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實用】端午節週記範文彙總八篇

【實用】端午節週記範文彙總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實用】端午節週記範文彙總八篇

【實用】端午節週記範文彙總八篇

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我們會積累一些相應的經驗,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週記裏了。可是怎樣寫週記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週記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週記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又要吃香噴噴的糉子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端午節都要吃糉子、包糉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報國無門,最終在陰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樂章。

今年端午節到了,媽媽特地從超市買了各種各樣、各種味道的糉子,我迫不及待地撥開糉葉,大口大口地吃着,陣陣的葦葉清香撲入我鼻子裏。這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了我,感染了我。我們是生活在祖國的懷抱的少年兒童,要向先輩屈原那樣,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專心讀書發憤圖強,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將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週記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古代端午節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並列爲四大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家就早早起牀,梳洗完畢就往奶奶家趕去。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天公不作美,下着瓢潑大雨,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心情。我多麼想快點到奶奶家,與他們團聚。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到了奶奶家,小狗“汪汪”地叫着,跑出來咬着我的褲腳,好像是迎接我們回家。我拿起一根小棍子逗它,它被我逗得更起勁了,叫聲也更大了,有時還蹦起來,非常的快活。爺爺奶奶看到我們回家,非常高興,趕緊忙着準備團圓飯。

快到中午雨停了,我們來到了外婆家,弟弟、妹妹早已經去到了,我們幾個便一起到外婆家門前的水池裏捉魚,水池裏的魚游來游去,非常靈活,很難捉到它們。後來,我找來一個簸箕,直接水裏撈,這回容易多了,不一會兒,就捉到了十來條小魚,我和弟弟妹妹帶着“戰利品”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外婆家,外婆準備了各種好吃的東西招待我們。

今天,因爲我不僅和親人團聚了,還玩得特別開心。

端午節週記 篇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下面,告訴你們我家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吧。

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掛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是經過20xx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五月初五作爲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爲屈原就是在那天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人們划着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爲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就把竹筒裏的米撒在水裏。他們認爲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不斷演化,到現在就成了糉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

今年的端午,我們家掛上艾葉,包好糉子。等待端午節的到來,啊!終於到端午啦!我們家端上一盤盤好菜,把糉子端出來。下面要做什麼呢?當然是開吃啦!你一個,我一個……大家吃的不亦樂乎。

我家的端午節就是這樣的,你家的呢?

端午節週記 篇4

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告訴你吧。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據統計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爲五五節,因爲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而皇帝也聽信小人的話,將屈原流放了出來,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鬱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

端午節週記 篇5

伴着朝陽,隨着清風,新的一天開始了,只見湛藍的天空下,碧綠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運動員們個個精神抖擻,信心滿滿,彷彿勝利在握。而河岸上的觀衆彷彿比參賽選手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得凝望着。

隨着裁判員的一聲令下,齊頭併發的龍舟突然間像離弦的箭一樣,非一般的向前衝去,河岸上的觀衆哦整齊的喊着:“加油,努力!加油努力!”而龍舟上的36人,掌駝、敲鑼、打鼓,剩下的全是划槳人員,他們划槳整齊而迅速,不出絲毫的差錯,敲鑼打鼓的清脆而有力。

隨着鑼聲、鼓聲,運動員們也拼命地喊着:“一二,一二!”他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拼搏着,急速地拼搏着、大起大落地拼搏着。大家都灌注了全身的力氣,使出了吃奶的.勁,拼命追趕着。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尾隨在後面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隨着,我看着就替他們着急,多想跳進船上拉他們一把。剎那間,鑼聲、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收激昂雄渾的曲子。

賽龍舟終於結束了,勝利的選手們歡呼雀躍,而成績不太理想的隊伍依然充滿着恬靜的笑容,下次繼續努力。

看到這個場面,我不禁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裏,更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也要向屈原學習。讓我們向屈原致敬吧!

端午節週記 篇6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糉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糉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糉子,糉子裏面是用鹹蛋黃和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糉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爲我們包糉子,可這次,因爲媽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糉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的糉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後,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媽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裏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端午節週記 篇7

今天是端午佳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老媽早早的就起牀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糉葉、肉、蜜棗、跟糯米。老媽一回到家,先把糉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跟糯米放在一個鍋裏,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裏,緊接着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老媽便開始包糉子了。只見老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糉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在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糉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便包好了。我學着老媽的樣子也包起糉子來。糉子包好了,老媽立刻把糉子放在鍋裏煮,過了不久,糉子煮好了,老媽拿起一隻糉子,剝開糉葉,細細地品嚐,我看着老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老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糉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佳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爲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8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從古到今有許多關於端午節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端午節,我家門上都會掛上一把菖蒲跟艾草,那是老媽買的,門口就飄着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這是爲什麼,就去問老媽:“老媽,爲什麼要掛菖蒲跟艾草呢?”老媽摸摸我的頭說:“端午節有許多的傳說,其中就有說這一天是個惡日,有各種蚊蟲妖邪出現。艾草是用來除蟲的,它的香味能驅趕蚊蟲,菖蒲是用來避邪的,意寓着健康平安。而且乾的艾草葉用來給你們洗澡可以保護皮膚哦。”聽了老媽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它們都是好東西呀。

在端午節的這一天,我家的菜會特別豐富,老媽總會按照外婆家的風俗,給我找與“黃”字有關的菜:紅燒黃魚,涼拌黃瓜,蒸鹹蛋黃……而爸爸也會親自下廚燒一盤大肉,裏面有整個雞蛋跟大蒜。不管我們愛不愛吃,爸爸都要求我跟弟弟每一樣都吃一點。要是在老家過節,奶奶還會給我們的脖子上跟手上綁上由幾種顏色組成的綵線。

現在有許多國家都過起了端午節,韓國已向世界教科文組織申請了端午節。希望我們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