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

這次有幸參加了湘潭市一中小學數學《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標》的學習報告,而感到高興。雖然是一天短暫的學習時間,但收穫不少,能夠得到這樣的學習是我的幸運。這天的上午是由長沙市教研員張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修訂的目標和修訂的基本原則爲我們做出詳細的分析。下午是長沙市教研員湯教授對數學課程標準新改編的一年級教材詳細的做出瞭解讀和分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我覺得一天的學習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瞭解,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等定位上更加準確,我們的教學一直以來是在繼承和揚棄中前行的,我經常問自己:真正熟悉課標嗎?其實每次在學習的時候很瞭解,可是就是過後忘記了,不能把學到的新理念靈活的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只有備課時,能熟悉本單元或本課時,所以總是很慚愧。8月8日在湘潭學習了一天,在8月23日這天我們教研組又一起學習課標,分析對比新舊課標的一些變化,理解了課標改變的意義。

我們組的每個數學都教師認真地閱讀分析了課標,發現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明確提出“四基”是數學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目標。下面談一下自己膚淺的體會與想法:基本技能對於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怎樣學習,還要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除了“雙基”所要求的,基於“四基”的教學,在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演繹推理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掌握數學基本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基本活動經驗是學生在教學中老師給他們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爲“做數學”。

還發現新課標比舊課標更理性些、數學教材的編排更完美些、數學教學更有層次些,教材的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新教材比舊教材教學內容的編排更爲科學合理,我想:無論是課標的修改還是教材的改編,最終目的是促使數學課程更加完善,更適應社會發展與教育改革的需要,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用的價值。而課標的修改需要很多專家親臨一線的教學與研討,只有這樣修改的課標才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

十年的新課改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加強課改學習,不斷的探討,使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多次在教學中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引來了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無論遇到多大的艱難,我們始終緊跟着新課標、新理念,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實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領悟教學精神,落實好新課標的要求,教好書,培養好學生!纔是我做爲一名教師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和幸福。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2

課標解讀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進行着,20xx年3月12日上午,我們在市實驗二小參加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會,感觸頗多;特別是秦院長對於數學素養的解讀,及其風趣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1、《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小學數學內容歸納爲“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6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通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3、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爲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4、通過新課標的解讀,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

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爲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爲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5、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是知識本身,而是如何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快樂;課堂上關注的不再是教師講得是否精彩,而是學生是否學得有趣,同時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自覺不自覺地學會學習。而教師始終只是一個引導者、一個促進者,引導和促進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尋找答案,讓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快樂地學習。

學習新課標,就是爲了更好的進行新課改。教學方式變了,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變了,認識這個變化,接受這個變化,適應這個變化,才能和學生一起實施教學的改革,共同實現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雖然,教學方式變了,教師角色變了,教學觀點變了,但是目標不能變,爲了孩子一生的持續發展,我們將堅持不懈的將課改進行到底。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3

隨着金猴的新年鐘聲的敲響,我們又將踏上一個新的征途。當我再次捧讀《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20xx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由原來“雙基”的提法變成了現在“四基”提法,《數學課程標準》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始終貫穿着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與過去的課標的理念發生了質的變化,如何適應這一變化,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呢,通過學習,結合多年教學工作經驗,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主體,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

一、要廣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學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感到有些枯燥,困難,特別是學生對於抽象性、邏輯性的東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達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具體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他們天真活潑、敢想敢幹的創造性的心理特點,廣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學習它、應用它。作爲數學教師,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能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時刻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教與學之間才能達到真正的合諧統一,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二、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

新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我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纔能有益於學生髮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要做到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必需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三、要注重個性發展

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認識程度、認識角度會有所不同,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體現差異性培養,一是要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活動中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後因材施教。二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做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實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就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達到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侵犯!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4

課程標準共分四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最重要的變化是由原來的重視雙基教育到落實學生的四基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還要學生領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我認爲,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主要是爲編排教材內容提供依據,是通過一節課一節課的具體實施來實現的。實施建議則是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怎樣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採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收穫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下,教師不但要精心備教學內容,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在哪裏、學生原來的基礎等等),然後決定課堂上採取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輕鬆、主動。這樣,才能體現教師的組織作用:第一、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數學實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第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恰當的問題,或者準確、清晰、富有啓發性的講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求知求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恰當的歸納和示範,時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積累經驗、感悟思想;能關注學生的差異,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或教學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於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師在提問題時,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度,太簡單的容易使學生浮躁,太難的問題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信心,要設計的問題既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又難易適度,就需要教師精雕細琢。在課堂上需要演示的地方,教師就要儘量通過實物、課件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以幫助學生的理解。需要教師歸納強調的地方,教師要準確、清晰富有啓發性的表述出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條理化、系統化、整體化。課堂上,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收穫。

課堂上,教師要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爲學生積極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學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充分發揮教師的合作作用。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5

我通過學習,思想上更清楚了,我們搞創新教學是時代的需求。下面談談我今後如何來搞好創新教學的。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使用新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要的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二、搞好創新教學,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面對新課程,教師要首先轉變角色,確認自己的教學身份。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另外,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來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的實際出發,利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摸索新的學習方法,教師起到從旁協助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已經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我們只有跟着新的方向,搞好創新教學,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6

《課程標準(xx年版)》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

我們知道,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式的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有意義的學習應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新知。而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合理,靈活。下面談談我對學習《課標》後的幾點體會。

一是教學內容,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纔能有益於學生髮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注意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二是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三是內容強調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後因材施教。

學習《課標》,我學到了很多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意的許多理論知識。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更多地在激發學習興趣上下功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充分展示數學的親和力,撥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原動力,是學生對數學有厭學到樂學,最終達到會學。

二、引發數學思考。有思考纔會有問題,纔會有反思,纔會有思想,纔會真正感悟到數學的本質和價值,也才能在創新意識上得到發展。

三、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和日常課堂教學行爲緊密相關的,認真聽講、善思好問、預習複習、認真作業、質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這些學習習慣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刻意誘導,潛移默化,點滴積累通過較長時間的磨練,最後方能習以爲常,形成習慣。

四、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在教學中,件事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蘊涵。這裏的恰當是指學習方法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徵,對學生而言,不僅是適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實驗、推測、計算),教師要注重啓發式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教師講授給學生自主以啓發、動力、靈感、方向,學生自主給教師講授以反愧分享、調控、反思。對學生創新認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小學數學新課標的理論知識,以後我會用這些理論知識去指導我的數學教學。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7

通過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我瞭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將數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學習實際相連,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去發現、去探索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這不僅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而且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倡導學生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新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學生教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因此,課堂上,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自主探究與合作的習慣,在課堂上還要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合作與交流,讓學生有表現自已才幹的機會。

這樣,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學生大膽的嘗試,歸納得出多種不同的方法表示,效果很好,從這一點說明,學生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關鍵的問題是看我們教師願不願去開發。

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同時,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節課,努力使自己成爲新時代合格的人民教師。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8

8月24、25日兩天時間,在第二中學多媒體教室,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通過本次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數學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

新課標已走進中學數學教學,作爲中學數學教師,如何正確理解新課標理念,樹立正確中學數學教學觀,開展中學數學教學的同時,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爲目前首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針對現實數學教學的實際狀況與新課標理念的衝突,明確作爲數學教師應該建立起的新的教學理念,展開具體教學實踐策略的分析,特別強調了對數學課堂教學應樹立正確的評價理念與採取的態度方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首先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以新角色實踐教學。所謂“親其師言其道”,這要求教師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係,走下高高講臺,走進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當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係,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朋友。

其次,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固定經驗(自我概念)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目標重心在於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的目標在於通過規定的學習與發展過程儘可能地改變自己,接受社會化。只有縮小這種目標上的差異,纔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這首先要求教師轉變三種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成爲動態的研究者。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纔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纔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爲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的氛圍中學習。因爲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爲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爲別人的老師。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係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師生間要建立良好的平等互動型關係,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從學生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應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爲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夥伴。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着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9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使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內容、觀念和學習方式等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觸最深的是新課標課程目標的變化,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基礎上 ,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動手實驗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要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說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進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因爲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數學。

四、 最後,通過對“十大核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解讀,使我進一步瞭解學習了新課標。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通過學習,使我瞭解新課標數學教學的特點,課堂不再是以爲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要更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0

通過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作爲一線教師,我們應該徹底改變已有的數學課堂的模式來適應時代的要求,爲此有以下的認識:

一、教學情境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看動畫、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把學習作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處不在,是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熟悉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在生活和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模仿與記憶”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建立自信心。

總之,新課程已經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方向,我們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再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節課,努力使自己成爲新時代合格的人民教師。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1

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

一、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爲核心。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往往就是“教”,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點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讓他們在反覆練習中掌握這些內容。這樣的教學使得書本成了課堂中的核心,書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教,這樣的學習使得學生形成了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新課標則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爲主。數學教學的關注重點的不再是以往的課本知識,而是學生的在學習時的一種體驗。對於學習過程的注重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多的是從興趣出發,學習變得主動並且更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生活即數學。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衆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爲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三、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模式多元化。

數學教學已經擺脫了以往的教師說學生學的課堂模式,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這些成爲了上課中教學的主要模式,教師已經不再是充當“灌輸”的角色,而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自主模式“領悟”到數學知識,再通過自己所領悟的知識運用於自己的生活,從而使得數學教學成爲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更深入細緻的學習和理解。實施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2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到了四大數學內容。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圓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和解決問題。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有2點很重要:一是教育人要有自己的一個新的理念,二是在教學活動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我認爲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兩條主線相互制約下完成的,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現在情感、溫暖與理解是學生們最爲缺乏的“稀有品”。如果,老師能用愛心、耐心、寬容心、滿腔熱情地引導和教育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感受到老師對他熱烈而積極的期待,那他們就會對你產生親切感、信任感,並且接受你,接受你的教學。簡單來說,師生間的關係,需要有情感作爲基礎,而愛,是情感的基礎與表現。只有對學生播撒愛的雨露,才能讓學生滿懷熱情地去學習。

其次,在教學活動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1、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課堂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而是一個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機會的課堂,上課由“聽”轉變爲“做”。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學習者,而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也由指導者轉變爲組織者、參與者與合作伙伴。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理解新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並且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這樣學生會喜歡學,並且主動去學

2、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數學是一門思考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爲我要學、我想學。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把動手和動腦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那麼在一次次的動手實踐中、在一次次的探索與交流中,學生會越來越活潑、越來越可愛,我們將一同感受着知識的滋養。

3、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在課堂上,我們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把那些難點的知識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

有一句是這樣說的:你說什麼,希望什麼,期待什麼,想要什麼都不重要,只有你做了什麼纔算數。所以我們應該把學和做結合起來,由理論到實踐,多看、多讀、多寫、多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把經驗積累,並且用腦思考,用心體會,把經驗凝成自己的血肉。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3

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關於現在信息技術對數學課堂應用的幾點所思。課標強調:“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爲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也可以幫助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理解數學的概念和法則,發展學生的數感,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對於我們的數學課堂有哪些幫助呢?

一、多媒體的利用,有助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的動機和動力,在學習活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親自參加學習實踐,就必須首先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爲主要形式。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能更直觀地、形象地演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揭示概念。多媒體教學還可以使靜態的教學內容變爲動態的畫面,加上鮮豔的色彩引起學生注意,用直觀的圖形及和諧的聲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而又具體,使數學教學具有很強真實感和表現力。從而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下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能促使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

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不能僅僅只有一桶水,教師應該是一條流動的河,是取之不盡的長流水。時代在進步,知識在變革,那教師還單純講解答案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了。本學期,學校要求我們利用的希沃白板5製作課件。希沃白板5與PPT相比,希沃5製作課件時,可以插入“課堂活動”裏的遊戲,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課堂更活潑,趣味性更強一些。那如何製作精彩的課件呢?教師要有電腦操作以及課件製作的基本技能,獨特的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

總之,現在信息技術對於現如今的數學課堂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4

3月14日,我接受學校安排,有幸在市實驗小學參加了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會。在這次解讀會中,秦院長的講解,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新課程標準》把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實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這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啓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的給予一些建議。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制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而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嚴重影響着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與及時的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並鼓勵他們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另外,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問題。應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爲“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概念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

總之,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才能找到開啓數學之門的金鑰匙。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5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很多年了,在這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寒假,我又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下面就談一談我的一些學習體會:

一、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陳舊觀念,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爲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而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從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學有價值的數學。

二、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合理運用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爲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如果在計算課上,討論一道計算題,出現了10種、20多種的算法,教師還一個勁兒地給予鼓勵,臨下課時,只簡單地說了一句:“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其結果是班上思維遲緩的一些學困生確是眼花繚亂、無所適從,產生了干擾。這種情況是不是我們鼓勵的個性化呢?我認爲不然。數學是講“優化”的算法,“優化”的含意是要求尋找最簡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誠然,在多種算法中,有的並不見得有優劣之分。但是,一般情況下,總有個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去比較、去評價,並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認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舉一反三、聞一知百,否則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算法多樣化絕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無價值的重複。總之,一切要從兒童的實際出發。

三、對教學以及學習方式的認識:

新課程標準來看,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就培養能力而言,自主學習是發展潛能的橋樑;從教育實踐來說,自主學習也是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新課程的改革迫使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倡導自主學習。什麼是自主學習?指學生在教師的指點下內在的或自我激發性的學習。自主學習就是爲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打好基礎的。它把學生作爲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我認爲:激發興趣是自主學習的誘因。在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就根本談不上“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當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纔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課堂變得生動、輕鬆起來。其次,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教學中我們應該創設寬鬆和諧平等民主氛圍,讓學生想象馳騁,感情激盪,思路縱橫,乃至異想天開,自然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發創造的潛質。還有,建立一個激勵評價機制也很重要。激勵性的評價,能給學生以幫助,給學生以鼓勵,給學生以信心。評價中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及變化發展,既關注水平,更要關注學生情緒態度。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願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總之,新課標已經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纔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這些天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再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努力使自己成爲新時代合格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