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關於審美的演講稿(通用6篇)

關於審美的演講稿(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演講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審美的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審美的演講稿(通用6篇)

審美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進入新時代,青少年們被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那個愛美等於“走資”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廣受青少年喜愛的流行歌曲《只因爲你太美》體現了人們對美的追求,人們尋找美的方式也日趨多樣化,如P圖、化妝、整容等。

人們的臉越來越像一個精緻的工藝品。

然而,這真的是美嗎?

一直有人吐槽,韓國女明星都長着一模一樣的臉。

也許是受明星文化的刺激,一些孩子癡迷追求完美的外貌,不少家長盲目跟風帶孩子“動刀”,整容日益呈低齡化趨勢。

誠然一張精緻的臉蛋可以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一些人尤其是孩子通過動刀子的方式追求外貌上的精緻也無可厚非。

然而,臉蛋的美就是真正的美嗎?

國人的審美一直廣受詬病,從個人的不懂穿衣搭配到央視及各大媒體拍出來的“土味照片”、“土味視頻”。

所以一直有教育專家強調要加強審美教育。

“內心的美才是真的美”這類話語我們已聽過太多,也許都已厭煩,反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味的追求臉蛋的精緻,恨不得讓自己的皮膚做到:蒼蠅飛上去打滑,蚊子飛上去劈叉,要白嫩而不油亮,飽滿而不肥胖。

這就滿足了一些人所謂的審美。

審美就是“審臉”嗎?我看未必,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女士,如果按這種所謂的審美標準看,一點也不美,但她卻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女神。

面對國外媒體刁難時的有力回擊,面對質疑時的自信從容,面對無端指責時的不屑一顧,無不體現了他自內而外的一種氣質,雖說這種氣質有大國實力的默默相助,但不得否認這種氣質,與他數十年勤懇工作,默默爲新聞事業奉獻不可分割。

由此觀之,臉蛋的美和真正的美並無關係。

我們要加強審美,並不是“審臉”,更不應爲了追求一張漂亮的臉蛋,花錢請醫生在臉上“大興土木”。

什麼是真正的美?是臉上的乾淨、陽光,不是醫學技術下的千篇一律;是衣着的端莊、大方、得體,不是一味的追隨潮流;是由內而外的“腹有詩書氣質華”,而不是時不時在社交平臺上發幾句酸詩裝文藝。

願大家都能成爲會審美而不是“審臉”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審美的演講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

本週是我們愛凡傑中學的審美節,今天我演講的主要話題是審美。

什麼是審美?

《漢語詞典》裏的解釋是:對事物、特別是藝術品的美、醜的欣賞和鑑別。 有人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沒的眼睛。

在我們的眼裏,一朵綻放的鮮花是美;一隻鳥兒在天空中自有地飛翔是美;一條小魚在江海里遨遊是美。

美好的事物無處不在。

在我們的校園裏,有人主動撿起地上的字紙、廢舊的塑料包裝袋,輕輕地放到垃圾桶裏,這是他們在用實際行動書寫着他們的行爲美;有人撿到同學丟失的飯卡、現金,毫不猶豫地交給學校領導,這是他們在用拾金不昧的品質書寫着他們的人格美;有許多同學見了老師、校長、外賓主動上前行禮問好,這是他們在用高尚的文明禮儀書寫着他們的道德美。

美好事物就在我們的身邊。聽到郎朗的讀書聲,是美;看到同學勤奮學習,是美;得到老師的鼓勵,是美;獲得同學的掌聲,是美。

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是我們愛凡傑人最美好的追求;樂學善思,明辨篤行,是我們愛凡傑人最美的學風;賞識合作,傾聽分享,是我們愛凡傑老師最美的風格;我們敬人律己,我們明禮感恩。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書寫着我們愛凡傑人的高風亮節。我們擁有美麗的青春,我們沐浴愛的陽光,我們追求高尚品德,我們用一顆美德心靈去開創我們美好的未來。

我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審美的演講稿 篇3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在這裏發表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美以修身,美以養性”。

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纔可怕。”的確,一個人倘若一無所知,那麼他對世界的認知僅是淺薄簡陋;但若一個人喪失審美,那麼世界萬千於他而言便是灰白一片,毫無意義。

何謂美?在我看來,美是人們在對周遭仔細觀察品味後生出的直觀感受,它與醜相對,因此,審美的過程便也是發現生活閃光點的過程,不論是外表的鮮豔美麗還是精神層面的高尚動人,細細省來總會內化爲自己的原生動力,美以修身,美以養性。

然而,也許會有同學產生這樣的疑問:對美的追求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我們中學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這實則是窄化了美的定義,將美等同於外在的“入時打扮”和所謂的追求潮流。不可否認,倘若盲目地打扮自己,讓自己變成花枝招展的“無實花”而不注重學生的本職任務,這樣的“美”有百害而無一利。但這種“美”的本質是虛榮和浮誇,在“審美”這面照妖鏡下,勢必會顯出其腐朽的本質,壓根兒談不上任何美感。

而修身之美,是“以銅爲鏡而正衣冠之美”,是待人接物之前必須做到的衣着整潔,談吐有度之美。反觀當下,多少學生以沒時間爲藉口,以學業繁重爲幌子,忽略了自身的言談,何談修養的培養和提升?美是一種生活方式,拋開了美也便拋棄了優雅生活的選擇,淪爲與野蠻人無異的境地。

養性之美,更在於精神層面的積澱和培養。從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大多擁有這樣一雙審美的素心慧眼,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生活,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理趣之談,無不向我們後人展示着他們豐厚的閱歷和詩意的精神境界。在這種對美的探索中,他們忘卻機心,成爲後世美學教科書中的典範。

而爲我們作爲新時代的青年學生,亦將以古人之光照耀我們的審美世界。不必以生活毫無美感爲藉口而放棄自身修養的提高,方能美以修身,美以養性。

審美的演講稿 篇4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審美難道不是我們人類這個巨人身上堅硬挺拔的脊樑嗎?我們擁有審美之心,香輩纔有更好的未來,吾輩才能更好地特就盛世畢章。“文盲不可怕,美首纔可怕。如是我聞。故依筆者之見,擁有這顆審美之心,我們的生活才能活得更加精彩。

世界上曾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次模特大賽,曾走出一個1.68米的小女孩,她是一個混血兒,最終獲得那場比賽的亞軍。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的詫異,但正是她有審美之心,纔有對時裝的獨特的理解與表現力。

試想個,如果沒有評委對美的一種看法,沒有懂得如何審美,哪有那個女孩的優秀成績,哪有那個女孩的一鳴驚人。再試想下,如果學會對服裝進審美,對美進行選擇,沒有對自己東方獨特的美的肯定,哪能在舞臺上走出自己縱橫的模樣,哪能有“亞軍”的稱號,哪能在生活的道路上活得更加精彩。

一沙一世界,一人一乾坤,何必執着於自己與他人的醜。只有自己擁有一顆樂觀的審美之心,才能看到自己內心的真實美,才能發現他人的獨特美,你看的世界纔會覺得處處美。懂得審美的人,就會把自己世界描繪成一幅畫,你可以讓畫面上長出紅花,你可以讓山林幽幽,你可以讓陽光溫柔地照亮這一方天地。只有這樣,你纔會用心活,用力活;無論怎樣你都會永遠地熱愛生命,不斷地前行,才能讓自己的生活得更加絢麗多彩。

揆諸現實,許多的同學都會覺得:現實大過於骨感,自己的生活過得的是“三點一線”,哪有覺得這種看法真的是大錯特錯。究其原因,就是不會擁有一顆審美之心,不會懂得去看待生活的美。埃克蘇佩裏如是謂也:“用心去看纔看得清楚,本質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正是因爲我們的同學心中沒這顆審美的心,沒有認真觀察,沒有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纔會覺得現實很骨感,無需去審美。

“美育是一種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蔡元培如是說。同學們,我們從現在做起,學會去審美,審美之心讓我們相信,縱歷千般不醜萬般不難,懷審美之品質,我們必能在於一經透迤之處連鑄就更好的盛世華章,才能活得更精彩。

審美的演講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代表高一進行國旗下演講。

今天的信息時代之下,社會變得更加開放多元。人們的審美觀也隨之發生了極大轉變:傳統審美已受到極大衝擊,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個性、參差多態、各得其所的審美觀念。然而,凡事都要把握“度”,如果在追求個性審美的路上超越了尺度,就會走向反面與歧途,因此,把握好審美的“度”尤爲重要。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借《詩經》中《關雎》一,提出快樂與悲哀都要有節制,告訴人們凡事都要把握尺度的道理;而我想借此觀點談一談怎樣把握好審美的“度”。

“審美”二字,“審”是我們對事物的美醜作出評判並選擇的過程,而衡量“美”的標杆則是個性化的,每個人選擇自己理解的“美”去欣賞。倘若對“美”的理解出現偏差超越限度,審美就變成了“審醜”。因此,我需要先界定“美”的底線,即何可爲“美”。

“油頭粉面A4腰,矯揉造作蘭花指”。越來越多的流量“小鮮肉”從屏幕向我們走來,颳起了一陣“娘炮風”。“娘炮”在資本衝動與浮躁風氣的推動下,只注重“顏值”,無視業務水平;他們藉着匪夷所思的造星運動拼命撈錢,爲搏眼球公開挑戰公序良俗。初三的書告訴我們要拒絕“性別刻板印象”,許多輿論也支持這種現象,還抨擊社會不夠包容開放。是的,現代審美,提倡包容自由、追求獨特個性,個人追求特殊的外貌舉止也不該被阻止,但這種現象將個性上升到了社會的高度併產生了極大負面影響,超越了應有的“度”。“娘炮風”其實是奢靡浮誇之風的爆發,是獵奇、拜金、頹廢的集中體現。“少年娘則國娘”,這種病態文化的傳播損害了社會風氣,對青少年乃至全社會危害極大,我們要拒絕這種不良文化並抵制其侵蝕作用。

“美”是追求個性,但不能超越傷害社會風氣、宣傳負面精神,甚至毒害人民思想的底線。

把握對“美”的界定是根本,接下來要研究的,是如何“審”,即如何選擇“美”。“審”可不僅是不超越上文講的所謂底線了,而要有更高的追求,要“審”出具有積極意義、能正向引導的內容。

我認爲,“審”要把握三點,一要理性與感性思維兼具,二要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意識,三要注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滋養。

我們評判事物的“美”並選擇之,往往以主觀視角從內心感受出發,動用“感性”思維。但只以感性思維評判“美”,有越過底線誤入歧途的風險,因此我們還要用理性思維設一道防線,以所審之美的價值導向、社會影響劃清楚審美之“度”並確保不越界。

進一步地,我們要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意識,這對我們對待非傳統文化的方式與結果有極大影響。面對它們我們不應該一味牴觸,也不應照單全收。我們要在心中編織一張意識的濾,收集有深度的思考、有底蘊的文化以及積極向上的精神之類,摒棄其中超越限度的成分。

比如,引進西方流行文化,我們可以研究其中有內涵的文字、模仿充滿活力的運動以及學習樂觀面對人生的態度;我們自覺抵制頹廢、拜金的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對於暴力、犯罪等不良內容,內容供應方都做了馬賽克等處理,這正是不渲染醜惡的正確做法。

最後,我們要注重傳統文化,從中華文明五千年深厚底蘊中汲取精神滋養。京劇等傳統藝術表達含蓄,把握好了“美”的限度;它們雖然不如流行歌曲那麼有吸引力,但只有慢下來仔細琢磨、深入研究,我們才能領會其中內涵,汲取其中精髓獲得精神上的昇華,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把握好審美的“度”,不僅要守住不傷害社會風氣、不宣傳負面精神甚至毒害思想的底線,而且要在動用感性判別“美”的同時以理性規制“度”,隨時保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意識,並注重中華傳統文化。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審”出更積極、更有價值的“美”,並從審美中樹立正確價值觀、構建健全人格,最終達到內在精神與外在世界的完美統一。

審美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高一10班的張丹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審美,不是一件奢侈的事》。

我曾不只一次地問自己:“審美,重要嗎?”

誰知一個小故事給了我一切答案:一個賣花的小女孩送給了乞丐一隻玫瑰花,乞丐剛開始隨意將花插在了一個泥污的瓶子裏,到後來洗乾淨瓶子,打掃整個房間,整理蓬頭垢面的自己,思考人生,最終穿戴整齊出去找工作,重啓自己的人生。

原來,美能夠滌盪人的心靈,改變人的精神面貌,它能喚醒我們對內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所以生命的豐厚,記憶的深度,都來自於美的感受。

美學家蔣勳也回答了我:“審美不僅代表着整體思維,也代表着細節思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的審美力。”

幸運的是,初中就在這所美麗的學校開始了我的美術之旅,從校外寫生,到學校組織的各種學習、參觀,以及出國觀摩學習、定期聘請清華附中本部藝術老師爲我們講授中、西方美術史,我與美術的距離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拉近了。從徐悲鴻,齊白石,劉文西,到梵高,畢加索,達芬奇,大師們的作品中每一條筆觸,每一寫實或抽象的動作,每一抹奇妙和絢麗的色彩,每一幀寶貴的畫面,無一不在撞擊我的靈魂,使我的內心對藝術的夢想得到一次次的昇華,我的審美能力在一次次提高。

終於有機會去了歐洲,去之前覺得歐州多是發達地區,應該都是那種高樓林立,滿滿的科技感,但去了之後才體味到歐洲的本味,建築物不見高大,卻給人一種古樸的震撼,甚至我還能看到文藝復興的影子。原來,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於誕生了多少藝術先驅,而在於這裏的每個人,都可以去做屬於自己的藝術,都懂得審美,審自己之美,更懂得審他人他物之美。

別人說美術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如果可以,希望你我都有這樣一雙慧眼,不僅能發現我們看到的美,美食與美衣,美的環境,讓人煥發對生活的熱情,而真正需要學習去發現的,是內在的美,掩藏的美,因爲外表的美只能取悅於人的眼睛,而內在的美能感染人的靈魂。

也許生活不如意十有89,也許有時充滿着壓力和苦痛。然而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一個人專注於審美的過程,就是納悅自己,滋養身心的過程,希望你我都能活出自己的美好和詩意!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