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四大名著心得體會範文

讀四大名著心得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四大名著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讀四大名著心得體會範文

讀四大名著心得體會範文1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爲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爲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爲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爲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爲"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峯".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有法國評論家稱讚說:"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讀四大名著心得體會範文2

當我第三次讀完這本重重的《西遊記》時,心裏有了不少的感觸。

第一次時,我覺得孫悟空很厲害,很會打架,會變許多樣子;唐僧很無能;豬八戒像一隻懶蟲而沙和尚那麼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第二次,我就覺得孫悟空很可愛;唐僧非常的傻;豬八戒是一隻傻呆呆的東西;而沙和尚那麼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徒弟吧。而這一次,覺得孫悟空非常的機靈,且也非常的忠心(特別是對唐僧);唐僧非常的善良、樸實而又顯得仁慈;豬八戒傻得可愛;沙和尚那麼給人一種忠誠而又老實的印象。在《西遊記》中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驗,最後,他們師徒四人經歷了千辛萬苦取得了真經。當然,在故事中訴說了許許多多的磨難,我就不多說了。《西遊記》的故事告訴我們一些道理:任何事一開始總是非常困難的,但只要能樹立信心和勇氣,經過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證了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

一開始只要堅持住了,經過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後,成功一定是歸你所有的!當我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故事時,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強正直、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單純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畫得栩栩如生。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這一路上,他們翻火焰山、打白骨精,歷經了千難萬險,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妖魔鬼怪的阻撓,終於取到了真經成了仙。這本書通過這些故事,表達出孫悟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追求精神。

這個故事深刻地告訴了我們正義是一定會戰勝邪惡的,因爲真理永遠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達目的不罷休,絕對不能氣餒,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青少年所需要的。

而且,好吃懶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機智靈敏、英勇果斷才能事半功倍。我們在學習時,或者在生活中不應該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放棄,挫折和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動動腦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過去了嗎?一旦戰勝了困難和挫折,那勝利還會遠嗎?

聽着舊版《西遊記》的主題曲,我彷彿又一次坐在故居的電視前,守着電視,等待着它的到來。

在我的一個個假期中,電視成了我最忠實的夥伴。在寒假臨近過年時,人們大多都出去買年貨,而我作爲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不去放炮,不給父母添亂,只宅在家裏收看着經歷冬去春來的取經故事。

那時我家的電視只能收幾個頻道,其中央視一套每個假期幾乎都會播放舊版的《西遊記》電視劇,也成了我假期生活的一局部。特別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師父誤解時而要趕走他的插曲,我有些傷感,又十分氣憤唐僧的過於慈悲、不分是非的`行爲,但又很快沉浸在下一個故事裏了,它讓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回憶往事,它爲我的童年增長了多少見識與歡樂。我還可以清楚的記得當時我收看時的感受猶如在期待這一部新上映的電影一樣新鮮與喜愛。

《西遊記》每年假期都上映,而我卻百看不厭,我好似是在重溫故知,以一次又一次平和的心態來觀看他,讓我懂得了珍惜和懷舊。

在我心中,它就好似是一個永遠不枯竭的泉眼;一團永遠不熄滅的火;一本永遠讀不完的大書;一串永遠不腐朽的故事。它充實着我的心靈,點燃了我的指明燈。

那其中的一幅幅淋漓盡致的故事表現,令我深深地沉浸在曲折動人環境當中,我曾經夢想:我要是此時做一匹不引人矚目的白龍馬,見證者師徒四人一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物,那該多好呀。它無限的激發了我的想象思維,使我成爲一個精神上富有的人。 《西遊記》,你給予了我太多感悟和歡樂。

你爲我架起了我現實與回憶的橋樑,讓我也知道了回憶的珍貴。我很崇敬《西遊記》中人物的扮演者,生動形象的用自己的表演詮釋了西遊記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更感謝他的作者,用筆塑造了流芳百世的著作,爲中華文化傳承起到重要影響,也影響着假設幹年後的一個孩子。

讀四大名著心得體會範文3

一代經典名著,經歷起了多少時代的考驗,仍能在數年後永垂不朽,它更勾起了我對童年一幅幅五彩繽紛畫卷的留戀和對文學的喜愛。

看了很多遍的紅樓,以前總是覺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麼的淒涼,總也不忍看後幾回中的黛玉焚稿,寶玉成親。覺得那麼殘忍的結局,知道就夠了,不想一遍遍去複習那種傷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紅樓續補,以前對於這種書,我總是排斥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生或仙境重逢之類的結局,實在是沒有意義。這麼粗劣的改續,無聊的緊。不過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本的這種書,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結尾幾章的想法。看到黛玉的鬱鬱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着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裏麼

以前的我,是很討厭薛的從蜂腰橋撲蝶到最後的成親,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的更令人嘆惋。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承受的是極爲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爲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那麼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現在想來,其實也並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爲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纔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爲世界本就如此。認爲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爲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那麼,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着。

她的作爲,其實並沒有多少是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明有才的,卻被教育着認爲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雲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着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爲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爲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爲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癡癡傻傻的寶玉時,因爲母親告訴說她已經應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承受。直到最後寶玉出家,她的悲劇到達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爲的王夫人說看着寶釵雖是痛哭,他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完畢,她的痛苦其實並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剋制着,這是她的尊重!

與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許更爲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嘆惋的吧!

讀四大名著心得體會範文4

我用一個寒假的時間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改編的,主要講了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故事。在以前讀少兒版的《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只覺得曹操很奸詐,很不喜歡他。但是讀完原著以後,我對他的認識有了“180°的大轉彎”,覺得他身上也許多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曹操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樂觀對待。在曹操打敗仗後走華容道時,他在每一個險要的關卡都笑諸葛亮沒有想周全。但是在他每一次笑完之後,都會出現一員大將,將他打的落花流水。雖然自己在最後因爲關羽的忠義而放了他,但只能說算他走運。在華容道上,曹操差點喪命,也折了很多兵馬,但是他並沒有灰心喪氣,認爲敗兵乃兵家常事,非常樂觀。正是因爲這份樂觀,才使得他在每一次失敗後都東山再起,贏得一分天下。

曹操一生非常愛人才。曹操在長阪坡之戰中不讓手下傷害趙雲,只擒住他,是因爲他想收服趙雲,讓他爲自己效力。曹操爲了讓徐庶成爲自己的謀士,也費了不少心思。曹操知道徐庶是一個孝子,父親自幼去世,便處處都聽母親的。曹操便先把徐庶的母親請來,然後每天給她送禮,徐母便寫信答謝,然後曹操再讓手下模仿徐母的字跡,給徐庶寫信,叫他來爲曹操效力。這兩件事說明了曹操非常喜歡有才華的人,即使以前曾是敵人也無所謂,所以很多能人都聚集到了曹操的帳下,使得自己的隊伍漸漸壯大了起來。

曹操身上雖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他也有很多缺點。

曹操非常多疑,不聽取別人的勸告。曹操在晚年腦袋裏長了一個瘤子,經常頭疼,並且疼起來就生不如死,很多名醫都束手無策。這時曹操請神醫華佗爲自己醫治,華佗說要用鋒利的斧頭把腦殼撬開,然後去除腦瘤。這也就是開顱手術,現在說來很平常,但是在古代沒有這樣的醫治方法,也只有神醫華佗可以做。但是曹操認爲華佗要害他,就放到監獄裏嚴刑拷打,華佗年邁,便死在了獄中,不久曹操也死了。雖然曹操的多疑讓他打了許多勝仗,但是也誤殺了許多能人,還把自己的命搭上了。曹操特別的奸詐。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的情況下,與陳宮一起逃難到了父親的好友呂伯奢家裏。晚上呂伯奢到遠處去打酒,家裏人則準備殺豬招待他們,正當他們磨刀商量怎麼殺豬的時候,被曹操聽見了,以爲要殺他,然後殺了呂伯奢一家老小。再後來,他到廚房裏看見了綁在門上了豬和一鍋開水,才恍然大悟,是主人要殺豬款待他。這時他逃出呂伯奢家中,正與打酒回來的呂伯奢相遇,也將他殺死。與曹操同行的陳宮憤怒不已,棄他而去,而曹操卻說:“寧教天下人負我,休叫我負天下人”。曹操的性格是複雜的,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成敗,使他與劉備、孫權、三分天下。

四大名著讀書心得體會衆所周知,《西遊記》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可想而知,它的文學價值是非常高的,作爲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文學精華不瞭解一點那怎麼行。爲此,我特地趁着寒假好好去領會一下。當我將那本厚厚的“經典”的最後一頁合上後,腦袋裏還真是有很多感觸哩!就比如說孫悟空,他是全書中最光輝的形象了。 __較開頭的“大鬧天宮”一章,或許有人會認爲他無事生非,愛挑釁“權威”,甚至妄想做“玉帝”,但我卻認爲這突出了作者的熱愛自由,勇於反抗以及這個時代所提倡的“有能者當居之”。不過如果真讓孫悟空當玉帝,恐怕連天都會被捅出個窟窿來。

至於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他已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專爲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機,西天途中更是盡心盡力保護。他的見惡必除,除惡必盡的精神就彷彿是在爲那個時代帶去了一位“神”。不過孫悟空的缺點也不少呢!就是有時太鹵莽了,像“三打白骨精”,雖說他的火眼金睛是把那妖怪看出了,不過他太急性子,二話不說先給它一棍,可恰好碰上唐僧這個“慈悲爲懷”的聖僧,其結果便是唐僧的“解僱書”——“你走吧!”再來講講唐僧,作爲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爲懷”。作爲僧侶,他行善好施,爲民除害,爲人們播撒着善良的種子;作爲求學者,令人們讚歎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着追求的精神,不爲財色迷惑,不爲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不過有時他也有點“腐朽古板”,人妖不分,還多次冤枉孫悟空,以至於到最後還得讓豬八戒去花果山請大師兄。我對他的這種行爲實在沒什麼好印象,但念在他不辭萬里赴西天取經,自然也是功過相抵了。提起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詞彙聯繫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幹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但在爲師父西去取經的曲折道路上,雖然沒有孫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下了不少戰功。他雖然有着許多的缺點,但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醜陋和厭惡。相反地,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後,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沙僧是唐僧取經途中的一個忠誠衛士,也是讓師父操心最少的一個徒兒。肩挑千里重擔,沒有半句怨言。師兄鬧矛盾時,他從中調停和解;師父遇難時,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儘管平時少言寡語,但在保護師父的戰鬥中衝鋒陷陣,英勇無比。總之,這些人物都爲此書增色不少!雖然作者想表達的“內涵”我無法完全明白,但也從這本書中得到了不少樂趣。一句話:不愧是名著啊!

讀四大名著心得體會範文5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爲兄弟,爲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爲了一個義爲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爲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還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爲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爲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根底,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對於人才的求賢假設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上下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歷,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