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節糧愛糧徵文

節糧愛糧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徵文吧,好的徵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飛揚的特點。你知道徵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節糧愛糧徵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節糧愛糧徵文

節糧愛糧徵文1

糧食對我們是多麼重要啊!我們必須從小節約水和糧食。

糧食牽涉到千家萬戶,與人民羣衆的日常生活,身體健康密切相關。

現在中國人口漸漸變多,耕地漸漸變少,大部分耕地都蓋成房子了。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歷來都十分重視糧食的問題。制定和頒佈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法規和制度,還經常通過媒體宣傳等報道,教育人民羣衆和相關行業重視糧食。多種糧食,獎勵種糧大戶。

有首古詩[憫農]的意思就是讓我們節約糧食,農民伯伯不管是炎熱的夏天,寒冷的冬天,都能看見他們幹活的身影。他們幹嗎這樣辛苦的幹活呢?就是爲了讓我們更好的成長。

當然,詩人爲什麼要寫這首詩呢?因爲爲了讓大家知道,勞動果實,來之不易。

當你在飯店用餐的時侯,你會看見有人點很多菜,用餐後餐桌上會有許多剩飯剩菜。根本就吃不完,他們只是要面子,這多浪費啊!我看着很心疼。當然,我相信這只是少部分人,但是以小見大!而外國人吃多少要多少。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愛惜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我再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差距。

我們一家去吃飯,也是吃多少要多少,吃不完的都打包帶回家。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不浪費,養成好的習慣。從點點滴滴做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珍愛農民伯伯的果實,這樣,這樣纔有希望讓我們的國家更大更強。

節糧愛糧徵文2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我們上了一上午的課,又到了午餐時間。大家秩序井然的排着隊伍,來到食堂用餐。

我打開飯盒,一股菜香味撲鼻而來,飯堂裏瀰漫着飯菜的香味。嘈雜的吵鬧聲也影響不了我們吃飯的愉快心情。正當我嚼着嘴裏的飯菜時,有許多同學往桶裏倒剩飯,剩菜。有些同學還故意拿着盆子往別人身上撞。這都是不好的行爲習慣。想着想着,我突然想到幾句節約糧食的名言: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靖江雖然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可是大家也不要過分浪費糧食。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自己不想吃了可以不再去盛,沒有人去強迫你。我浪費點糧食算什麼,反正又沒說我,反正我又沒留一點漢。雖然這麼想,這樣不關你的事,但是大家想想,爲我們做飯的這些阿姨,奶奶,在我們還在熟睡時,就已經到批發市廠去買菜,當我們做早操回教室時,他們就開始做飯,在我們上第三節課時,就可一以聞到香噴噴的飯菜味。這就是食堂阿姨和奶奶們忙活了一上午的傑作呀!

雖然有些同學嘴邊天天說着,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可他的行爲真的這樣做了嗎?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米,把自己盤子裏的飯菜吃光,儘量不要有剩菜,剩湯,剩飯。在飯店裏吃不完的打包帶回家,能吃完的儘量吃完,最好是先少點幾個菜,不夠可以再點。有些地方的孩子們還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學習環境,但是他們懂得節約,相信同學們還記得汶川大地震吧!在哪裏救出來的人只能喝米粥,那個時候根本吃不到大米飯,吃不到菜。

請同學們愛惜糧食,沒人節約一點點,成千上萬的人就是非常行多的,節約糧食是從小要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來吧!

節糧愛糧徵文3

“ 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上幼兒園時,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句詩告訴我們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是要讓我們懂得珍惜糧食、愛惜糧食。

記得有一次 ,奶奶帶我到一個磨面的地方去磨面,只見一大堆小麥被放進一個機器裏,機器的下面有兩個口,等機器停止運轉 , 那一大堆麥子就好像是被使了魔法似的, 變成了一小堆白麪粉,機器的另一個小口裏倒出了許多小麥的麩皮。奶奶說我們吃的饅頭、麪條等都是用這樣的麪粉經過很多次加工做成的 ,那些麥子麩皮也不能丟掉,可以用來喂小雞、小鴨 。這件事更讓我知道了糧食的重要性,更讓我懂得了愛惜糧食。

媽媽告訴我,在很多貧窮的地方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更是上不起學 ,而我們每天吃着香噴噴的飯菜 有的同學卻不知道珍惜糧食,吃飯時掉得滿桌子是飯粒,有的把不愛吃的食物偷偷倒掉 ,等等。這些都是在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有的人覺得浪費這點算不了什麼,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糧食,全國13億人口就能節約13億粒糧食,而這13億粒糧食或許就能讓一個貧困地區的人們吃一頓飽飯,或許就可以讓更多的小朋友安心的去上學 。

同學們,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讓我們繼承和發揚節約糧食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希望大家牢記:“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節糧愛糧徵文4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生活條件也日益改善,家庭餐桌上我們不僅每餐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而且長輩們還變着法子翻花樣地給我們搭配伙食:麪包、雞蛋、紅燒肉、肯德基、自助餐……從中可見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但這同時也導致了我們許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養成了隨意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大家吃飯時,有沒有想過這誘人的糧食從哪裏來呢?

古人有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合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詳,而它的深刻含義呢?只有少部分人知道。我們吃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的。

記得有一次我吃飯的時候,感覺沒食慾,就剩了半碗飯,媽媽叫我把它吃完,我不耐煩地說:“媽,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還在講勤儉節約!”媽媽聽了這句話立刻就生氣了,說道:“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裏的收入高低,有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的習慣。”

我聽了媽媽的話,無論剩下多少的飯也要吃了,絕不能浪費。媽媽還告訴我,現在全球許多餐飲業都提出了“光盤行動”的口號,這說明了浪費糧食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全人類的共同關注!是啊,全球有五十億人口,我國就有十三億多的人口。假如一人一天一碗飯來計算,世界全球都要吃五十億碗飯,但是農村裏的田地正在急劇地減少,一片片農田正變成高樓大廈,供我們食用的糧食也正逐年減少。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糧食,那麼一天就可以節約五十億粒糧食,這些糧食足可以去幫助那些因爲貧窮、自然災害等原因正在捱餓的人們免受飢餓之苦。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計算,全世界每5秒就有一名兒童因營養不良而死亡,而十三億中國人每日白白倒掉的糧食飯菜一年累計下來足可以養活兩億人。這個數字的確是相當驚人的!

我們再來看一粒糧食的不平凡經歷。首先,農民在播種之前要經過除草、耕田、施肥、選種等工序。播下種子之後,從發芽到成熟期間,一直伴隨着一遍遍的除草、殺蟲、施肥,農民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揮灑着一把把的汗水,侍弄着五穀雜糧長葉、開花,直至顆粒飽滿變成金黃。農民還要頂着驕陽收割、脫粒、晾曬,歷經半年之久才能收入糧倉。之後,再經過加工、運輸等一系列工序,最終成爲飯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七斤四兩水”,我們又怎麼能忍心浪費糧食呢?浪費糧食是多麼可恥的行爲呀!

糧食是可貴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勞動的成果。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做一名愛惜糧食的小衛士!

節糧愛糧徵文5

節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自古提倡節糧的歌謠詩句就有不少。

像“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聚沙變成塔,糧食堆如山”

“糧食本是寶中寶,有了糧食心不慌。主食揚炊耐飢飽,節約糧食很重要”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從這些詩中,我們可以看出糧食的來之不易。可就是會有一些無意識的人在浪費糧食。記得去年有報道說:中國香港中秋節因爲食品過期而扔掉的月餅,可以堆滿一個籃球場!

糧食問題乃燃眉之急啊!

況且基於我國實際問題的考慮:隨着畜產品與水產品產量的增加,飼料的用量急劇加大,如何減少其投入量,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爲大家關注的話題。

所以,爲了提高廣大人民的節糧意識,我國社會各方面已開展了各種新穎的調查體驗活動,列如:

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了《節糧在我身邊——快樂體驗》活動。

棗莊開展“愛糧節糧”活動。

各種有關節糧的夏令營活動。

大小中學開展節糧在身邊調查活動。

山西長治市開展節糧在我身邊青少年體驗活動。

電腦裏開發了有關節糧的遊戲。

一位76歲的老爺爺用綠豆、赤豆、黃豆、穀子、粟米、油菜籽、花菜籽等8種雜糧堆砌一座長100釐米、寬42釐米、高80釐米的“嘉峪關”,表達了對08北京奧運的祝福和對節糧行動的支持。

社區等場所還有招貼畫。

看到這些,難道我們還能不行動嗎?其實要做到這些並不難,據我調查的總結,只要做到:1、盛飯適量,碗裏的飯要吃乾淨,不隨便剩飯剩菜。

2、到飯店去吃飯,點的菜不要浪費,吃剩的最好帶回家。

3、不挑食,不偏食。

4、監督身邊的人,及時制止各種浪費現象。

經過這次調查,我也深刻的感受到節糧之風的盛行和糧食的重要。朋友們,讓我們與之一起同行!大力弘揚中華美德!節約糧食!使社會更和諧,人民更安定!

節糧愛糧徵文6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萬物維艱”當我們看到這些耳熟能詳,張貼在食堂牆上的詩句,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我們到底有沒有做到這樣?沒有,我們還可以看到食堂裏堆積如山的剩飯剩菜。

農民辛勤地耕耘,雨露及時地澆灌,陽光無私地照耀,才培育出了這金燦燦的稻穀與綠油油的蔬菜。每一粒米飯,每一棵蔬菜,都蘊含着農民伯伯的汗水。裏堆積如山的剩飯剩菜。

也許你覺得你並未在浪費,也許你覺得浪費這一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覺得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現在科技飛速發展,城市變化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節約”在人們的心裏已日漸被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不堪設想!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塊錢,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3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哪怕1毛錢,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在此,我建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以節約爲榮,浪費爲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

5、宣傳節約,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如果有剩菜要打包。

讓我們愛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讓我們宣傳這節約糧食的好習慣,讓我們呼籲“愛糧節糧,從我做起“這句令人深思的口號吧!

節糧愛糧徵文7

我是一個饅頭,是學校食堂的師傅把我從熱騰騰的蒸籠裏拿了出來。我白白胖胖、鬆鬆軟軟的,渾身上下都透着一股香味,讓你看上去都會忍不住咬上一口的。現在的我正和我的姐妹們躺在食堂的饅頭框裏睡大覺呢!

“叮鈴鈴……”一陣鈴聲把我和我的饅頭姐妹們吵醒了,我揉了揉睡意朦朧的雙眼,只見同學們正有說有笑的朝着餐廳走來,噢!原來是午餐時間到了呀!哈哈,這下輪到我們出場了。不一會兒,我和我的姐妹們就被同學們請了出來,有的被放在飯桌上,有的被拿在手裏,有的正在進入同學們的肚子裏呢。我是被一個調皮的小男生拿着的,他一下拿了我們四個姐妹。我當時就不樂意了,心想:你能吃得了這麼多嗎?可是他可不管這些,照拿不誤,邊吃還邊和其他同學說笑,你一言我一句,說着說着竟然和對面的幾個男生吵起來了,順手拿起我來就朝着對面的同學扔了過去,“砰!”我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摔得我頭暈眼花,鼻青臉腫,原來好看的模樣頓時消失了,有個同學看我這樣竟然把我放進了垃圾箱,我難過的流下了眼淚。

同學們,你們太不知道珍惜我了,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的小麥,經過脫皮、曬乾、輾磨等多少道工序纔有了我---饅頭,我這麼一個小小的饅頭可是用無數粒小麥做出來的,可你們就這樣把我當作垃圾扔掉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請同學們行動起來,珍惜我、愛護我吧!

節糧愛糧徵文8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我們要珍惜糧食。可我似乎不是很明白,媽媽說:“那我們一起到鄉下外婆家去體驗一下,你就知道了!”

插種秧苗的季節,我便來到了外婆家。外婆正趕搶着插秧苗,看着外婆忙碌的身影,我非常好奇、興奮的跑了過去,捲起褲腳光着腳丫,下到水田。學着外婆的樣子插了起來。可我不管怎麼努力,秧苗就是立不起來,不是倒在田裏,就是浮在水面。就是不聽我使喚,好不容易插好一株,心裏可高興了,於是一口氣插了十幾株。弓着背的我已經累的直不起腰了,腳泡的都發白了,腰痠背疼,身上全是泥巴。回頭一看,秧苗們東倒西歪、亂七八糟的。有的已經浮在水裏了,有的只露出苗尖了。再看旁邊外婆滿頭大汗,快速的插着秧苗,她插的秧苗一排排井然有序。就像一排排的戰士。我問:外婆,我的行嗎?外婆笑着說:“行!我的外孫真能幹,快休息吧!”這時候我好累啊!就離開了。不經意間一回頭看見外婆正在重新插過的秧苗,我的成就感一掃爾盡。唉!太難啦,真辛苦啊!

吃過午飯,外婆要去給秧苗施肥。我想這個簡單,就端起一盆化肥朝田間走去。沒走了幾步,手就開始發酸,化肥刺鼻的味道讓我忍不住差點吐了起來。我屏住呼吸,繼續走着,沒走多遠,手痠腳軟的我只好放下盆子。外婆看見了說:“幹農活,辛苦吧!你要愛惜糧食,它可是我們用汗水換來的!”我連忙點頭答應。外婆挑着一擔化肥從我身邊走過。我看着她的背影,頓時對她產生了敬佩之情。也深刻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浪費在餐桌上的糧食就相當於兩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我聽了大吃一驚,看來我們平日不經意的浪費是多麼

回到家,爸爸又告訴我,我們國家浪費在餐桌上的糧食就相當於兩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我聽了大吃一驚,看來我們平日不經意的浪費是多麼可怕。

我們節約糧食,是對勞動人民辛苦勞動的一種尊重,又是對更需要它們的人們的一種關懷,幫助,也是我們必有的美德。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節糧愛糧的好兒童。

節糧愛糧徵文9

金秋時節,桂花飄香,又是一年豐收的季節。當我每次吃飯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兒時在鄉下的田野上看着農民伯伯們辛勤勞動的樣子,所以,我非常珍惜糧食的來之不易。

我也見過很多浪費糧食的現象,比如:在飯店,有些人明明吃不下那麼多,卻點了好多菜,結果倒掉了許多,難道不是在浪費糧食嗎?在學校裏,好多小朋友有挑食的習慣,喜歡吃的就多吃點,不喜歡吃的就不吃,結果也被食堂的阿姨或奶奶倒掉了,這多麼的可惜啊!如果每個同學都這樣的話,那一年要浪費多少糧食呀。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人口大國,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古人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勞動換來的,愛糧節糧就是對農民伯伯勞動的尊重!我們不僅要從自身做起,還要帶動別人愛惜節約糧食。爲了體驗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利用雙休日的機會去鄉下親身體驗了這種感覺,只見收割機在田野裏歡快的奔跑,身後留下了一排排整齊的稻穗,農民伯伯用包裝袋將脫下來的稻子用小車裝起來送進倉庫,黑黝黝的臉上掛着閃亮的汗珠,看着他們馱着的背影,更加讓我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

每次看到一些浪費糧食的現象,我腦海裏就會想起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背影,雖然我還小,不能對這些現象說不,但我會從我自身做起,我希望能通過我的節約行爲來影響周圍的人們。10月16日是第34個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是: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從現在開始,我們每天節約一點點,一年我們大家就能節約好多糧食呢!讓我們大家一起愛護糧食、節約糧食吧!不要把愛糧節糧當作一句空話放在嘴邊,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做一個愛糧節糧的好榜樣。

節糧愛糧徵文10

在我牙牙學語的小時候,媽媽經常教我讀《憫農》詩,於是我跟着念:“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詩,讓我一直記憶猶新,但那時我還小,不能體會詩中的'含義,隨着我漸漸長大,直到我有機會回鄉下老家看舅爺,才親眼看到什麼是“辛勤種植”,也才慢慢體會到了“愛糧節糧”的真正含義。

那一天,走在老家的田間地頭,我看見很多上了年紀的農民伯伯正在給農作物撥草澆水。火辣辣的太陽烤着大地,他們那一個個辛勞的背影在不停地忙碌着,讓我的心裏又欽佩又擔憂,真是勤勞的一羣人呀,可是這麼熱的天他們的身體能吃得消嗎?正在思考間,我來到了舅爺家門前,舅爺家是新蓋的二層房子,有好幾間房子,其中有一間專門用來存放糧食,地上放着三、四個麻袋,聽舅爺告訴奶奶說上一年收成不是很好,雨水有些多喲。等舅婆端上來做好的飯時,我發現我們每一個人都吃得很仔細,生怕掉一粒米,我邊吃着飯,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那些正汗流浹背務農的伯伯們的背影,我的心裏不由得一陣陣發酸,從鄉下回來,我總也忘不了那些背影,我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並逐漸懂得要愛惜糧食。

還有一次,我和媽媽去外面餐館吃飯。在吃飯時,隔壁桌子的幾個叔叔、()阿姨們也正在美美地吃着,突然他們中的一個人接了一通電話後對大家說:“單位要求立刻加班”,在座的人全部放下正吃到一半的飯菜,起身就走,我扭頭一看,哎呀,有些菜剛上桌還沒顧上吃呢,我正想說些什麼,這時,已急急地走到門口的一位阿姨折返了回來,說道,“這些飯菜還沒吃呢,浪費了多可惜呀,我給咱們打包帶上,加完班後再吃吧”。聽到這些話,我正揪緊的心突然放下了,心裏真是高興呀,吃了別浪費真好呀。通過這件事,我更加體會到要節約糧食。

不知不覺,我上三年級了,我慢慢領會了《憫農》詩的意思,我也從心底裏懂得了愛糧節糧的可貴。以前我對愛糧節糧很不以爲然,現在我覺得愛糧節糧很簡單,它就在我們的日常行爲中,在我們的一點一滴中。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吧,珍惜農民伯伯們爲我們種植的每一顆糧食,珍惜這些食物當中凝結的辛勤汗水和辛苦勞作,用感恩的心去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吧!

節糧愛糧徵文1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古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愛惜糧食的詩,古人都知道愛惜糧食,何況我們現在的人呢!

記得我以前吃飯的時候,總是把許多大米飯粒兒掉在桌子和地板上。媽媽老是說我:“不要把飯粒兒掉得那都是,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都像你這樣那糧食得浪費多少啊!”我對媽媽的說話也沒有記在心裏。

秋天,我坐火車去看爸爸。看見一望無邊的稻田,微風吹來,金黃色的稻田在風中搖擺景色美極極啦!我還看見農民伯伯和阿姨們在田地裏收割糧食,身上大汗淋淋真辛苦。媽媽說:“你看農民伯伯們種地多辛苦啊,每天風吹日曬,他們種的每一粒糧食都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非常寶貴。浪費糧食就等於破壞他們付出的辛苦,老師也教育你們不要浪費糧食嗎?”我點了點頭說:“是的,老師經常提醒我們要節約糧食,要把午飯吃完不能浪費。我還在電視上看到,在偏遠貧困的地方有些小朋友都吃不飽,穿不暖呢,你們大人在飯店吃飯時,把一些剩下的飯和菜都不要了,多浪費呀!應該打包拿回家,要是給吃不飽的小朋友這些飯,他們不就吃飽啦嗎。”媽媽笑着說:“對呀,所以愛惜糧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你以後要好好愛惜糧食啊!”

就像媽媽說的,愛糧節糧是每個人的責任,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節糧愛糧徵文12

愛護和節約糧食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樣一首詩呢?“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描寫了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及糧食的來之不易,可我卻發現身邊有許多浪費糧食的現象。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去飯館吃飯,看見鄰桌的幾個叔叔阿姨點了滿滿一大卓的菜,茶餘飯飽後還剩下許多的菜,可能是他們礙於面子沒有打包帶走。看見服務員把這些飯菜全部倒進垃圾桶裏,我的心裏有說不出來的滋味。

而在我們校園裏,浪費糧食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有的同學愛挑食,經常挑肥揀瘦,這個不愛吃,那個不想吃,每天都有很多的剩飯剩菜,然後乘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倒掉。再想想我在平時吃飯的時候,經常會掉些米粒在桌上,媽媽批評我說:“李斯羽,能不能愛惜點糧食呀!”而我總是滿不在乎地說:“沒事,就幾粒米而已啊。”現在回頭想想,這些糧食是農民伯伯頭頂着烈日,付出多少勞動和汗水才換來的;又有多少貧困山區的孩子,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只要每個月能吃一頓肉就很開心了。再看看我們天天大魚大肉,爸爸媽媽還每天換着花樣給我們做好吃的,我們還挑三揀四,不知道節約……想到這,我很慚愧,真是太不應該了,我一定要改正這一缺點,不再浪費一粒糧食。

同學們,從現在起,我們要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節約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吧!

節糧愛糧徵文13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題記

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至今的節糧詩句比比皆是,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再如“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聚沙變成塔,糧食堆如山”。

可是,現在,農民辛辛苦苦地將糧食種出來,許多人都不知道珍惜,將吃不完的糧食隨手一扔,然後一走了之。相反,有些偏遠地區的人們吃飯仍是飢一頓飽一頓的,糧食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是價值連城的珍寶。如果那些浪費糧食的人節約一點,便會讓那些貧苦的人們多飽一頓。

學校的食堂中,經常會在出口處看到這樣的景象:學生的餐盤上殘留着許多未吃完的東西,他們在倒掉的時候竟然看都不看一眼。如果每天,我們能少打一些飯菜,少倒一些飯菜,那麼,累積下來,將會節約多少糧食啊!

記得有次,去一個麪館裏吃飯,只見對面桌上來了一家人,他們每個人都叫了一大碗的燴麪。不一會兒,那幾個大人都吃光了,只剩那個小男孩還在那慢慢吃着,小男孩說:“媽媽,這面太多了,我真的吃不完了,怎麼辦?”那一個似乎是男孩媽媽的女子說:“乖,吃不完咱就別吃了,吃撐着了怎麼辦呢,放這兒吧。一會兒服務員會來幫咱們倒掉。”“可是……”那個男孩看上去想要說什麼,可是沒有說。他們走了,服務員過來收拾桌子,那大半碗麪被毫不留情地倒到了泔水桶中。

看着這一幕,我不禁有些惋惜。我想,如果當時小男孩要的是小碗的面,那麼他一定會吃完,也一定不會造成這不必要的浪費。如果小男孩的媽媽可以替小男孩吃一點,那麼也不會剩下這麼多的東西。可是,對於諸如此類的事,我想,只靠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力量不能改變什麼,我們要儘自己所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向那些浪費的人證明節糧的意義,讓更多的人節約糧食。

節約無小事,卻從小事做起,讓我們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一起來節約糧食吧!

節糧愛糧徵文14

當今,人們浪費的現象越來越頻繁。然而,浪費糧食的事件處處可見,要知道,人們每年浪費的糧食可以養活大約2億人呢!針對中國日益嚴重的“舌尖上的浪費”現象,北京市一家民間公益組織推行了“光盤行動”。

“光盤”就是吃光自己盤子裏的食物,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記得有一次,我的表姐結婚辦喜事,便邀請了我們一家三口去參加。喜酒擺在凱悅大酒店,酒店裏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纔找到了空位,主人好客,又講究人情面子,在這種場合下,一下子點了許多山珍海味,美味佳餚……

酒足飯飽後,客人們紛紛離開,可桌子上還堆放着熱氣騰騰的飯菜。我們的酒桌上也一樣,雞鴨魚肉都未動過筷子,我望着那一盤盤好菜,覺得浪費很可惜,便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我覺得我們可以把這些剩下的菜打包帶回家,你們覺得怎麼樣?”爸爸看了我一眼,反問:“難道你不覺得這樣太沒面子了,不怕被別人看不起?”媽媽卻說:“好呀,打包!浪費多可恥呀,東西吃不完打包帶走太正常了,倒掉多可惜啊。”說着,叫來了服務員,把食物打包帶回了家。

回到家,爸爸便問我:“你呀,爲什麼就不能不打包呢?”我回答說:“爸爸,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現在起,我們就應該珍惜糧食,實行“光盤行動”,因爲全球平均每年餓死的人數高達1000萬,每六秒鐘就有1名兒童因飢餓而死亡,如果我們每天的食物減少浪費5%,就可以救活400萬的饑民,所以我們不能爲了面子,而讓許多的人餓死。”爸爸聽了我的話,說:“看來,我今天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呀。”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同學們,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拒絕浪費,從我做起,爭做節約達人,向舌尖的浪費說不,不要讓“光盤行動”變成一個傳說!

節糧愛糧徵文15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碧綠的玉米地時,她的身影就會出現在那地裏,遠遠看去,那身影有點矮小,有點駝背,但在我的眼裏,那卻是世界上最爲高大,最爲偉岸的身影。那人是我的奶奶。

時光荏苒,帶走了許多往事,也留下了許多回憶。現在回想起來,童年的許多事情都與那地,奶奶聯繫起來。奶奶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家婦女,和那個時代大多數婦女一樣,她目不識丁,那地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在農村,奶奶屬於比較勤快的人。她窄小的肩膀背過糧食,背過豬羊草,也背過我的童年。每年夏天,我都會被父母送到奶奶家。那時,天未亮,夢中的我就被奶奶叫起,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每天下地前,奶奶都要多帶上件衣服,扛着鋤頭,拿一條繩。多拿衣服是給我當“地毯”,鋤頭是用來鋤地的,繩子是用來回家給家裏的豬羊捆草的。

每次我們踏着高低不平的地埂,到地裏時天才剛剛發亮。在地頭上,奶奶會鋪上衣服,讓我坐在上面玩,自己開始鋤地。奶奶鋤上一陣,會喊我,害怕我嚇着。快到中午了,奶奶要把鋤掉的草拾起來,捆好,揹回家餵羊,餵豬。回到家裏,奶奶又要做飯,洗鍋,餵豬,餵羊……

那地見證了奶奶的付出,承載了一家人的希望。多少年,奶奶就在這塊地裏辛勤勞作,掙點錢,作爲五個孩子上學的學費。在讀書這件事上,奶奶是做得最好的,她省吃儉用,在村上第一個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在那個年代,是多麼令人驕傲的事情!

記憶的大門又一次敞開,那地,那人和那些事又一次縈繞在我的心頭。時代發展了,簡陋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更多的人離開了那地那個村莊,進了城,住進了樓房。奶奶依然守護者她的那塊地,守護着她的希望。

現在,我坐在學校的餐廳裏,看着被同學們倒掉的飯菜,已經裝滿了三四個泔水桶。這些學生已經忘掉了田地,忘掉了祖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眺望遠方,我似乎又看到那地裏熟悉的奶奶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