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精華】文明演講稿集合七篇

【精華】文明演講稿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生活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明演講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文明演講稿集合七篇

文明演講稿 篇1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都學過吧,可是你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義嗎?從一顆秧苗種子到你碗裏的那粒米飯,要經歷多少道工序及爲之付出的辛苦勞動呢?我們同學都不知道吧!爲什麼我這麼說呢?平時在學校裏,我看到有些同學在午餐的時候因爲自己的口味與飯菜不合,常常把自己不愛吃的飯菜倒掉,造成很大的浪費。我認爲,這種行爲是十分可恥的,應該杜絕。

把中午的飯菜吃光,不僅給自己的身體補充了能量,也是一種反對鋪張浪費的表現。我爲什麼這麼說呢?有些同學,飯菜不吃,零食不斷,這既不利於營養的吸收,又造成金錢的浪費。雖然我不提倡挑食,但如果有的菜,你實在不愛吃,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拒絕浪費,你可以問問周圍其他同學,或許他們愛吃,會給你解決一下。其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去實現“節約”這個目標。

因此,我在這裏倡導同學們,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節約糧食,從現在開始。

文明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文明,這個詞大家都並不陌生,那麼,文明是什麼?文明其實就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爲。

相信“程門立雪”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對,這就是文明,禮貌。下面,我再給大家講幾個因小失大的應聘者的故事。

北京某大公司高薪招聘,引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競相角逐,經過一系列的挑選,剩下五人,接受最後面試。這些人都已過五關斬六將,以爲最後的面試只是走走過場而已,無甚要緊。於是他們都滿懷信心地走進經理辦公室,這時,經理說,不好意思,年輕人,我有點事要暫時出去二十分鐘,你們能等我嗎?五人異口同聲地說,當然可以。經理出去了,在辦公室裏無聊等待的他們看到辦公桌上有很多文件,便都湊過去,一摞摞地翻看,不亦樂乎。二十分鐘後,經理準時回來了,說,面試到此結束。幾個年輕人莫名其妙,不禁問,我們還在等你呢,怎麼就結束了?經理說,我出去的二十分鐘就是你們的面試時間,我們公司不需要未經人同意便隨便翻看別人東西的人,雖然你們都很優秀但是連最基本的禮節都不懂,我們不要。五人啞口,深爲自己的魯莽而懊悔。小行不檢,大過也!當然,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這不文明的行爲,如在非吸菸區吸菸,打噴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在公共交通工具、賓館飯店、劇場影院等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猜拳行令、喧譁吵鬧;吃自助餐時多拿多佔,離開賓館飯店時取走非贈品,貪佔小便宜等等。也因此,中國人在國外沒有留下美名,卻留下了大片的“臭名”,甚至國外的某些地方用中文寫着:此處禁止大小便;禁止隨地吐痰等。由此可見,我們中國有很多人並不把文明當回事。

我們作爲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難道不應該養成文明的好習慣嗎?不要在不以爲然,文明對於一個人是分外重要的,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文明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從小養成一個文明的好習慣,做一個文明的人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3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來自:作文大全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

作爲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爲所致。當我們身爲遊客的時候,總是依着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當我們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爲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爲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

在家裏,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爲本”。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4

尊敬的領導、朋友們、父老鄉親們、各行各業的戰友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大手牽小手,共創文明城》。

當一位家長要把自己的小孩放在副駕駛座,小孩卻認真地說:“我未滿十二歲,不能坐在副駕駛座”時,你會想到什麼?當一個人把生活垃圾隨手扔在路邊,就是不肯走上幾步把它放進垃圾桶時,你又會想到什麼?當我們的小孩連傳統節日的習俗都不知道,卻嚷着要過“聖誕節”時,你又該想到什麼?是的,你該想到文明,想到我們是有着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想到我們要創建全國文明縣城,我們的大人們要有文明的行爲,用文明的行動去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只有真誠地伸出文明的大手,牽着新生一代的小手,播撒文明的種子,才能共同創建文明、和諧的新龍門。

那麼,文明到底是什麼?我認爲,文明是對生命的敬畏,對環境的尊重,對優秀文化的傳承。文明的城市體現的不只是物質的文明更體現着精神的文明,而精神的文明又體現在文明出行、文明生活、傳承文明之上。

大手牽小手,文明出行,要牽住對生命的敬畏。大手牽着小手就是一個家庭,現在人們的物質條件好了,摩托車、小轎車出行成了許多人每天要面對的實際問題,但是有些大人們騎摩托車不戴頭盔、車輛不上牌、無證駕駛、酒後駕駛等不文明的行爲還是屢禁不止。據公安部交通管理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共發生貨車責任道路交通事故5.04萬起,造成2.5萬人死亡、4.68萬人受傷,這些數字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走上馬路,我們就面臨着危險,所以,如果你想到,你戴上的不只是一個小小的頭盔,而是對生命的保護,你戴上的不只是一個小小的頭盔,而是對家庭、對子女的守護時,你是否還會認爲戴頭盔是一件麻煩的事呢?如果你爲了工作應酬喝了酒,請不要駕駛機動車,當你發動機動車的那一刻,你一定忘了生命是脆弱的花朵,你危及的不只是自己的.生命,還有對他人生命的危脅。每個生命牽住的是一個家庭的幸福,每年因爲交通事故造成的家庭悲劇還少嗎?所以爲了自己,爲了子女,爲了他人,讓我們伸出文明的大手牽住小手,牽住我們對生命的敬畏之情,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開車系好安全帶、禮讓行人、不闖紅燈、不佔道、不逆行、不酒駕,寧慢三分莫爭一秒,共同創建交通順暢、秩序井然的城市文明景象。

大手牽小手,文明生活,要牽住對環境的尊重和保護。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龍門山清水秀,我們每天呼吸着這裏的空氣,享受着這裏的陽光。在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經濟理念越來越成爲城市發展的魅力名片的今天,我們龍門也着力要打造成一座綠色現代山水城市。當前提高市民的環境意識、環保意識,變得尤爲重要。我們的小孩在學校裏受着學校的教育,尚且懂得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但是,我們的有些大人們卻做着連小孩都不如的污染環境的不文明之事。就拿我們縣城的迎賓路來說吧。這是一條縣城亮點打造之路,但是,有些居住在這裏的居民卻沒有半點環境意識,明明路旁就有垃圾桶,卻不願走多幾步把生活垃圾扔到垃圾桶,這不僅影響的城市的形象,也給每天從這裏上學放學的小孩帶來不良的影響。試想,當我們的老師聲嘶力竭地教育着新一代要保護環境時,我們的小孩卻親眼目睹着我們的大人們連扔個垃圾都扔不進垃圾桶,他們又如何能成爲一位文明的小市民呢?每天看着環衛工作人早早地在打掃城區街道,清理那些發出臭味而扔在路邊的垃圾時,你難道不覺得,我們的大人們可以更文明些嗎?我在幾年前參加培訓時聽北師大錢志亮教授說過的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他說“我們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各行各業的關係,是一種相互交付的關係,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當你不能從環衛工人的角度想想,多走幾步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時,就意味我們將面臨醫生不爲病人的長遠健康進行治療,老師不爲學生的未來發展着想,農民不爲食客健康種糧食、駕校教練不站在生命角度教學,政府不爲百姓謀利益的種種不和諧不文明現象的出現。當你拿着幾千萬人民幣卻換不來健康時,當你吃進去的不知是營養還是毒藥時,你還能說扔拉圾是件小事,你還會認爲環境不是我們人類生命的共同體嗎?所以,只有我們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用文明的行動去支持創建,文明生活,伸出我們文明的大手牽住小手,一同尊重環境、保護環境,從簡單的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開始,告別陋習,做一名文明的市民。我們的城市纔會呈現“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文明和諧景象。

大手牽小手,傳承文明,要牽住對優秀文化的傳承。城市的文明要有賴以文化生活的豐富和優秀文化的傳承。在多元文化交匯的新世紀,我們發現家庭的裝修變了風格,我們的審美觀念發生的變化,甚至我們的優秀民俗文化都很難在小孩的身上找到認同感了。當我們的小孩說不出傳統節日的習俗卻說要過聖誕節的時,我們不得不問,我們的文化自信心哪去了?我們的優秀文化得到傳承了嗎?我們龍門縣是南方一個很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我們有着豐富的自然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我們的節日文化融合了客家文化和廣府文化,我們有藍田瑤族民俗文化,有響譽世界的龍門農民畫,傳承文明,共創文明城,我們不是應該自信地把我們的優秀文化傳播繼承下去嗎?

朋友們,父老鄉親們,來吧,伸出你文明的大手,牽住還在成長的小手,牽住我們對生命的敬畏,牽住我們對環境的尊重和保護,牽住我們對優秀文化的傳承,播下文明的種子,共同創建文明和諧的綠色現代山水龍門城吧!我相信,你來,我來,大家來,伸出文明的雙手,播撒文明的行爲,龍門處處盛開文明花將指日可待。

作者簡介:

邱燕妮,龍城第二小學教師,學校文學社主持人,有二十多年中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熱愛生活,喜歡旅行、朗誦,惠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誦讀委員會會員。有小說《第三次舞火狗》、報告文學《當選的‘被告’》發表在市級文學刊物。

文明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從小做起。前不久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走遍全世界,最讓中國人臉紅的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出現在法國巴黎聖母院,那裏用中文寫着“請保持安靜”,第二句話出現在美國珍珠港,那裏也是用中文寫着“垃圾桶在此”,第三句話出現在泰國皇宮,還是用中文寫着“請先排隊”。而且,這三句話並沒有使用法語、英語或泰國語來標誌,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中文!

在這些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的旅遊勝地,爲什麼這三句話卻偏偏要使用中文呢?原來,這些警告性質的語言是專門寫給中國人看的,因爲在這些外國人看來,中國人經常喜歡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吵鬧,喜歡隨地亂扔垃圾,喜歡不排隊等。毫無疑問,這是對全體中國人的嘲笑和侮辱。因爲,這隻能代表那些素質低下,文明意識不好的中國人,而不能代表全體中國人民,這讓所有的中國人憤慨不已。

可是,這些人爲什麼文明素質和公共意識道德那樣低?我們還經常聽說,在國外,最喜歡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的是中國人,最喜歡開車闖紅燈的是中國人,最喜歡插隊的還是中國人!

我們還從書上看到,1994年亞運會在日本廣島舉行,閉幕式結束後,幾萬人的場地上竟然沒有一片紙片,沒有一點垃圾。很多外國記者驚呼“可怕的大和民族,可怕的民族精神”,原來,日本人早就養成了這樣一個非常小而非常重要的習慣,那就是在大集會後,會把自己個人帶來的垃圾全部收拾乾淨,然後才離開集會地點。

行爲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改變命運!好的習慣造就好的人生,而不良習慣將毀滅一種人生。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吧!

當你走在校園的每一處地方,都請你安靜而文雅,不要大聲吵鬧。校園需要安靜,需要良好的秩序,只有菜市場纔會熱鬧非常。

當你見到客人、家長和老師,請你鞠躬行禮,用英語熱情地問好。一聲清脆熱情的問好,就是一種高雅的風度,一種虔誠的心靈。

當你手中有了垃圾,請將它們丟在垃圾桶內,那裏纔是它們的歸宿,我們的校園像花園一樣,地上的垃圾會讓校園變得醜陋難看。

當你走過校園的花壇和草坪,請你只是認真地觀賞和愛惜,而不要去採摘或踐踏,因爲,它們也是一道美麗的生命,它們也是我們學校的一員,我們要愛護它們。

總而言之,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從身邊小事做起,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認認真真地養成我們良好的習慣,創造我們美好的人生!

文明演講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先讓我爲大家講述兩個事例:

第一個事例是: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爲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爲有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大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爲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爲也是國恥。

第二個事例是: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兩個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的,通過這些細節,我們看見了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尤其是對於我們施橋中心小學的學生來說,你們中有不少學生是經過各種途徑和努力後,才得以成爲了施橋中心小學的一員。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爲。例如,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尤其星期六教室裏、校園內垃圾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可見在教室走廊上的起鬨大鬧,走路推推搡搡,隨意撞壞門窗,也不覺心疼;再例如校園內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學校牆頭、國旗圍欄和車棚圍欄,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爲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探索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爲,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爲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那我們縱然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後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穫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裏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爲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我相信,我們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成一個寧靜、有序、有着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

謝謝大家!

文明演講稿 篇7

老師們、同學們:上午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告別陋習,擁抱文明。

我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爲禮儀之邦,這曾令無數炎黃子孫爲之驕傲、自豪。但是,如今許許多多的事例,令我們感到難堪。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據報道,國外一些地方,如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

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爲什麼呢?因爲有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

第二個例子:前年十一,新疆烏魯木齊一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很顯然,不文明行爲給我國的國際形象帶來了較多的負面影響。

走在校園裏,隨處可見到各種不文明的現象:有人將塑料袋隨手扔在樓梯間、操場中,甚至校道上,以至校園中總顯得不太乾淨,各個教學樓後甚至滿地垃圾;有的人滿口髒話,開口稱老子,帶髒字,不堪入耳,完全不象一箇中學生;有的人在樓道里、宿舍內大呼小叫,追逐打鬧,引來周圍居民不少詫異的眼光;有的人躲在廁所裏抽菸、打架,遇到矛盾總是講狠,象街上的小混混、二流子;有人騎車橫衝直撞,完全不遵守交通規則;還有男女生在公共場所行爲舉止過分親呢,旁若無人,沒有絲毫羞恥心;有人頭髮上花裏胡哨,染黃髮,還有女生燙髮。這些行爲已經給我校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如果給我校的教學業績打個分,我打100分,因爲我校的任何一項指標都可以名列全省前茅;如果一定要給我們的文明程度打個分,能打多少分?我看只能打70分,及格了卻還必須不斷提高。

知恥而後勇。正因爲優秀,所以我們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我們不僅要贏在學業上,而且要贏在文明程度上。我們該怎麼做?

從今天開始,每個人要對自已和同學暗暗進行“三比三反對”,一比外貌,誰更端莊、清爽、衣着得體,反對留長髮、染髮、燙髮;二比語言,“請、你好、謝謝、對不起”這些禮貌用語,誰用得更多,反對滿口髒話;三比行爲,誰更加講禮貌、有修養、守紀律,反對舉止粗俗。“三比”之後,我們就大致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了。

文明,現在已經成爲社會進步的標誌,它是高貴、是修養、是禮儀、是風度。讓追求卓越的我們,遠離粗鄙,遠離庸俗,擁抱文明。謝謝大家! 因爲文明而美麗

同學們,當你每天在校園裏的時候,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儀表呢?人們常說:儀表是心靈的寫照。可見,人的儀表與其人格是密切相連的。幾十年前,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就曾在該校的一面大立鏡上方懸掛一幅“鏡箴”,告誡每個學生都要注意自己的儀表美。“鏡箴”上寫着:“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鈕必扣,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做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作爲

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個人的舉止風度是指從他舉手投足等身體各部位的直觀動作,以及待人接物與人交往的行爲中具體表現出來的。“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是古人對人體姿態的形象概括,也是對人們舉止的形象化要求。注意正確穿着之後,便要注意我們每天在學校的姿態。我們正處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的年齡,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應是生機勃勃而充滿朝氣的。從踏進校門開始,便是我們每天投入學習的開始,因此要保持情緒高昂、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而絕不能萎靡不振、垂頭喪氣。

禮儀,作爲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並積累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着每個人的行爲。禮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禮儀的重要性,在於它有助於培養積極的心態,養成高度的自制力和高超的領導才能,建立自信心,塑造迷人的個性,它讓你看起來充滿熱情,富有合作精神,保持身心健康,這些都是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們學習禮儀,首先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爲起點,禮儀從話中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纔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

今天,在莊嚴的國旗下,我們高一(16)班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倡議大家做到“四個五”: “五無”: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劃;牆壁無腳印;出言無髒語。 “五節約”: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粒米、一張紙、一分錢。 “五帶”:把禮儀帶進學校;把微笑帶進校園;把孝敬帶回家裏;把謙讓帶入社會;把仁愛帶給別人。 “五提倡”:說話輕聲;走路慢行、待人禮貌、講究衛生;團結進齲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文明不再是純粹的理念,而是每個同學的自覺言行!讓文明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內化的集體自律!

最後,我選了這樣一句話送給大家,來結束我今天的講話:人不是因爲美麗才文明,而是因爲文明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