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精選23篇)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精選2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演講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致敬袁隆平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精選23篇)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1

同學們:

大家好!

不容置疑:民以食爲天。在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真正解決吃飯問題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決祖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飯問題上誰的貢獻呢?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標準答案:袁隆平。

看了央視記者對他的採訪,我爲他的兩個夢想深深地震撼,感慨着:這纔是偉人的夢想,這纔是追夢的偉人!

他的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超級水稻個頭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帚那麼大,稻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他這個夢想真夠高的——不但水稻長得高、產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饑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爲了能讓大家都吃飽飯。他這個夢想也夠遠的,遙遠得像一個特不現實的神話。從1960年7月發現奇異的稻子,採花藥進行鏡檢,反覆種植、實驗,到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種法,從14000多個稻穗中仔細搜索出6株不育株,兩年春播、翻秋,僅有四株繁殖了兩代。1970年,他翻山越嶺跟助手到海南,終於找到“野敗”取得突破性進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的制種技術。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閒時光,忍受了多少無知無聊者的冷嘲熱諷啊!從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級雜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實研究成果的“三產四豐”工程,他風裏來雨裏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樂在其中。如今,他名滿全球,水稻畝產早超一千公斤,個人品牌價值超過千億,依然不辭勞苦在田間忙碌,追求着水稻高產的“上不封頂”。他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遠的夢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學無國界,他的另一個夢想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爲此,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他領導的團隊爲近80個國家培養了14000多名技術員,40多個國家大面積種植雜家水稻700萬公頃,普遍增產20%以上。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等地,因爲種植他改良的雜交水稻,畝產從每公頃3噸增加到10.8噸!他還牽掛着吃大米全靠進口的利比里亞,每年花掉兩億美元,國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廣雜家水稻,讓大家每天打牙祭。

當我深入瞭解袁隆平的事蹟後,再一次瞻仰他的儀容,袁隆平爺爺,瘦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膚,滿臉皺紋,慈祥可親的笑容,一副地地道道的農民形象,然而在這樸素的外表下卻有着無窮的智慧與力量,因爲他的科技研究讓中國老百姓實現了吃飽飯的夢想!

一粒一飯,當思之不易,當我們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時,要懂得感恩,更要懂得珍惜。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2

同學們:

大家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人,我也不例外。每當讀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時候,我都會想到一個解決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他所取得的成就,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的難題,也爲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每次在實驗中,袁隆平爺爺都會根據研究人員的彙報,對每畝田地的各種數據進行一一檢查覈實,是一個對工作嚴謹而且一絲不苟的人。對比袁隆平爺爺,一想到我平時做題經常粗心大意,丟三落四,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去問媽媽,我就很慚愧。

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名小學生,但我也應該努力學習袁隆平爺爺的崇高品質和精神。我暗自下決心,以後要多思考,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但我一定不會退縮。我會堅強面對,朝着夢想和目標而努力。

這位老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在他離開的時候有那麼多的人主動的去送老人,爲老人留下想念的淚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的成績,他實現了自己的夢,他終於放心的離開了。

袁隆平爺爺,對您我們有太多的不捨,您一路走好!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3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有的人的偶像是能歌善舞的明星,有的人的偶像是威風凜凜的軍人,有的人的偶像是技藝精湛的醫生,而我的偶像是在稻田裏揮灑汗水的  當你在吃飽飯的時候,也許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而我卻想到讓全國人民都吃飽飯的中國幾億人的糧食問題。

我國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國點科技工作者””中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他僅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相當於每年解決了3500萬人的糧食問題。

這些對於普通人來說夢寐以求的榮譽、名利、金錢對於袁隆平來說,似乎沒有任何意義,他依然穿着樸素,每天只惦記着實驗田的水稻,他依然騎着摩托車風塵僕僕地去實驗田裏,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着實驗田裏的陽光。即使再去北京領獎的途中,他也依然惦記着實驗田。

2019年陽光熾熱,土地溫暖,90歲高齡的袁隆平依然在實驗田埋頭苦幹,他希望全世界的耕地都可以種上雜交水稻,爲當地人解決糧食問題。

這種不懈奉獻的精神是有良知的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品質,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他們也許沒有獲得財富,沒有獲得名利,但是他們的奉獻卻造福了人類千秋萬代,爲人類文明開疆拓土。

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沒有閒情逸緻去看雲捲雲舒,他們精確的估量生命的意義,沒有時間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他們在模糊的泥土上撿拾細小的沙粒,使這些美妙的晶粒綻放開來,給了我們方向,使得世界更加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時才能夠茁壯成長,成爲參天大樹,成爲大片綠蔭,歌頌那些爲我們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去回饋他們對我們做出的奉獻,去感恩他們的一顆真心。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向偉大的科學家學習,我們的時代一定會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4

同學們:

大家好!

袁隆平,幾乎是衆所周知的名字。這個世界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蹟受到世界人民的關注,給世界帶來了利益。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性努力下,終於發明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當時,這種想法需要勇氣。因爲要沿着當時被批評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並且袁隆平不迷信,根據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爲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闢新的科學技術之路。

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很困難,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精神一直鼓勵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決心與飢餓和災害鬥爭,解決農民們的衣食問題。袁隆平以他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很多困難,終於發明了下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模仿,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例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鑽研,練習鋼琴時,要知道困難……無論做什麼,只要認定要做,就要向目標前進,決不後退。此外,我們還應該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我們應該從小學習,長大後立志成爲國家的支柱。

我們還期待袁隆平的稻下乘涼夢成爲現實,真正成爲中國第五大發明,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爺爺,非常感謝你!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5

xxx:

大家好!

作爲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的來信,信中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以外,還道出了這位小朋友對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讀着小朋友真摯的來信,袁隆平深受感動,立即鋪開紙,拿起筆,動情地題寫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完美的,而且會越來越完美。你雖然看不見,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圍的爺爺、伯伯、叔叔們都在關心你,幫忙你。你是一個有志氣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將來長大了,一定會有比別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聽過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沒有,這位大作曲家雖然雙目失明,卻從小發奮圖強,在鋼琴的鍵盤裏創作了美妙的樂章,讓音樂伴隨着人類走向史詩般如癡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雖爲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來,袁隆平回這封信是充滿着真切的情感的,對於一個素昧平生而且來自遠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夠認真對待,並動之以情,情真意切地親筆回信,從中,我們不難讀懂這位科學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會職責感是何等的強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麗。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6

同學們:

大家好!

2004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應邀爲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爲“中國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後,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問道:“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經常關心國內的新聞,早就欣聞您爲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們想明白,您從小就喜歡農業嗎?”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時候,我很貪玩,有很多興趣愛好。我讀書,對感興趣的課程,就認真聽講,而且考試得高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鑑定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漫。自由散慢,我就這麼一個人。至於學農,起緣於一次偶然的機遇。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郊遊,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時,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窗子外邊就是葡萄什麼的,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確實是田園美,就想長大後學農了。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髒,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

臺下一陣大笑,爲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展現了這位科學家偉大和平凡的完美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單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7

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他是一位飽經風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陽親吻過他黝黑的皮膚,歲月刻在他臉上一道道皺紋,時光將他的鬚髮染成花白,他卻絲毫顧不上這些,只顧着大步邁向田野,望着收成的水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粗糙的雙手,輕輕地撫摸着水稻,眼裏充滿了喜悅。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道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在一次實驗中,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稻穀減少了5%,而稻草卻足足增加了60%,在這時有人就說:"人要是能吃草的話,你這個水稻就大有發展了。”面對無數的譏諷,袁隆平依然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終於將雜交水稻研究成功。

每當有記者採訪他時,他總會像個小孩子樂呵呵的,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80歲時是80後,我90歲時就是90後。”他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感染了我,對待事情總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看待,所有事情都會變得美好起來。

我喜歡他從不言敗的精神、樂觀積極的態度、純樸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個真正能讓我的肚子和頭腦都吃飽飯的男神——袁隆平。

種子破殼而出,把頭伸出渾濁的泥水。它的目標從來就很明確——生長,結穗。水稻只能踏實,因爲它生在水裏,也必須長在水裏,這樣沉默的生長着。終於,在黃葉遍地的季節,金燦燦的稻穗掛滿了水稻,又是成熟,又到收穫。然而,這時的它更深深地彎下了腰,在秋日中更顯沉穩,它的虔誠總是有增無減。

這個人就是袁隆平,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的'身上也帶着水稻的秉性:務實,淡泊,正直。

水稻想要長得筆直,根就得抓得穩。袁隆平懂得做事先做人,也就懂得立人先立本。正直無私的人總比欺世有術的人更接近理想,袁隆平的剛正不阿正是他攀向成功的根基。

愛因斯坦說過:“不要希冀做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袁隆平的水稻人生,就是奉獻人生。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8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慕大師風範,讓青春閃閃發光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發言的題目是《追慕大師風範,讓青春閃閃發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斷追逐自己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心中夢想澎湃如昨,

奮鬥熱情依舊高漲,這位“當代神農”,不僅讓更多人遠離了食不果腹之憂,還以自身經歷給了世人另一種精神財富:對科研的忘我投入與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不斷學習、不斷突破,對未來充滿希望,爲理想傾盡畢生精力,讓自己活出閃閃發光的樣子。

心繫天下蒼生的袁隆平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夢想,發現水稻“雜交優勢”,攻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難關等,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綠色神話。在89歲高齡之時,袁隆平用發音清晰的英文致辭,且全程脫稿,盡顯大師風範。

袁隆平在致辭中表示,自己努力練習英語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與國際友人溝通,更好地幫助世界解決糧食問題,這種胸懷世界、胸懷人類的思想正是大師的情懷和風範,

值得世人致敬!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偉大的英雄主義精神

美國的摩西奶奶認爲“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熱愛生命的她,70歲拿起畫筆,80歲首次開個人畫展,她堅持繪畫,不斷創作,活出了勇於挑戰自己的境界。他們的事蹟告訴我們:對於一個真正有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我們正值青春年華,面對未來和自己的挑戰,只有放飛理想,青春才能變得色彩斑斕!只有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拿出“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態,我們的每一天才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追夢的路上怎能不跌跌撞撞?唯有一路向前,才能讓青春在夢想的天空下自由翱翔。當我們用辛勤的汗水鋪成通往理想的大道,越過泥濘奮勇向前,高揚青春的旗幟,才能讓青春的顏色變得多姿多彩,讓青春的價值在進取中彰顯。

大師終會老去,手握歷史接力棒的青年人,理應責無旁貸地扛起使命,不負青春年華,追逐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在人生的航程不斷劈波斬浪,用奮鬥書寫輝煌的明天。我的發言完畢。謝謝!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9

大家好!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自古以來飽受飢餓的威脅。就在這時,袁隆平站了出來,他用他的心血給人們帶來了香噴噴的飯菜。

袁隆平爲我們中華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的祖籍在江西德安,1953年畢業於西安農校。

袁隆平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他還得過“科學獎”,“傑出發明獎”,“金質獎章”,“世界糧食獎”等十項國際大獎。2006年,他當選爲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61年,當我們中國人正因爲飢餓失去生命的時候,袁隆平站了出來,他經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終於發明出了具有較強的雜交優勢和增產潛力的優質水稻。1980年,袁隆平將我國第一項農業專利技術轉讓給了美國!

袁隆平爲了我們大家的糧食,世界的糧食,他不顧自己去爲別人着想。袁隆平在攻關的十年裏,他有七個春節是在海南度過的。袁隆平還有一些名著,比如說《雜交水稻》等。

現在,家家戶戶都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了,這些都離不開袁隆平的心血,沒有他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袁隆平,你真是中國的驕傲!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10

大家好!

第一次瞭解袁隆平爺爺是在學校樓道的宣傳展板上。當時,還沒有太多印象,只是覺得他和其他的科學家一樣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次見袁隆平爺爺,是在國慶70週年閱兵典禮前,袁隆平爺爺要去參加頒獎典禮的一個視頻,第一眼看見他時,只覺得他是一位瘦瘦弱弱的、臉上爬滿了皺紋的老人,根本看不出他就是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不知道的還會以爲他就是平常百姓。他穿上平時不怎麼穿的西服(這還是因爲他經常出席各種場合,大家勸他買件好點的西裝,他才花800元買了件打折的西裝。)出席。他因爲經常在田裏跟泥土打交道,根本穿不着西服。他笑着說:“要去參加頒獎典禮,  前幾天我又看了一段視頻,視頻裏記者問袁爺爺現在最關心的是什麼?爺爺笑着說,他現在最關心的當然還是雜交水稻。

古人云:“民以食爲天”,解決了吃飯問題,纔能有其他更好的追求。袁隆平爺爺被譽爲“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其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爲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

袁爺爺一生躬耕於稻田,不辭辛苦地研究着雜交水稻,1960年一場自然災害餓死了好多人,袁爺爺親眼目睹了當年的饑荒,他下定決心研究水稻,讓老百姓不再捱餓。經過多年的研究,1974年雜交水稻培育成功,在全國大規模推廣,但他沒有停下研究水稻的腳步,一直在不斷地研究更新,直到今天他還在帶領他的團隊研究着雜交水稻。

媽媽說,我們肯定也吃過袁爺爺研究種植出來的稻米,沒有他,好多人還餓肚子呢!這更增加了我對袁爺爺的敬佩。

可他,就在5月22日當天,離我們而去了。

湖南長沙當地的羣衆自發前去殯儀館哀悼,看直播畫面裏,醫院門前,淅瀝的'小雨擋不住人們緬懷的腳步,當載着袁老先生遺體的車出現時,羣衆圍堵着車輛,不捨離開,人羣中一聲聲“袁爺爺,一路走好!”此起彼伏,讓屏幕前的我也淚流滿面,不禁哽咽。

各地友們以訂購鮮花,派人代勞送到殯儀館,門口花海一般,前去弔唁的人們絡繹不絕。同學們,你們覺得,你們能用什麼行動來紀念或者告慰袁爺爺呢?

對!好好學習,不浪費每一粒糧食!

希望每位坐在餐桌前的你,能想起國士無雙——袁隆平。從此,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11

大家好!

因爲熱愛祖國,錢老毅然冒着生命危險——回到祖國;

因爲熱愛水稻,袁隆平頂着閒言碎語研究雜交水稻;

因爲熱愛華夏民族,青少年投身於知識的海洋,只爲中華之崛起而努力;

因爲熱愛中國,我們甘願付出,只爲它明天能比今天更好。

錢學森,這位偉大的老人,他知識淵博,才華出衆,在國外學習,連外國人都稱讚他爲天才。美國政府願意支付鉅額工資,只爲讓他在美國工作。可是他卻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只是因爲心繫祖國,渴望回到祖國,將自己的才能奉獻給祖國。他的願望是如此的強烈,以致於在美國政府以其生命威脅的條件下阻攔他返回中國,他還是毅然的帶上一家老小在周恩來的幫助下回到祖國。他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人們親切的稱他爲“兩彈元老”。

袁隆平,他說他的願望是讓每個人都吃飽飯,讓水稻長成甘蔗一樣高,米粒像雞蛋一樣大。讓大家不愁吃,不愁穿,家家過上小康一般的生活。他可不是開玩笑,雖然他並不高大,而且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人又黑又瘦,但他真的成功了,他研究出來的水稻,雖沒有雞蛋大,卻讓中國的水稻增產了好幾倍,幾乎每家都能吃飽,穿暖。袁隆平,他是全國的恩人,爲全國人民帶來了充裕的米飯。但當有人誇獎他時,他只是撓撓頭,不好意思的說:“我只是熱愛水稻,熱愛祖國,能專業於我熱愛的水稻,還能爲祖國帶來利益,是我的榮幸。”

不管是錢學森,還是袁隆平,他們都是因爲熱愛祖國,所以不怕困難,不畏堅辛,甘願付出畢生的精力,只爲祖國的明天更興盛,更強大。

所以我們青少年作爲祖國明天的花朵,更應該向他們看齊,爲中國的崛起而奮鬥。現在有很多青少年,因爲考試的失敗,父母的閒言碎語而想不開,以致於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認爲這是很不該的。如果我們能看着錢老和袁隆平博士爲中國付出的艱辛,是否會有愧疚的感覺。現在,讓我們昂起頭,向前走,努力學習,爲祖國的未來而學習。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1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在今天的座談會上發言。

前不久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讓我等痛心。然,斯人已逝,如今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我們新一代青年汲前輩精神,接力奮鬥。所以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致敬袁老學習精神,終生求知再創新功。

古湍飛瀑,終生求知讓我們能在專業領域精益求精,永攀高峯。

耄耋之年的袁老仍在攻關超級稻研究,並願爲了其推廣到全世界而練習英語。在我看來,這不只體現了袁老心中有大愛,更體現出他對專業知識儲備要求之高。或許在座的各位想問:“英語與袁老專業有什麼關係?”其實,相關領域的研究會推進所屬專業學習。就像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爲摸清人體每塊肌肉去解剖屍體,終成美術史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星。而這類學習好比瀑布,瀑布飛流而下,衝擊力形成的,不是獨獨一個小而深的坑,而是一大片的湖泊。故終生求知,精研自己專業同時學習相關領域,終會讓我們在專業上有所突破。

靜水流深,終生求知讓我們修身煉心,成就更好的自己。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工作雖繁忙,但袁老也會在閒暇時練習小提琴。這類興趣愛好看似對工作無益,但它有修身養性、豐盈自己之效。就像雷海爲,在送快遞之餘誦詩吟詞,以詩詞滋潤生活,用才情充盈靈魂。這好比溪流,雖無驚濤駭浪之澎湃,但於無形中滋潤了它身下的土地。故終生求知,在學習工作中找到樂趣,提升自己人生高度,這何嘗不是種修行?

水到渠成,我們這個年齡段的青年學生當秉前輩學習精神,再創新輝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袁老用切身行動告訴我們: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我們也應收下前輩之“水”,於心田修渠,讓終生求知之水長流,進而提高自我修養。甚至能像袁老一樣,爲國家、乃至全人類的事業增一點光、發一份熱;充分利用這本該學習的年齡,練好本領、將自己火熱的青春投入無限的進步中。

袁老之風,如高山仰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希望在座各位,飲源頭水,以學爲舟,把握青春,承前輩事業,再創不世之功!

我的發言結束,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13

大家好!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着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慾十分強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櫃裏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着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髒了。”他對夫人笑笑說。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麼,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麼意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爲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富而言,除了他腦袋裏的智慧和知識值錢,袁隆平確實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己清心寡慾,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14

大家好!

今天,我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講袁隆平爲了使地球上的人們不在飢餓,決定研製雜交水稻,在研製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他毫不放棄。最終,雜交水稻被研製成功了。

袁隆平性格堅韌,一次次的失敗,不但沒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動力。在逆境中他還常開玩笑,他總是想着研製雜交水稻成功,就算沒有人支持,他也不會輕易放棄,還是一樣有幹勁!

袁隆平曾經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這種“以天下蒼生爲己任”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多麼值得我們崇拜!他“甘於奉獻”的精神,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15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袁隆平爺爺,袁隆平爺爺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長期奮戰在農業第一線。

20世紀90年代曾有美國專家質疑“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爲此拍案而起:高科技養活中國人,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裏!“爲此,這位“看上去更像農民”的科學家,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真正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他頭頂烈日、腳踩爛泥,拿着放大鏡在稻田間一株一株地仔細觀察,一遍又一遍地種植、實驗、改良,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培育出了高產的雜交水稻,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袁隆平爺爺常說,自己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夢中超級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帚那麼長,籽粒有花生米那麼大。自己和助手在稻穗下乘涼,非常高興。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如果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種植雜交水稻,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4—5億人。在他看來,提高糧食產量,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不僅是他自己的夢想,更是全人類的夢想。

遺憾的是,袁爺爺的故事定格在了2021年5月22日,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同學們,袁隆平爺爺一生把人民的糧食問題放在心上,不斷探索,做出了巨大貢獻。我相信你們會記得袁爺爺的夢想,銘記他的付出,好好吃飯,堅決不浪費一粒糧食!會立志以袁爺爺爲榜樣,不斷進取、勇於探索,長大去實現袁爺爺的“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夢。

就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譽滿全球的大師,一直以來堅持親自帶博士,堅持定期組織課題組研討和會議,堅持親自給研究員、普通學生等講解最新的前沿科技。他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交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16

大家好!

我們都聽說過袁隆平爺爺,他是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就因爲有了他的付出,用他的青春和汗水全都灑在了雜交水稻之上,纔有我們現在的糧食。

袁隆平爺爺1930年9月7日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以前我們的糧食非常的少,以至於我們的廣大人民經常捱餓,這時候袁隆平爺爺就看不下去了,進入了雜交水稻專業,開始爲新中國雜交水稻奉獻了一份力量。

說起袁隆平爺爺,我就想起了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袁隆平爺爺也經歷了飢餓的痛苦,袁隆平爺爺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開始研究水稻,決心爲祖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從袁隆平爺爺身上我知道了,祖國是神聖的,偉大的祖國需要我們的奉獻,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我們要發揮強大的力量,爲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力量,雖然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衆人拾柴火焰高,只要衆多個人的力量加起來那麼一定會創造奇蹟,袁隆平爺爺一個人爲祖國貢獻了那麼大的力量,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聽到袁隆平爺爺去世的那一瞬間,我淚崩了,如果沒有袁隆平爺爺,就沒有我們現在來之不易的今天,向袁隆平爺爺致敬!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1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天下富足,禾下乘涼》

噩耗傳來,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5月22日13時02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吳孟超同志是我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國際肝膽外科的著名專家,被譽爲中國肝臟外科之父。

在這痛心疾首的消息之後,讓我不經想起了袁老生前說過的:我有兩個願望,一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老一生致力於國家糧食發展,鞠躬盡瘁。

他說,敬天惜糧、勤儉節約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年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2021年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但是,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他說我是研究雜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產糧食,保障糧食安全。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從播種到收穫,每一粒糧食可以說吸天地日月之精華,附農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員想方設法鑽研怎樣提高水稻產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糧食增產是令人高興的事!但當看到提高產量的糧食卻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廠食堂、酒店賓館、學校飯堂,白花花的米飯倒在泔水桶裏,太刺眼了!現在,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率超過10%,大型聚會的浪費更是接近40%。雖然他們是用錢買的,但是沒有糧食的時候,有錢又怎麼樣呢?過去說:兩個金元寶挑不到一個窩窩頭;20世紀60年代,有人拿着當時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錢想要買一斤糧票,但是買不到。有錢也不能填飽肚子啊!

提倡節約不是強制做什麼,也不是要求少吃飯,更不等於缺糧,而是提醒人們銘記豐年不忘飢苦,富歲當思節約之誡,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人對飢餓會有深刻的印象,他曾親眼看到有人因爲飢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那種感覺真是錐心般的刺痛。在那個困難年代,糧食非常珍貴。因爲經歷過飢餓的痛苦,所以爺爺們這一代人對於糧食格外珍愛。

古有宋應星貴五穀而賤金玉,寫就《天工開物》;今有袁隆平心懷禾下乘涼夢,致力雜交水稻的研究。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們,比普通人更普通,卻比普通人更懂得奉獻。

袁老的夢

是我們這一代人砥礪前行的目標

是造福人民的共同夢想。

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您,

世界更不會忘記您,

人生在世最後不過一黃土,

而您的功勞與奉獻,

將會永刻在歷史的豐碑。

袁老一路走好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18

同學們:

大家好!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尖銳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裏土氣。而正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裏播種着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穫稻穀60%,源自於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是怎樣的力量使一個人的命運積極影響着13億人的命運呢?又是怎樣的力量促使他執著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呢?

關於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着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祕決時,他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的回答。

面對未來,袁隆平仍滿懷夢想,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佔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個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袁隆平。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19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自古以來,人民都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潮流,“民以食爲天”、“食以稻爲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學家莫過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腦海裏,袁隆平的形象總是定格爲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裏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他皮膚黝黑,與其說是一位科學家,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普通農民。

“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兩個多麼宏大的設想,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又是個什麼樣的概念?這是世界上迄今尚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峯,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着中國專家迎戰世界糧食問題的一個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這條道路雖然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點,出了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他心裏高興,吃點苦沒關係。

袁隆平在講話時會有中英交雜的習慣,就像是吃多了雜交水稻,講中文後會自動翻譯,人們稱這是“袁氏幽默”,他還會講俄語,愛好體育,愛好音樂,考過空軍,像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寶藏男孩”怎能不讓人敬佩!

陽光熾熱,土地溫暖。90歲高齡的袁隆平依舊在埋頭苦幹,他希望自己再奮鬥十年,讓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種上我們的雜交水稻。

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品質,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或許他們沒有千億的身家,卻甘願把技術無償的貢獻給全人類,造福全人類。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誰有功夫閒看雲隱;他們精確地估量着生命的意義,誰有私心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他們在模糊的泥土上撿拾細小的沙粒,是這些美妙的晶瑩綻放開來,給了我們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時才能發芽,茁壯成長,成爲綠蔭,去感恩那些爲我們無言付出的科學家。因爲,我堅信自己可以不斷地向未來邁進,致敬新的時代!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2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我很榮幸能站在講臺上發言,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致敬大師,放飛青春。”什麼人是大師?是那些學有成就,學問高深的人,在我看來,那些致力於我國各項工作的發展,爲我國的事業做出偉大貢獻的人也稱得上是大師。89歲高齡的袁隆平是我國的水稻之父,一生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不瞭解他的人都以爲他是一個只懂的做研究的人,

瞭解他之後才發現他也是有着一顆年輕人熱血青春的心的一位科學家。袁隆平在近日舉辦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全程用英文致辭脫稿,而且發音非常標準。除了說英語很流利,他還會說俄語,還會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等等。袁隆平身上都有我們大部分年輕人都沒有的才藝。

袁隆平雖然已是高齡,但是他的心態卻從來沒有老過,他與時俱進趕上時代的腳步,不斷提高自身,依然有着年輕人一樣的朝氣蓬勃,努力奮鬥的精神。不僅如此,他還利用空閒的時間練習,真是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

這樣的精神怎能不讓我們敬佩呢?青春無悔把握當下,連89歲的高齡的袁隆平都不忘放飛青春,雖然他的青春已經過去了,但他依然做着他青春時期的事情。而我們正處在青春少年時期又有什麼理由抱怨學習累?青春是我們一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光,是我們努力奮鬥。揮灑汗水,放飛夢想的時期。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於水稻科研工作,他在他的青春裏實現了他的夢想,是他解決了我們中國幾億人口的糧食問題。每個人都會追求自己的夢想,

儘管夢想的道路充滿重重困難,只要堅持住,努力拼搏,夢想就會實現。在實現夢想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汗水,創新豐富我們的夢想。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活到老學到老,做一個新時代,有創新能力,艱苦奮鬥,不怕吃苦,與時俱進的青年人。我們要把老一輩革命精神,創新精神,頑強精神傳承下去,繼承併發揚,這樣更能展現出我們年輕一代的朝氣蓬勃。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只有學習我們才能完善自己,成就自己,我們的夢想才能飛得更高,青春纔會更精彩。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拼搏,放飛青春吧!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21

同學們:

何爲大師?古人給出的解釋是: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而在我看來,在新時代奉獻自己,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都是大師。憑一己之長學,幫助許多百姓擺脫飢餓的袁隆平;憑一己之熱愛,幫人類戰勝瘧疾的屠呦呦;憑一己之熱忱,

山村支教十幾年,點亮孩子們希望燈塔的張玉滾。他們都是新時代的奉獻者,都是新時代的楷模,也都是我們心中的大師。雜交水稻的成功,背後是無數次的試驗,沒日沒夜的田間調查;青蒿素的發明,背後是無數次的提取,失敗,再提取;孩子琅琅讀書聲的背後,是張玉滾一天十幾小時的上山、下山扛書。他們並不高貴,腳上沾滿泥土。但他們懂得奉獻,更懂得擔當,明白肩上的責任與使命。

責任,是對他們永久的召喚。大師之所以爲大師,不在於貢獻的大小,是否改變了整個世界。袁隆平是大師嗎?是的,他解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問題;屠呦呦是大師嗎?是的,

她研發提取的青蒿素拯救了世界上數百萬人的生命;張玉滾是大師嗎?你可能會猶豫,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怎能與袁老、屠老相比呢?但我們應堅信,答案是肯定的。

張玉滾雖然並沒有改變世界,但他所做的卻改變了整個山村,是他用瘦小的肩膀擔起了鄉村教育的未來。最是無人知曉的角落,最是默默無聞的崗位,佇立着像張玉滾一樣以平凡的血肉之軀堅持書寫非凡事業的人。我們身邊那些默默無聞卻無私奉獻,一生堅守,

散發光和熱的人也是大師。這是一個需要大師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你我的時代,青年關係國家前途、民族未來,今天的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而這樣的時代,也給了我們更多的信任,更大的舞臺。國家需要我們,時代在召喚我們,青春在點燃我們,我們需要參加,我們責無旁貸。讓我們放飛青春,共同構建一個美好的新時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2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心目中的英雄。談到英雄,我們也許會想到:威武的軍人、身手矯健的運動員、還有奧特曼、孫悟空、米小圈……但今天我要講述的是不一樣的英雄——一個“農民”。別看他是“農民”,卻在今年建國70週年大慶時,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別看他是“農民”,卻是一個把“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當成使命的中國人。別看他是“農民”,在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這樣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同學們,我們可能都有浪費食物的時候,每當這個時候,我的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地告訴我,食物是如何如何的來之不易,還常常讓我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詩句。雖然我們這一代人沒嘗過沒米吃的艱辛,但是我的爺爺奶奶經常嘮叨他們小時候吃不飽,要吃樹葉樹皮。在電視、雜誌上,我們也見過國內貧困山區和非洲一些地方人們仍然掙扎在貧困線上,吃不飽飯的場景。

而解決了我們“吃不飽飯”問題的人,就是袁隆平爺爺。他真實身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大科學家。袁隆平爺爺曾說到,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的夢裏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子粒有花生米那麼大。另外一個夢想就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兩個夢想就跟他一輩子打交道的泥土一樣樸實無華。爲此他不懈努力,縱然已經近90歲高齡的他仍然繁忙在田間地頭。

這就是有恆心、有毅力的袁隆平爺爺,他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童話。是的,人要有恆心,哪怕是一根粗粗的鐵杵也能磨成一根細細的針。雖然袁隆平爺爺已於2021年5月22日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他卻永遠的活在我們心中。同學們,新時代,國家建設的接力棒也會交到我們的手中,請從你我做起,以節約糧食爲榮。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袁隆平爺爺持之以恆的科學精神,珍惜時光,發奮讀書,認認真真上好每一堂課,紮紮實實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努力提升自己,爭當優秀學生,爲今後能更好地承擔責任打下堅實基礎,用自己的行動報效祖國!

致敬袁隆平演講稿 篇23

同學們:

大家好!

當你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對於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麼巨大而深遠的貢獻!他先後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雲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麗登場。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穫,他依然風塵僕僕地騎着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着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着他的試驗。

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說:“這是我最貴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買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買六條領帶,人家都說好。”

不論銀行裏有多少錢,袁隆平還是種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漸增多的條條皺紋,沒有任何的變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了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