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世界名著讀書心得體會

世界名著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世界名著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界名著讀書心得體會

世界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

我曾經聽過一個和《李爾王》有幾分相像的童話,其中的國王也有兩個口蜜腹劍的大女兒和一個直率的小女兒。當小女兒拒絕奉承父親而被驅逐時,從她臉頰上流下的眼淚變爲了晶瑩剔透的鑽石。最後國王意識到自己的錯,順着鑽石鋪成的路找回小女兒,童話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在《李爾王》中,科迪利婭的眼淚是輕小的水滴。只有在肯特和讀者的眼裏它才和鑽石一樣價值連城,因爲那是親情和真理的象徵。《李爾王》以悲劇結束的原因在我看來有以下兩個。

首先,權力實在是非常誘人的東西。莎士比亞添加了一條情節線索說明這一點:同是葛羅斯特伯爵的兒子,愛德蒙的地位就比愛德加低。儘管大家都明白私生子不能選擇是不是當個合法的孩子,他們還是對私生子抱有偏見。機敏狡猾的愛德蒙因此才向英格蘭開始了自己爭奪地位的戰鬥。親情在這條線索中不那麼重要,只是爲了在兩兄弟之間作對比控制變量而已。在愛德蒙接近勝利時他是多麼風光,掌權者信任他,看清他詭計的父親死去了,被他陷害的兄長淪落成流浪漢,只差一點他就能借着戈納瑞和裏甘登上國王的寶座。愛德蒙以不正當的方式挑戰了命運,終究被正義和道德——即愛德加代表的精神吞噬了心志發了瘋。雖然戈納瑞和裏甘對於權力的渴望沒有那樣誇張地落在文字上,她們的一言一行配合愛德蒙的地位戰向讀者展示了權力和慾望交織構成的無底洞。

其次,李爾沒有反省自己的意識,而是空口指責兒女的可恨。李爾的性格乖戾。他將詛咒濫加於任何不按照他的意願行事的人;他變化無常,有時喜歡聽甜言蜜語,有時又喜歡弄臣帶有諷刺意味的`兒歌。他的性情除了表現在自己身上以外,還充分地從女兒們身上顯露。哪一個女兒沒有遺傳任何父親的特徵?大女兒和二女兒的貪婪無情;小女兒的善良寬容,不正是李爾的不同側面嗎? P516弄人的比喻“蝸牛揹着一個屋子是因爲可以把它的頭縮在裏面;它不會把屋子送給它的女兒,害得它的觸角沒地方安頓。”用“屋子”暗示國土和權力,用“觸角”暗示這一家人脾氣霸道的地方。壞脾氣在宮廷裏有阿諛奉承的大臣幫忙掩飾,蛻下這層虛僞的表皮李爾纔得到了報應。悲劇就在於李爾依然沒有明白:做父親的沒有樹立好榜樣是不應該的。

作爲一部戲劇,客觀的描述讓讀者能從自己的角度理解故事。《李爾王》的悲情不是讓淚水溼潤讀者的眼睛,而是讓思考充斥讀者的大腦。

世界名著讀書心得體會2

《李爾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敘述了年事已高的李爾王意欲把國土分給3個女兒,口蜜腹劍的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贏其寵信而瓜分國土,小女兒考狄利婭卻因不願阿諛奉承而一無所得。前來求婚的法蘭西國王慧眼識人,娶考狄利婭爲皇后。李爾王離位,大女兒和二女兒居然不給其棲身之地,當年的國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婭率隊攻入,父女團圓。但戰事不利,考狄利婭被殺死,李爾王守着心愛的小女兒的屍體悲痛地死去。

這是一出感人的歷史悲喜劇,情節緊湊,動人心絃,人物的行事、對話、反應也都合乎邏輯。在莎士比亞改編之後,卻出現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情節:如李爾王突然暴怒趕走女兒,又莫名其妙認不出肯特,時而發瘋時而平靜,愛德蒙不可思議地欺騙了愛德伽,一個不知從哪裏來的弄人與國王作滑稽的對話,考妮狄婭無足輕重地死掉等等。在人物的對話上,也過多地不符合李爾王時代,像中世紀似的。托爾斯泰曾詳細批判過此劇(論莎士比亞和戲劇)。但不可否認,這齣戲劇在此後的幾百年中,一直廣受好評,除了托爾斯泰,幾乎沒有著名的人物對其提出過批評。客觀的說,托爾斯泰的評價並非沒有道理,不過考慮到莎士比亞的時代,莎氏對此劇本的改編也有其現實意義,或許莎士比亞是想通過此劇來反應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吧.

此劇主要情節爲:年老的李爾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國土分給他的三個女兒。在分封的時候,他讓每個女兒都說說對他的'愛戴,以她們對他愛戴的程度給她們分配國土。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竭盡全力的讚美國王,只有小女兒考狄利婭因表達了自己樸實而真摯的感情被李爾驅逐,(經典語句爲Love and be silent),但因爲她的誠實得到了法國國王的歡心,去法國做了王后。在把國土分給兩個女兒之後,李爾王的兩個女兒經過商量以後決定讓李爾撤掉他當初的100個隨從,不然就不讓李爾住在她們的宮廷。被兩女兒趕出家門悲痛的李爾與他的隨從格羅斯特在風雨中碰到了可憐的湯姆,也就是格羅斯特中了埃德蒙詭計而下令驅逐的兒子埃德加。李爾認爲這是自己誤解小女兒,理應受到兩個女兒的懲罰。

後來與格羅斯特和可憐的湯姆分開以後,就在他自怨自艾的時候,來了一個聖徒安慰他。李爾對聖徒說了自己對考狄利婭犯下的錯誤,並懊悔的表達了自己的絕望:他覺得考狄利婭再不會原諒他了。但聖徒卻說,考狄利婭一直愛着她的父親。原來,這個聖徒就是考狄利婭。她在法國得知李爾的困境之後,立刻組織了一支軍隊,祕密在英國登陸,因爲放心不下李爾,所以特地在開戰前,來探望李爾。與此同時,高納里爾與里根都愛上了爲了得到王位陷害父親與哥哥的埃德蒙。最終,小女兒的軍隊大敗,她和李爾都被抓起來了,愛德蒙發佈祕密處以他們死刑的命令,直到他死前才揭露這個密令,但已太晚,雖然李爾殺死了想暗殺小女兒的殺手,她還是死了。埃德加找到了埃德蒙並且與他決鬥,最後埃德加殺死了埃德蒙。而在李爾抱着她去尋找大夥時,高納里爾與里根也已經死去。李爾過於悲傷,最後崩潰而死。

世界名著讀書心得體會3

在這個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十分棒的好書,它就是《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是本世界名著,它講述的是發生在19世紀的一個動人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翁奧利弗·特威斯特是一個孤兒,他出生在濟貧院,出生不久他的媽媽就死了。之後,他被當作一件物品一樣被送來送去,受盡折磨,直到最終遇到一位善良的布朗洛老先生,這位先生收留了他,從此過上了好的生活。這個結果很完美,可是過程卻是很悽慘。

我真的不明白在他那瘦弱的身軀下有着如此堅持不懈的精神;也不明白他在飢餓、悲傷、孤獨、痛苦下有這樣頑強鬥爭的意志;更不明白他在尊嚴受到嚴重摧殘下仍屹立不倒的原因。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靜。可憐的奧利弗在已經失去親人的痛苦下,受了這麼多折磨。真不明白在他瘦弱的身體下,有着怎樣的意志,能使他堅持不懈,使他在飢餓、寒冷、孤獨下頑強鬥爭,向完美的生活前進。

最令我感動的`是奧利弗遇到強盜集團的那段經歷。奧利費在路上走上了七天七夜,飢餓難忍,疲倦不堪。他遇到傑克一個小偷。傑克把奧利弗帶到了賊窩,小偷們想把奧利弗訓練成一個小偷。但奧利弗受盡折磨也不願意,逃了出來。讀到這,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他僅有10歲,可他的堅強、勇敢、正義是我們難以相比的!奧利弗承受着痛苦,寧願過着流浪的生活,也不願意成爲一個小偷。他對完美生活的嚮往,對生命的嚮往,是支持他前進的力量。

與奧利弗相比較,我們生活的多幸福,可還是不滿足,常常抱怨生活。在目標追求上,只是一遇到小小的困難,就放棄了,缺少意志力。此刻,世界上還有許多的孩子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正和飢餓、孤獨、寒冷作戰。我們要珍惜現有學習條件,刻苦讀書學習,讓自我成長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本事去幫忙這些孩子,讓他們和我們一樣擁有燦爛陽光般的完美生活。

世界名著讀書心得體會4

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打動了我:四歲喪父,跟隨痛哭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爲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之後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擡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我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漸漸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歡樂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爭吵之類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一天生活在蜜罐裏,被甜水泡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研究衣食住行。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當悔過自我以往的奢侈,我們應當不再浪費,我們應當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此刻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爲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當開始滿足自我的幸福生活。爲了以後,爲了將來,爲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世界名著讀書心得體會5

自從學過威尼斯商人以後,我就開始喜歡上莎士比亞的戲劇。不是因爲別的,主要是覺得他的語言是很風趣的,即使是在被翻譯成中文以後。雖然讀起來可能在某些地方會覺得有些可笑、有些誇張,但那卻是在影射我們的生活,這其實最真實的。

再來說莎翁“四大悲劇”之一的《李爾王》

“當我們生下地來的時候,我們因爲來到了這個全是些傻瓜的廣大的舞臺之上,所以禁不住放聲大哭”

我想這句話是很能揭示主旨的,什麼是傻瓜,是那些心口如一而遭來不公待遇的人嗎?是那些即使不被信任也依舊忠誠的人嗎?莎士比亞告訴我們:當然不是。恰恰相反,那些爲了自身利益不惜拋棄真情的人麼,不惜工於心計的人麼纔是這個世界最大的悲哀。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超越情感而去統領這個世界的話,那一定是冰冷黑暗的。

武斷卻不是傻瓜的李爾王——

書的前一部分,寫考狄利亞是三姐妹中最愛李爾的,卻因爲她沒有虛假而華麗的詞藻而遭到父親的摒棄。我很氣憤,覺得李爾終究會遭到報應的。果然,他最終被只愛財富的“好女兒”折磨得發狂了。有一點點解氣的同時,我卻開始並不憎惡李爾了。因爲當他流浪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開始意識到考狄利亞的真摯和兩個口蜜腹劍的女兒的卑劣時,我已經感受到了他心靈的柔軟,尤其在他決定與考狄利亞同死時。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傻瓜,至少他是渴望愛的。

與李爾對比他的兩個大女兒,就卑劣的多了——

雖然同樣是難逃命運的懲罰,但她們至死也沒有明白自己錯在了哪裏。她們的人生裏沒有親情,也沒有愛情,只有相互利用、相互傷害,去追求自認爲最重要的東西——利益。我想這樣的人是白走一遭的。

當然書中還有一羣從始至終都象徵着正義與美好的人們,這就包皮括世界上最善良的人——考狄利亞

對於考狄利亞,我只能用完美來形容了,不知道是因爲她真的沒有缺點,還是李爾王中醜陋的人太多了。但相比昏庸的父親,狠毒而虛僞的兩個姐姐,考狄利亞是善良、誠實、懂得真愛、盛氣凌人的。雖然她的戲份很少,但一定是給讀者印象最深刻的.。她是因爲善良而擁有氣質的,這樣的氣質是容不得半點虛僞的。好人該有好報,我本以爲她可以高貴地生活在法蘭西國王身邊,但很遺憾,這樣一個女孩最終還是因爲爲父親打抱不平而被害死了,難道善良也有錯嗎?也許這是悲劇中註定的吧——把美好的毀滅掉。

我想,李爾王中的一些事情如果真的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我是不能接受的,但也許世界真的就是這樣,只是我還沒有看到過它的黑暗。我不知道當自己走出校園以後會面對着怎樣的世界,我都希望遠離諂媚和虛僞,堅守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純真,不去做因爲欲|望而失去理智的“傻瓜”。或許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做到這很難,但不經歷誰又知道善於惡,僞與善的標準呢?

向真誠的考狄利亞致敬!

世界名著讀書心得體會6

這本書以十月革命爲背景,講述了一個窮苦的不懂事的少年,在戰爭爆發後,意外邂逅了一位布爾什維克——朱赫來,他不但教會了保爾英式拳擊,還培養了保爾對革命的熱情。之後,保爾加入了紅軍,爲革命事業付出了自我的青春,自我的健康。最終,當他雙腿癱瘓、雙目失明,仍不願放棄自我,用驚人的毅力創作出了《暴風雨所誕生的》,並拿起紙筆繼續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保爾曾這樣問過自我:“爲了掙脫生命的枷鎖,爲了能夠重新戰鬥,爲了能實現自身的價值,你是否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呢”回答是肯定的:“我盡了最大的努力!”是的,他真的盡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上級派下的每一次任務,他都認真地出色地完成。爲此,死神的黑翅曾先後三次碰過他。在三個月內修好鐵路的如期修通、依法洛在法庭上的辯論勝利、與各種“歪風邪氣”鬥爭成功,這些都是他的奮鬥寫照。正如他所說的:“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這個問題我也曾問過自我。然而,回首往事,有多少歲月在消遣娛樂中逝去,而又有幾許時光我在爲實現人生價值而奮鬥呢!我不禁陷入沉思。雖然當今社會不用再爲革命出生入死,可是我們能夠盡最大的努力去實現自我的夢想,能夠盡己所能爲世界做出一份貢獻,來讓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來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是啊,雖然我曾無數次對時光從我身邊走過視而不見,可是從此刻開始,我要一點一滴地珍惜時光,不再讓他們白白流逝;我要跑起來,不再在追夢之路上止步不前;我要煉成鋼鐵,不再讓夢想在我心中一片迷茫。度過的年華雖無法在挽回,但今後,我的未來由我做主,由我百鍊成鋼,去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來講僅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爲而羞恥。”這是這本書最精彩的一句,也是最振奮人心的一句。這句話就像我的導師,鼓舞我、鞭策我努力實現自我的夢想,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同時,它還告訴了我人生的意義:人生可謂短暫,在這短暫的歲月裏,僅有努力豐富自我的人生,纔不枉這次“人間之遊”。

願再次回首往事,我不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