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留守兒童演講稿範文彙總五篇

留守兒童演講稿範文彙總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留守兒童演講稿範文彙總五篇

留守兒童演講稿範文彙總五篇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留守兒童演講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留守兒童演講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觀衆,大家上午好!我是XX號選手,今天我講的是《在孤獨中堅強,在留守中成長》

千里之外的爸爸、媽媽:

我能想到你們,在工廠裏辛苦勞作的身影,即使上次傳來的照片,你們的臉上滿是笑容,我卻還是能看出:爸爸的背有些駝了,媽媽的眼角又多了幾條皺紋,希望我年級第一的成績能讓你們在工作之餘有一絲欣慰。

最近,我又夢見了逝去的奶奶,一如生前,站在村口等待我放學歸來,這樣的場景我曾經歷過無數次,再見那張慈祥的臉,剩下的只有心酸。奶奶已經不在了,再沒有享福的機會了,週末回家,我會學着奶奶的樣子劈柴做飯,卻忍不住做了兩個人的份 1

留守兒童演講稿 篇2

各位領導、家長:

你們好!

很榮幸能有機會在這裏作爲家長代表發言。首先感謝觀湖婦聯成立留守兒童家長學校,讓我們和老師之間可以面對面地交流學習。

作爲家長,我非常自責,由於經濟能力有限和工作的不穩定,不能保證孩子的上學條件,只能把孩子留在家裏,由爺爺奶奶代爲教育管理。儘管爺爺奶奶無私的愛着孩子,但孩子教育問題仍然讓我十分困惑,常常覺得有心無力。

我身邊的家長也有同感,我總結了大家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的以下問題:

1、要求不嚴。由於年代的差異太大,爺爺奶奶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都儘量滿足,無論這些要求是否合理。有的老人一味嬌寵孩子,甚至達到了溺愛的程度。

2、缺少情感交流。爺爺奶奶對孩子的關心主要體現在物質方面,而對孩子的心理變化不能細心觀察,缺少情感上的交流。

3、不能進行知識輔導。孩子興趣廣泛,好奇心特強,對什麼事情都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想法。但家裏老人文化程度不夠,不能對孩子進行輔導。

4、由於與父母親聚少離多,大多數孩子缺少親情,認爲父母不愛自己,心理封閉、自律性不強、成績較差等。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真的束手無策,期望和專家、老師交流學習後,能彌補親子關係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更有效的引導、教育孩子,讓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茁壯成長!

謝謝大家!

留守兒童演講稿 篇3

您,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您,是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您偉大,是因爲您捧着一顆心來;您無私,是因爲您不帶半棵草去。因爲有您的奉獻,地更闊,天更藍;因爲有您的奉獻,花更豔,草更綠。老師,您辛苦了;天上的太陽可以見證您的偉大!老師,您辛苦了;地上的紅花可以見證您的燦爛!

這是一個留守兒童初中畢業後,在寫給我信中的一段文字。記得是兩年前的一天下午,我班上一個叫程豔女同學來到我的辦公室,對我說:老師,你能把電話借給我打一下嗎?我快兩年沒見到我的父母了。他們在廣州打工,我看到孩子眼中充滿期望,更多的是對遠在異鄉親人的眷戀。

當電話撥通時,這位平常很堅強的女孩兒一下哭了起來,只聽她傷心地說道:媽媽,你和爸爸今年的春節回來嗎?我和弟弟都很想念你們,你們回來吧。上星期,我們家的兩隻下蛋的母雞丟失了;前天,就是前天,我們家的小黑狗兒死了。媽媽,弟弟放學後,看見小黑死在堂屋裏,他抱着小黑哭了整整一下午,我怎麼勸他都不頂用,我知道,從你們走後,小黑就是弟弟最親最親的夥伴,是它陪伴弟弟一起上山打柴,一起下地幹活兒。

媽媽,弟弟整整兩天沒有上學了。我怎麼勸他都不頂用,媽媽,你和爸爸回來吧。夜晚,對着空蕩蕩的四壁,我們害怕,媽媽,我老是做噩夢,媽媽,我害怕。當我聽完這段真情的表白之後,自己也像孩子一樣哭了。我自問道:難道,真的是一隻小狗才是一個留守兒童全部心靈寄託嗎?

其實,對於這些留守兒童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我們的愛心,我們獻出愛心是賦予他們身處寒冬的一縷陽光,是賦予他們獨處沙漠的一汪清泉,是賦予他們迷途海灣的一盞燈塔,更是賦予他們弧苦無依的無限慰藉。他們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但是要讓他們開花結果卻離不開甘露和陽光。

從那以後,我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到小女孩家裏去看看,或是幫助他們姐弟倆做一頓飯,講一講故事、補一補功課、洗一洗衣被,我這樣做只是覺得他們姐弟太可憐,只是想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對於那些留守兒童,我們關懷的一個問候,親切的一個囑咐,真誠的一次談心,坦然的一個對待,關愛的一個眼神兒,就會撫平他們心靈的創傷,就會解除他們心中的疑惑,就會建立師生間真摯的情誼,就會揚起他們人生的風帆。其實“事事無小節,處處皆楷模;淡泊名和利,愛心自綿長”。

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我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更沒有顯赫的名聲和榮譽。但是,當我面對的孩子純真的眼神兒流露着對知識和關愛的渴求時,當我看到孩子的作文和書信中寫着對我無限信賴時,我會發現,教師——我的職業所蘊藏的豐富內涵;我會發現,教師——我的職業所包含的深重責任。工作在一線的老師們,我們不是棟樑,但我們事業是棟樑;我們不是未來,但我們的事業是未來。我們不具備金錢的富有,但我們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誰能像我們一樣,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美麗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兒,一句關切地話語,就能撥動一個美妙的心絃,就能帶給他們無限的歡樂,就可以讓他們看到美麗的未來。

老師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用愛,創建和諧燦爛的家園。

留守兒童演講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xx萬人,並呈繼續增長趨勢。留守兒童面臨着教育、生活、社會關愛等問題,如何解決好留守兒童面臨的這些問題已經成了刻不容緩的問題。

留守學生問題是當今社會存在的一個普遍和焦點問題,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共同關注。關注外來務工子女和留守兒童,不僅是我們要做的工作,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愛,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爲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他們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裏健康快樂成長。

爲了使留守兒童同樣享受到父母的慈愛、家庭的溫暖,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我真心希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留守兒童,奉獻愛心,傾注關懷。我們不僅要從經濟上幫助留守兒童,更重要的是建立與留守兒童的親情關係,通過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身體、心理健康等,幫助他們解決成長的煩惱,爲留守兒童辦實事、獻愛心,使他們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

希望廣大的留守兒童在我們的關愛下和全社會營造的愛的氛圍中,能夠體味父母的艱辛,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努力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樹立造福社會、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各界的殷切期望。

同學們,關愛包括留守兒童在內的少年兒童是全社會的共同願望,也是我們的神聖職責。讓我們攜起手來,爭做我們的“愛心媽媽”,做好“愛心媽媽”,倡揚助人爲樂的社會美德,搭建奉獻愛心的公益平臺,營造兒童優先、關愛兒童的良好環境.同樣的天空,同樣的陽光,同樣的色彩,同樣的精彩,讓我們用愛心托起留守兒童的未來,托起和諧燦爛的明天!願留守兒童的明天更美好!

謝謝大家!

留守兒童演講稿 篇5

對於大多數的我們來說,父母陪伴,衣食無憂,這些都是如此簡單的事情。就在我們整天無憂無慮坐在教室裏看書,在操場上玩耍的時候,可曾想過,就在同一片藍天下,在另一個地方,會有一羣孩子,食不飽,穿不暖,孤零零的生活在偏僻的山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 這些孩子的父母爲了生計遠走他鄉,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裏,被爺爺奶奶撫養長大,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卻被冠以留守兒童的稱號。

在我看來,他們不只是一羣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臉上寫着這一個時代的某些密碼,他們的成長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羣“制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裏打拼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爲在城市裏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進城市裏、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爲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地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地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母的言傳身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裏,父母是一個長期飄忽的身影,是可望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由於這種種原因,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中主要有四大表現。首先,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影響,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出生到上學的成長階段都是由父母精心呵護與教育,到了上學年齡,小孩每天在家庭生活的時間也超過在學校的時間。因此,父母教育是兒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家長作爲聯繫學校和學生的特殊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外出打工後留守兒主要由隔代老人撫養,這些監護人由於年齡、文化水平等因素,教育方式存在諸多的問題,如對留守兒童過分溺愛、遷就或者放任。只注重吃穿,沒有關注心理健康教育。這些都對兒童未來的健康成長極爲不利。留守兒童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通過調查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的比例比其他兒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調查表明:農村孩子的心理障礙和行爲異常比例高達90%,表現爲任性、冷漠、 孤獨和內向。留守兒童逃學、遲到、早退、打架鬥毆經常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監護人管不了、 不敢管或不會管,留守兒童幾乎生活在毫無約束的狀態下,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等逆反心理。小學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正確的引導。但由於遠離父母,缺少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爲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從我在貴州進行過21天支教的朋友那裏瞭解到,學校裏的有些孩子很霸道蠻橫,對剛去的老師沒有一點兒尊重。

其次,對留守兒童的學業也有很大影響。對於母親留守的家庭來說,由於男性勞動力外出務工,婦女必須承擔起家庭內、外部的全部勞動負擔,不僅要料理家務、照顧孩子,還要幹農活。由於個人精力的不足,有時不能夠耐心地管理孩子的學習。有的婦女由於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也輔導不了孩子的功課。對於那些雙親外出務工的家庭來說,由隔代監護。由於監護人年齡大、自身知識、健康狀況等侷限,輔導孩子的學習更成爲問題。因此,留守兒童的學業往往跟不上,因此對學習沒有信心而破罐破摔的現象較爲普遍,作業不認真,遲到、曠課現象屢見不鮮。

除此之外,還有傳統應試教育對留守兒童的影響。由於我們傳統的習慣勢力和一些固有的制度機制,傳統應試教育的思想依然在我們的教育陣地橫行。儘管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一再強調要進行教育體制改革,以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但在升學考試、選拔人才中還是以分數作爲衡量的唯一標準,哪所學校升學率高在社會上就有名望,因此農村學校還是主要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對孩子的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在農村相當多的學校,三年級前根本就沒有思想品德課。小學生每天主要學習數學和語文。這樣使得本來家庭教育薄弱的留守兒童在學校也不能得到應有的思想道德教育。總之在農村的中小學校基本上還是應試教育的理念。教育目標的狹隘和教育手段的單一,課程缺乏多樣性。留守兒童的個性發展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傳統的應試教育極易助長學校教育中的管理主義和權利主義傾向,對培養和豐富學生的個性十分不利。再者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無法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學校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最後,社會環境對留守兒童的影響也很大。留守兒童在校學習時間短,閒暇時間多,長時間處於無人監管的狀態,容易在社會上沾染不良的習氣,同時也存在安全隱患。由於監護人監管不到位,在留守兒童中溺水、交通事故、自殺等事件常常發生。有些農村中小學周圍林立的網吧、遊戲廳等對留守兒童的道德和守紀意識產生不良影響,他們開始逃學、曠課,整天的泡網吧,受暴力影視片的影響以至於沾染打架、 賭博、酗酒等不良習氣。留守兒童一旦受到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唆使,他們就很容易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

從各種社會事件發生的情況來看,社會環境對留守兒童的影響很大,也是前三種影響的集中體現。從以下事例可以看出,20xx年6月26日13時許,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生米鎮文青村發生一起悲劇。3個同胞兄妹在村口池塘旁邊玩耍時溺水身亡。據小孩家人介紹,從去年開始,夫妻倆去廣東珠海的酒店打工,平時小孩由爺爺奶奶看管。“小孩的爺爺患病在牀,奶奶身體雖然好點但年事已高。”當時姐妹兩人上午結束期末考試回家後,發現奶奶當時不在家,於是和小弟弟結伴去池塘邊戲水,結果三人全部溺水身亡。同樣,在20xx年8月10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壽星村李姓農戶家發生一起火災,導致其家裏的4歲和2歲兩幼女被火煙窒息而死。事發前,死者的奶奶一早便起牀要出門幹活,因擔心安全便趁兩姐妹熟睡時將其反鎖在家裏。當天上午7點左右,鄰居發現濃煙冒出,連忙找人幫忙撞開房門,看到屋內雜物正在燃燒,兩個孩子已被火煙薰昏迷。鄰居當即與趕來的村社幹部抱着兩個孩子趕往醫院,並撥打了110和119。遺憾的是兩名孩子送到醫院後經搶救無效死亡。除此之外,留守兒童的犯罪率相當高,20xx年4月21日晚,自貢市富順縣彭廟鎮一七旬太婆被人殺死在家中,兇手竟是被害人年僅13歲的姨孫小淘(化名)。小淘是某小學在校學生。4月21日下午放學後,小淘走進學校附近的網吧上網。晚上9時,上網費告罄,正在興頭上的他向同學借錢未果,遂冒出到姨婆家“搞錢”的歪念頭。他借網吧老闆的電瓶燈來到姨婆家,在廚房裏找到一把菜刀進入姨婆臥室,亂刀下去,鮮血橫飛姨婆死後,小淘從其衣服內找到90.60元錢。作案後,小淘從容走出姨婆家門,把兇器丟在姨婆家門前,在水田裏洗去手上的血跡,再返回網吧繼續上網。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是,去年小淘還掐死了自己的親奶奶。警方查明其犯罪動機簡單而令人費解:上網經常被母親責打,寧願坐牢也不願回家,記者採訪他時,他說他很他的家人,最恨母親。

一系列留守兒童事件的發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社會各界也提出了各種解決措施。加快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父母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對留在家鄉的孩子的學習、生活、思想等各個方面予以關心、教育和指導,利用在外打工的經歷教育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對他們進行現身說法,激勵留守兒童努力學習、 尊敬長輩。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功能,向留守兒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彌補他們在校外的生活真空,

促進他們健康發展,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發揮政府及有關社會組織的協調作用。如此多的措施,也只不過只能起到一小點改善作用而已。

父母需要賺錢養家餬口,山區的收入難以維持日常生活支出,他們只能去往大城市打工賺錢,孩子在大城市不能上學,這兩者之間是一個永恆的矛盾點,這是國家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上的建議都只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難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留守兒童在我看來無疑是一個國家發展的犧牲品,只能等待,等到經濟達到一定水平,這一問題自然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