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5篇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5篇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

20xx年高考結束後,我們便參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訓。爲期三天,我們聽了主講教師的授課,觀看了視頻,每天在網上發佈作業。雖然時間短暫,但收穫頗大。

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這是世界潮流,也是發展中的中國教育所必然。爲了適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中國必須從應試教育的困境中走出來,從一切圍繞高考指揮棒轉的嚴酷現實中走出來,從一切對教育、對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以分數、成績、升學率爲唯一硬性指標的誤區中走出來。還教育一片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質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個性中這樣那樣的缺點或錯誤或不良行爲得到糾正,不健全的靈魂得到重塑,使其成爲一個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質,熱愛科學敬畏自然,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而這些年來,我們的教育卻悖離了教育的這個宗旨,悖離了它應走的道路,已經異化爲對人個性的遏制甚至扼殺的“被教育”。這種“被教育”完全是通過大量的重複,死記硬背那些在社會實踐中沒有用處的過時陳舊的知識來獲取高分並由此進入高等學校,這就是所謂的高分低能。正如筆者在一篇文章中寫到“現在中國的應試教育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中學大學化,大學幼兒園化”。這是指我們的教育現在只講考試,只講成績。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小學學中學的,中學學大學的,而大學卻在行爲習慣與爲人處事的基本常識等方面“補課”。在一些學校,公然張貼有“用分數說話,拿成績發言”的大幅標語。這是告訴我們的學生,你除了把成績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說你可以爲了成績而不擇手段。我們的教育應該對人的全面發展負責而不只是對他的智育負責。話又說回來,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緊,現行的應試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績好的學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績一般或稍差的學生出口還是一般或稍差。

新課程改革全國各地都在轟轟烈烈地進行,沒有現成模式,也無可以上升爲理性總結的經驗。以四川省高中語文新課程爲例。從兩本教材變成了三本,執行新教材的還是原來的那些教師,( )教法還是原來的那些方法,或者說有一些變化。這樣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時也說明新課程改革的難度是很大的。

通過學習,我認爲新課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觀念的更新。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教育觀念應該是融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我們應該把教育看作是心靈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課堂教學,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不轉變,那就什麼都談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項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宏偉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學率。

其次,我認爲那些講課的教師都講得很好。比如詩歌教學的美感薰陶,又比如作文教學寫心靈,審題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這些東西卻根本推不開,也無法實行。我們高中語文面臨的形勢是嚴峻的。很多重點大學在他們的自主招生考試中都取消了語文考試,更有甚者,在一些重點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語文考試。許多中學的校長都認爲語文課無關緊要,可以臨時突擊。而在高考分數下來後,卻又驚歎語文還是可以將學生的總分擡高的。儘管困難重重,我們還是要艱難前行。要進行改革。首先要把課堂的主體換成學生,把滿堂灌變成金手指,對學生在關鍵時刻關鍵問題作一點撥。

語文教育中特別要注意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訓練。學生從小學到初中,他們在普遍重理輕文的影響下,語文基礎知識都很不牢固,文學素養也差,許多中外文學名著不要說讀就是聽都沒聽說過。某些學生在複習文學常識時,只是死背一些文學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們連書的封面都沒見過。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閱讀量,也選了大量的名著選段,這很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拓展他們的視野。

再次,要注重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這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和長期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要長期堅持的。自主學習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和習慣。合作學習是要發揮學生各自在知識的不同點上的長處,取長補短,吸納優勢。這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亟待總結。

總之,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前途光明,我們作爲參與者,更應該身體力行,把新課程改革進行到底。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2

兩個周的新課程通識培訓課已經結束,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都很浮躁。不知道是不是受環境的影響,我也沒有認真聽進去。本來,我對教育也挺感興趣,可是因爲諸多原因,我並沒有很刻意地去關注,而是偶爾在遇見各種現象時,內心獨自感慨,立志將來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當一個稱職的好媽媽。

從小學上到大學,從家庭到學校,迄今爲止,我們仍然是被教育的對象,儘管我們已經成年。有一天,我們走出社會,也仍免不了學習,免不了被教育。教育是終生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後來的每一次心靈的自我發現。在被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很難跳出來站在一個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現存教育本身的各種優缺點,儘管我們會懷疑,甚至會抱怨我們的教育體制。但我們卻很少會想,我們應當接受怎樣的教育,以及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接受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甚至於一種教育方案實施的方法和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何克服等,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問題。新課程通識培訓課給我們另外一個思考的角度,即站在施教者的位置上,我們應當如何去把教育辦得更出色,使教育真正適應每個人的自身發展,同時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此,我想談一點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教育應當堅持和貫徹以人爲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個性發展,培養自我發現能力。在此基礎上,發現和培養興趣,並在快樂中學習。如此,才能讓每一孩子都有棱有角,有自己的特長,有一份自信。另外,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要求應試教育必須向素質教育轉型,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減輕壓力,注重學生多方面技能的培養,同時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其次,注重性格的培養,而不是一味把重心放在自然科學知識的教授上。培根曾說:行爲播種習慣,習慣播種性格,性格播種人生。因此,對學生性格的培養是決不能忽視的。作爲一個負責的施教者,必須考慮到自己在哪方面影響了學生,從而間接的影響着未來的社會。美國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說:把在學校學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剩下的就是教育。個人覺得,一個人把在學校學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剩下的就是精神和性格了。按照培根的說法,是那剩下的一部分伴隨着人的一生,並對人生施加強有力的內在影響。一羣人或者一代人的精神和性格足以影響社會,教育有什麼理由不去更加關注學生的性格培養呢?尤其是在童年到成年的這一階段時期,更是性格形成的主要時期,教育更應該投入更多力量到學生性格的培養中。讓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有了以人爲本,注重對學生性格培養的教育理念,就要想法設法貫徹落實和實施。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行政機制,保證整個教育體系順暢流通運行。其次,建設良好素質的教師隊伍更不容忽視,尤其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平困偏遠山區需要國家政策支持。最後,教育發展應當受到社會上每個人的關注,家長和老師應當避免走極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要立足長遠,更需要當下從事教育的人們或將來有志於從事教育的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以金錢物質和待遇的回報來影響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選擇和決心。

我深深感動於寧夏一中的校長所做的演講報告,感動那個學校的老師們對孩子們的關愛和設身處地的着想。有誰,不是從高中的課堂走到大學的講堂?看了那些孩子們成長記錄袋,我深深感到老師對孩子們的尊重和悉心疼愛,以及師生間感人至深的情感。當下,很多人都厭倦了作爲初高中老師的繁忙,厭倦了作爲小學老師的無聊,很多人都羨慕大學老師的收入高,假期多,上課少,輕鬆閒逸。然而,這卻未必是最真實深刻的體會。我要毫不客氣地說,有這種想法的人,是不適合做任何老師的,甚至幼兒園的老師也不要做,除非轉變觀念,否則不可能稱職。

想像着當你站在那麼多孩子中間,看着那麼多雙純樸明淨的眼睛深深地注視着你,你感受到孩子們心靈深處的渴望以及對你深深的期待,難道這不是愛嗎?難道這不是生命的魅力嗎?生命的價值不是由收入的高低來衡量的,也不是有閒暇時間的多少來劃定的,而是在有生之年,是否用心充實地度過了每一天,感受到這世間的愛與溫暖,並深深的眷戀,然後不求回報地投入。馮驥才曾說,永恆沒有終極,只有它燦爛而轟鳴的過程。這一代又一代溫暖與愛的傳遞,便是永恆。我相信,人類文明是因爲有愛和溫暖才更加輝煌燦爛的。但願每一個有感於此的人,都能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心中的那份至真至善至美。同時,我也要向那些奉獻在教育一線的工作者們深深地致敬!在此,我要感謝我的高中老師對我的培養,是他們促成了我衆多重要價值觀的形成,讓我感受到生命,愛和溫暖。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3

樹立科學的教育評價觀念,應用新型的教育評價方法,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改革,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和激勵功能,是推進課程改革的關鍵。

作爲實施新課程的主陣地——課堂,如何發揮發展性評價的激勵功能呢?教學中的交流式課堂評價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課堂上,教師用充滿愛心、飽含真誠的聲音,和學生們互動交流;用智慧的語言、適時的點評啓迪學生的心智,使課堂充滿活力,充滿魅力,充滿勃勃生機。這樣的課堂,就像我們的社會,有愛,纔能有效地交流,才能構建出和諧。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其作用。

一、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幫助學生把握好自身發展方向。

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爲:每個人都具有多種智慧,也就是說人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但因學生的個性差異,顯示出來的智慧方面不一樣而已。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長處與不足,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的個性特徵時常會顯露出來。教學中,教師要成爲一個發現者,關注和理解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尊重和認可學生個性化的價值取向,要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特長和興趣愛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繼而適時地對學生有益的內在潛能和外在表現進行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特點、特長產生特定的態度和價值觀等積極的情感傾向。對存在不足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實施縱向評價。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通過激勵性評價對其進行鼓舞,讓學生產生“我只要努力就能獲得成功”的內部歸因。這種評價效能的優勢是其他評價方法所不具備的,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教師要對每個學生的特徵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數,適時、適度、適人地對他們的特長、愛好以及不足用激勵性評價鼓勵,促進其個性的張揚和全面發展,爲其今後的成長奠定基礎。

二、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促進學生技能與方法的形成按照評價的功能區分,課堂評價可分爲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評價。發生在具體課堂情境中的評價,往往是爲促進學生學習進行的評價。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觀察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以及分析學生如何回答,可以考查出學生的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中的思維、行爲表現及時地給予激勵性評價,能促進學生學習技能與方法的形成。例如:師生在共同探究問題時,當學生思維開放,積極探索,努力尋求用更合適的方法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時,我們就要及時點撥,歸納總結,肯定學生的思維方式、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並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再就是當學生們合作探究時,同學們思維靈動,解決問題的方法各不相同,學生們的合作表現也各有不同,我們就要及時點評,不僅對學業目標,也要對學生良好的合作技能與表現給予肯定和激勵,促使學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這種評價爲學生今後更加積極地參與活動,主動探究問題,不斷提高學習技能和方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通過課堂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的發揮,將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持續發展,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拓寬,參與實踐機會不斷增多,不論是書本的還是書本以外的理論知識的應用,不論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在多元主體的互動中產生的爆發力,都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課堂評價作爲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能有效的激活課堂,優化教學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發揮發展性評價激勵功能的重要方式。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4

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是一次課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變化。隨着課程功能、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構架、課程實施與課程評語的變化,新課程必須對教學活動提出一定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學生髮展爲本”作爲基本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展”指全體學生的發展、終身持續發展、活波主動地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爲每位學生的發展創造合適的學習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

一、促進學生的最佳發展。

新課程構建了一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具有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課程體系,這爲教學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以提高全國民族素質爲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實質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結合起來,把着眼全體同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二、着眼學生的基本素養的全面提高。

學生的素養是他內在心理的寫照,取決於它的心理結構及其質量水平;提高學生的素養就必須化知識爲智慧,積文化爲品性。新課程的功能定位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的教學設計不僅要重視雙基的訓練,發展學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進他們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三、引導學生生動活波地活動地學習。

爲了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和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在自主的活動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這充分說明合作學習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否則,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考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勢必助長學生的依賴心理。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是如此。合作能力提升的能力,能形成集體的智慧,但應以每個學生的獨立思考爲前提,纔能有針對性地討論,有目的性的討論,才能達到自主學習的要求。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再出現問題後,不要急於組織或要求學生討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再參與討論。這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才能達到或做學習的最佳效果。

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表達獨立的觀點。合作不是一種順從,而是一種相互認同、相互接納合作以獨立爲基礎,如果小組成員盲目聽從“優生”,如果學生沒有自己的觀點,千人一面,合作就沒有意義。學生有自己的觀點,這個本身就是價值,不管論證結果是實是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多是受益者。

傳統的教學觀師生隨師轉,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衆,可是,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一不留神,合作學習就會變成“優生”挑大樑,“學困生”跑龍套的假合作學習。有的學生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強,常樂於表達不倦;有的學生反應較慢,又羞於開口,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習小組車成員之間形成相互尊重、互相關心、互相欣賞的和諧氛圍。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就能從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和爲人民服務意識,也就是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促進知識、技能的迅速掌握。

新課程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師的新角色,不僅使學生的引導和促進者,也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同學一起交流,同學一起討論,爲學生的合作學習起一個榜樣效應。

在學生交流討論時,教師不能只是積極的旁觀,更應積極地參與,在參與中放下“師道尊”、“嚴權威心理”,和學生一起學習探究,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爲學生的合作學習起着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在參與合作學習時,要注意保護兒文化,呵護學生的理想精神,讓學生爭辯,讓學生質疑,讓學生保留自己的意見,要牢記自己是和學生一起學習,只是學習小組中的一員,不能以“傳授者”或是可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個學習者的身份,使學生認爲教師是在與我們一起學習,認爲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產生超越的自豪感。信息時代的發展迅速,學生獲取知識的多渠道,常常會讓我們自嘆不如,學生知道我們未必知道,學生的疑問我們未必能解答,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她們的不學無術。”在合作學習時,遇到困惑或不懂得事情,教師不能礙於面子,怕難爲情,應與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要能夠承認自己的不足或失誤,留給學生課外思維的空間,也留給自己重新思維的機會。因而讓課堂煥發活力,必將是學生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5

通過對新課程改革的學習,使認識到只有不斷地改革,才能不斷地進步,因此新一輪的課革不僅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今年我國實行了第八次課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進教育的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教學改革的意義

1.改革的特點。

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因此,教學改革日益被提到改革日程上來。我國在教學改革方面做了許多努力,但從總的形勢來看,由於受應試教育和實踐的深遠影響,人才選拔的機制不完善,所進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許多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尚未能構造出一種真正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教學新體系,這些,既有教學改革本身不夠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課程制約的因素。因此,素質教育的成效還不夠明顯,教學實踐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這些都是本次教學改革要着力解決的主要問題。

本次教學改革,由於有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改革成效作爲基礎,有了深刻的反思,對存在的問題有了檢討與共識,因些可望有針對性地、實實在在地展開。更爲重要的是本次教學改革作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進行的,新課程、新教材既在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一個很好的支撐點,同時對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可望教學改革有實質性的全方面的推進。

2.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究竟要改什麼)

首先,要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

其次,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觀念不轉變,方式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不轉變,觀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所以教學改革要重視觀念改革的先導作用,又要重視方式改革的載體作用。本次教學改革不僅要我們教師改革教育觀念,還要改革我們教學方式、教學行爲。

我們教師們觀念、方式的轉變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因爲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將會牽引出思維方式、能動性、創造性才真正得到張揚、提升,而且還將成爲生活的主人,成爲獨立的、積極參與社會的有責任的人,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被看成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和核心任務。

再次,致力於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

二、教學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還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

傳統的(簡單說)教材是什麼學校規定什麼、政府規定什麼,我們教師就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具體一點說:教學過程就是忠實而有效傳遞課程的過程,不應當對課程做出任何調整和變革,教師只是規定課程的闡述者和傳遞者,學生只是規定課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新的課程的內容和意義在本質上並不是對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對給定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對給定的內容的意義都有其自身的所讀。

從而對給定的內容不斷進行變革與創新,從而使給定的內容不斷轉化爲"自己的課程"。教師、學生都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的過程。這樣的教學就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和開發的過程,這就是新課程的教學觀。

三、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還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助、共同發展的過程

教與學是教學過程的重點問題:傳統的,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本是"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助,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師生間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平等對話,意味着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教師在教學中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學是師生互助、互惠的關係。

四、教學是重結論還是重過程

結論和過程的關係是教學過程中一對十分重要的關係,與這一關係相關的還有:學習與思考、學習與會學、知識與智力、繼承與創新等關係。從教學角度來講,教學的結論,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結果,教學的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結果而必須經歷的活動過程。我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的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認識方式,各種觀點的碰撞、論爭、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理解、鞏固。從學習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即重學會,輕會學,學會重在接受知識、積累知識,是一種適應性學習,會學重在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善於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是一種創造性學習,因此在重結論的同時更要重視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五、新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爲必將發生哪些變化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的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行爲產生相應的變化。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強調尊重、讚賞。

"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核心理念,我們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這些學生,如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或缺陷的學生、智力發展不好的學生、孤獨的學生、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同時要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如不體罰學生、辱罵、訓斥等等,我們教師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他們的興趣、愛好、專長、微小的成績進步,讚賞他們的善意,讚賞他們對教材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強調幫助、引導。

教的職責在於幫助。①幫助學生檢查和反思自我,使學生在明白學習什麼、獲得什麼、達成的目標;②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③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④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⑤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⑥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⑦幫助學生髮現自己潛能和性向。

3.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

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反思分爲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反思,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在教學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在行動過程中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教學後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可使教學理論化。

六、教師地位的轉變

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爲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爲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爲學生纔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爲,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因此,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窨,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七、學生地位的轉變

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爲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爲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札根於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於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爲只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纔會相應地改變,纔不會像以往那樣強迫學生學習,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而今,通過課改,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方法也改變了,成爲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如此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變得愛學習了。

八、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

打破過去單一地以“考試”分數爲評價手段的一統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以往,不管是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是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以考試作爲手段,從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局面。

而今,按照課改的精神,將不再以分數作爲唯一的評價手段。我們的知識評價與考試主要是爲了發現學生的進步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如果只在學習期末對學生評價和考試則不能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學業與非學業的內容不適合通過一次評價與考試進行檢查,某些考試也要求評價不能侷限在很短的時間內,如需要較長時間的任務和活動。因此,現在我們提倡學期末對學生的評價應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期末評價與平時評價相結合,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期末考試的負擔,避免出現“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同時也有助於通過不斷的日常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6

本人在數學新課程培訓中認真聽取專家講課,對於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現具體彙報如下。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一門主要課程,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重視數學思維方法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着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繫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爲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數學思維的一般方法;觀察與實驗,比較、分類與系統化,歸納演繹與教學歸納法,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一般化與特殊化,模型化與具體化,類比與映射、聯想與猜想等。思維品質是評價和衡量學生思維優劣的重要標誌,主要表現爲: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獨創性。

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啓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本人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爲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爲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7

隨着社會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教育也爲適應新環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着更新層次的改革。我們在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自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是一次革命,一場對話,一座平臺,一把邁向未來成功教育的金鑰匙。

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爲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爲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在本次學習中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深深的知道只有不斷地改革,才能不斷地進步,因此新一輪的課革不僅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今年我國實行了第八次課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進教育的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爲了響應課改的號召,真正地做到教書育人,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不管是上級領導,還是身在一線的教師們都嘗試着從多方面來進行改革,同時也是摸着石頭過河,從響應課改的精神到付諸於實踐到理在已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裏,作爲一名小學音樂老師,我已看了新的變化,且有了較深的體會:

(一)教師地位的轉變

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爲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爲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爲學生纔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爲,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因此,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窨,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二)學生地位的轉變

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爲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爲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札根於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於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爲只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纔會相應地改變,纔不會像以往那樣強迫學生學習,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而今,通過課改,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方法也改變了,成爲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如此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變得愛學習了。

(三)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

打破過去單一地以“考試”分數爲評價手段的一統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以往,不管是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是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以考試作爲手段,從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局面。

而今,按照課改的精神,將不再以分數作爲唯一的評價手段。我們都知識評價與考試主要是爲了發現學生的進步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如果只在學習期末對學生評價和考試則不能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學業與非學業的內容不適合通過一次評價與考試進行檢查,某些考試也要求評價不能侷限在很短的時間內,如需要較長時間的任務和活動。因此,現在我們提倡學期末對學生的評價應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期末評價與平時評價相結合,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期末考試的負擔,避免出現“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同時也有助於通過不斷的日常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8

一、轉變教育觀念,適應課程改革。

新課程改革重在以學生爲主體,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目前學生的學習總是被動、單一的。新課改提倡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深入學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諧課堂。

二、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擺脫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應按照以下的方式進行:

1、創造自主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嘗試。創造力是沒法教的,學生應該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並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才能發展他們富於想象力的才能。

2、讓學生在生動的實踐活動中探索創新。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同一個難題,鼓勵學生採取多種方法進行解題,選取適合自我的學習方式,完全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轉變教師角色,做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包辦者。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新課改不是不讓教師講,而是讓教師注意講授的方式方法,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學習中收穫快樂。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注重學習方法、研究潛力的培養,讓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裏充斥着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爲本的教學態度。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適應社會全面發展的人。期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9

20xx年的暑假是一個忙碌的假期,同時也是一個收穫很大的假期。7月底我有幸參加了河南省舉辦的高中新課程的培訓,5天的時間裏我聽了很多專家關於新課程的講座;隨後的日子裏,我和我的同事們又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集中進行學習新課程的培訓,通過看視頻、閱讀電子文本、發表評論等多種形式,把新課程的培訓落到了實處。在學校培訓的**子裏,學校通過記考勤、不定時地抽查各培訓班等形式來監督老師們的培訓,可謂是用心良苦。儘管有些累,網絡還有些不順暢,每天還要按時到學校進行觀看視頻。但是,累並快樂着。因爲,我們通過學習來近距離的接觸了新課程,瞭解了新課程,並對新課程的即將實施充滿着信心。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是幾分歡喜幾分憂。

首先是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歡喜。作爲一線的老師,儘管素質教育喊了很多年了,但是高中這一塊在很多地方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爲主,特別是在新疆這麼偏遠的地方。學生和老師仍以高考爲一切行動的準則,學生整天呆在“題海”裏,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與外界事物接觸地很少。在高考指揮棒下,很多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這些學生走向社會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差。儘管我們想改變這些弊端,但大的高考形式使得我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新課程改革使得我的眼前一亮,特別是選修課的開設,使得學生從被動式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既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也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也不會再面對那種“喊破喉嚨沒有幾個人聽”的尷尬而無奈的局面。在興趣的引導下進行學習,既能鍛鍊學生自己的選擇能力,也會鍛鍊學生在總結以及寫作等很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學生通過選修課的開設,也可以開闊視野,瞭解很多以前想要了解但沒有了解的知識。他們不再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了。比起以前的“要我學”,“我要學”似乎更具有人性化,似乎更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同時老師也不用整天在學生後面說諸如“要努力學習,否則就考不上大學”之類的話語。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解放。在解放的情況下,在學生身心放鬆的情況下,還能讓學生學得很多知識,這無疑是一個進步。我爲此感到高興,爲我們的學生,也爲我們的老師感到高興。

當然,新課程改革在其他方面還有很多讓我高興得事情,包括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真是讓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0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濃濃的春意,浴創新教育鏈的陽光、雨水和年輕的園丁微笑氣應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感到生活的教學過程新課改心得體會。

一、注重學習、改變概念,促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是老師。

二、實施課程改革的實驗中,新的課程

一種新形式的課堂教學是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用提出的話題——實驗探索指導實驗教學方法的觀察,分析,推理的結論。老師的注意力從學習的單一影響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的方法是:

1、建立一個思想,即“準備”的發展學生生活和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張應該是所有的學生,而不是學生的一部分,應該是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而不是重精神輕,應該發展個性和不一樣的模式,新課改心得體會應該是可持續發展,但並不侷限於目前的發展,教師的教學必須從每個部分。這是我們所有的教學活動的起點。

2、兩個關鍵的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程改革,我們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將大腦,開始做。

3、三個變化

(1)教師的角色的變化;

(2)改變學生的狀態;

(3)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1

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複雜而又細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英語教師應該考慮也必須解決好的問題。下面筆者根據《關注課堂 走進課改》學習和實踐體會,談談課堂教學中應首先注意的幾點,以幫助教師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課堂氣氛,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英語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爲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着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假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壟斷課堂,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衆;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洗耳恭聽;教師問,學生答;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沒勁,最終,學習興趣被湮沒,學習動機被窒息。教師的“教”是爲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儘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精講語言基礎知識,着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給學生創造各種語言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限度地爲學生創造顯示才能、發揮才智的英語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過程。此外,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教學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儘量讓更多的學生冒尖,儘可能不讓學生掉隊。

二、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麼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爲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係上,對重點、難點、關鍵性的知識,要精講多練,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使課堂氣氛既熱烈又嚴肅,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語言運用能力。在處理新舊知識上,要善於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從而產生正遷移,同時也要善於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複習舊知識,使新舊知識相互滲透,形成整體。另外,還要利用直觀教具或電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運用,強化對所學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地利用評價手段

英語課堂教學中,評價起着不可低估的調節作用。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對學生及其行爲的認識和教師的情感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傳導給學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正面評價,那麼他的內在價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學習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滿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會感到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慰,隨之而來的學習外語的積極性漸漸提高,同時喚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學生得到的負面評價過多,就會產生消極影響。有些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對具體人提出具體要求。使學習好的學生感到英語課大有學頭,學習差的學生覺得有信心學好。教師提問時,對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問題,並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加強其自信心。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提些稍難的問題,在表揚的同時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產生驕傲情緒。學生回答問題即使錯了,教師也不可指責,而應態度和藹地指出或加以適當地提示,以免讓學生難堪而破壞課堂氣氛。教師要善於利用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使每個學生在既輕鬆愉快又熱烈緊張的狀態下,學習和掌握英語基礎知識。

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矗課堂交往中,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態度、專業水平、教學方法、甚至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評價,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和“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甚至於把對教師的好惡遷移到教師所授課程上來。對教師沒有好感,也就不想學他教的課。如果教師只對出類拔萃的學生感興趣,表現出厚愛,而冷落了成績差的學生,那麼就會造成成績偏好的學生自以爲是,驕傲自滿,成績差的學生灰心喪氣,感到自卑,慢慢就會產生牴觸情緒,對學習失去信心,一旦學生與教師產生了對立情緒,教師的教學就顯得無能爲力了。教學中,教師應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要因爲學生的成績優劣、性別、出身等的不同而產生親疏和偏向。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機會要儘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給那些自卑感強的差生有表現的機會,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上課時,教師要環視每個學生,不要只看好學生,而使其他學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學生,讓他們感到不自在而情緒緊張。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志向要求,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讓每個學生覺得自己在教師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個學生經常感到教師對自己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被激發出健康的情感,變得生氣勃勃,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2

_年6月22日上午在中心三樓多媒體培訓,聽陳不換領導講座,收穫很大。教師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新課程下如何上好教學公開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我們就是在聽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也是在做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對於如何的上好公開課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作用,許多教師深有體會,“哪位教師有機會上公開課,他的成長就快一些;哪所學校的教師有機會上公開課,哪所學校教師的成長就快一些”,所有參與討論人員的共識是,如果沒有公開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緩慢的。並非一下就立杆見影的,要經過一朝一夕的漫長的過程的。

從公開課的類型上看,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校內的公開課,一種是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賽課或評優課。校內公開課的作用是爲大家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研討情境,大家互相聽課、互相借鑑和研討,並從中找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有發現的快樂,也有創造的快樂;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與展示課,被賦予代表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教學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節公開課會傾注全體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的集體智慧。精心雕琢的過程,也是教師與教師之間互相啓迪、集中精力學習教育理論、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爲的好機會,從而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日益精進,“當教師不辭辛勞地打造公開課的時候,公開課也毫無疑問地打造了教師”。經過公開課的打磨,教師對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學生、如何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就會變得十分清晰,上完課以後,也可以從評課老師那裏反饋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教學智慧在這樣的磨礪中漸漸生長。今年我們的片區教研有個不錯的創意,即針對某一教學內容,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爲單位進行教學設計,提交到整個片區研討,然後由某個老師綜合大家意見再設計,然後進行教學觀摩,再由大家進行反思,我覺得這樣的公開課更有意義,沒有修飾與表演,有的是嘗試與反思。”這位老師對這種公開課的讚賞代表了所有教師的心聲。教師需要公開課,但教師需要有實效的、真實的、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公開課,那種表演、作秀的公開課也是老師們強烈反對的。

說到公開課的真實,不能迴避的是公開課與常規課的區別。由於公開課的特殊性,它比常規課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福建師範大學課程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認爲,一節好的公開課,一是應該能夠體現新課程理念,對新課程的推進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二是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應是一堂有效的課;三是應該是真實的,能客觀反映師生的真實水平和教學的實際情況,讓人有真實感、親近感、親切感,可看、可學、可用;四是應該具有研究的價值,公開課不僅要成爲教師自我反思的對象,同時也要成爲教師同行或專家共同討論的領域,從而對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成長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常規課好比家常菜,一說到要上公開課,就像家裏要來客人了,自然要精心準備一番。時常聽到客人說:不必那麼麻煩,你們平時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吧!話雖這樣說,可是我們仍然免不了要準備幾個拿手好菜!也許,這就是常規課和公開課的區別吧。參與討論的網友黃國才老師這樣比喻。正因爲公開課的特殊,所以把公開課打造得更精細一些,體現出理想課堂的色彩是應該的,但這種理想並不是作秀與表演的理由。

要求公開課的真實並不排斥集體備課,達到這種具有理想閃光的課堂,光靠教師個體是做不到的,所以公開課往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是如果備課過程變成了某一權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授課教師,不去考慮授課教師自己的想法,就容易導致教師上課“賣教案”的情況,沒有了授課教師自己,那教師就只能按照事先設計的過程進行表演。

如何上好公開課,“一是聽設計,二是聽生成”。那些事先演練好的、每一個環節都天衣無縫的課,並不被教師買賬。教師要求的真實課堂,就是具有真實事件的課堂,而不是事先排練好的課堂。“要聽他們的思想,他們的靈活的教學機智和課堂應變的能力”;“我聽公開課會帶着自己的想法去聽,比如他是如何設計課堂的,怎樣設置問題的,怎麼樣的上,怎樣的讓學生學到知識。學生會怎麼表現,等等。我有一些自己的觀察點,從這些點上找到對自己的啓發。”設計的精心與完美,課堂上真實的動態生成以及教師應對課堂事件的能力,纔是教師們最想從公開課上得到啓示的地方。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3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地理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學習地理課的方式、態度、情感與興趣等方面也有了較大的起色。但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入一些教學的誤區,給新課改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通過遠程培訓,聽講座,看案例,解讀課標,以及專家講談,頗有收穫,釐清了許多認識,對教學、教師成長非常有益。

一、課堂教學注重探究,引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有地理社會調查、地理科學實驗和地理文獻研究等。探究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操作問題爲主要目的,如繪製一張模擬地鐵線路規劃圖、模擬規劃一個居住小區的`商業網點等,以此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學習。地理問題的探索學習,有利於創設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二、課堂教學,注重角色的變化。

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權威,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再是權威、知識的壟斷者,而是一個和學生平起平坐,同樣充滿了好奇心和創造心的學習者,同時也是學生最好的朋友、合作者。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在講的內容上,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過程。

三、以學生爲中心,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實施“在活動、實踐基礎上通過交往促進學生髮展”作爲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路,從而使課程實施體現出“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爲特徵的發展性特點。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落實在教學實踐中,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4

從20xx年起,國家級課程改革在新泰市實施了兩年,在這兩年裏我對物理新課程作了初步的研究與嘗試,新教材的使用讓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物理學科作爲一門自然學科,在體現“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我認爲物理學科更應該站在國家級課改的前沿去體現“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現談談我在新課改實施中的點滴體會,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轉變教學觀念是課改成功的前提

觀念的轉變是課改的先導。作爲課改實施者的教師能否真正領會國家新課程理念,能否轉變舊有的教學觀念是課改成功的關鍵。如何轉變觀念呢?我以爲應做到以下幾點:1、認識國家級物理新課程理念的內容:注重學生髮展,改變學科本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重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構建新的評價體系;在認識的基礎上,去體會、鑽研、運用到教學中來;2、認識新教材的優點.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主要優點有:①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有趣。鑑於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新教材採用了大量插圖,生動、形象,用學生的話說跟看小畫書似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致同學們”這一節用了11幅插圖,而第一章用了35幅插圖;②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如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物體的尺度及其測量>>的課後作業:2.用刻度尺測量一塊普通磚塊的長、寬、高,計算出體積,在同學中交流測量結果;3.自來水公司是用水錶測量家中的用水量的,你會讀出水錶上的數據嗎?在第一章中還介紹了高壓鍋、電冰箱、飛船返回艙、記憶合金、納米技術、綠色能源;九年級物理講利用內能做功時,提到了“爆米花”的原理等。3、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改變。傳統的“一問一答”式的教學方式,是把學習建立在學生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基礎上,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物理知識由教師做實驗得出結論直接灌輸給學生;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流、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教師是學生式的教師,學生是教師式的學生。

二、抓好課堂教學是課改成功的關鍵

衆所周知,課堂是實施課改的主陣地。課改之初,我們手中只有教材與課標,沒有現成教案及其它教輔材料,因此,只好“摸着石頭過河”去摸索、去嘗試。在堅持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先進經驗,建立了“以學定教,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學案作爲一個知識的載體,實現了由已知經可知達未知,在實行學案教學時,我們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學案,教師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寫好集體備課準備卡,內容包括:學習目標、重難點及突破方法、易錯點、中考鏈接、教學設想(或教學資源)。其中教學設想這一環節最爲重要,要求備課教師提出創造性地設想,可以是一個精彩的引入,也可以是一個有用的習題,或者是本節課的處理方式等。主備課教師將每位教師的準備卡收集起來,結合自己的想法,寫出本節課的學案草案,再集體討論,或刪或添,制定出正式學案。

2、強化學案的導學功能。強化導學功能,是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的必不可少的條件。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如:第三章第一節《運動的描述》學案是這樣設計的:

[學習目標]:

1、知道什麼是運動及參照物;

2、能根據所選擇的參照物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

3、能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

[學習過程]通讀課本,完成下列問題:

1、什麼是運動?

2、如何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

3、如何選擇參照物?

[對應練習]……

如:4、詩人曾寫下這樣的詩句:“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其中“橋流水不流”,詩人選擇的參照物是。

… …

當然,教學中肯定會遇到學生理解不準、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錯誤的地方;會遇到限於學生的知識、閱歷還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現在就知就懂的內容,這就需要老師的講解。新課程並非不講了,一切應從教學的實際出發,該自學時自學,該合作時合作,該講解時講解,但講要少而精,要深入淺出,要強化“導學”功能,用啓發式地教包括啓發式的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三、構建新的評價體系是課改成功的保證

實施課改實驗是否成功,對學生的評價也是極其重要的環節。教育評價的功能在於促進,而不僅僅是選擇。評價應重視做到:

1、注重激勵性。

評價最終的目的是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學習活動,善於運用科學的讚美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不吝惜自己表揚的話語,以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2、突出主體多樣性。

評價文體不再是唯一的教師,學生可以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學生也可以評價老師,學生家長也參與評價。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平等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給與學生評價的機會:“你覺得他講得怎麼樣?”“誰來說一下哪個地方好?”等等。讓學生參與評價,不僅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還可以使學生懂得尊重別人,學會接納和吸取。

3、在評價中講究批評的藝術。

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有做錯事情,說錯話的時候,教師除了要善於正面引導外,還要善於批評,讓學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評。

四、在課改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1、內容編排上不是很合理。

如:八年級上冊第二章講質量和密度,本身密度的概念就不好理解,做計算題時還要有那麼多的要求:必須寫公式,必須帶單位,除號得用分式等等,學生感覺很難。況且,密度的單位kg/m3、 g/cm3又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複合單位,也造成學生的學習困難;而第三章運動的知識,由於學生在小學數學中接觸過此類計算題,所以只要稍加註意,就可以把題目做得很好。因此,在教學中,可適當把二者的順序顛倒一下,先學第三章。

2、學科之間出現“脫節”現象。

相對來說,與物理關係最密切的學科當屬數學了,可這兩科之間的脫節很嚴重,有些物理上的出錯點就是因爲數學知識不配套造成的。如:科學記數法。在密度的計算題中,大多數同學不會科學記數法的計算,對於乘以103、除以103不知道怎麼做;再有體積單位的換算,m3、dm3、cm3、mm3之間的換算不會或不準,也是造成物理計算題失分的一大原因。還有像繁分式,學生不會化簡,如不會把化成,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就要事先給學生講清楚。

3、課時安排不太合適

新教材重視探究過程,主張學生自主探究與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個探究實驗,熔化和凝固,按照教師用書的說法,本節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要求引導學生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數據這幾個環節,說出猜想,作出假設,制定好計劃,做出實驗,收集出數據;第二課時分析、歸納總結出特點、規律。第一課時的任務一般完不成。另外本節探究的實驗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4、有些消失了的“重點知識”還得再加上。如測密度的實驗,Q吸、Q放的計算公式,考試仍然要考,需加上;有些就不必加了,如:I=Q/t,還有浮力的計算題要求也確實降低了。

總之,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衝擊,也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要我們能不斷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科學的思維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的基礎教育事業一定會翻開新的篇章。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5

通過這幾天的緊張的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有了心理準備,讓我更加充滿信心地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去。

新課程改革是一種國家行爲,這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個新時期的要求。社會對不同類型的人才的需求,決定了首先要進行教育的改革。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發展的要求。在世界的發展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一層不變的教育模式,教育是社會以展的前提。我們的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社會,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衆教育和普及。國家課程標準無論從目標、要求還是結構、體系上都是全新的,蘊含着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着鮮明的時代氣息,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全新意義上的"教學大綱"。以人爲本的教育,注重每個人的發展是多樣化的,可選擇的。更強調和注重個性的發展。這次學習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我們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偉大意義以及其深厚的內涵。

1、課程標準着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2、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3、突破學科中心,爲終身發展打基礎。

4、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5、課程標準提出了多元評價建議。

6、爲教師教學創造較大的空間

通過聽取先進入新課程改革的省的報告,讓我進一步瞭解到在新課程改革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

1、教育觀念問題,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主要是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

2、課時不夠,主要是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夠,同時也有教材本身的問題。要想解決這類問題,必須要注意強調知識的選擇性。儘量及早通覽教材,對高中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禁止在教材的選用上版本的不同。

3、對三維目標的落實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本實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不要流於形式。

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會造成教師忽視基本功的現象,主要體現在:

(1)不認真研究課標。

(2)不備學生。

(3)不敢批評學生,盲目讚揚。

(4)不重視教學設計。

(5)不重視學生的習慣的培養,甚至導至性格外向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揮,性格內向的學生受到冷落,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現的問題。

這些寶貴的經驗,爲我們實踐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資料。讓我們進一步休會到教育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要有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

經過一年的培訓學習及教學實踐,聽取了學景專家們的指導和介紹,在課改的道路上我又成長了一步。學景專家們異彩紛呈、深入紮實的專題講座,豐富多彩的課堂實講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先進地區的教育經驗和課改新理念、新舉措、新方法,總結了三點心得體會:

第一,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適應課程改革;

第二,必須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第三,必須轉變教師角色,做課堂的引領者而不是包辦者。

課堂教學改革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什麼是學習方式?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策略與方法,而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爲和認知取向;不是指學習的具體小策略,而是指學習的大趨向。因此,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可以按以下方式進行操作:

1、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爲學生自主創新創設條件。在教學前,教師深入地鑽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實質的基礎上,能創造性的設計教學,彌補教材的某些不足,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通過精心備課,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方式的教案。

2、營造自主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嘗試。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的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並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於創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情景創造機會,鼓勵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於嘗試。

3、以“合作學習”爲核心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創新,把“合作學習”延伸到課外。

4、讓學生在生動的實踐活動中探索創新。活動是學生學習乃至培養創新意識的最根本途徑,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依據“思維從動作開始”的規律,爲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究、思考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面對同一難題,有的學生採取獨立探索的方式,有的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最終都很好的解決了問題,可見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完全可以達到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現在的教學由於教學進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師、課堂和書本爲中心,過度練習,學生很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獲得知識與發展,學生追求惟一的正確答案。教學內容偏難、偏多,學生對書本知識關注比較多,而對情感、態度關注比較少。

2、課堂提問在教學中經常要用到,教師不自覺地把每一個要教學的內容,分得很細很細。這樣不利於學生思考,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採用“大步驟”提問方法,多留點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讓學生探索其中的奧祕,讓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

3、有時課堂內的討論與交流,流於形式。由於教學進度的要求有些討論時間時間過少,學生在嘰嘰喳喳地說,誰也聽不清楚。課堂討論效果有限。

4、展示積極,但是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達到所有人都參與的效果,並且學生們還沒有深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進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每個教師都不希望自己的課堂規規矩矩、死氣沉沉,而是希望還課堂一派生機與活力。努力改變我們教師自己,積極探索適合我們學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有效學習的學習方式,是所有教師應當努力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