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5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5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

當我放開《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品味着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別有一番風味涌上心頭。

這本書字裏行間反映着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和風土人情,讓讀者猶如走進一幅充滿異國風情的畫卷。

三毛是個眷戀沙漠生活的女子,她勇敢地拋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大沙漠,但是迎接她的不是萬紫千紅,不是天高雲淡,而是黃沙滾滾,水源奇缺,物質匱乏……

然而這一切難不倒三毛和荷西,他們動手設計房子,賣石灰水泥糊牆,補窗戶,用裝棺材的外箱改作傢俱,到垃圾場拾汽車外胎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製作風燈,用沙漠麻布縫製彩色窗簾……他們用自己的雙手一起建設沙地城堡。

三毛在交通不便,物質貧乏的沙漠裏過着艱難的生活,她始終在努力着,給沙漠的人治病,教他們讀書寫字,當然,在這些過程中她也結交了許多朋友。

她每天都保持着一種樂觀積極地生活狀態,在她的故事裏,有許許多多的愛,她愛每一個人每一根小草每一棵小樹……愛總是可以讓人體會到溫暖,愛可以消融一切,愛一切事物,愛一切風景……

人活着,就應該有理想與抱負。我們要爲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讓平淡的生活注入愛的情愫,讓愛滋潤生命的心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面對一切挫折與失敗,才能像三毛那樣活出精彩人生,雖然短暫但卻永恆。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2

一位有着異鄉情結的臺灣女子。那時以爲很特別的女子!

撒哈拉沙漠吸引着她的靈魂。在她第一眼看到這個神祕的地方,她就深深的愛上了這裏。那兒的故事,多麼傳奇!

我想,對於三毛來說,她對這裏的感情絕不低於她的故鄉。因爲這裏孕育着她的說有,她的愛情、她的家庭、她的經歷。那呈載着她和他愛人那麼多美好的回憶。在撒哈拉沙漠的那段日子,被藏在他記憶的最深處,在荷西永遠的離開她後,那也許也是一處不願被觸及的痛吧!

她那麼引人注目的經歷。所有發生在撒哈拉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勾引着無數讀者的嚮往。很多人追求她那種生活。但很多人都沒有勇氣去過那種生活。她那種敢想敢幹能夠把自己的行動付諸於行動中的性格也正是許多人喜歡她的原因。

我想,在我的內心最深處,住着一個像三毛一樣的`小精靈。從小就使我對異國有着獨特的情懷,我想,若干年之後,我是否也會如三毛一樣擁有一個如荷西愛她般的異域丈夫,我是否也會和他一起浪跡天涯。一本好書,是能引起讀者與作者之間內心的共鳴。只是也是讀者精神上的認可。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能夠鼓起勇氣去過一段很苦但很美德故事,哪怕很短暫!那將會是一段多麼激勵的經歷啊!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3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爲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爲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爲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爲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還有,還有,爲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這是一首三毛寫的被廣泛傳唱的歌謠,從小不喜歡學習的三毛選擇輟學去流浪,她流浪到了撒哈拉,給我們帶回來的“禮物”就是這本傳奇——《撒哈拉的故事》。

百度詞條上說沙漠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地理上說撒哈拉沙漠形成於二百五十萬年前,是世界第一大荒漠,也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我想我這輩子不一定有機會去那裏,但是因爲三毛清新、有趣的文字,讓我對撒哈拉沙漠有了重新的認識。

她和荷西動手設計房子;買石灰水泥糊牆、補窗戶;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傢俱;到垃圾場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自制風燈;用沙漠麻布縫製彩色條紋窗簾;她用相機拍下極荒僻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用隨身帶着藥箱爲貧窮落後的撒哈拉威人義務診治;並將日用品等送給當地的人們。

人們常說,文字如人,閱讀她的'書,彷彿燭光下品着咖啡,久別回來後的友人在向你訴說着她遠行的故事,你們的表情不時表現出詫異、表現出驚奇、表現出歡笑。這裏沒有編劇,沒有彩排,只有真實和有趣,不加任何修飾。看的時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

懷念三毛,希望她在天國,能夠繼續去“流浪”,繼續寫下傳奇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一本有意思的書,叫《撒哈拉的故事》。

這本書講的是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的生活經歷。許多異國風俗十分有趣。其中最叫我印象深刻的是《沙漠觀浴記》。這篇文章是由三毛的老公剪頭髮所引起的。三毛和荷西爲怎麼剪頭髮而發生爭吵,三毛往鎮上走,結果在小路旁發現了洗澡的地方。在那裏才明白,沙漠裏的人身上的髒東西是用小石頭刮出來再衝掉的'。老闆娘還說,裏面也得洗。三毛很好奇,到海邊一看,差點嚇得半死:沙漠婦女用了三灌水用類似灌腸的方法洗裏面。文章語言簡練,頗有喜劇性。讀了它,我感觸極深。沙漠裏的人,三五年才能洗個澡,他們認爲洗澡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水就是奢侈品。我們呢?以爲水用之不絕,從不知道節約,到時候,只怕也會像沙漠一樣了。

這本書,看起來是發生在作者身上的事,其實也在提醒人們:節約用水!莫以爲水多就可浪費。也許對你來說,水資源豐富,對全世界來說,水太少了!我們不僅要從節約每一滴水開始,我們還要發展科技,循環用水,科學用水。請大家看看這本書,仔細想想,你就會明白,水是生命之本,水是最寶貴的!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5

這些天讀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感觸好多。

之前,我看這本書總是囫圇吞棗,看到精彩的片段纔會停下來好好多看一眼。然而,一個從前毫不知情的作家,在我看來其實並不需要多認真的去讀。很快,我竟被三毛輕鬆樸實的語言所吸引,所牽引,常常是不由自主的想往下看。

其實這本書並沒有很刻意、很特別地突出哪個道理,但是我卻能夠在三毛生活中發生的瑣事,她身邊的人,說的語言,都能知道其中包含的感情和韻意。如還沒有成年並不想被婚姻束縛卻必須要離家嫁給陌生人的姑卡;如一心爲愛追尋就算傷的`遍體鱗傷也在所不辭的沙崙;如就算對方是殺害親人的仇人卻依然捨己救人的沙巴軍曹;如一生爲他人工作卻無怨無悔、勤勤懇懇的啞奴……

我想,讓他/她們變成如此不堪是因爲自己,讓他/她們歷經約束的痛苦是因爲命運。

每一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出生不同,出身不同,生活也自然就不同。無法改變的,這是命運。

而不去爭取,不去奮鬥,不去努力,苦苦尋求出路,卻坐以待斃,那受苦,受旁人冷落,受壓迫,是自然的。這是自己。

這本書就是這樣,想表達的不明顯,卻在樸實的語句中體會到三毛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在她的經歷中,我學會了勇敢,也體會到了堅強與樂觀。

這就是這本書的力量。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

三毛用行動告訴我們,人都應該心懷平等之心,種族,信仰,膚色,性別,貧富貴賤等等,都不應該成爲人與人對立的緣由。

作爲一個同志,我所在的羣體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因性取向造成的歧視、仇恨甚至殺戮在當今世界依然時有發生,應該說,我們對於平等的訴求是強烈和急迫的。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我們對於社會上種植黃降鵲奶熱賜淺聊揮鐗模胬此呈艿模唐躺摹

我想,所謂平等之心,不應該只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包容,也是要爲自己的平等權益而勇敢發聲。通向平等的道路絕不是一兩個先行者的披荊斬棘,它需的是每一份微小力量的熊熊匯聚。願更多的同志能夠走出內心的恐懼,爲本應屬於我們的自由與平等而勇敢前行。

第一次讀《撒哈拉的故事》後,我寫下了這樣的文字:“異鄉大漠的孤寂和貧瘠,卻孕育出五味俱全的精神盛宴。讀三毛的故事,彷彿自己也置身於撒哈拉沙漠中,與三毛和荷西一起,裝飾新居,幫助鄰里,飛馳大漠,體味孤寂。眼前一片精彩,而內心卻無比平靜,這就是三毛如涓涓流水的文字中所蘊藏的`巨大的平凡的力量。”現在讀來,依然覺得自己當時總結得挺好,也以此作爲這第二篇讀後感的結尾吧,願今後能在書與生活中,體味更多這樣的平凡。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7

心自由而人善。

三毛和荷西,逃不開的話題。

兩個人的感情恰如其分,是真正的扣合,同樣自由的心,同樣善良的人,同樣不拘一格,自在天地。

荷西的舉動怕是一般人很難做出來的,這個男人如此瘋狂,令我敬佩,一股腦的衝勁和激情不值得崇拜,我欣賞的是持續的動力和不斷的`學習來一步一步,親手實現自己的目標,旁人看起來或許不值一提的,有悖常規的目標,可是,誰又在乎呢?荷西不會,三毛不會,我也努力不會,這是真正的自由,心之所向,皆爲遠方。

正如三毛所說,她是幸運的,在每個人都只能活過一種人生的世界上,她倒活過好幾種了。多年的沙漠生活,有苦有甜,驚險驚喜接踵而至,她的心也很開,甚至生死也當做尋常,的確,一切皆有因果。

我們看完這書都應問問自己,什麼是真正對自己重要的事情,人恐怕只有一生,名利場裏轉一圈,沙漠裏晃半生,或是遊刃有餘於多元世界,或是安分守己,在安樂圈中平度一世,都是活法,於你,不後悔足矣。

當然,我們都有親戚朋友,還會接觸好多好多陌生人,真誠以待,也都是一種經歷和體驗,每個人和另一個人人生交叉的那一點,其實也是美妙難言的。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8

最近讀了三毛寫的《撒哈拉的故事》後我感觸很大,對於三毛我也是敬佩不已,我認爲三毛是一位奇特的女子。

自從她看了撒哈拉的照片後便被它深深吸引,在看到撒哈拉後的第一眼便深深地愛上了這裏。撒哈拉的生活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美好,每天一開門迎來的便是風沙但三毛依然堅持住在那裏並和荷西共同打造了他們的家。

撒哈拉承載着三毛許多的回憶和經歷,她也把自己的.經歷寫了出來,在那裏她有許多朋友,每一個朋友都是那麼特別,她的鄰居總是向三毛借許多東西有時拿走之後很久才還會來但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幫助他們。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也讓人非常羨慕,他們的生活也非常有趣,三毛的勇氣也讓人敬佩,她總會用一些奇怪的方法來治療撒哈拉威人們的怪病,但每一次的效果是那麼的好。

三毛的想法總是那麼奇怪,但每一次都會成功,她從來不抱怨在撒哈拉的生活多麼苦多麼艱難反而用積極的心態來對待這裏的生活。她的朋友們在最後都沒有一個很好的結果,這時讓人非常惋惜的,但三毛仍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這是讓人非常敬佩的。

三毛——一個被撒哈拉沙漠所吸引的奇女子,但她的精神也深深吸引着我們。三毛一個讓人敬佩的女作家。作者:周陽陽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9

讀完了《撒哈拉的故事》 ,特別仰慕這個萬水千山走遍的女子。一本書也能對一個人重新認識,三毛真是個奇女子,有趣的女子,很了不起 ,平凡真實,明確的生活態度,在沙漠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還能如此有趣的存活下來。從來不計較得失,失去的東西不但沒有懊悔,最重要的是還有荷西陪她一起哈哈大笑。幫助鄰居,什麼都借也什麼都肯借。什麼都幫也什麼都肯幫。印象最深的是用指甲油幫別人補牙。荷西,,,,比三毛小了四歲還是八歲的男子,怎麼說呢,滿滿的都是對他的感激與欣賞,感謝他讓她能在沙漠中有安全感,寫那麼多好故事給我們,愛情很偉大。那麼支持三毛,毫無條件毫無保留的支持,三毛很幸福,也心疼這個女子,在三毛的夢想實現過程中,還好有荷西,幸好有荷西。荷西在她本命年意外身亡,她在十二年後的本命年追隨死去的.時候一定像她寫得: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幸福的。在這個大沙漠裏,她留下了:“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

她的一生,坎坷而又幸福。

如果有人到拉帕瑪島,請也去看看荷西吧。

全部的感想,讓我如此靜心的三毛,我很迷你,我想我……,嗯。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0

高中時候,同學們都在瘋狂的看三毛、金庸,那時候就是讀個文字、看個熱鬧。再次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卻不僅僅是撒哈拉的熱鬧,還有熱愛生活的三毛。

三毛是一個愛好自由、熱愛生活、灑脫的人,她的文字情感真實,語言自然、清新、樸素,沒有太多粉飾,總是將生活的原貌和智慧自然的展現出來。

《撒哈拉的故事》起因是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決定背起行囊,在沙漠中尋找生活的真善美。作品圍繞三毛在沙漠的幾年生活爲主線,寫了撒哈拉當地的'風土人情。三毛的文字總是有趣、生動、新鮮,緊緊抓住讀者的心。

《結婚記》中,講述了三毛與荷西結婚的場景,幽默風趣,讀到了深愛;讀到《死果》這篇時,緊張、神祕的心情一直伴隨着讀完整個章節才得以緩解;讀到《沙漠觀浴記》,好像身臨其境一般,跟隨着三毛的描述,時而覺得噁心,時而覺得愚昧;而讀《娃娃新娘》時,卻時時感受到悲涼、悽婉,嘆息撒哈拉民族婚嫁的陋習。

讀了三毛的書,有一種灑脫濟世的熱情,她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深刻的道理;用樸素的文字描述的平淡的生活、風土人情但是卻讓人歷歷在目。

正如三毛在此書中寫道“生命的過程,不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常常是什麼滋味,纔不枉來走這麼一遭!”,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卻有同樣的熱情。願我們每個人能把生命的熱情投入到有意義的生命過程中,爲我們的青春寫下一筆有顏色的滋味,也不枉年邁時的回憶有了色彩、有了品味。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1

三毛與丈夫放棄了城市喧囂的生活,來到了撒哈拉。沙漠之旅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在三毛的筆下,我彷彿看見了世外桃源,三毛筆下的文章是簡潔的,沒有過多的裝飾。她有着男人一般的氣概,卻有着小女人般的細膩。在我的想像中她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女子。可在瞭解她的背景後我知道了她是一個不幸生活艱難的人,但是她堅強積極向上。

在三毛的作品中,我重新的認識到了撒哈拉,這裏似乎是一個世外桃源,可三毛很少描寫撒哈拉艱難的生活。沙漠中的枯燥在三毛筆下消失的無影無蹤,甚至在不懈的努力下,墳場成了宮殿,在做飯中都能創造出趣味,在失敗時總會從樂觀的心態面對問題,無論多惡劣的環境,在能發現美的文字下都能變成花園一樣的地方。

三毛選擇逃離大城市,來到這裏並不是對自我的放棄,只因爲在沙漠中有黃沙、烈日相伴,可以暫時忘記心中的煩躁生活的艱難。

這本書最令我羨慕的還是那堅貞不渝的'愛情,爲了三毛荷西選擇留在沙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決心,甚至在荒山之夜願爲三毛擋住一切,這樣的愛情是令人羨慕的。與他在沒有春天的沙漠,經歷了人間冷暖,走過悲歡離合,但最終荷西的離開是對三毛重大的打擊。

三毛在沙漠中打磨時間的只有輸,他在這種條件下,卻還仍不忘讀書。所以沉浸在書中,忘卻現在的紛擾。撒哈拉在三毛筆下顯得活靈活現,希望他們的印記永不被抹去。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2

週五的晚上,打算選部電影來放鬆一下,挑着挑着就看到了一部好久前想看的片子《沙漠之花》。靜靜地看完了。

片中女主角沃莉絲?迪裏小時候和父母生活的沙漠像極了三毛筆下的撒哈拉。

爲了擺脫父親爲了五隻駱駝的聘禮將她嫁給六十歲老頭當第四任老婆時的沃莉絲,像極了《娃娃新娘》裏的姑卡,不同的是,沃莉絲醒悟了,她逃離了,她想走得更遠;但姑卡卻屈服了,是無力反抗的屈服,從此過着如大多數沙漠姑娘一樣的一生。

徒步穿越沙漠到摩加迪沙投奔外婆時的沃莉絲,像極了《搭車客》裏形形色色的'撒哈拉威,都是不懼惡劣環境朝着目標穿行,心裏都有着盼頭,只不過,沃莉絲的盼頭更飄渺,她不知道能不能順利走出沙漠,穿過沙漠後會不會有她想要的生活。

鏡頭裏摩加迪沙的街頭,雜亂無序的行人車輛,像極了三毛住的小鎮阿雍。

……

《撒哈拉的故事》裏我們看到了三毛的灑脫、隨性,羨慕着她和荷西雖條件艱苦卻相濡以沫勢均力敵的愛情,身臨其境般地體驗到了撒哈拉的風土人情。《沙漠之花》卻是從沃莉絲由牧羊女一步步蛻變成國際名模爲主線,真實地批判了對女性極度摧殘的“割禮”。

沙漠裏的故事讓人吃驚又讓人着迷。

願每一個生命都被溫柔以待。

想去看看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到這片沙漠走走。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3

在沒有讀三毛的文字之前,早就聽說她是個灑脫的女子了,而我恰恰最欣賞的就是灑脫之人,所以對《撒哈拉的故事》可以說是充滿了期待。

但是說實在,有些失望了。裏面的女子並不像我想象中三毛該是的樣子。

她更像是個有些任性、有些固執、有些矯情、有些自我,但又有血有肉、平平凡凡的女子。

從把爸爸給的錢放在枕頭套裏這件事,我就忍不住猜疑,三毛口中“這麼多國家單獨的流浪”,是否可以稱之爲真的“流浪”?還是該說作有錢的“流浪”?

那時候的三毛,所謂的.灑脫,更起來更像是由金錢堆砌起來的灑脫。

從初初到撒哈拉沙漠的時候看,三毛給我的印象更像是一個不諳世事,還有些傻白甜的女人。

真的感覺如荷西所說的,三毛去撒哈拉沙漠,是一件表面倔強而內心冷漠的事件。可以說,如果不是荷西的推動,不是荷西的陪伴,不是荷西的鼓勵......在那片荒蕪的土地,三毛不會堅持太久,那也就不會有《撒哈拉的故事》,也就不會有那個被過於美化的灑脫三毛。

可憐的是,即使付出了那麼多,三毛對荷西的愛,仍不像是愛情的愛,而更像是一種陪伴一種習慣。像是在那片陌生荒蕪土地,唯一可以緊緊握住的綠洲。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4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爲背景的故事。

因爲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揹着行囊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手捧一本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就會不由自主跟着她自由隨性的文字走向那個神祕莫測的世界,那裏每到中午就備受50度高溫的炙烤,水源的奇缺導致每天都要限定用水量,新鮮的水果蔬菜要碰運氣才能買得到,生活環境的艱難困苦和物質的極度匱乏對每個生活在那裏的居民都是一種考驗和煎熬。然而就是在這樣偏僻簡陋的地方,三毛卻度過了她人生最爲精彩的篇章———她偷樑換柱,用黃瓜冒充筍片做菜,竟矇混過關;她“懸壺濟世”,用指甲油補蛀牙,竟成了周圍居民的良醫;她暗渡陳倉,明明沒有駕照卻在警察眼皮下駕車依然安然無恙……她憑藉智慧開起自家的'“中國飯店”;憑藉她的善良緩解安撫他人的病痛;憑藉她的勇氣博得交管大隊主考官的通融,從容登上了駕照考試以及荒漠生活的陡峭“天梯”。三毛用她那輕鬆、幽默、風趣、流暢的筆觸描述着單調枯燥下她的多彩多姿,她用一顆樂觀堅強的心接受和麪對外在環境的諸多不利,用自己的熱情燃起生命的花火。

她的快樂與外界的物質條件完全無關,而是來自她的平和、慷慨、想象力和同情心……那麼,生活在豐盈條件下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熱愛這豐富多彩的生活與明媚的自然?當你像三毛一樣敞開心扉去擁抱世界時,就會發現———原來,快樂根植於心間!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5

同經風霜,同沐暖陽,同享歡樂,同擔悲傷,這是愛情,而愛情,是荷西對三毛。

愛情,是你想冒險我願陪伴。我願爲你放下一切,去到未知的撒哈拉。與你一起觸碰沙漠的荒涼,滿足你驅車穿過沙漠的願望。用你夕陽下歡笑的臉龐取代沙漠生活的滄桑。我願忍住無奈,陪你一齊躲在岩石後偷窺沙漠女人洗澡,只爲在被發現時能夠護你周全。只要你想,赴湯蹈火,與我也是一段安然時光。

愛情,是我願用盡全力讓你忘記生活的貧瘠。我會在滿目蒼痍的沙漠爲你建一座漂亮的白色房子,種上綠植,等着你的到來,共同演繹一段多彩的沙漠童話。我會在房裏放上你的.書本,想象晨起的日光傾泄在你認真閱讀的臉上,沙漠便不再是滄海桑田,而是人間四月天。

愛情,是你一回頭,我就在。我會在你當醫生時,爲有時一籌莫展的你指點迷津。你教會沙漠女人很多知識,卻沒能教會她們將借我們的東西還回來。我雖氣惱,卻還是加班掙錢補貼家用,也填補你生活的空白,不讓沙漠生活的辛苦無趣打擾你。

這是目睹姑卡被侵犯後,撫平三毛氣惱的荷西;是三毛差點葬命死果時心急如焚的荷西;是用全部溫柔對三毛說上一世三曲情話的荷西。他雖不精彩耀眼,也是三毛平淡歲月裏的星辰。

荷西和三毛不僅給我傳唱了一首關於撒哈拉的另類歌謠,更爲我講述了一段好的愛情是能鮮衣怒馬,也能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