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精選】道德演講稿3篇

【精選】道德演講稿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衆。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道德演講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道德演講稿3篇

道德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三年(96)班的勵志,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道德,生命中最絢麗的色彩》。

在生活中這樣的鏡頭你一定不會陌生:公園裏,給小朋友繫鞋帶;在家裏,我們把自己煮好的飯菜端到晚歸的媽媽手中;校園裏,我們把一張廢紙悄悄地塞進自己的口袋。

這就是道德的舉動。有些人以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難,其實你用心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因爲道德有時是一種感恩。

我要給大家講一個這樣的小故事:某學校舉辦了一個親子游戲活動。活動中,先給媽媽們蒙上雙眼,看他們能不能在一排孩子中摸到自己孩子的手,結果所有的媽媽全都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當遊戲進行到下一個環節——讓孩子們蒙上自己的眼睛去摸尋媽媽的手時,卻沒有一個孩子能摸到媽媽的手。所有的媽媽都哭了,像孩子一樣哭得那樣傷心、委屈。因爲她們爲孩子付出那麼多,卻得不到愛的共鳴。

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現在的孩子怎麼啦?學會感恩以成爲培養道德之心之首要。鮮花感恩雨露,因爲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爲長空讓它飛翔。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因爲父母給了我們溫馨的避風港;我們要學會感恩老師,因爲老師教育我們用知識和修養去書寫青春的篇章;我們要學會感恩社會,因爲社會讓我們發揮所長、神采飛揚!

道德,有時是一種習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每天都要問一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因爲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壞了,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只要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就會成爲有道德的人。比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熱茶,爲學習困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爲年邁的老人讓座,把被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生活是一面鏡子,學會道德,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播種思想,收穫行爲,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只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爲有道德的好少年。

道德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道德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道德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道德是做人的準則!讓我們追隨道德之光,讓道德在生命中綻放最絢麗的色彩吧!

道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評委老師,親近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五零三班的羅慧欣;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講之前在此我要問同學們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什麼叫做“道德”噢,我聽見有同學已經說對了。讓我來比列一下吧!比如說:“在教室裏看見了垃圾不彎下腰撿的人是屬於不道德的種類。假如她看見了垃圾彎腰立刻撿起的人是屬於道德的種類。第一個問題已經解決了請聽下一題:則樣纔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呢?這個問題很簡單吧!那我就自問自答了,舉例說:“你今天要到桐鄉自己乘公交車去,但是公交車上只有一個位子了,再看看自己後面還有一位年邁的老奶奶,當你不知所措時我應該以少先隊員的身份把這個位子讓給老奶奶,同時我更應該伸出雙手去扶老奶奶到座位上,自己站在老奶奶身旁手拉住鏈環。這樣我就擁有道德了。下面我就問第三個問題:

我們小學生咋樣才能做好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微微的聽到有許多同學說中了,某位同學說:“在家裏看見父母親每天很晚回家,那我們就爲他們泡上一杯熱乎乎的茶或者爲他們打好泡腳水和洗澡水。在學校看見班級裏有同學肚子疼,應該先把他扶到椅子上,然後馬上報告老師或者~~~這兩個例子都是我們小學生的根本。

道德是一種美德,道德是無處不在,道德就像一艘小船它隨時可能會被風颳倒,我謹慎地把握主我的那艘小船使它不被風吹倒。

道德演講稿 篇3

禮記學記是我國古代教育文獻中最早,體系比較嚴整而又極有價值的一篇,是我國古代教育學的雛形,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現的自成體系的教育專著。總結了我國兩千多年前的教育經驗,對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內容和、教育原則和方法,以及教師和學生關係等各個方面,都做了比較系統而精闢的闡述。其中的教育思想在現代社會依舊閃爍着真理的光輝。 古人說: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君子教學,不是直接灌輸知識,而是創設情境,言此而意彼,讓學生感悟、發現,從而得到教師“舉一”而學生“反三”的教學效果。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去思考,而不是牽制學生;鼓勵學生去思考,而不是訓斥他們。這樣纔會使師生關係更加的融洽,師生之間更加親近。學生願意和老師主動交流學習上的問題,而老師也願意和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問題。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興趣因此也被調動起來,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而老師對於此狀,也有更加飽滿的情緒去教學。強而弗抑,纔會使學生學習時感到輕鬆;開而弗達,纔會讓學生們真正地去動腦筋思考,學習心態纔會由被動轉爲主動。因此做到了這三條,纔可以真正的說是善於誘導了。 當然在教學中,最重要的不是你去講了多少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去思考纔是最關鍵的。教師向來被看作“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處於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思想註定了雙基教學中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啓發性特徵。

當然,於此,在我們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就存在着這樣的.問題,而對試卷的分析就是對學生的一個正確的引導。

平日裏學生考試後,當課代表把批改好的試卷發下去時,發到試卷的同學臉上卻都洋溢着燦爛的笑容,好像各個都得滿分似的,而且都忙着在打聽、比較其他同學的成績。當時我想:他們爲何不先去查查失分的原因。難道考試的目的是求個分數?試卷分析課是爲了讓他們相互比較分數的高低?考試的目的是什麼?分析試卷的目的又是什麼是否如同學所理解的呢?我們知道,考試作爲教學的一種方式,是衡量教學效果的一種常用的方式。那麼,什麼是“教”呢?只有弄清“教”的目的,我們才能明白作爲教學方式之一的“考試”的目的以及“分析試卷”的目的。《禮記學記》中對教育是這樣定義的:“教者,長善而救其失也”。中國的古聖先賢早在幾千年前就說出了教育最重要的兩個主軸——“長善+救失”。教育的的目的就是長養學生德行保持學生的好習慣;糾正學生的過失,導正學生的不良習慣,端正學習態度。“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那作爲教學的其中一種方式“考試”,它的本質和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它決不是爲讓學子們爭個你高我低,比個我強你弱。而是通過考試明白我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學習習慣是否良好,學習方法是否正確?還有哪些不良習慣和方法影響自己的學業。“分析試卷”的目的也不再是簡單的知識上的查漏補缺,而是清楚:這次考試,我得分部分是因爲我發揮了哪些好習慣和好的學習方法,以便繼續保持——長善;失分的地方是因爲哪些不良的學習習慣所造成的,以便及時的改正——救失。

如果我們教師選擇錯了“分析試卷”和每次考試的目的,那麼,可能是事倍功半,——老師辛辛苦苦改出試卷,學生拿到試卷後無所謂; 甚至老師忙着在講臺上說答案,臺下的學生卻無精打采,“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曾精闢的講到了“教育”的本質,“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質是要以身作則。因此,分析試卷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老師自己反省教學上存在的優點和不足的機會,通過試卷的分析衡量自己教學上是否符合學生的發展方向和教育理念的標準,而不是將分析試卷課看作是又一次批評學生的機會和衡量學生好差的尺度。古語云: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若我們明白了“教”的目的、“教”的本質,那相信每一次的試卷分析課將是一道和諧的教學風景線。對於考試,我們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的去看待,其次,對於分數,應該讓同學們對此既不必耿耿於懷又不要不加重視,那麼問題就在於引導了。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這個工作應該在一開始就做好,而不是等到學生出現了問題之後再去引導,恐怕這時候已經晚了。成績的分析主要就是讓同學們明白每一次考試的意義,從中讓學生去吸取經驗,這是在初中的學習生活中最具有意義的一項工作,如果這項引導做好了,那麼這個班的學習氣氛也會被隨之帶動起來,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就會更高漲。因此可見引導對於學生的學習是有多的重要,當然這項寶貴的教育財富,老祖先在20xx多年前就已經告訴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