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精選反思週記集錦5篇

精選反思週記集錦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時間過得真快,一週又過去了,相信大家都倍感充實,收穫良多吧,是時候認真地做好週記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週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反思週記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反思週記集錦5篇

反思週記 篇1

星期五下午第一節是音樂課。當預備鈴打響後,班長洪雨晨在黑板上寫了這樣一句話:通知:這一屆音樂課在教室裏上。當這幾個字印入我的眼簾時,我感到非常奇怪,因爲,這節課是本週的第二節音樂課,是要練習口風琴的。但是,如果在班裏八十二個同學一起吹的話,聲音會非常大,影響其它班上課。

上課鈴響了。我們學校的大隊輔導員——張劉鋼老師走進教室,大家都非常奇怪,有的同學說:“咦?怎麼是張老師,這節課不是音樂課嗎?”有的同學說:“不會吧!難道我們的音樂老師換成張老師了?”我對我的同桌,非常愛看書,而且眼睛上有一副近視鏡的男生——劉潤澤說:“你看,這節課換音樂老師了!”他趕忙擡起頭,發現張老師站在門口說:“音樂老師今天下午有事,這節音樂課你們自己寫作業或看書。違犯紀律的同學獎勵一篇最長的課文。”張老師說話可真是太幽默了,把我們同學都逗得哈哈大笑。

過了一會兒,張老師讓我們班的臧家祥到講臺上看紀律,又讓姜雲澤把臧家祥點到的名字寫到一張紙上,說:“臧家祥一會兒點到誰的名字,誰就把第二課抄一遍,並讓姜雲澤把你們的名字記到一張紙上,下週一升國旗之前交給我。”

我等張老師說完話,便拿出《三國演義》津津有味的看起來。過了好一會兒,臧家祥點了第一個人,就是我的好朋友。張老師轉過頭來對她說:“把語文書拿出來抄第二課。”她很不服氣的拿出語文書,開始抄第二課。又過了好一會兒,臧家祥又點了一個男生的名字。張老師說:“你也一樣,開始工作吧。”

下課了,同學們興奮的跑出教室。我想,張老師真好啊!因爲,我覺得這種課非常有意義,我們不僅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放鬆一下思維,還可以自覺培養遵守紀律的好習慣,真是一舉兩得。所以,我還想讓張老師多給我們上幾節這樣的課。

反思週記 篇2

一、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要認真進行記錄,主要有三點:

(1)總結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並長期積累,教學經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麼成功,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後要靜下心來,

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臻完善。

(3)記錄學生情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反思週記 篇3

於12月1~2日,在南山實驗學校操場舉行了第X屆運動會。在運動會結束的時候,我興奮不已,因爲那時我已經知道我們班的成績排在全年級第一了!我當時的心情真是興奮的無法形容,就是說興高采烈也不能完整地描述我出我當時的心情。可是在家庭作業裏,卻有一項作業是說出運動會之後的心得,說到運動會、心得,我就不得不好好得反思,因爲,在運動會之間,我做了三件不好的事情:

一、我在運動會中不僅僅賣力的給自己班裏正在參賽的同學喊加油,心裏還陸續的在默默的給別的班的同學喊着漏油。反思:給自己班的同學加油打氣理所應當,可是在心裏削弱別的班的志氣就不好了,因爲這會讓你的德行曝光:你那過分的優點——太想讓班級取得第一而不擇手段。缺點就是心胸太狹隘、太自私。

二、(1)在同學們比賽的一段時間裏跳皮筋。反思:我們不應該跳皮筋,因爲那樣做會顯得我們不關心集體,可事實並不是這樣,我們的心中還是有集體的,只不過那皮筋太誘人了!我們應該懂得抗拒誘惑,因爲只有能抗拒誘惑的人才能成功!

(2)與老師鬥嘴,不服老師的氣。反思:這樣做就比跳皮筋更不應該了。因爲老師來阻止我們是好意,是爲了讓我們更加關心集體,可我們不但不領情還狡辯、不改正,真是不應該!掌嘴!

好了,運動會也總結完了,最後,我希望下一屆運動會我們班還是第一!

反思週記 篇4

月考考試非常重要,有時還意義非凡。考好了,心裏甜滋滋的 ,隨之而來的是老師的讚揚、同學們的羨慕和父母的喜悅;考得不好,老師會失望,父母會生氣,還可能會面對同學輕視得眼光和譏諷的`話語。以我微薄之見,考好則已,考不好也別灰心,如果上要考慮長輩的誇獎,下要考慮同學的冷嘲熱諷,則必敗無疑。考好不驕,考不好不氣餒,以平平和和的心態應考,反而能考好。但是,說到容易,做到卻難。

就拿這次期中考試來說吧。我是抱着考雙百分的信心來應考的。從早到晚,考試以後,都十分疲憊和擔心,時間彷彿靜止了,度日如年,考好和考不好這兩個詞在心裏打架,晚上一覺酣睡才覺得好些。

我緊張得就像心裏有幾隻小兔子,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的心跳的節奏。 1.考試的啓示

又一場考試結束了。每次考試都會得到一個教訓或一些經驗,本次考試我得到的啓示是:疏忽總是存在的。

考完數學,感覺挺不錯,卷子很簡單,題題順利,接着又認認真真地檢查了一遍,確定全對之後,心中一直有一個希望:數學考滿分。

離開考場之後,考滿分的希望離我越來越近。我大膽地和同學對答案,題題正確。看到一些同學因爲對答案發現錯題而垂頭喪氣、懊惱不已,我心中暗暗的想:全部做對的感覺就是好,真慶幸我考試時認真做完題目之後,又認真地檢查了一遍,那天那時,我是前所未有的高興。 但過了不久,這特殊的高興,卻轉變成了我前所未有的悲哀與失望。

“那張圖我畫的很大。”我略帶高興的說。

“不,還好,不大。

我嚇了一跳,難道是我畫錯了?不可能,這張圖我畫了兩遍呢,應該是對方弄錯了,或者是個人感覺的差異吧,我這麼慰?自己.但是心中依然很忐忑。

我已不敢再去自信地對答案了,但是在無意中卻又聽到了另一羣人異口同聲地報了那個使我不安的答案。我傻眼了,真的是我錯了,果然是我錯了!我竟然會把圖與文字看叉了!我竟然沒有檢查出來!千算萬算,還是疏忽了一處!滿分的希望像一個個泡沫頓時在心中破滅了.3分就這麼悄悄地從我的試卷上溜走了.3分,對於這麼容易的試卷來說是多麼大的損失啊! 就這樣,我後悔了一個下午。

這就是疏忽,怎麼躲也躲不過。但是由於排名按四門課的總分計算,其他科目的成績總算沒有辜負我的努力。於是啓示之二由此可得:學習需要全面發展。也許因爲其他方面的優秀而提高了總成績。當然,倘若將疏忽減少到最小,同時又盡力提高其他科目的優秀程度,那總成績就會大大提高。因此,全面發展很重要。

一般來說,疏忽不能避免,但可以盡力減少,而全面發展又是能彌補疏忽的一條捷徑。

反思週記 篇5

反思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本文以敘事的形式記錄了我在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撰寫數學週記,從而培養學生形成反思性學習方式的一些實踐與思考。

(一)

一次,幾位數學老師在一起閒聊,提到現在的學生難教,關鍵在於他們的學習意識差,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知識整理意識。老師教什麼,他就學什麼,一部分同學學到後面就忘了前面的內容,依賴於老師整理所學的知識。

2、缺乏作業檢查意識。很多學生對做數學作業是任務觀點,做完了便萬事大捷,到五、六年級還有很多家長爲自己的孩子檢查作業。

3、缺乏解題策略優化意識。儘管現在提倡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但學生對自己已經解決的數學問題的思維過程做進一步反思、整理和優化的意識的確很差。他們很少去考慮自己是怎麼解答這道題的,更不會去考慮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甚至經常在做混合運算時,遇到能簡便運算的題,會有學生問:“要不要簡便運算?”

4、缺乏錯誤追因分析意識。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你告訴學生這道題做錯了,他會毫不猶豫地檫掉原有的做法,哪怕那道題只是最後一部錯了,他卻不會去考慮自己錯在哪裏?以至於這次改對了下次遇到類似的題又錯了。

5、缺乏良好的情感體驗以及個性品質。學生一般都欠缺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到數學枯燥乏味,畏懼數學,沒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我曾經在班級裏作了我喜歡的學科的統計,結果喜歡數學的學生僅佔12%。

怎樣來改變這些狀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呢。我想起了學校里正在搞“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如果讓學生來寫自己學習數學的過程,回顧、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出擊,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打定注意,我決定嘗試讓學生寫數學週記。

(二)

數學週記怎麼寫?寫什麼?當我向學生布置這項作業時,學生一臉茫然,覺得不可思議。也難怪,寫文章是語文老師的事,哪有數學老師佈置的?慢慢來吧!於是我對學生說,不難,給你們個模式,套着寫就可以了。

1、這星期學了哪些數學知識?

2、我學得比較好的有哪些內容?

3、我還有哪些地方不怎麼理解?

4、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哪些方面表現比較好?

5、下星期我有什麼打算?

數學週記交上來了,學生都按照格式寫了,如:

這星期學了簡易方程(二)裏的列方程解應用題,例1和例2。我學得比較好的是對這兩類應用題我能自己分析題裏的相等關係。但有的時候我兩類應用題會混淆。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好的地方有:做作業整潔,正確率高。下星期我要爭取多發言,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時問老師。

雖然學生的數學週記寫得很簡單,但學生畢竟對自己一週數學學習情況做了回顧與反思。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數學週記就這樣成了學生每週必做的一項作業。

堅持了幾個星期,學生寫數學週記逐漸成了習慣。我覺得時機成熟了,需要對學生撰寫的數學週記的內容再次進行引導,增加自我剖析的深度。這時,一篇數學週記的結束語引起了我的注意:

陸老師,每週的數學週記差不多都是這麼寫的,簡直千篇一律。說實在話,我覺得可以把週記分成三大類:一是系統地整理所學的知識;二是難題錯題自我解析;三是反思一週的學習表現;還可以作爲老師和學生交流的方式。

這次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當即批語:你和老師想到一起去了,老師採納你的建議。

於是,我給學生上了一堂數學週記寫作指導課,引導學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內容撰寫數學週記,而不必面面俱到。

1、梳理一週學到的知識。這一週主要學了什麼?是用什麼方法獲得的?與以往學過的哪些內容有聯繫?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我學得怎麼樣?

2、解題方法、策略的反思。針對某一問題展開,展現你的思維過程。你是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還有其他方法嗎?用哪種方法解決是最好的?

3、錯題追因分析。這星期我錯了哪些題目?爲什麼錯?自己出道類似的題解答一下。

4、學習情感態度的反思。這一週哪堂課我對自己的表現最滿意?哪次最不滿意?爲什麼?從學習興趣、態度、習慣和與同學老師的合作幾方面展開。

5、對自己後續學習的計劃。一週數學學習過程的收穫對今後學習有什麼啓示?還存在的問題怎麼解決?

(三)

可寫的內容多了,學生撰寫數學週記的興趣提高了,他們把自己一週的數學學習情況以週記的形式反映出來,認識到了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解題策略、思維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的長處與不足,及時調整和改善學習過程,激勵自己學好數學,逐步形成反思性學習方式。請看下面幾則週記:

這星期,我學會了圓的面積計算。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一課中,老師讓我們用學具卡片自己把圓剪拼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我把它拼成了近似的長方形,通過觀察,發現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πr),寬是圓的半徑(r),因爲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πr。我的同學還把圓拼成近似的三角形、梯形,同樣推導出了圓的面積公式。老師說這種方法叫轉化,在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通俗的講就是化繁爲簡,化未知爲已知。我想起了以前在學習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也是用的這種方法,看來,轉化真的是一種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