖魔鬼怪吃飽,以後就不會纏着我們,不傷害人們了。

不一會,奶奶有約我回家吃荷包蛋,只見奶奶用艾蒿、麥穗、豬埡槽等五種珍奇異草熬成的湯,再放上紅糖,吃完蛋,再喝湯,喝了能治頭暈,我其實肚子早已撐得鼓鼓的,沒胃口再吃了,可迫於奶奶熱情和諄諄教誨,還是勉強喝了點。不一會,鄰居傢伙伴都來找我玩,奶奶讓他們吃糉子,荷包蛋,他們都說自己家有,吃過了。

以前我記得每年端午節,農村很少有包糉子的,奶奶每次煮一大鍋糉子。光送親朋好友和鄰居就送去一大半,現在新農村變化可大了,不光是體現在街道、樓房,家電、生活物質上,農村的鄉村文化大院也體現着農村的精神文明,也體現着農村天翻地覆的變化,也體現着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端午節,是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勞動與品質的象徵,是中國的自豪凝成的寶貴鑽石,看着農村人家也如此重視這個紀念故人的節日,由此可見,屈原可真是一位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必定會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