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必備】清明節週記集合5篇

【必備】清明節週記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不經意間,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相信大家在這一週裏收穫不少吧,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寫週記,就是在準備寫週記吧。怎樣寫週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週記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清明節週記集合5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四月五日清明節,爸爸帶我去奶奶家過清明。從我們家出發到奶奶家一共奔馳了一百多公里,到奶奶家時已經十一點三十了。太婆的墳離奶奶家有一些距離,吃了點包子我們就出發了。

大約走了半個小時就到了,我們在大人的帶領下先把墳頭和四周的雜草清除掉,然後爺爺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紅紙條放在墳上,並把祭祀用的雞、豬肉、果品、酒等擺放在墳前,再點蠟燭和香,把蠟燭插在墓碑前,點燃的香插在墳前和四周。

當一切準備好了我們就要開始拜太婆了,雖然她老人家已經不可能看到這些,可這代表了我們對她老人家的懷念和尊敬。每一個人都有序的輪流到墳前上香鞠躬到酒,心裏默默唸着自己的願望希望得到先人的保佑。當香和蠟燭差不多要燃盡時我們把帶來的紙錢給燒了,把鞭炮給點燃,山裏頓時響起了“劈哩啪啦”的鞭炮聲很久才散。奶奶說這是告訴太婆我們走了明年清明再來給她掃墓。

明年的清明節我還會回奶奶家做清明的。

清明節週記 篇2

清明已經來臨了,不知怎麼的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下起大雨來。這正如杜牧所說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天,我們剛好去祭拜已經逝世的親人。

來到昌國寺,已滿頭大汗的我們望了望接下來的路,只見蜿蜒曲折山路泥濘不堪,看起來很不好走啊!但想想來這裏的目的,我們還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與水,水與泥的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爲一個“泥菩薩”。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行走,終於來到了目的地。

這裏鳥叫聲聲,空氣新鮮。來到墳前,只見叔叔把準備好的食物拿了出來,把筷子擺好,接拿出並點燃蠟燭、香與紙錢,然後再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輪到我時,不知怎麼的忽然想起了奶奶在世時的一幕幕情景,眼角的空間被淚水佔滿了,此刻的我才明白什麼是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清明節週記 篇3

清明節假期中的一天清晨,太陽朦朧,空氣十分清新,早飯後,趁着這大好的春色,我去戚城公園遊了一圈。

從公園北門進去,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一棵棵豐滿得萬年青,如熱氣球般大。在這“龐然大物”之下,長滿了貓臉花,中間的一個小花蕊也許就是它的鼻子吧,那麼上面的兩個黑點就是它的眼睛,下面還有兩撇鬍子呢!

沿着小徑,兩旁的草地上,小草嫩嫩的,微笑着,葉尖都帶有一顆露珠,或許這是小草們最高級、最普遍的裝飾品吧。一陣陣清風吹過,小草們舞蹈着,展示出它們優美的舞姿。如果羊村裏的小羊來了,尤其是懶羊羊,一定會瞬間將這裏變爲荒地的。

繼續走着,來到玉蘭花樹下。玉蘭花一個個純潔無暇,白得似雪,似絮,高高掛在枝頭,一點也不傲慢,不像在炫耀,像微笑一般給人一種甜美的感覺,使我不禁想起描寫荷花的一句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玉蘭花樹旁,還有一樹一樹的迎春花,沒玉蘭花清純,沒玉蘭花嬌翠,但充滿了熱情,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小黃花瓣帶着小黃蕊,十分動人。一串紅含苞待放,在花骨朵裏貯蓄着力量,準備“一開驚人”。

我來到柳樹林,一條條柳枝上,嫩芽剛剛探出頭,在左顧右盼地看着新世界,怪不得柳媽媽不讓嫩芽這麼早出來,原來它們這麼嬌小。

太陽公公走得太快了,不一會就到了我的頭頂,又該回家了,時間走得真快呀!

清明節週記 篇4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爲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週記 篇5

我的媽媽因爲時間的關係已提前回家掃墓,我無法親身體會。於是我們就來到遺愛湖邊看別人掃墓。

清明節這天,天空中下着小雨,打在人身上,給人一種涼絲絲的感覺,也爲這個特殊的節日增加了一份悲傷。這使我不僅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只見一座座墳墓靜靜地躺在那裏,墳上長滿了雜草,不知名的野花在雨中搖擺,好像在訴說着墓主人的哀思。

人們的臉上不見了往日的笑容,多了一份悲傷。他們冒着小雨攜帶食品鮮花、紙錢、香、鞭炮等物品到墓地,他們將墳墓及周圍的雜草清理,加上新土,將食物放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香、鞭炮點燃,然後磕頭。他們靜靜地站在那兒,久久不願離去,他們似乎與親人有說不完的話。有些人在墳前栽植松樹和柏樹,我的媽媽說它們是一年四季常青的樹,栽上它,預示着家庭和事業常青不老!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每個人都有死的一天,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