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關於致敬袁隆平的發言稿(通用5篇)

關於致敬袁隆平的發言稿(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發言稿會更加事半功倍。那麼,怎麼去寫發言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致敬袁隆平的發言稿(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致敬袁隆平的發言稿(通用5篇)

  致敬袁隆平的發言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蹟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於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於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爲要沿着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

並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爲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

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着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飢餓和災荒作鬥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鑽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爲,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標前進,永不後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立志成爲國家的棟樑。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的發言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常言,民以食爲天。生存,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自人類誕生起就從未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又有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足以體現糧食於人們而言的重要性。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敗之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民的溫飽問題。

上世紀,災禍來臨,饑荒嚴重,人們的生活遭遇嚴峻考驗。懷着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慮,對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學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漫漫研究長路。他,就是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顴骨突出。青絲間染上了白雪的顏色。手掌寬大粗糙。衣着樸素。話並不多。身爲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卻樸實得像個平凡的農民。他亦笑稱自己,“再怎麼打扮都是個農民”。

不同於別的院士坐在室內、享受國家的津貼,袁隆平是實實在在當了一輩子的農民,在田裏勞苦了一輩子。

袁隆平是堅韌而執着的。在探索雜交水稻的這條路上,他遭遇過太多太多的困難,遇到過太多太多次的失敗,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擁有博愛,寬厚的胸懷,憐憫蒼生,以己身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時,袁隆平爲了尋找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間,頭頂毒陽,腳踏爛泥,一穗一穗的仔細尋找。他用粗糙的大手撫過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傾訴夢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種植雜交水稻後,產量大增,獲得了全國無數農民大力稱讚。之後,雜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關注,世界各國紛紛引進種植。雜交水稻,養活了中國,養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夠成功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與探究。袁老說過,他信奉這樣一條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首先,知識——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其次,汗水——幾十年如一日對雜交水稻的研究;其三,靈感——依據對遺傳學已有的較深的認識,論證出“鶴立雞羣”的稻株是“天然雜交稻”;其四,機遇——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葯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這幾點,他都具備了,所以他成功了。

而這四點其中,最可貴的莫過於“汗水”,試問有誰能堅持把一生的時間都花在田裏?若是幾個月,或許有人能堅持,若是幾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爲“雜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專注而敬業的。一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沒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長了,要到田裏去了。”是這般的樸質的話語,滿溢出對名利的淡泊與對本業的鑽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動!如今的人們,已經被社會上的浮華迷失了眼睛,靈魂覆滿塵埃,空洞而貧乏。

袁隆平獲得成功的道理與我們能否獲得成功,本質上是相通的,我們企望獲得成功,卻總是不願付出,與成功屢屢擦身而過,終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並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說他拯救了世界也並不爲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這是他澤被蒼生的胸懷。如果沒有雜交水稻的發明,很難想象我們依靠什麼存活至今。我們每個人,都應懷着最誠摯的謝意與最真摯的感動,向袁老致敬!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的發言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他是一位飽經風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陽親吻過他黝黑的皮膚,歲月刻在他臉上一道道皺紋,時光將他的鬚髮染成花白,他卻絲毫顧不上這些,只顧着大步邁向田野,望着收成的水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粗糙的雙手,輕輕地撫摸着水稻,眼裏充滿了喜悅。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道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在一次實驗中,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稻穀減少了5%,而稻草卻足足增加了60%,在這時有人就說:"人要是能吃草的話,你這個水稻就大有發展了。”面對無數的譏諷,袁隆平依然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終於將雜交水稻研究成功。

每當有記者採訪他時,他總會像個小孩子樂呵呵的,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80歲時是80後,我90歲時就是90後。”他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感染了我,對待事情總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看待,所有事情都會變得美好起來。

我喜歡他從不言敗的精神、樂觀積極的態度、純樸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個真正能讓我的肚子和頭腦都吃飽飯的男神——袁隆平。

種子破殼而出,把頭伸出渾濁的泥水。它的目標從來就很明確——生長,結穗。水稻只能踏實,因爲它生在水裏,也必須長在水裏,這樣沉默的生長着。終於,在黃葉遍地的季節,金燦燦的稻穗掛滿了水稻,又是成熟,又到收穫。然而,這時的它更深深地彎下了腰,在秋日中更顯沉穩,它的虔誠總是有增無減。

這個人就是袁隆平,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的身上也帶着水稻的秉性:務實,淡泊,正直。

水稻想要長得筆直,根就得抓得穩。袁隆平懂得做事先做人,也就懂得立人先立本。正直無私的人總比欺世有術的人更接近理想,袁隆平的剛正不阿正是他攀向成功的根基。

愛因斯坦說過:“不要希冀做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袁隆平的水稻人生,就是奉獻人生。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的發言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知道袁隆平是誰?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雜交水稻之父”,他於一九三零年出生,今年已是九十歲高齡了,現爲湖南農業大學教授。

袁隆平自幼就有一個當“農民”的夢想。

袁隆平小時候,他的父親曾把家裏人聚焦在一起,問他們有什麼夢想。當時,袁隆平的父親在政府工作,他希望袁隆平也能同他一樣,在政府部門工作。

袁隆平的表弟、表姐們都說自己想在政府工作,但袁隆平卻望向田野:那裏驕陽似火,炙烤着大地,田野中,一位農夫正辛勤地耕耘。袁隆平見了這一幕,頓了一下,說:“我要當農民!”這句話逗得所有人哈哈大笑。幾年後,袁隆平報考了農業大學。他的父親在他臨走前失望地說:“別人都是望子成龍,而我卻是望子成農啊!”袁隆平聽了,十分傷感,但嚮往“農門”卻堅定不移!

幾年後,袁隆平大學畢業了。在大學畢業以後的某一天,袁隆平正在一片實驗田邊走着。突然,他發現,有一株水稻長勢旺盛,結了許多顆粒飽滿的稻穗。第二年,袁隆平將這株水稻的.後代播種下去,長勢卻有的高,有的低。

袁隆平十分好奇,便大量閱讀資料,發現這符合西方“分離學說”,而那株高產水稻,正是一株天然的“雜交水稻”。這株天然的雜交水稻成了實驗的開始。

在此之前,美國和日本的兩位專家也曾發現過這種現象,也曾做過這種實驗,但最終都失敗了。有人勸袁隆平:“那麼多外國的科學家都失敗了,你怎麼可能順利成功呢?”但袁隆平並沒有放棄,他選擇了堅持。

雜交水稻需要“雄性不育株”做“種子選手”,但這類水稻卻十分罕見。於是,袁隆平頂着炎炎烈日,在水稻田裏苦苦尋找。但不知怎麼,多少年過去了,一直都無法如願。幾年後,一場地震毀了所有的實驗品。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袁隆平想到,他只有用野生的雄性不育株。

幾年後,他的團隊有海南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株水稻。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野敗”。這株水稻成了實驗的轉折點,幾年後,“南優3號”雜交水稻被培育出來了。

袁隆平爲了培育雜交水稻,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耗費了自己幾十年的青春。因此,我們要爲他鼓掌,爲他點贊!

  致敬袁隆平的發言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解決了我國億萬人的溫飽問題,是令我們尊敬和敬仰的科學家。作爲一個每天與水稻打交道的人,我們都以爲他會是那種挽着褲腿俯身在稻田裏的人。

像許多生物課本上的照片那樣,可真實的袁隆平卻是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他英文流利,俄語也不差,小提琴、踢踏舞,都不在話下,這真不像是一位89歲的老爺爺做的事,他的活力和他的精神令我們這些青少年都敬佩至極,他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人,更是新中國的偉人。

作爲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要學習袁隆平的精神,要不斷地提高自我修養。習近平主席說:“我們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要發揮青少年的光與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我們正處在一個黃金年齡,我們活力四射,我們激情澎湃,我們擁有滿腔的熱血和情懷。

所有美好的未來都在向我們昭示,我們要像袁隆平一樣做一個永遠不知道疲倦的人,對一切事物抱有好奇心和新鮮感,做充滿熱血的青年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王源作爲當紅的男星,被無數的粉絲追捧。他作爲聯合國青少年代表出席聯合國會議,並全程使用英文演講,這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可他做到了,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他更代表着我中華民族千千萬萬的新青年。

他彰顯出的氣度與胸襟更代表着我中華民族的面貌與精神。爲了這一天他自己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和艱辛,他是我們所有青少年的代表,值得我們向他學習。

青春期是我們一生中最難忘最值得懷念的事情,在那些日子裏我們爲了夢想而拼搏努力,我們將自己的汗水和淚水揮灑在那裏,袁隆平爺爺89歲還在孜孜不倦地學習。

他不僅每天將時間放在科研中,還學習英語,練習小提琴。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我們向他致敬,致敬他的精神和品格;我們向他學習,學習他的態度和毅力。青春需要奮鬥,需要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精神,我們展現出的不僅是青少年的面貌,更是新中國的面貌。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