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新課改心得體會15篇

新課改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課改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課改心得體會15篇

新課改心得體會1

有的學生談到英語學習有一種共同的感覺,按照他們自己的話說:“高中英語難度相對增大,成績下降。”“考題靈活,很難找到規律。”“初三的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不很適應高中,初中時念唸書就會有長進,而在高中多做題也未必帶來明顯效果。”總之,同學們在學習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種不適應。

初三複習階段的學習表現出應試教育的典型特徵:與考試相關的就學,不相關的就不學,而哪些考,哪些不考老師們心中都有一本賬,初中三年所學的內容完全可以濃縮爲一張紙,這點東西不斷地反覆,直到老師和學生對中考都胸中有數,即使有的學生兩年沒努力學,在最後一年只要拼點命,聽老師的話,成績也不致太差。老師在考試前都講一些應付考試的“柺棍”,有的學生英語能力不高,掌握的詞彙也有限,但只要懂得怎樣使用“柺棍”,拿70%到80%的基礎分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就使學生在初中考試容易得高分。然而高分並不等於高能力,分數與能力這對被高分數掩蓋的假象在高中就被揭開了。

學生會注意到高中的試題結構較之初中試題而言變化很大。穩穩得分的題少了,題多了,而丟的分又非輕易可得回。這是因爲高中的英語學習與測試重點從初中的基礎知識向語言能力轉移,更重視綜合的語言知識與能力的'運用。如;基礎語法題量相對減少,閱讀量及其分數比重增加,筆頭表達能力的測試力度加大。而這些絕不是單純靠“柺棍”所能應付得了的,高分必須建立在紮實的語言知識與能力的日積月累上。盲目學習的想法或初中時平日裏懈怠的態度,考試前臨陣磨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說初中像盆中摸鵝卵石的話,那麼高中階段的學習則更像海里摸貝殼,需要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以及更巧妙的方法。

體會初、高中英語學習的變化,也就自然懂得了爲什麼初中的學習方法不能完全適應高中的原因,由於高中學習環境的重新組合及多樣化,老師在課堂上的工作更富於指導性,學生的學習更趨於個體化,學習方法也就應該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加以調整。空懷一份抱負而無切實可行的計劃,只能使初、高中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

語言知識一般多指語法知識,如:涉及單詞的有語音、語義、構詞、詞類、用法等,涉及語句的有時態、語態、語氣、單句、複句等。比較而言,詞語學習更瑣碎和不着邊際,句法學習則相對單一,有規律可循,且往往被列於課本重要位置並附專項練習。雖然學習語法知識並不等於學英語,但卻是我們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無法躲避的障礙。一般在課堂上有三種做法,一是老師在處理正課之前爲鋪墊背景及掃清障礙而做;二是老師在處理課文過程中爲準確理解課文而做;三是在處理課文之後專設語言點課集中處理重要的語言知識。

語言能力一般是指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它們排列的先後順序也反映了學外語的一般規律:聽、說先於讀、寫。初中學習強調聽、說,高中學習側重讀、寫。實際上偏廢哪一項也學不好英語,只重聽、說導致文盲,只重讀、寫導致聾啞。在語言學習中這四種技能是交織在一起的,應該共同提高,全面發展。高中階段,高二要攻會考,高三要攻高考,高一是個大好時機,一定要珍惜。

新課改心得體會2

高中統一進行新課程的改革,新的課程、新的理念,不僅爲我們的政治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給我們老師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經過這學期的具體實踐。我粗淺的談談對新課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新課改倡導合作精神,開展自主探究。

新課改理念認爲:教師是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課堂上應尊重學習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整節課,以問題爲主線,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甚至解決問題教師只是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加以引導,有時鼓勵學生提問。爲此,我們教師應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放棄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多看、多問、多想、多講、多行。重視每一位同學的見解,賞識他們每一點進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課改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走進生活走進社會

長期以來我們政治課被學生認爲是說大話說空話的課,原因就在於我們的課程內容離現實社會離現實生活太遙遠了,讓廣大的.學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樣遙不可及,而《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構建以生活爲基礎的課程模塊”,如我們的政治課現在分爲“經濟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於哲學”等模塊。使的'我們的課程具有濃郁的時代生活的氣息。

如在講到《政治生活》的問題時,結合時政熱點問題“314事件”,佈置學生蒐集與西藏史實有關的資料,還有農奴主壓迫農奴的各種證據——圖片、視頻、文獻等,在課堂上進行展覽和交流。有能力的學生還自己製作和講解PPT課件。這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和真實性,不僅對課本知識有了形象記憶,對有關歷史知識、人文知識也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三、新課改提倡創設課堂情境,進行情境教學。

新課改精神強調合作探究,強調培養學生的情境思維。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臨“現潮,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需要,成爲學生自覺閱讀和鑽研教材的動力,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課堂教學中,採用角色模擬法,創設課堂“小社會”,可以培養學生的情境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課堂模擬教學,這種方法能讓學生根據角色要求,積極開動腦筋,踊躍發言。學生參與意識、創造熱情空前高漲。

新課改心得體會3

經過這幾天的緊張的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有了心理準備,讓我更加充滿信心地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去。

新課程改革是一種政府行爲,這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個新時期的要求。社會對不一樣類型的人才的需求,決定了首先要進行教育的改革。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發展的要求。在世界的發展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一層不變的`教育模式,教育是社會以展的前提。我們的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社會,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衆教育和普及

。國家課程標準無論從目標、要求還是結構、體系上都是全新的,蘊含着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着鮮明的時代氣息,是一部資料十分豐富的全新意義上的"教學大綱"。以人爲本的教育,注重每個人的發展是多樣化的,可選擇的。更強調和注重個性的發展。這次學習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我們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偉大意義以及其深厚的內涵。

1、課程標準着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2、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3.突破學科中心,爲終身發展打基礎。

4.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5.課程標準提出了多元評價提議。

6、爲教師教學創造較大的空間

經過聽取先進入新課程改革的省的報告,讓我進一步瞭解到在新課程改革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

比如:

1、教育觀念問題,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主要是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

2、課時不夠,主要是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夠,同時也有教材本身的問題。要想解決這類問題,必須要注意強調知識的選擇性。儘量及早通覽教材,對高中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禁止在教材的選用上版本的不一樣。

3、對三維目標的落實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本實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不要流於形式。

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會造成教師忽視基本功的現象,主要體此刻

(1)不認真研究課標。

(2)不備學生,

(3)不敢批評學生,盲目讚揚。

(4)不重視教學設計

(5)不重視學生的習慣的培養,甚至導至性格外向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揮,性格內向的學生受到冷落,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現的問題。

這些寶貴的經驗,爲我們實踐中供給了可供參考的資料。讓我們進一步休會到教育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要有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

新課改心得體會4

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

本次培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轉變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要注重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着手,爲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寓樂於教。要不斷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爲並採取開放的教學姿態,教師之間、師生之間都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進步教學質量的途徑。必須進步自身專業素質。新課程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教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相關的能力的進步和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必須不斷進步自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習新的知識,發展新的教學策略,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文化知識,通過英語課程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重新熟悉師生關係,重視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情感,鼓勵學生的個性,以責任和愛心爲學生的長大服務,以科學的教育方法賦予青年一代在未來社會的生存能力。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爲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作爲“教學中的主導”,教師要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爲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爲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最終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2)教師應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爲一種啓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爲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着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新課改心得體會5

隨着時代的進步,課程改革如一縷春風拂過全國各地,教育改革的浪潮迅速蔓延開來,各地颳起了一股新課改之風。教育者們都在努力地、不斷地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教育管理者也都在摸索,到底什麼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最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而且還能符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真正做到素質教育。通過學習並運用了我們本校的“導學練”教學模式,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那就是新課改對一線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給學校帶來了新觀點、新氣象、新變化,給學校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導學練”教學模式的提出,不知凝聚了我校劉校長多少個不眠之夜。通過不斷學習新課程改革理念;不斷地各地走訪,學習各校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地收集整理資料;不斷地聽課評課,掌握一線教師的教學情況;不斷地交流、探討、構思適合我們小學階段的教學模式;不斷地進行試驗、修改、推行;不斷地在別人的批評、指導中逐漸完善;例行兩年的艱辛努力,終於不斷地看到了可喜可賀的成果。

“導學練”最大成果之一就是體現新課改精神的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的成長,觀念更新是前提,專業化成長是基礎。新課程的制定是基於許多新的觀念基礎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認同、內化這些新的觀念,是關係到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最基本的條件。新課程倡導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將這一核心理念轉化成教師的行動,在開學之前劉校長對我們就進行了培訓,讓老師們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標,明確了新課改的任務要求及實施做法,逐步建立了“導學練”這一模式的民主、平等的師生觀、現代課程觀。

一、“導”具有時代氣息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而不是教師單方的輸出和學生單方的接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了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以上這些觀點體現教師的教要爲學生的學服務,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已有的經驗着手,教師備課就應該備出爲學生創設一個怎樣的學習氛圍和情境,備學生的學法,而不是備自己怎麼做。基於新課程的這一要求,劉校長提出了“導”這個具有時代氣息的要求,他要求一線教師在“導情趣”、“導目標”、“導學法”“導疑難”這四方面多下功夫,給學生創設一個有教育目的的教學情境,通過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來確定和引導學生運用相對的有效的學習方法來解決問題,對學生真正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二、“學”具有人文精神

“導學練”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以前,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是主動的,學生是被動的。這種角色,導致老師上課一言堂,學生因角色的被動而導致學習缺少主動探究的興趣,課堂沉悶。教師要變主角爲配角,做學生的朋友;變教學爲導學,變演講爲參與。學生要變配角爲主角,積極發言,大膽質疑,參與討論,主動探究。

我用“導學練”這一教學模式上了幾節公開課,課堂教學效果比以前要高效很多,而且也受到了不少好評,小有成就之後,我感觸很深。師生角色轉變後,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變化:師生互動的機會多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大了,學生自學的時間多了,學生探究的能力強了,課堂學習氣氛活躍了,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密切了。新教材把老教材的“演示實驗”內容都改成以“觀察·思考”、“活動·探究”、“動手實踐”等具有發現學習特徵的形式呈現,倡導的是一種全新的教與學的思想,強調的是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發現、探究、互動與合作。而這些新課改的要求在“學”這一環節中得到了發揮。“學”要求老師要讓學生進行“分組自學”,讓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要有分工、有交流、有探討、有互動、有方法,強調合作學習。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有彙報,有補充,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生間的交流、師生間的交流,讓學生自己去親自動手去做、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中學習,同時培養了合作意識,提高了自學能力。真正做到使“小組學習”不再是一種形式、一種口號,而是讓學生的學真正落到實處,真正把課堂讓給學生,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練”具有現實意義

“練”也是個不可忽視的課堂環節,一節高效的課堂教學與練習題的設計也是密佈可分的。劉校長要求我們課堂練習題的設計要緊密聯繫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練習題是對學生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情

新課改心得體會6

一.初上高中學英語的感覺

有的學生談到英語學習有一種共同的感覺,按照他們自己的話說:“高中英語難度相對增大,成績下降。”“考題靈活,很難找到規律。”“初三的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不很適應高中,初中時念唸書就會有長進,而在高中多做題也未必帶來明顯效果。”總之,同學們在學習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種不適應。

二.初中和高中兩個學段之間普遍存在一個落差

初三升學考試的後遺症

初三複習階段的學習表現出應試教育的典型特徵:與考試相關的就學,不相關的就不學,而哪些考,哪些不考老師們心中都有一本賬,初中三年所學的內容完全可以濃縮爲一張紙,這點東西不斷地反覆,直到老師和學生對中考都胸中有數,即使有的學生兩年沒努力學,在最後一年只要拼點命,聽老師的話,成績也不致太差。老師在考試前都講一些應付考試的“柺棍”,有的學生英語能力不高,掌握的詞彙也有限,但只要懂得怎樣使用“柺棍”,拿70%到80%的基礎分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就使學生在初中考試容易得高分。然而高分並不等於高能力,分數與能力這對被高分數掩蓋的假象在高中就被揭開了。

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的轉移

學生會注意到高中的試題結構較之初中試題而言變化很大。穩穩得分的題少了,題多了,而丟的分又非輕易可得回。這是因爲高中的英語學習與測試重點從初中的基礎知識向語言能力轉移,更重視綜合的語言知識與能力的運用。如;基礎語法題量相對減少,閱讀量及其分數比重增加,筆頭表達能力的測試力度加大。而這些絕不是單純靠“柺棍”所能應付得了的,高分必須建立在紮實的語言知識與能力的日積月累上。盲目學習的想法或初中時平日裏懈怠的態度,考試前臨陣磨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說初中像盆中摸鵝卵石的話,那麼高中階段的學習則更像海里摸貝殼,需要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以及更巧妙的方法。

學習方法的不適應

體會初、高中英語學習的變化,也就自然懂得了爲什麼初中的學習方法不能完全適應高中的原因,由於高中學習環境的重新組合及多樣化,老師在課堂上的工作更富於指導性,學生的學習更趨於個體化,學習方法也就應該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加以調整。空懷一份抱負而無切實可行的計劃,只能使初、高中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

三.高中英語的學習目標與要求

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說明:

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目標分爲第一級目標和第二級目標。高中兩年要求達到第一級目標,高中三年(文、理科選修)要求達到第二級目標。

高中英語教學的第一級目標應完成下列教學要求:

(一)聽

1.能聽懂教學大綱詞彙表(1、2)中不帶*號的詞彙和短語。

2.能聽懂課堂用語和教師用學生所學過的簡單英語對新詞語意義的解釋。

3.能聽懂教師用所學過的英語簡要敘述已學課文內容,以及圍繞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4.能聽懂對方在學生所學過的語言範圍內,用略慢的語速談有關日常生活的內容,有時需要對方重複。

5.能基本聽懂沒有生詞、題材熟悉、內容簡單的語段,語速爲每分鐘110個詞。聽三遍能瞭解其中主要的內容,理解正確率達到70%。

(二)說

1.能就課文的基本內容進行簡單的問答。

2.能夠用《日常交際用語》表中的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談話。

3.經過準備,能夠用簡單的語句介紹本人、家庭、班級和學校等基本情況。能基本表達主要意思。

(三)讀

1.除課文外,補充閱讀量應達到10萬字左右。

2.能借助詞典讀懂難度略低於所學語言的材料,生詞率不超過3%。

3.能以每分鐘40-50個詞的速度,閱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有關人物傳記、故事、記敘文、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科普小品等內容的材料,能夠基本把握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實。理解正確率達到70%。

4.能讀懂簡單的應用文,如信件、請柬、通知、便條和常見標誌等。

5.能把握所讀材料的主要邏輯線索、時間和空間的順序。

(四)寫

1.具有良好的書寫習慣。能用書寫體熟練而清楚地書寫,要求書寫格式、連筆、詞距、標點正確。

2.能就已學課文的內容,筆頭回答簡單的問題。

3.能聽寫沒有生詞的句子和內容簡單的語段,語速爲每分鐘100-110個詞。第一遍只聽不寫,第二遍邊聽邊寫,第三遍檢查。書寫速度爲每分鐘12個詞。

4.能運用所學過的詞彙、習慣用語和句型造簡單的句子,無嚴重的拼寫和語法錯誤。

5.能根據提示,仿照所學過的題材在30分鐘內寫60-80個詞的簡單書信和短文等。意思表達清楚,基本語法和常用句型無嚴重錯誤。

(五)語音

1.能較熟練地運用基本的拼讀規則和音標讀生詞。

2.能較連貫地朗讀課文,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3.在各種口頭練習和口頭表達中,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六)詞彙

1.在初中掌握600個詞的基礎上,再掌握500個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要求能在口語及書寫中運用。此外,還要學習500個左右單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只要求在語段或語篇中理解其意義。

2.能結合單詞的發音和基本的拼讀規則拼寫和記憶單詞。

3.能根據所學的構詞法在上下文中理解派生詞和合成詞的詞義。

(七)語法

掌握大綱列出的若干語法項目。

新課改心得體會7

信息技術課程與其它學科相比,有很強的實踐性,是一門集知識性和技能性於一體的基礎課程。信息技術同時也是一門工具學科,是爲它學科的學習服務的,同時也是獲取知識和住處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信息技術課不該僅是教會學生基本的操作,而是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嘗試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我從三個方面做探討,以拋磚引玉。

一、任務驅動,以問題促學習

電腦知識的更新是最快的,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那麼我怎麼去應付電腦知識的快速發展呢?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目前的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這門的方法。而“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繫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繫,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着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教學中的兩個實例:

實例一:在如學生PowerPoint時,給學生的任務是製作本班爲主題的演示文稿,給學生的素材是最近在運動會和超野賽上的精彩瞬間。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個個都帶這十足的好奇心和疑惑,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在總結中同學們紛紛發言,搶着展示自己的作品,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實例二:在最近九年級的VB程序設計課上有一節是製作萬年曆小時鐘,先給學生一僕低起點的小任務,就是僅顯示當前時間,學生完成後再提出顯示日期和時間,最後提出更高的任務是不僅能顯示日期和時間,而且能使用繼續和暫停按鈕控制小時鐘的發生。

事實證明,這種低起點、小步子的教學任務能照顧能絕大多數的學生,同時,是對問題導學、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活學活用。

二、動手實踐,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課實踐性很強,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手段之一。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後,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可以以插入自己在圖圖軟件中完成的作品。講解了如何操作後,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作品。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中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七年級有很多學生對鍵盤和鼠標的操作不熟練,練習指法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如果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不願學,反而產生厭倦情緒。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的方法,先讓學生玩紙牌遊戲和《金山打字通》,學生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好指法。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的操作就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三、學以致用,多學科整合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爲學生提供更爲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數學、語文、英語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爲了緊跟科技的發展,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也應隨之調整。教學是一門藝術,信息技術教學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探討,共同完善。

新課改心得體會8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踊躍發言,主動地學習,對學習語文有了興趣感,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案例,教學隨筆,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局面。經過今年暑期的高中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說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爲以下幾點:

1、通過觀看視頻,聽到了專家對問題的精闢講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2、做作業的過程,使我對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學工作進行了很好的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我體會到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3、在線研討,讓我們與全省各地的教師、與專家近距離接觸,通過討論開闊了眼界;很多好的創意迸發出來。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更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新課改心得體會9

一、初上高中學英語的感覺

有的學生談到英語學習有一種共同的感覺,按照他們自己的話說:“高中英語難度相對增大,成績下降。”“考題靈活,很難找到規律。”“初三的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不很適應高中,初中時念唸書就會有長進,而在高中多做題也未必帶來明顯效果。”總之,同學們在學習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種不適應。

二、初中和高中兩個學段之間普遍存在一個落差

初三升學考試的後遺症初三複習階段的學習表現出應試教育的典型特徵:與考試相關的就學,不相關的就不學,而哪些考,哪些不考老師們心中都有一本賬,初中三年所學的內容完全可以濃縮爲一張紙,這點東西不斷地反覆,直到老師和學生對中考都胸中有數,即使有的學生兩年沒努力學,在最後一年只要拼點命,聽老師的話,成績也不致太差。老師在考試前都講一些應付考試的“柺棍”,有的學生英語能力不高,掌握的詞彙也有限,但只要懂得怎樣使用“柺棍”,拿70%到80%的基礎分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就使學生在初中考試容易得高分。然而高分並不等於高能力,分數與能力這對被高分數掩蓋的假象在高中就被揭開了。

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的轉移學生會注意到高中的試題結構較之初中試題而言變化很大。穩穩得分的題少了,題多了,而丟的分又非輕易可得回。這是因爲高中的英語學習與測試重點從初中的基礎知識向語言能力轉移,更重視綜合的語言知識與能力的運用。如;基礎語法題量相對減少,閱讀量及其分數比重增加,筆頭表達能力的測試力度加大。而這些絕不是單純靠“柺棍”所能應付得了的,高分必須建立在紮實的語言知識與能力的日積月累上。盲目學習的想法或初中時平日裏懈怠的態度,考試前臨陣磨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說初中像盆中摸鵝卵石的話,那麼高中階段的學習則更像海里摸貝殼,需要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以及更巧妙的方法。

學習方法的不適應體會初、高中英語學習的變化,也就自然懂得了爲什麼初中的學習方法不能完全適應高中的`原因,由於高中學習環境的重新組合及多樣化,老師在課堂上的工作更富於指導性,學生的學習更趨於個體化,學習方法也就應該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加以調整。空懷一份抱負而無切實可行的計劃,只能使初、高中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

三、高中英語的學習目標與要求

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說明:

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目標分爲第一級目標和第二級目標。高中兩年要求達到第一級目標,高中三年(文、理科選修)要求達到第二級目標。

高中英語教學的第一級目標應完成下列教學要求:

(一)聽

1、能聽懂課堂用語和教師用學生所學過的簡單英語對新詞語意義的解釋。

2、能聽懂教師用所學過的英語簡要敘述已學課文內容,以及圍繞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3、能聽懂對方在學生所學過的語言範圍內,用略慢的語速談有關日常生活的內容,有時需要對方重複。

4、能基本聽懂沒有生詞、題材熟悉、內容簡單的語段,語速爲每分鐘110個詞。聽三遍能瞭解其中主要的內容,理解正確率達到70%。

(二)說

1、能就課文的基本內容進行簡單的問答。

2、能夠用《日常交際用語》表中的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談話。

新課改心得體會10

高中數學課程是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高中數學課程力求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的框架設計、內容確定以及課程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高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總體目標中提出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本人認爲可以簡單的這樣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通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

1、基本的數學思想

基本數學思想可以概括爲三個方面:即“符號與變換的思想”、“集全與對應的思想” 和“公理化與結構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數學思想的最高層次。對中小學而言,大致 可分爲十個方面:即符號思想、映射思想、化歸思想、分解思想、轉換思想、參數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演繹思想和模型思想。聖於這些基本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從低年級開始滲透,但不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而所謂數學方法則與數學思想互爲表裏、密切相關,兩者都以一定的知識爲基礎,反過來又促進知識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實施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 ,則是對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根據。

2、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繫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爲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

3、應用數學的意識

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爲流行,未見專門的說明。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爲“理論聯繫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爲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內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啓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4、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5、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 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爲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爲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

新課改心得體會11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教學實踐,下方談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發揮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搞笑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理解化學,同時把學習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化學,感到學習化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二、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用心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用心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用心探求知識的渴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用心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啓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狀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用心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三、應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爲目的的教學已經不貼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潛力應成爲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四、學生應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潛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我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資料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我的深思熟慮構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爲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創造性,爲學生帶給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五、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六、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此刻,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務必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資料務必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我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我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一樣層次的學生要有不一樣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決定。

新課改心得體會12

帶着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此刻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爲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就應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就應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就應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就應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務必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主角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啓發拓展。課堂教學的主角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潛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着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齊,讓我們與新課程一齊成長,爲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爲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改心得體會13

如何通過體育教學,實現新課程標準,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適應社會的需要,學會體育的學習,並且通過學習的過程掌握某一項目或者多個項目的自學能力,終身的受益,是教育改革形勢下,對體育教師提出的要求。那麼單靠原有的知識儲備,個人積累的經驗已經很難適應教育改革對體育教學所提出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做學習型的體育教師。

首先體育教師要學會讀書。很多教師一旦走上工作崗位,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把工作中的失意歸咎與其它衆多的原因,把教育教學中的`失誤或者錯誤歸咎到學生、社會、家庭,推卸自己的責任。拋開其它課程,體育課堂會出現學生逃課、稱病請假、或者無所適從,什麼都不會,什麼又都不參與的尷尬局面。爲什麼,課堂教學設計不合理,學生沒有興趣。教了十幾年的體育課,課堂結構還是老樣子。其次體育教師要勤於動筆。

人的思維是跳躍的,閃現的,因此必須勤於動筆,即使的把自己對體育教學的理解、感悟、思想火花及時的記錄下來,形成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獨到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人與人的交流,不是一個蘋果交換一個蘋果的數學等式交換,交換兩種思想,不會僅僅產生兩種想法與結果,應該是無數個,因此體育教師首先作爲教師,也必須即使把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解及時的記錄下來,便於自己去分析理解,同時便於與別人交流學習,共同的探討,共同的提高。

每個體育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有成敗得失,及時的總結經驗教訓,會爲自己以後的教育教學提供更好、更多的方法技巧。尤其是課堂設計,一個技術動作或者身體練習有好多個,課堂設計,而地區有差異,學生有差別,學校實際有不同,因此如何與教學實際更好的結合起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求體育教師習慣於經常練筆,堅持寫好教學反思。

新課改心得體會14

這學期,學校組織我們每個教師重點學習了新課程標準的正式版本。每週的教研活動,新課標的學習都是我們活動資料之一。新課標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新課標明確了課程教學目標和資料標準,但具體的教學資料需要我們體育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進行自主選擇,這更加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資料的選擇上謹慎仔細,研究周全,使必學資料成爲體育教學中身體鍛鍊、技能學習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載體,結合自我的經驗紮紮實實的落實好教學資料,根據自我對教學理論、教材的理解重組教學資料,優化教學設計,把自我的教學思想和經驗滲透到教學中去,構成自我獨特的教學風格。

新課標的學習對我們在教學觀念的轉變上有必須影響。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就要求我們在資料或方法等的選擇上都必須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爲首要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形式,傳統的教學以教師、課堂、教材爲重心,學生跟着教師轉。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在課堂中起着引導的作用,不再是消極的扮演教學大綱和教材執行者的主角,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給與他們自由發揮、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真正到達身心的全面發展。教師在體育課中要以鼓勵表揚爲主,不僅僅是對學生技能上的評價,還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評價,樹立平等、和諧的的師生關係,增強教師和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活動的積極性。在新課標的學習中,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中要幫忙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和體育鍛煉的習慣。一節體育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我們需要的是經過我們的教學、我們的引導,讓學生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對學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響。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作爲體育教師的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得到更好的發展,讓我們爲自我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暑假中,在_教師的組織下,我們共同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過後,我收穫頗多。這段時間的再讀學習,進一步明確了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結合這幾年的中、高年級的教學工作經歷,也使我對閱讀教學該怎樣教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想法。

一、新課標、新定位

談到語文閱讀教學,我們總要思考“爲什麼要學會閱讀呢”、“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兩個問題。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這兩個問題最終常常會回到一個共同的糾結點——“讀就是爲了寫嗎”固然讀寫結合很重要,讀也能促進寫,可是讀就是爲了寫嗎並且讀了就能寫嗎顯然,對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的位置擺放上,我們應當對這個問題提出新的考量了。閱讀應當有它自我的獨立意義與重要作用。解讀新課標,我們不難理解。閱讀,即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應當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事。這種本事的開發,有利於學生理解和鞏固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本事;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本事。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經過閱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方法,提高閱讀本事與構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重上決定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語文課程標準》爲此設立了新的閱讀教學理念。所以,作爲語文教育者,我們責無旁貸要讓我們的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閱讀本事。

二、新定位、新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爲每個學生的對生活的認知和個人知識建構都不一樣,所以要鼓勵學生對閱讀資料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我異常喜愛的部分做出反應;對自我認爲異常重要的問題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突發奇想”;將自我的感受與文本的意圖進行比較,爲文本的資料及表達另行設計等。

在教學《麥哨》、《鄉下人家》時,文本中對鄉村兒童生活樂趣以及農家生活描述的場面十分多,由於學生都是有着真實的農村生活經歷,所以教學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比較教學時,學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鳴,更能真切的體會到草地上翻着跟頭、吹着“麥哨”、露天吃着晚飯的樂趣。甚至學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這種質樸而又獨特的鄉村生活場景。這種閱讀方法,並不需要教師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學生也並不是消極地理解、索取,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構建,甚至創造意義。再如:閱讀敘事性作品時,要求學生能瞭解事件的梗概,能簡單描述自我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我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會逐漸構成自我一套也許還算不上完整、良好的價值觀體系。可是教師在原有的價值體系上旁加引指導,學生會在閱讀中加引內化並遷移運用。如《夜鶯的歌聲》、《狼牙山五壯士》教學中,學生會逐漸對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有必須的認知,這種認知在對夜鶯與德國軍官的人物形象認同中會遷移運用到對五壯士與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這個基本的憎惡的價值觀的體系構成正是教師與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一次的團體閱讀交流、建構直至內化。

三、新體驗、新理念

爲了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課標中閱讀教學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要擴大閱讀面的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我的閱讀面”,“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又具體規定了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這些都證明,在“大語文”教育觀念下,閱讀教學要立足於課本但決不能禁錮於課本。課內閱讀固然重要,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僅閱讀二三十篇文章,也僅僅是多收了幾十條“魚”而已。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樹立“鏈接”性閱讀教學觀,授給學生以“漁”。如:以作者爲鏈接點,以《冬陽童年駱駝隊》的作者林海音爲縱向,拓展閱讀林海音《城南舊事》。以體裁資料爲鏈接點,以童話體裁橫向鏈接國外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杯具童話《海的女兒》、《紅鞋》以及國內童話作家張天翼的《大林與小林》、《寶葫蘆的祕密》。加速學生的拓展閱讀,能迅速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的人文底蘊加寬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學中把新課標的閱讀教學新理念轉化成教學策略,落實到教學實踐的層面,轉化成便於操作的具體方法,需要教師發揮自我的聰明才智,這也給教師供給了廣闊的創造空間。

要讓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要求與閱讀量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在教學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我們要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冗長而瑣碎的分析,以教給方法和培養本事爲主,幫忙學生學會分析、理解、感悟,將剩餘的課時用於指導課外閱讀。每週我們會把學生帶入閱覽室指導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學會爲自我選擇的研究課題查找相應的資料、積累資料,班級中也會成立班級讀書角。這樣保證了“閱讀源”,在閱讀的基礎上,儘量培養閱讀的反饋本事,學會交流,訓練把讀的資料用精煉的語言複述並儘可能的談出自我的理解與看法。在閱讀前,教師可作一些相應的關於這些作品的創作背景信息,讀後能夠開展讀後感交流活動,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水平。甚至能夠開展一些講故事比賽,鼓勵學生將閱讀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這樣,學生最終能在教師有步驟有計劃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閱讀的量,也提高了閱讀的質。

這樣的閱讀,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不養成對教師的依靠。很多的有指導的閱讀,並且是精品的閱讀,必能提高學生綜合的文學素養。所以閱讀教學能否落到實處,決定了一個學生基本的語文水平。我們呼喚真正的有實效的閱讀課,呼喚給學生更多的閱讀帶來的生活積累,僅有積累到必須程度,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真實的體現出來。

五、新策略、新原則

幾年語文教學工作,我總是不經意陷入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喧賓奪主”的教學情景中。但在學習新課標後,我能清楚的體會到,其實,語文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則。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僅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構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教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

新課程剛剛起步,而這次學習也讓我體會到,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教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我還要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提高!

新課改心得體會15

帶者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教師的成長,觀念更新是前提,專業化成長是基礎。新課程的制定是基於許多新的觀念基礎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認同、內化這些新的觀念,是關係到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最基本的條件。新課程倡導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將這一核心理念轉化成教師的行動,在開學之前我們就組織老師進行了培訓,讓老師們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標,明確了新課改的任務要求及實施做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觀、現代課程觀。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啓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着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4、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以前,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是主動的,學生是被動的。這種角色,導致老師上課一言堂,學生因角色的被動而導致學習缺少主動探究的興趣,課堂沉悶。教師要變主角爲配角,做學生的朋友;變教學爲導學,變演講爲參與。學生要變配角爲主角,積極發言,大膽質疑,參與討論,主動探究。師生角色轉變後,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變化:師生互動的機會多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大了,學生實驗的課時多了,學生探究的能力強了,課堂學習氣氛活躍了,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密切了。

總之,新的課改讓人精神一振,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突破,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無數的創造空間,確實強於傳統的教學方式,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大膽的實踐,大膽的創新。在改革中出現問題是難免的,我堅信有全社會的廣泛支持,新一輪的改革一定會不斷進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