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15篇)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15篇)

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1

20xx年11月3日,這天是一週以來天氣最好的一天,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小學語文青年教師的培訓在特師附小拉開帷幕。

培訓伊始,韓傳工老師帶領我們這些新教師一塊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我在上學期間,曾經粗略的翻過這一新制定的課程標準,但現在看來,當時真的連“不求甚解”都沒有做到。

正如韓老師所說,大學時學到的知識真正能夠運用於實踐中的很少,相反,一個教師的素養需要從實際教學中慢慢積累。

當我在一線教師的工作崗位工作了兩個月之後,我才漸漸開始真正理解並領悟大學中學到的知識,才真正意識到理論從來就不是脫離實踐而存在的。下面我簡單陳述一下我對《語文課程標準》一些簡單理解。首先,是對“語文”的理解。何爲語文?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口頭爲語,書面爲文”,語文就是口頭語和書面語的結合。研究生期間的導師曹明海先生在授業期間也曾多次和我們這些學生討論這個問題。

不論是之前的工具性人文性之爭,還是現在的本體性文化性之論,語文學術界的每一次辯論,都讓語文這一學科前進一步。就語文的學科性質而言,讀書期間,我更偏向於人文性這一說法,因爲我覺得語文作爲母語教學,更多的是對人心靈的陶冶,是對人思想的教化,聽說讀寫功能即使不參加正規的教育活動個體也會獲得。(反思一下自己的這個想法可能與長期接觸高中、大專學生及教材有關。)真正進入小學階段教學後,對低年級學段的學情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徵在低年級學段顯得更爲突出,尤其是在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雙基”教學中顯現的尤爲明顯。這時我才明白,

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本就是正反兩面,兩者相互統一,是共同構成語文這一學科的雙重屬性。再者,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地位的解說,我更贊成的說法是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並不意味着老師完全放手不管,正如小舟在大海里航行,我們的課堂教學想要順利進行,也需要教師這個掌航的舵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在教師的主導下逐步確立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預設的問題進行學習,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努力實現教學目標。以學生爲主體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現代教育理念的原則,要真正體現在學生這個主體上,其突破點是教師教學觀的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從單純傳授知識轉變爲對學生指導學習,從課堂專制式轉變爲平等、討論式,從填鴨注入式轉變爲啓發誘導式。一句話,就是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教師要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使學生成爲主體角色,要爲學生營造良好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