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紅纓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紅纓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如何在教學實踐中,科學、高效地使用教材,恰當處理好“用”與“教”的關係,已成爲教師必須研究解決的問題。教材不再束縛學生思維、禁錮教師智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分享的紅纓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參考。

紅纓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紅纓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 1

今年,我們利用假期進行了新課程改革培訓,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受益匪淺,進一步幫助教師深入理解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及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在此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學生的學情是推進教師教情的。關注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爲其終身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老師的兩堂課要注重學生的思、做、說、聽。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地位,老師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課堂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必須做到讓學生自由大膽的想象,給他們一片自由的藍天。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進入到教材中去感悟和品味內容。通過引導使學生形成能力並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一切從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出發,合作意識要加強,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和交流。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要加強,很多情況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加強學習,不斷的研究課堂調控藝術。

隨着高中課改試驗的深入,廣大教師對課標內涵的理解及教材作用的認識日益成熟,“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成爲廣大教師的共識。如何在教學實踐中,科學、高效地使用教材,恰當處理好“用”與“教”的關係,已成爲教師必須研究解決的問題。教材不再束縛學生思維、禁錮教師智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取捨、補充教學內容,變更教學順序,更換呈現方式。依據課標編寫的教材,無論是內容結構的建立、素材與案例的選取、教學內容的組織,還是內容呈現方式的確定,都以貼近學生生活、滿足學生需要、注重學生參與、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爲宗旨。教學中應充分領會教材編者的意圖,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表現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轉變、教學方法的改變及評價方法的變化等方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等於削弱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降低對教師的要求。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即在老師指導下, 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 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種課程形態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強調一種開放、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可見, 只有加強科學方法教育, 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 才能正確選定研究課題。

紅纓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 2

20xx年4月8日這天,天氣很好,我的心情也是晴天,今天是廣東地區所有“紅纓人”聚集在我們“紅纓貝貝幼兒園”督導視察的人,也是我們作爲區域培訓的主辦方,是我們幼兒園既緊張又倍感榮幸的日子。

一天的視導中,雖然很緊張,但是我們都井然有序的完成一天的日常工作,讓總部的老師和姐妹園的老師們都有想看,想學的東西。

9號和10號就進行了區培,這次的區培主要進行“團隊打造(分享)、紅纓美術、紅纓文化、區域創設等方面的內容。講到:團隊,姐妹們積極參與,使得每一天活動都完成的很好,從認識自己,到懂得欣賞他人,從”團結就是力量“到互相協作,都是在體現團隊的精神。

話說: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斷,十根筷子緊緊抱成團的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正真要實施的時候,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呢?一定要有目標,向着同一個目標,共同奮進,勇往直前。

一、通過第一天的培訓,我的三點收穫是:

1、早上劉園長的分享,讓我實實在在的觸動,她的雷厲風行,她的從內發出的氣質,她說的那八個字,讓我對做園長有了跟深的定位,想向她學習更多更多!

2、下午喬老師的分享讓我很感動,特別是“相信自己,改變自己,超越自我,”的視頻,看那個視頻時我內心在澎湃,感動,期待自己潛能激發的那刻,期待未來的'自己!

3、晚上韓老師的分享實用性太強了,區域活動創設一直都是一知半解,今天通過韓老師的分享徹底的瞭解了區域的目標,標準,如何投放,如何用起來,這真的是我在教學中非常需要的!讓我的資源庫又更豐富了!

二、通過第二天的培訓,我的三點收穫是:

1、上午喬老師的分享給了我們面對家長對幼兒園最好解釋,讓我們徹底的瞭解了“什麼是紅纓,紅纓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樣教,爲什麼要選擇紅纓”等問題,真真切切的學會了如何面對家長!

2、而下午喬老師的分享實實在在的解決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的最實用的“9個30”、給我們往後的活動組織,生活過度、等待環節有了更多的方法、更多的內容來組織孩子。

3、在這兩天的“園長”身份轉換中,我明白了作爲一個管理者,要有清晰的思路,要有凝聚力,要有親和力,在面對招生活動中要精心策劃,在專業的基礎上結合家長所需,這樣纔能有更多的家長信服我們幼兒園!喜歡我們的老師,而選擇我們幼兒園,謝謝“我的老師們”兩天無條件配合我這個“園長”的工作。謝謝!

三、一個立即採取的行動是:收集九個30、把它們帶到教學中來!

不知不覺二天的培訓就這樣過去了,雖然是雙休日,但我一點也不覺得可惜。我很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相信在紅纓這個大家庭裏,我們的紅纓貝貝幼兒園會乘着紅纓品牌的翅膀健康的發展。

在此我也很感謝紅纓教育集團的兩位老師千里迢迢從北京來到我們岳陽對我們進行培訓。您們辛苦了!

紅纓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 3

通過對新課程改革的學習、使認識得到不斷地改革不斷地進步。 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由於受應試教育和實踐的深遠影響、人才選拔的機制不完善、所進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許多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尚未能構造出一種真正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教學新體系。本次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究竟要改什麼?)首先、要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其次、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觀念不轉變、方式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不轉變、觀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所以教學改革要重視觀念改革的先導作用、又要重視方式。

我們教師們觀念、方式的轉變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因爲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將會牽引出思維方式、能動性、創造性才真正得到張揚、提升、而且還將成爲生活的主人、成爲獨立的、積極參與社會的有責任的人。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被看成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和核心任務。教學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還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傳統的教材是什麼?學校規定什麼、政府規定什麼、我們教師就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具體一點說:教學過程就是忠實而有效傳遞課程的過程、不應當對課程做出任何調整和變革、教師只是規定課程的闡述者和傳遞者、學生只是規定課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新的課程的內容和意義在本質上並不是對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對給定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對給定的內容的意義都有其自身的所讀。從而對給定的內容不斷進行變革與創新、從而使給定的內容不斷轉化爲自己的課程。教師、學生都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的過程。這樣的教學就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和開發的過程、這就是新課程的教學觀。

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還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助、共同發展的過程教與學是教學過程的重點問題:傳統的、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本是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助、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師生間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平等對話、意味着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教師在教學中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學是師生互助、互惠的關係。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 ―― 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的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行爲產生相應的變化。我們教師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他們的興趣、愛好、專長、微小的成績進步、讚賞他們的善意、讚賞他們對教材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在對待教學關係上、強調幫助、引導。幫助學生髮現自己潛能和性向。

總而言之、彷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我們沐浴着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紅纓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 4

通過新課程改革的學習、我對新課改有深刻的認識、體會到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社會的發展依靠改革、創新的推動、新課程改革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使學生改變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新課程改革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真正把學生作爲主體確立起來。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教師地位的轉變

傳統課堂教學是以教師單純的教爲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他們是被動、機械性地學。而新課程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爲學生纔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爲、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因此、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窨、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己。

(二)學生主體地位的轉變

以往教學中、通常重結論、輕過程、一切由教師安排好。教師把重點、難點嚼得很細、再餵給學生、學生通常被動接受、缺少參與;教師幾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體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都當作定論呈現給學生、沒有給學生留下發展的空間;教師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繫。而開放式教學可以改變過去學生“等、靠、要”的被動形勢、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體驗、爲其終身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使用的新教材中設置了很多活動性欄目、爲我們使用開放式教學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

打破過去單一地以“考試”分數爲評價手段的一統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往、不管是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是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以考試作爲手段、從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局面。而今、按照課改的精神、將不再以分數作爲唯一的評價手段。我們都知識評價與考試主要是爲了發現學生的進步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如果只在學習期末對學生評價和考試則不能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學業與非學業的內容不適合通過一次評價與考試進行檢查、某些考試也要求評價不能侷限在很短的時間內、如需要較長時間的任務和活動。因此、現在我們提倡學期末對學生的評價應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期末評價與平時評價相結合、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期末考試的負擔、避免出現“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同時也有助於通過不斷的日常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

紅纓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 5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積極地投人到課程改革之中,認真學習鑽研,不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改變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學習興趣。現把一年來的實驗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權威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麼教都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爲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一年級《摸一摸畫一畫》一課,教師引導學生體驗色彩、點、線條、肌理等造型語言。教師在黑板上畫了兩條彎曲的線條,要求學生想象感覺到了什麼。有的學生說感覺像小河,有的說感覺像小路,有的說感覺像山間飄浮的雲,還有的說像媽媽做飯飄出的香味,這時教師讓學生根據想象去練習,不少學生畫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有創造性的生動的畫面。這樣爲學生提供了獨立的思考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同時教師對那些積極參與抽象造型遊戲的學生以鼓勵和評價。例如: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的畫法很有創造力等。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同時也讓學生參與評價,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在評價和被評價中樹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爲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意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製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表現方法之後,並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夥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悅感和滿足感。

三、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課,我把全班分成六個組,每組有一組長,要求全組學生合作繪製花地毯,然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評比,選出好的作品拼貼在一張大紙上,形成一張大的花地毯,最後各小組再把自己組的作品貼在一張更大的紙上,這樣全班學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組合壯觀,色彩鮮豔,達到了很強的視覺效果。全班同學眼前爲之一亮,學生不由得在一起討論,老師適時小結。這樣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從而熱情高漲,一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四、讓學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長知識

兒童最“喜”的莫過於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玩自己親手製作的東西,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教《會轉的玩具》一課時,我讓同桌兩人分別站到課桌兩頭吹動剛做好的風輪,和前後桌比一比,誰的風輪轉得快,爲什麼?學生很快發現,風輪越圓,轉得越快。於是檢查起自己的'風輪,看看是否要改進。同時,他們發現,風的大小與吹風的位置和風輪的轉速也有着極大的關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爲對於小學生來說,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老師。這是因爲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可以是課前的,也可以是課後的。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爲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