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廉潔在我心中專題徵文

廉潔在我心中專題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徵文吧,徵文具有標題醒目,讓人一目瞭然的特點。你知道徵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廉潔在我心中專題徵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廉潔在我心中專題徵文

廉潔在我心中專題徵文1

古往今來,有多少清正廉潔、務實爲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的故事久久傳頌。君不見,一代清吏包公、海瑞的故事熱映熒屏,久演不衰;人民公僕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的事蹟震撼人心,影響甚廣。是的,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展,廉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廉潔永遠是人民的期盼。

說到這裏,大家也許會有疑問,我們只是中學生,與老師所說的離得太遠,甚至無法完全讀懂。其實廉潔所包含的內容遠不止上述所說的這些,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廉潔也包含了“誠信”。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在,人們也經常講城信,在學校里老師要求同學講誠信,但誠信的內涵是什麼?我認爲誠信是由“誠”與“信”相互聯繫的。“誠‘是指一個人內在的一種品質信念。正所謂內誠於心。“誠”是代表真誠、誠實、誠懇。“信”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它主要包括了講信用,守信用,言行一至。“誠”,“信”合起來使用就是誠實守信,表裏如一。

在今天,人們通常講的誠信,一般指真誠,誠實,誠心誠意,不撒謊,講信用,守承諾,不違約。誠信就是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誠信應該是一種自我約束。人都難免有功利之心,在利益面前恪守誠信,需要有一種自我約束的精神。社會競爭規則是以誠信爲基礎,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缺乏自我約束,背棄誠信的人,就像不遵守遊戲規則的人,一個個被驅逐出場。背棄誠信的人即使一時得利,也終將被人所唾棄。在校園中,有些同學的誠信意識比較薄弱,爲了個人利益他們寧可說謊欺騙家長,老師。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原則。現在學校中學生已經存在了誠信危機,如考試作弊,抄襲作業,破壞校園公物等等,嚴重影響到一個人的道德品質。

因此我們說如果一個領導幹部不講誠信,他就無法帶領羣衆開展工作,在羣衆中就沒有威信。如果一個商人不講誠信,他在商業競爭中就難以取勝。如果一個學生不講誠信,他將會養成不誠實的習慣,將來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我們有可能管不了社會上的事,但我們應該能管好自己。

誠實待人,以真誠的言行對待他人、關心他人,對他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說謊話,作業和考試求真實,不抄襲、不作弊。做到守時、守信、有責任心,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誤,勇於承擔應有的責任,知錯就改。遵守法律法規、校規校紀和社會公德的教育,培養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希望大家能夠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個誠信的人吧!

試想,如果我們自己,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能崇尚廉潔,做到誠信,讓“廉潔”與“誠信”永駐我心,我們的明天會更加明淨,更加美好!

廉潔在我心中專題徵文2

我以爲,教師的廉潔源於對學生無私的關愛。

一個愛學生的'老師,不僅僅把教師這個職業看成謀生的手段,還要毫無私心雜念地投入其中,以教書育人爲崇高理想,並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

一個愛學生的老師,會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築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

古往今來,在教師行業有許多默默無聞的老師,因爲一個“愛”字,把“廉潔從教”看得象生命一樣寶貴,甘願兩袖清風,甘願無私奉獻,他們的身上充滿着美好的人格魅力。遠的不說,就舉個我身邊的事例吧。

我的公公是一名退休老教師,直到今天,他所教過的學生,依然會從天南海北,打電話來問長問短。對過去的事情念念不忘,言語中充滿了對公公的無限敬意。公公愛他的學生,關心着每個學生的成長,幫助過許許多多家庭有困難的學生。聽婆婆說,有一次,因爲自家的幾個孩子沒作業本寫字,婆婆便把公公書桌上一疊廢舊的學生考過的試卷紙找來,用線串成幾個本子給孩子用。哪知公公知道後,大發雷霆,批評婆婆,怎麼可以隨便動用公家的東西,廢試卷雖然沒多大用處,但既然反面可以寫字,就要發給學生用。後來,公公把本子收回去,真的發給了幾個家庭很困難的學生。就這件事,婆婆常嗔怪公公“老愚”,不過,每當學生和家長稱讚公公時,婆婆顯得異常高興,還不斷地說,人呀就該地道些。

巴金說:“人不單是靠吃米活着。”說到底,人活的是品質。一個對學生充滿愛的教師,必然是個無私的人,心裏裝的是學校的利益,學生的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說,“廉潔從教”是教師最高的境界。

廉潔不是口號,不是標語,更不是虛榮,不是裝樣子就可以裝得出來的假樣。它實實在在體現在對工作的敬業,對學生的關愛中。有人說,選擇了教師就預示着清貧,尤其作爲一名普通教師,每天既不與金錢打交道,也不與權利掛鉤,想不廉潔都難。其實事實並非如此,現實中,不是還有個別老師收家長禮物的行爲嗎?不是還有老師向學生兜售材料的行爲嗎?不是還有搭車收費的現象嗎……這一切,不僅有損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也違背了做人的良知。

教師的職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那麼爲什麼不可以說,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呢?

老師的善良、老師的正直、老師的無私,老師的關愛,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孩子們純潔的心靈。人,都是有感情的,哪怕幼小的孩子,也知道愛是溫暖的。當我們用心去感動他們,用情去溫暖他們,用無私的愛去撥響他們生命琴絃的時候,我們才無愧於爲師的選擇。

當然,我們不是爲了獲取家長的感激才選擇教書,也不是爲了日後學生的報答才兢兢業業,但至少我們現在的所爲,不要成爲他人唾棄的理由。面對花花綠綠的世界,我們要能對得起教師二字,要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個對學生充滿無私關愛的老師,會常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學生,假如我是學生的家長,我會怎麼想,怎麼做。

一個對學生充滿無私關愛的老師,他會急家長所急,想學生所想。尤其在學生遇到困難,遇到危險時,他會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像殷雪梅,像譚千秋、像張米亞等等,在他們的心裏,孩子的生命高於一切,這樣的老師又怎麼可能計較得到了多少,失去了多少呢。

一個學生因家長沒能及時接送,老師冒雨把其送回;一個學生因父母突然有事情,沒地方吃飯,老師把他帶回家一起吃;一個學生因沒有書讀而鬱鬱寡歡,老師主動把家中的藏書借給他讀……

這一個個普通而又感人的事例,就發生在我的身邊,發生在我的同事中,相信也曾發生或正發生在千千萬萬個老師身上。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在教師職業的道路上,因爲有了教師無私的關愛,纔有了真情,有了美好,也因此有了讓人稱頌的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