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志於學演講稿

志於學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志於學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志於學演講稿

同學們:

在人類發展歷史上處於重要節點的20xx年,世人難以忘懷的與新冠疫情戰鬥的20xx年,中國開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徵程的20xx年,同學們走入了大學,成爲文華大家庭中的新成員。我代表文華一萬多名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熱烈歡迎,歡迎你們!

同學們從中學到大學,開始走入人生的一個新階段。人生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所組成。孔子通過自己的體驗,對人生作了精闢的概括。“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直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在古代,十五歲是區分“小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的界限。因爲這個時候,一個人的生理、心理開始走向成熟,懂得把學習作爲一生的志向。一個人接受高等教育,必須從“志於學”開始。今天,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齡推後了,但高等教育仍然必須從“志於學”開始,因爲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基本規律沒有變。學習是人類的生存方式,是人類所有追求中最崇高、最迫切的需要,必須“志於學”。重視學生的優勢潛能,化潛能爲現實,是全部教育的總任務,也正是文華個性化教育的根本之所在,需要“志於學”。克服中學時代被灌輸的.“高中吃吃苦,努努力,到大學之後就可以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等錯誤觀念,積極、主動學習,需要“志於學”。20xx屆畢業生中一些志於學的學生深有體會的地說:“每一個人都是一座金礦,關鍵是如何去發掘。”“我們一步步地學習知識,挖掘自己的潛能,不斷通過實踐走出了自己的那條路。”

下面和大家討論怎樣志於學。

志於學要認識大學的“學”。志於學,首先要認識大學的“學”和中學的“學”有什麼不同點。這種不同體現在多個方面,但主要有兩點。

大學生時期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學習要學會做人。研究表明,在人的發展過程中,20歲前後是重要的關鍵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個人的品格、風趣、嗜好,大多要在此時作最後的決定。今後,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更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在實踐中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認識自我和社會的關係,懂得尊重,承擔責任,提升境界,達到“博學篤志,本立道生”。

大學學習的是高深知識,學習中要重視培養理論思維。蔡元培先生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高深知識是高等教育之所以爲高等教育的根本標識。高深知識與一般知識的區別就在於高深知識的不確定性。初等和中等教育處理的是一般知識,傳授的是相對確定的知識,而高等教育處理的是高深知識,其對知識的態度更多的是帶有質疑、批判、探究等特質。學習高深知識需要理論思維。在大學學習中,要重視經典理論的學習,大學課程是經典的高深知識的集合體;要轉變思維方式,重視概念思維,善於從一粒沙子看世界,從樹木認識森林。

志於學要規劃大學的“學”。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是時間,最重要的事情是策劃。策劃,也就是規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因爲,規劃是人的本性、人的責任,規劃可以幫助我們化複雜爲簡單,總結過去、少走彎路,幫助我們圓滿完成大學的學業。因此,學校在個性化教育中提出“一人一規劃”,從我開始,到每一個教師、學生都要做好規劃。規劃涉及的內容很多,我在這裏強調兩點。

確立目標。在規劃中,首先要確立目標,目標就是方向、動力。自立、自由、創造是人的本質,人的生命是可以自覺的,人能決定自己的命運。因此,人能夠確定自己的目標。但是,目標是面向未來,未來往往具有不確定性。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教育在改革,人對自己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面對不確定性,我們要看到,不確定性是規劃的最大對手、最大資源,也是最大機緣,要在不確定性中把握機緣,尋找確定性。在確定目標的過程中,可以採用由近及遠,由被動到主動,由抽象到具體的方式。首先確定短期目標,例如,怎樣學好一門課,選擇什麼樣的體育技能,參加什麼樣的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等等。其次,確定中期目標,根據自己的優勢潛能、興趣,決定是否要調整專業,是否要考研,逐步確定職業走向,等等。再次,確定長遠目標,知道、確定自己一生想要什麼,可以成爲什麼人,如何去追求、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也就是“篤志”,確定自己的志向。

規劃時間。時間是人生髮展的空間。大家擁有最寶貴的財富——時間。和中學相比,大學有充足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何規劃時間,十分重要。從每一天、每一週、每一個月,到每一個學期,時間如何安排,都要作出規劃。正如歌德所說,一個人要“知道限制自己”,。同學們要善於對自己說“不”,不要把時間花在過度遊戲、過度休閒上。在規劃中,一定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

志於學要踐行大學的“學”。同樣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有的表現優秀,思想、學業、能力都有大的提升;有的表現平平;有的還沒有搞清楚大學是怎麼回事。上好大學,除了認識大學的“學”,規劃大學的“學”,還要踐行大學的“學”。踐行大學的學,涉及很多方面,這裏對大家強調三點。

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過程。恩格斯曾指出:“世界不是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我經常聽到一些學生抱怨,自己從不缺課,刻苦學習,但考試分數有時還不如那平時不學習、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同學。考試分數是一種結果,但大學學習的目的不在分數(結果),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增長知識,鍛鍊思維,提高能力,提升品質。在大學學習中,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目標。正如馬克思所言,“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活,他們自己也就成爲怎樣的人”。同學們正是在一個一個學習過程中成長髮展。不積硅跬步,無以至千里。志於學,要把握學習過程。

要讀“三本書”。人生要讀理論、實踐、自己這“三本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理論、實踐的重要性已經被大家所認識。這裏,講一講讀自己這本書。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本書,要認真去讀。爲什麼?人生無非是做人和做事兩件大事。就做人而言,我們只有從自己的直接經驗出發,去體驗、感悟,才能領悟人生的真諦。人與人之間有一條祕密通道,從最真實的自己出發,可以抵達任何人。就做事而言,很多創造發明都是來自於自己的經驗,如牛頓從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因爲概念來自於經驗,知識也來自於經驗,概念是從具體的感覺經驗中概括出來的,理論不是來自“非理論”,而是來自“自己”。希望同學們重視讀自己這本書,並探討如何讀自己這本書。

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我曾在華中科技大學調查過100名優秀大學畢業生,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具有積極的生活態度。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大學學習也會遇到困難、挫折。這就需要我們有積極的學習、生活態度,在戰勝困難、挫折中才能不斷進步。

祝同學們在四年大學學習中,志於學,思想進步,學習順利,身體健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