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名人傳》讀後感(13篇)

《名人傳》讀後感(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傳》讀後感(13篇)

《名人傳》讀後感 篇1

當我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後,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法國二十世紀的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很受讀者青睞。《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偉大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貝多芬的故事,他歷經各種磨難都沒有向命運屈服,告訴我們:唯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的奮鬥,才能獲得成功。

貝多芬是德國的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作品廣爲流傳,因爲他在音樂上的造詣,所以被尊稱爲“樂聖”。可他的人生卻不像別人那樣燦爛輝煌。貝多芬是一個音樂天才,雖然他父親很早就發現了貝多芬的音樂天賦,可他卻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用暴力逼貝多芬練琴,使貝多芬差點厭惡音樂。儘管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慘,但他對童年始終留有一種溫馨而淒涼的回憶。19歲時革命爆發了,它佔據了貝多芬的心,貝多芬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他在筆記裏寫道:“勇敢不屈!儘管身體虛弱,但我的天才將會得勝的……”苦痛已經敲響了貝多芬的門;它纏住了他,不再離去。1796年到1800年,30歲的貝多芬聽力越來越差,以至於兩年來他不得不避開所有的交往,而他的活力的對象:朱麗埃塔·居奇亞迪,也在1803年11月嫁給了加侖貝格伯爵。感情、痛楚、意志、頹廢和傲岸在貝多芬心中交替。晚年的貝多芬窮困潦倒到了要行乞的地步,但即使命運如此折磨着貝多芬,但這個頑強的人還是憑着超乎尋常的.毅力寫下了一首首不朽的名曲。但死神還是來了,1826年11月末,他着涼了,患了胸膜炎。他讓他的侄子去請醫生,但這漠不關心的傢伙居然忘了,兩天後纔想起來。醫生來得太晚了,並且診治得也很浮皮潦草,1827年3月16日,在一場大暴雨中,在滾

滾雷鳴中嚥了氣。一個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貝多芬的一生是杯具的,可他卻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並獲得了成功。這讓我不由得深思了起來?當我們遇到了無法跨越的障礙,是不是就輕言放棄,或是停止不前?不!爲什麼我們不勇敢的試一次?像貝多芬那樣,絕不向命運低頭,用那頑強並且堅韌不屈的意志去衝破它,戰勝它,而不是垂下頭顱,說:“我不行……”僅有經歷過地獄的磨練才能擁有創造天堂的力量;僅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生活的磨難未必是件壞事,只要我們用心應對,坎坷也會成爲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最終,我期望所有人都能記住貝多芬,記住這位歷經生活磨難卻不想命運低頭的偉大音樂家,並像他一樣,勇敢、堅強的活着。

《名人傳》讀後感 篇2

從貝多芬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崇高的精神,尤其讓我敬佩的是他與命運抗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貝多芬的全名是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對他來說,生活就像一場悲慘而殘酷的鬥爭。父親急於發展音樂天賦,用暴力逼迫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大一點的時候,厄運又降臨到了貝多芬身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他不得不寫信給朋友們哭訴。

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時,貝多芬遇到了莫扎特,相互交流。然後,我拜海頓爲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當貝多芬第一次嚐到成功的`甜頭時,痛苦又來了。慢慢地,貝多芬耳朵裏的聽力下降了,內臟劇烈疼痛。但他一直瞞着所有人,直到無法再隱瞞,所以他給兩個好朋友,韋格勒博士和阿曼達牧師寫信。貝多芬的耳聾在逐漸加重,但他並不是完全失聰。可以說貝多芬的作品幾乎都是耳聾之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年輕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眼睛:從那雙眼睛裏,人們可以再次看到他悲慘的命運。在隨後的幾年裏,過於自由暴戾的貝多芬不止一次的被愛情拒絕。在遭受這些生理痛苦的同時,貝多芬還必須承受另外——種痛苦。

不僅如此,他的身體還“背叛”了他,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我的健康每況愈下。儘管如此,他從未放棄音樂。要知道,貝多芬面對這麼大的困難從來沒有動搖過。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大結局。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無法治癒:他渴望治癒,他渴望愛情;他充滿希望。也許你現在成績很差,但不代表你以後還是這樣。我們必須相信自己的力量,對自己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爲名人。同樣,要好好學習,做學習成績優秀的好學生。貝多芬曾在給弟弟們的信中說:“只有道德才能讓人快樂,而不是金錢。”

除此之外,這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到普通人身上,也降臨到偉人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時,我們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和克服痛苦的例子,停止抱怨別人,堅定我們的信念…

《名人傳》讀後感 篇3

這本書介紹的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謳歌了他們與命運鬥爭的崇高精神。

與命運爭鬥的貝多芬

他,矮小的身材,土紅色的闊臉龐,額頭凸起,頭髮濃密,雙眼閃爍着一種神奇的力量,眼球小而深陷,興奮或激怒是會突然變大放射着一道道粗野的光芒,似乎帶着什麼奇妙真理,右下額有一個深深的酒窩,笑起來顯得很極其不對稱……

這面容平凡的人就是貝多芬,一個出生在父親爲男歌手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的貧窮家庭中的貝多芬,他的一生就是在向命運挑戰的一生,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貧苦並沒有磨滅他的音樂才華,成年的貝多芬在維也納刻苦學習,可後來他聽覺漸漸消退,他的愛情也走到了盡頭,可是面對這樣巨大的困難,貝多芬沒有屈服,他靠自己的努力,扭轉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創造出了無數的樂曲成爲了世界頂級的音樂寶典。

他說過“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爲了最高權力者,也絕不背叛真理”。

他的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感動、敬佩萬分,我彷彿就能感到貝多芬一直在與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

與夢想共存的米開朗琪羅

他的故鄉在佛羅倫薩,在那裏有一座座黑沉沉的宮殿,塔樓像長矛一樣直戳天空,山丘蜿蜒,一叢叢小杉樹和橄欖樹起伏着。那裏,人們狂熱、驕傲、易怒彼此猜忌容不下任何自由的思想,而米開朗琪羅卻胸懷寬廣,豪放不勒,完全不同於其他人。

那是一張充滿憂傷和疑慮的臉,額頭凸出,佈滿皺紋,小而敏銳的眼睛顏色常常變化,鼻子又寬又直鼻翼下是深深的皺紋,顴骨凸起,面頰塌陷,分佈者稀疏的鬍鬚。

他是個天才,可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緊緊的束博,因爲天才的聰穎所以非常多的人找他,讓他雕刻,他的每一天都用在了雕刻身上,甚至失去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和與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

米開朗琪羅告訴了我要永遠追求自己的夢想,併爲之努力。

爲理想奮鬥的列夫托爾斯泰

他生活在富裕的貴族家庭,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文學天賦,他完全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可他卻到了社會的最底層去寫作,就是爲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在82歲高齡時懷揣着69盧布、毅然離家出走的托爾斯泰不幸因風寒感染肺炎,在此與世長辭……,他出版了下層人民三部曲,最終,俄國下層人民戰勝了沙皇俄國。

《名人傳》告訴了我,要有他們一樣的精神,有夢想就要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名人傳》讀後感 篇4

20xx年暑期,我買了一本《名人傳》,這部傳記中有三位人:一位是音樂家貝多芬,一位是雕塑家、兼畫家米開朗琪羅,一位是小說家托爾期泰。她們在人生道路又換困頓的上,爲了更好地尋找正理和公平正義,爲造就能主要表現真、善、美麗的不巧傑作,獻出了活力。

她們承受過病苦的摧殘,遭受的悽慘,心裏的惶惑分歧,深重的痛楚。這使基本上摧毀了理性,但她們一直堅持不懈自身的艱難過程,靠的是她們對人們和自信心。在其中貝多芬傳使我感觸很深。

貝多芬,他全名稱爲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在科隆周邊的波斯,一所陳舊房間的閣樓上。他是弗蘭芒族的。他一開始的人生就像一場殘暴的抗爭,他爸爸想發展他的歌曲天賦,便讓貝多芬從4歲起每天“釘”在鋼琴邊或小關在家裏。貝多芬沒有厭煩那樣的日常生活就早已十分萬幸了,但他爸爸還用一些暴力行爲的方式來驅使貝多芬學習培訓。在1787年,貝多芬缺失了疼惜他的媽媽,在貝多芬心中中媽媽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與他的媽媽一樣,都是有,但他依然堅持不懈着變成了音樂家,世界最傑出的音樂家!

我看完了貝多芬傳後,我認爲,我比他幸福快樂到哪去也不知道。貝多芬他期盼母愛,而是我母愛,但還感覺不夠;貝多芬期盼有一個的人體,可是我儘管有時候會生點小病,但最少沒有像貝多芬那般,一病爲好一病又來,一生中不知道患了是多少種;貝多芬他由於性子怪異,沒人想要與他做朋友,可是我,有盆友,但有時候也要看不上盆友西看不上盆友東的。因此,我認爲,貝多芬的身上有過多我要學習的了!

貝多芬的`“在難過忍耐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吃苦愈使我很喜歡”,托爾斯泰的“我抽泣,我痛楚,我只是欲求真知”,莫不說明傑出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作戰。我們的時代千姿百態,充斥着機會,大家期盼取得成功,但大家卻不願拼搏。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心浮氣躁和急於求成也許會使大家獲得曇花。

《名人傳》證實了一句我們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工作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強不屈之!

《名人傳》讀後感 篇5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所著,裏面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在這部書中,作者緊緊把握住這三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用深刻的言語刻畫出三位藝術家的不朽的成名歷程。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

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青年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麻木的酒鬼。這些不幸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墮落,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一次降臨了:他失聰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能夠欣賞到動人的音樂;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爲生的大音樂家,世界從此變得安靜了,這種打擊不是常人所能承受得住的。而他卻做到了,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仍然挺立於音樂之巔,並說了一句鏗鏘有力的話:“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另外兩位名人,有着和貝多芬不相同的悲慘命運,但他們卻有着共同的執着信念。所以說,他們是偉大的人,是英雄!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啓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而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的時代,我們應該多讀一讀像《名人傳》這樣的書,將我們的思想進一步淨化,使我們不單單生活在物質豐富的世界,還在龐大的精神生活裏暢遊翱翔!

《名人傳》讀後感 篇6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非凡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似乎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爲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裏,性格過於自由急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着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佈滿着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爲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讀後感 篇7

在暑假裏,我認真閱讀了《名人傳》這本書,這本書由19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家、小說家、劇作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所寫的十分有價值的名著。

在這部作品中,包含着三位人物:音樂家——貝多芬、雕塑家兼畫家——米開朗基羅、小說家——托爾斯泰。起初,我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作者要把這三個完全在不同領域有造詣、各有不同職業的人編寫在同一本書中?帶着這樣疑惑的我開始了拜讀之途,每一個夜晚的閱讀都撞擊着我的心靈,每一個字在此時都顯得那麼鏗鏘有力!

當我讀完整本書後,我明白了,我從書中得到了解答。雖然這三部傳記看似是一篇獨立,有自身內容核心的作品,但其實在每篇人物的精神中可以找到他們共鳴之處:

貝多芬——音樂天才

從小的時候,貝多芬就被父親逼着練琴,雖有過人的天份,但是卻失去兒童應有的童真樂趣,甚至於自由。而母親早逝,父親的嗜酒成性,在貝多芬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但他依然執着於音樂這個大海洋。但是不幸依舊不放過他,在他享受着音樂所帶來的巨大幸福時,他的耳朵聾了。令人震撼的是,他依舊在創作,且創作出了比之前更爲出彩的作品。

他的人生悲慘,但是他成功了,爲什麼?因爲他有着超人的毅力與奮鬥精神,他對人生中的`挫折,無所畏懼。

“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爲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米開朗基羅——藝術大師

在他漫漫的一生中,總是做着他不喜歡的事,但他仍能利用他那如魔術師般神奇的雙手,力把各事務做到完美。雖逃不過命運的捉弄,雖不能創造理想的愛情,但他爲世人留下的偉大藝術珍品卻是一個奇蹟!

“愈使我痛苦的愈讓我喜歡”——米開朗基羅

托爾斯泰——文學巨匠

曾經有着缺陷、自卑的他,搖身一變成爲了文學新苗。戰爭,打磨出更加優秀的作品。他的幸福婚姻使他創作出更加令人驚豔的小說。但是,他孤獨,內心從不曾有人走入,那空蕩蕩的心中只裝得下下層的老百姓,他憐憫、他同情、他痛心……一生創作了無數名著的他,是令世人所敬佩的。

“我哭泣,我痛心,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他們或受病魔折磨,或有遭遇悲慘,或因內心彷徨矛盾,或三者交織於一身,苦惱,令人窒息,毀滅理智。但是,他們有愛,無窮無盡無私無源的愛。他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傳播愛的種子與寬容的理想。

《名人傳》讀後感 篇8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名人傳》,現在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名人傳》是由法國二十世紀的一個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所寫。這部名著由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個名人的故事組成。這裏講述的三位偉人雖然出身經歷不同,性格特點迥異,但爲了實現生命價值,他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磨難挫折或失敗,卻沒有向命運低頭,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世界上的偉人。從這本書裏我們可以知道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淬鍊!

《名人傳》許多地方叫人看後難以忘懷,但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貝多芬,他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就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貝多芬對音樂有着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此時,病痛已在叩門,一旦走進他的身體就再也不曾離開,一七九六年至一八00年間,耳聾開始侵蝕着他,耳朵日夜嗡嗡的鳴響,聽力越來越差,對聲音的敏銳已是大不如以前。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該是一個多麼大的打擊呀!但他卻和命運頑強的做鬥爭,在耳朵完全聽不見之後,仍然創作出了那麼多不朽的作品,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正如他自己所說:“人啊,靠你自己吧!”這句話是對世上每一個人的忠告,只有自己努力了,不畏艱難,就一定會取得你所夢想的成功。

看看貝多芬的成長經歷,再看看我自己,家庭環境好,爸爸媽媽對我的學習非常重視,對我的有關學習的要求一向是有求必應;學習環境也好,有好的學校,五小在油田學校排名第一,老師也好,對每個同學的學習都非常上心,同學也好,大家平時都和睦相處。這些環境已經很不錯了,可是我的學習爲什麼還是一點都沒有長進呢?我想還是自己從小怕吃苦,依賴性強,沒有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看來,好的學習環境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

這本書使我深刻的領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含義,使我受益匪淺。

《名人傳》讀後感 篇9

對於國外書,我一向是不喜歡的,由外文翻譯過來,致使語句的語法着實令我頭疼,看一句話得反覆捉磨幾回才搞懂,且不說書中夾雜大量的風俗節日禮教不懂外,就光那小說前頭鋪墊的就讓我想放棄。《名人傳》能使我看上眼,也着實不容易。

沒有複雜的語句和詞語令人討厭,單刀直入地只剖析一個人,也無需像看小說樣記住所有人物關係及名字。你只需要聽他講便好。

三篇名人紀傳,那篇短小的《貝多芬傳》最吸引我。貝多芬的精神及他的故事我們都聽了不少,但他那堅毅精神的背後及他的個性卻知之甚少。

從開頭作者記述其童年生活及形象,就好奇,如此悲慘的經歷,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僅僅靠樂觀嗎?

他有他的原則與信仰。他爲他的所愛,他的愛國而譜寫歌曲。他有自己的堅持,他是共和派。一個有着他所堅持的信仰的人,那麼他一定有他的高尚所在。對歌德的才華異常讚賞,而因爲一次見他如此恭敬地對着這些庸俗的親王朝臣,而與歌德失交,“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的貝多芬,不羈於苦痛,讓自己的靈魂能夠沉浸在對祖國世界的`熱烈渴求中,對於音樂的自由中。

他的可貴在於靈魂。他是個瘋子,耳聾,粗野的面容,“獅子”是最符合他的描述。但是他卻能在童年的陰霾下深深眷戀着祖國,在憂傷的深處歌頌歡樂。他把所有的情,所有的力量全部扔至於音樂上。與愛情的歡呼和失落,爲軍隊的凱旋而讚頌,與生活搏鬥的苦楚與不服,在激昂的音樂中充斥着。隨心而論,隨性而定。

他高傲地認爲他的不幸只是因爲他“不屬於”這個世界,他要與這個世界鬥爭,他一心向善,他要區別於這個世界,他要用他不羈的靈魂,仍然明亮的眼睛去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正如作者羅曼羅蘭的描述:“驟然間,在疾風暴雨之中,黑夜撕裂開一道口子,夜被從天空中驅走,在意志力的作用下,白晝的明媚又被還給了我們。”我們真正的高尚便是自由,而貝多芬秉持這份自由,堅持自己的個性,而堅持到現在————獲得永生。

最後一名話,即是貝多芬的永生,也是《名人傳》中的永生:“用苦痛換來歡樂。”

《名人傳》讀後感 篇10

故鄉只要想到總讓人的心變得無比柔軟苦難,只要經歷,總讓人心靈受傷。

對於一個熱愛音樂的人,疾病是何等的打擊,另一方面又必須和殘忍的現實作鬥爭,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多麼堅韌的精神啊!

現實的浪花又一次狠狠地打在了貝多芬身上,他仍舊渴望征服自己,就征服深受的困難。

一個音樂家,把一生的心血放在了藝術這條路上,獻身於藝術,併爲它爭光,但人們的愚昧,使他的世界灰暗,即使同情也不能抵償他的痛苦。

貝多芬想永遠謳歌歡樂之美,多麼難得可貴的歌唱,偉大的作品往往是絕境中的生命之花。

一個不幸的人,有貧窮殘廢,孤獨痛苦造就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的,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快樂卓越的天才高貴的人格,這是一個完整的人。

在貝多芬的書信當中,我們更多體會到的是他的悲痛欲絕與不甘,他的痛,使他不能立足於音樂人羣,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是困難的。

貝多芬留戀世界,珍愛友情,可生命將終止之時,他依舊要愛他們,愛藝術,愛整個世界。

力,倘若他不能征服王國向拿破崙一樣,至少要征服心靈,感覺和情操像貝多芬,他是應當奉獻的,應當教人隱忍的。

時代精神,既還有最後幾朵鮮花需要開放音樂曲體,大半還在摸索着路子。

貝多芬的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是一場決鬥。兩種樂器的決鬥,兩種思想的.決鬥。

在貝多芬的四重奏中,表現的是它的精神,重新獲得了勝利。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注視世界的真面目,並且愛世界,欲使我痛苦的我欲歡喜。

我願把這鮮血攤開,在大家眼前舉起英雄們的紅旗,在我們的頭上飄揚。

偉大的文學與偉大的藝術是相互激發的,它們都表現着世界的美麗。

這就是傳說中的米開朗琪羅,西斯庭的英雄,他的偉大面目應當永遠鐫刻在人類的記憶之中。 與善人行善會使其更善,與惡人行惡會使其更惡。

悲哀而清明的成熟時期,西斯廷時代狂熱,鎮靜了,好似波瀾洶涌的大海重歸平復一般。

做自己不想做的,被逼着說謊,違背了良心,都是讓人痛苦的。

當人生沒有美貌時,需要有美好的修養,獲得人心,靈質的內在美。

你開朗綺羅的晚年是失望的,也是貧窮的,但他對上帝卻充滿了信心,我們要努力面對生活,去打拼更加出彩的明天。

《名人傳》讀後感 篇11

《名人傳》讀後感

天才的雕塑家下卻隱藏着極悽慘的遭遇。這些苦難來自工作,生活,社會,家庭,而一向以來承受着這些的米開朗琪羅是我們難以想象的痛苦。他的一生艱苦得像個僕人,一個永遠侍奉主人的忠心僕人。他的父親,親戚,兄弟,侄子都要依靠他生活,他將金錢,關愛無微不至地給了他們,忠心耿耿,決無二心,這是親情方面的,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很正常也不爲怪。

在事業上,他以藝術作爲自己的工作。他很早就顯露出了自己驚人的天賦和才能,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造詣。但也正是因爲這樣,刺激了那些貪得無厭的達官貴人與高高在上的主教皇。他們將無盡的工作丟給米開朗琪羅,並且他們只是爲了顯赫自己家纏萬貫,高貴的地位與無邊的自尊。教皇們爲使自己萬古長存,竟勉強天才雕塑家爲自己造陵墓。米氏天生膽怯懦弱的性格無法令他抗拒,順從是唯一的選取。巨大的工程無法在教皇生前完成,於是一件件工程的積壓,使米開朗琪羅的身心大受煎熬,是他痛苦的根源。

但是,在這苦難的.人身上我們卻看到了閃光點。米開朗琪羅的確是一個怪人,這點不可否認,從作者的記敘上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來。但我們不能因爲這個就否定了他的全部。他的天才,更多的是對藝術的崇敬與癡迷便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想想他理解那些繁重,荒唐工作的理由,除以膽怯,金錢等原因,我想更多的是他對自己在藝術上的挑戰。當尤利烏斯二世提出要用巨大的白石做雕塑時,全翡冷翠只有他一人敢來承擔。當他經過翡冷翠視野最好的山頂時,他竟有想要把整座山開鑿雕塑的衝動,只是沒有經過別人同意罷了。這位在藝術上敢於馳騁,挑戰的冒險家在工作中異常自私,自私到所有工程全部他一個人包的程度,水泥匠,石匠,泥瓦匠,木匠他統統硬着頭皮接下來,從沒想過之後的辛苦,以至到處現學現用,這些無一例外都表現出了米開朗琪羅對藝術的狂愛啊。

在評析米開朗琪羅的過程中,看到他那爲藝術而獻身的精神,爲事業艱苦奮鬥,持之以恆的意志,這些正是一代偉人大家身上的閃光點,也正是我們所需學習的。

《名人傳》讀後感 篇12

假期,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

這本書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人儘管他們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而努力、付出。他們都爲各自的國家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都是各自領域裏的偉人。 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爲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貝多芬作爲一個音樂大師,他需要敏銳的聽覺,但是無情的災難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他還不到30歲的時候耳朵就開始變聾,而且一天比一天更加嚴重,內臟也被劇烈的疼痛所折磨。貝多芬還不得不忍受感情的煎熬,他不斷幻想着幸福,但立刻又幻滅,使他不得不去承擔心靈的悲苦。這種感情的風波加重了貝多芬的病情,然而就是在這種境遇下,他也以頑強的毅力投入到創作之中。一次又一次感情的破滅,使他對感情失去了信心。從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創作中,無論是掌聲、榮譽和演出的空前成功,還是經濟上的極端困窘和體質的日益衰弱都不能使他停止前進、放棄自己鍾愛的事業。羅曼·羅蘭在最後總結貝多芬一生: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的英雄的偉大不在於它的體魄,而在於他的心靈和品格。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麪人生;唯有與苦難的搏鬥,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而書中的三個主人公正是世界中真正的英雄。是他們偉大的人格,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的重壓下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撓的.高昂的鬥爭精神,巨大的創造力和道德標準,任何時候絕不向命運屈服。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

我們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要向他們一樣有着永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在遇到困難時,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我們最終的理想,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

《名人傳》讀後感 篇13

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於是,循着這句鏗鏘的序言,我打開了讀《名人傳》的好奇窗,打開了追尋征服者的敬畏窗,也打開了蛻變進行時的心靈窗。

作者在傳記中還原了三位英雄在苦難中追求真善美的心路。貝多芬,被命運捉弄的耳聾的音樂天才,於是他把自己包裹起來,表面的強悍掩飾了內心的孤獨。米開朗琪羅,患憂鬱症的雕刻藝術的巔峯,他恨不得給世界來一場雕刻的洗禮,只知道工作卻不肯去改善生活。托爾斯泰,文壇上一顆永恆的明星,近乎瘋狂的信徒卻被扣上了“邪教徒和叛教者”的帽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決心擺脫貴族生活。

——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人生不是來吃苦的,但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被苦難突襲。所以苦難把我們人生軌跡安排成了一個岔路口:你可以選擇怨天尤人,或者選擇直面苦難。這三位巨人在面對生命的激流時毫不妥協,所以成爲了被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

那我們呢?是拿出不倒翁的精神去打倒苦難,還是乾乾脆脆、爽爽快快地被苦難打到?

——我想,不如放手一搏吧。苟且偷生的活過有什麼意義呢,不如把苦難當做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像戰士一樣擷着希望去參與這場煉獄。過程乍一看很殘酷,實際上到了最後,說不定我們還能收穫一雙火眼金睛。當然,這個奇異果可是需要我們用信念去播種,用拼搏去灌溉,用堅持去呵護,用頑強去護理。

再悉數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哪位不是頂着暴風雨前進的'呢?前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身體癱瘓、雙眼失明的情況下依然以筆爲武器,用一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激勵後世青年;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羅斯福,39歲時患上小兒麻痹症,但他的生命並未就此止步,而是以更耀眼的生命之光獲得了美國人民更高的支持率;同樣,身患盧伽雷病的物理學家霍金,全身唯一能動的地方只有兩隻眼睛和3根手指,但他依然行走在向宇宙進發的道路上,把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推向更高的高度。

——成長,便在這美麗的疼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