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艾青詩選》讀後感 15篇

《艾青詩選》讀後感 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艾青詩選》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艾青詩選》讀後感 15篇

《艾青詩選》讀後感 1

羣星已經隱退,而你依然站在那裏,期待着太陽上升——題記

細讀《艾青詩選》,你不難發現書中出現最多的字眼便是“中國﹑青年﹑希望﹑奮鬥……”還有那就是“太陽”。

太陽東昇西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給我們帶來溫暖,伴着我們成長!給大地萬物帶來生機,卻往往被我們忽略掉!在《山海經》中,夸父曾經執着追逐着太陽,他被那明亮的光球吸引着,想將它帶到人們心中,似飛蛾撲火,毫不猶豫向太陽飛奔而去。艾青也一直熱愛着太陽,也可以說達到如癡如醉的境界。他看到“死亡﹑戰爭﹑壓迫……”封鎖着中國,他知光明之路必將充滿泥濘和崎嶇,但他卻不放棄,如夸父逐日那般執着。同時,他也意識到新中國不能只建立與國土之上,而是要把信念建立在人們心中。他像夸父一樣他想把太陽的溫暖帶給人們於是並有了《向太陽》:

“初升的太陽,照在我們的頭上,久久垂着,不曾擡起的頭上,我們仰起那沉重的頭顱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們笑得像太陽!”

艾青的詩如寒冬裏的一束陽光,照在中國的大陸上,照在老百姓久經風霜的臉上,竟如此溫暖!他的'詩宏壯激昂,直擊人心!他寫的詩給了當時久經壓迫的人民帶來了希望;給祖國千千萬萬的青年帶來了動力。這首詩猶如寒冬裏的一把火照亮了人們,溫暖了大地!對當時正處於迷茫的青年來說,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樂曲,是世界上最溫暖的詩。同時太陽之光像一把閃耀萬丈光芒的尖刀,刺破了統治社會的黑暗,直擊反動派和地主們的心坎。艾青的詩也是來自不屈人們的怒號!

最終,勝利的太陽在東方冉冉升起,始終溫暖地照耀着大地!

當我身處困境,面臨抉擇的時候,我會想起曾經讀過的《艾青詩選》。它如太陽照亮我的內心!我相信只要向着那光芒去,黑暗就會遠離我,成功也就離我不遠了!不管成功的道路有多艱辛,我們也應如夸父逐日般,要爲之努力,爲之奮鬥!

《艾青詩選》讀後感 2

這個星期,我閱讀了《艾青詩選》,這是我第一次讀此書,被其內容深深吸引,接下來就讓我爲大家分享一下此書。

讀完本書我不禁感嘆,多麼優美的詩句多麼崇高的意境,不愧是當代的大詩人啊!這不禁讓我思考起一個問題,我們對於詩詞的學習是否有些片面了呢?

我們現在對於詩詞的學習大多是背誦與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僅侷限於此,我認爲這其中缺少了重要的作詩部分。就好比現在我們經常讀書、做閱讀題、理解現代文,同時也要學習寫作文,將自己的情感結合現代文來表達出來。而對於古詩詞我們只是理解,而不是學習寫作,這就失去了學習詩詞的真諦,顯學習詩詞得有些生硬。學習一種語言,不僅僅是要學會讀懂它,更要學會將這種語言與你自己的思想結合起來做以表達,從而能感受這一語言的美好,這纔是學習一門語言的.真諦,學以致用——這是我們所追求的。

同時作詩對於我們語文成績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其一,作詩對於詩詞的考察是綜合性的、全面性的,如果能信手拈來地作詩,那就意味着你對詩詞的意思掌握十分通透,至於考試的題目更是小菜一碟;其二,在作文中,我們可以不僅僅侷限於引用詩詞,更能有感而發自己作詩,這未免不是一大亮點,以此作文方面也就有了提高。

作詩對於我們來說,不僅是生活上、精神上和學習成績上的獲利,更是終身的受益。所以我在此倡議,對於詩詞的學習不要僅僅侷限於背誦和理解,更要學會結合情感表達出來——積極去作詩,當你的詩句如星雲流水般順暢時,你就會感受到詩詞給予你的豐厚回饋。

《艾青詩選》讀後感 3

我喜歡叫醒世界的太陽,重複着光明。

——題記

午後,一縷風吹來,帶來了遠方田野的味道,帶來了夢中陽光的明媚,坐下來,靜品一首艾青先生的《光的讚歌》,感人至深……

“暴風雨中的雷聲異常響,烏雲深處的閃電異常亮,僅有經過漫長的黑夜,才能噴涌出火紅的太陽”。是啊,那個時代,中國農村亙古的陰鬱與農民無休止的勞頓,讓他怎能不對未來完美生活有着執着的信念,又怎能不對那照耀四方的光明有着深深的眷戀。因爲有了光明,艾青看到了“楊花飛絮的春天”,看到了“百花爭妍”的夏天,看到了“金果滿園”秋天,看到了“大雪紛飛的.冬天……看到了中國未來的期望。光明的存在是偉大的,是威嚴的,它坦蕩的照射人間的一切,任何貪婪無厭的人在光明的照射下便會原形畢露。光明也是無私的,世間萬物在它的滋潤下,蓬勃生長,它帶領着我們從愚昧走向智慧,從落後走向崛起,從迷茫走向期望。不只是這樣,中國人民在它的照耀下,將從小康社會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以往數次不經意間用手遮擋住了太陽,因爲它刺痛了我的雙眼,讓我無法看清遠方的道路;我也曾試着直視它,但都以失敗告終。之後,我明白了,地球上光明並不單單指太陽,它指的是“山野的篝火”“港灣的燈塔”“夏夜的繁星”……以及人心靈的善良。我們的心靈因爲具有光明而閃亮,因爲具有光明而睿智,因爲具有光明而高尚。光明,照亮了一絲黑暗,讓天空映紅了笑臉,讓我們照亮了世界。

因爲《艾青詩選》,我的人生至此追光。

《艾青詩選》讀後感 4

翻開《艾青詩選》這本書,一首首詩歌映入眼簾,仔細閱讀,發現艾青他不僅是在寫詩,而是在詩中賦予他的情感。

說到《艾青詩選》就不得不提及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原先,我很疑惑,爲什麼要用這個作標題?仔細揣摩,原來,這首詩抒發了對他的保姆,他的故鄉的懷念之情,揭露了當時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與地位的低下,表達了他強烈的愛與憎恨。說完,他的成名作現在到了介紹,我來講感觸比較深的幾首詩。《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於是處處浸透着艾的憂鬱,他曾說“叫一個生活在這年代的忠實的靈魂不憂鬱,這猶如叫一個輾轉在泥色的夢裏的,農夫不憂鬱,是一樣的屬於天真的一種奢望。”我從中感受到深沉的力量,發自內心的呼喊,強烈的體現出他的愛國之情。《太陽》詩人說:“太陽向我滾來……”卻不是說太陽爲我們升起,這表明了詩人爲了強調太陽升起光明到來時那種驚人的速度和力量,這種感染力和語言的表現實在令我佩服。這首詩借太陽來象徵民族團結的力量,如陽光般撒在中國的大地上,堅定了當時人們的信心,表達了詩人對於民族解放的信心滿滿。

其實我剛開始讀《艾青詩選》的時候覺得這本書裏面的每一首詩都特別的晦澀難懂詩人描寫的畫面,我彷彿想象不到,但是讀了第二次的`時候我驚奇的發現,其實並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艾青打破了傳統的詩歌的形式,以一種比較自由的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這位詩人既是一位哀歌的詩人,也是一位讚歌的詩人。土地與太陽、苦難與渴望、光朋與陰影、寒冷與燃燒構成了他的格調。詩人深入到現實和民族深重的苦難之中同時,又再從人們心中喚起了含淚的愛和希望。從30年代到40年代到50年代再到70年代關注於中國人民的生活,再到祖國的建設當中時間散發着他濃烈的愛國情懷。

我慢慢的合上了書,幻想着自己暢遊在艾青的詩歌世界當中……

《艾青詩選》讀後感 5

《我愛這土地》作時正值國難當頭,飽受滄桑的祖國又一次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踐踏,艾青發出心中所痛,所恨,所愛。

假如我是一隻鳥,全詩以一個出人意料的假設開頭,這使產生疑慮,引發讀者。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在炮火連天,國運危急的時刻,一隻力量微小的小鳥也要奮力抵抗,用嘶啞的喉嚨發出不屈的聲音,這就會讓人想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用四行詩,分別描述了鳥兒歌唱的四個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其中重點描寫土地,並在這四個對象前面加入了長長的修飾語: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是正在受日寇欺凌國土寫照,洶涌着我們悲憤的河流就像人民心中的悲憤一樣洶涌奔騰,無止息地吹颳着的風象是人民心中對侵略者的,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預示着人民爲之而獻身的獨立的曙光。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說的是小鳥死後,又將自己全身投入土地的懷抱,連羽毛都和土地融爲一體。在第二節,艾青又轉而對我進行特寫,以設問的方式進行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眼裏常含淚水是悲憤的表現。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目睹這支離破碎的山河,生靈塗炭的,對祖國愛得越深,心中的痛苦也就越強烈,這一句話是發自艾青的。

讀着他的.詩,我感受到了他對祖國的愛,對同胞的愛;也感受到了他對侵略者的憤怒;以及對現實的。他使用樸素的,真摯的情感打動着讀者。

艾青着真善美。他把真善美統一作爲自己詩歌的核心。在他的眼裏詩必須是向上的和表現人類具有進步的情感。他所作的詩是在泥土中用心找尋和挖掘的,他忠於自己的,又反映了人民的心聲。他把自己的情感,意欲,思想凝固傳達給讀者,使讀者被作者,宣傳着,,向上,抗爭,革命的力量。他的詩表現出美的人格和美的。《我愛着土地》有着真善美。

《艾青詩選》讀後感 6

早上起牀,我起來拉開窗簾,打開窗戶,外面正下着雨,下面還有兩三個打着雨傘,微小的像米粒一樣的人,東一個西一個,讓我不禁想到了前幾天看的《艾青詩選》中有意思的一篇小短詩:

“雨天,不讓大家衣服淋溼;

晴天,我是大家頭上的雲。”

這是《傘》中的一個小片段,這樣一個簡短明瞭的小詩,卻讓我映象如此深刻,短短的幾句話中就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艾青的詩非常俱有畫面感,他描寫出來的東西好像就在我的面前一樣,他的詩是對照真實的人物、事件、物品寫下來的,又正是因爲這個真實性,才更好的表達了他內心的.豐富情感,有時他的悲傷,他的快樂,他的期待都流露在了這一行行的文字中,甚至是在讀的時候也會被他那多彩的情緒給傳染了,在他悲傷時會爲他的遭遇而憤憤不平,在他高興的時候會想爲他歡呼。

對於鏡子來說“有人喜歡它,因爲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爲它直率;甚至會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當我讀艾青這首詩時,我覺得他很幽默,但不同的人看着又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看着會特別心酸,爲什麼會那麼真實呢?基於真實情況,艾青的詩又反應在了一些日常生活上我們或許不會去注意的一些事情上。

艾青的詩歌是形象派的,裏面有日常生活,革命戰鬥的精神,豐富的藝術描寫手法成就了他詩歌的特點。

艾青的詩還具有象徵性,從《火把》中就能看出來,“這一具具的火把象徵的正是那革命的熱情”。

《艾青詩選》一本非常好的書,它並不亞於其他的或是小說,卻有一股自己獨道的風味。

《艾青詩選》讀後感 7

人們所熟知的一句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之所以這句話能夠流傳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通過書籍,我們能夠學到很多……

書籍中有人生感悟,人生大道理,過往人的經驗,過去的經歷,使現代的人們能夠有進步的思想,走向更燦爛的未來。《艾青詩選》是一部很好的書籍。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給人留下較爲深刻的印象,更是引發了很多名人的評價,許多人讚揚《艾青詩選》,這也是肯定的,因爲《艾青詩選》是一部值得青少年認真觀看並品讀的書籍。

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對《艾青詩選》有種特殊的感情,那些詩看起來高大上,語言卻又樸實無華。《艾青詩選》很多事中都蘊含着一種感悟,給讀者以深思。《艾青詩選》的.作者是艾青,一個曾經赴法勤工儉學,專修繪畫的人,卻走向了文學道路。他的詩的外表是極知識分子似的,但艾青的本質和力量,表現在對農村青年時的真摯,深沉,愛的故事上。艾青是記聞一多,郭沫若等人之後,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產生重要影響的詩人。

《艾青詩選》這本書收錄了艾青大量的詩歌作品,是一部集歷史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詩集。樸素、凝練、想象豐富、意象獨特、講究哲理,是艾青詩歌的一貫特點。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寫太陽、火把、黎明等有象徵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嚮往與追求。艾青以其充滿藝術個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實踐着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

這本書最主張的就是對外界的嚮往和追求,不要被內部的世界打擊。

世界很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或經驗經歷。做好自己,用對未來,這是我從《艾青詩選》中得到的感悟。

《艾青詩選》讀後感 8

早就聽說愛情是著名的詩,閱讀這本《艾青詩選》時還猜想,他的詩像主席一樣豪邁?還是像徐志摩的一樣委婉?都無從得知。這次就以一種未知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心中不驚奇琪藝朵朵漣漪。

愛情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風又有現韻。把中華上下幾千年的語言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化成一種藍色的憂鬱,雖說我可能喜歡樂觀話得豁達的詩,可艾青的一生經過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詩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與報效之心。從中提煉出詩人憂國憂民大情懷。

我很喜歡艾青的'現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任時光荏苒,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是在記憶裏永存。

讀完《艾青詩選》這一本書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艾青寫這首詩時正難國內當頭,這首詩寫出了艾青的憂鬱。他的憂鬱源自於農民的苦難,這裏有濃烈的愛國之情。

作者用一隻鳥的形象開頭,在個體上面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恆之間,是爲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象成是一隻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着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的爲祖國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作爲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我們也要像愛情那樣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而我們目前能夠做到的,唯有努力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的力量,要保函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

一生關心勞動者生活的愛情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悲慘生活照,更多的是關於那個時代的思考,以及我現在生活的思考,會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會努力盼望我以後的理想生活。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今天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努力,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艾青詩選》讀後感 9

艾青作爲中國現代代表詩人之一,對我國現代詩歌的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貢獻。他曾任第三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艾青的詩歌創作具有必須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經歷,幼年時被父母視爲剋星的他被寄養至“大堰河”保姆家中。由於在父母那裏感受不到作爲兒子的疼愛,反而得到大堰河濃濃的愛意和關心,從小感染農民的純樸和憂鬱,在他以後的創作生涯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他將自我作爲兒子的深情寄託到大葉荷身上。於是在他創作的初期,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表達了對大葉荷的深深的懷念以及對她不幸身世的描述。

艾青創作還受西方哲學和文學影響。在詩歌中,他將現實主義主義手法和象徵手法結合起來,吸收世界詩藝的營養,大大提高了其豐富性。同時他又深植於民族的土壤,感情熾熱,結合了革命浪漫主義詩風和現實主義本色,極富革命戰鬥精神。

艾青在其創作中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其獨特的審美意象,憂鬱和崇高之情,反映民族杯具性境遇。追求感受力的統一,善於捕捉意象、色彩渲染增加形象鮮明性,具有散文美,融匯光彩和音樂的律動。遞進排比句式,首尾呼應的手法。“太陽”和“土地”是艾青詩歌中兩大中心意象,是其創作的核心和支柱。在他的創作生涯中,艾青把自我對於祖國和廣大農民的.深切關心賦予在諸多作品中,他與勞苦大衆一齊同呼吸共命運,可謂憂國憂民。他的憂鬱就是農民的憂鬱,他的憤懣就是農民的憤懣。而他對“太陽”的不懈追求和嚮往,也表現了他對這一個時代的憂慮,他期望光明、春天的到來,能夠帶領深陷黑暗中的人民走向黎明。兩個意象互相映襯,完美融合,到達現實與夢想的交匯,民族與世界提高思潮的統一。

艾青融合個人悲歡於時代悲歡中,反映自我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對舊社會的仇恨和詛咒,這是艾青創作的思想主旨。

《艾青詩選》讀後感 10

我喜歡叫醒世界的太陽,重複着光明。

——題記

午後,一縷風吹來,帶來了遠方田野的味道,帶來了夢中陽光的明媚,坐下來,靜品一首艾青先生的《光的讚歌》,感人至深……

“暴風雨中的雷聲特別響,烏雲深處的閃電特別亮,只有通過漫長的黑夜,才能噴涌出火紅的太陽”。是啊,那個時代,中國農村亙古的陰鬱與農民無休止的勞頓,讓他怎能不對未來美好生活有着執着的信念,又怎能不對那照耀四方的光明有着深深的眷戀。因爲有了光明,艾青看到了“楊花飛絮的春天”,看到了“百花爭妍”的夏天,看到了“金果滿園”秋天,看到了“大雪紛飛的.冬天……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光明的存在是偉大的,是威嚴的,它坦蕩的照射人間的一切,任何貪婪無厭的人在光明的照射下便會原形畢露。光明也是無私的,世間萬物在它的滋潤下,蓬勃生長,它帶領着我們從愚昧走向智慧,從落後走向崛起,從迷茫走向希望。不只是這樣,中國人民在它的照耀下,將從小康社會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曾經數次不經意間用手遮擋住了太陽,因爲它刺痛了我的雙眼,讓我無法看清遠方的道路;我也曾試着直視它,但都以失敗告終。後來,我明白了,地球上光明並不單單指太陽,它指的是“山野的篝火”“港灣的燈塔”“夏夜的繁星”……以及人心靈的善良。我們的心靈因爲具有光明而閃亮,因爲具有光明而睿智,因爲具有光明而高尚。光明,照亮了一絲黑暗,讓天空映紅了笑臉,讓我們照亮了世界。

因爲《艾青詩選》,我的人生至此追光。

《艾青詩選》讀後感 11

早就聽說艾青是著名的詩人,閱讀這本《艾青詩選》時還猜想,他的詩豪邁?還是像徐志摩的一樣委婉?都無從得知。這次就以一種未知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心中不驚奇朵朵漣漪。

艾青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風又有現韻。把中華上下幾千年的語言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化成一種藍色的憂鬱,雖說我可能喜歡樂觀話得豁達的詩,可艾青的一生經過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詩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與報效之心。從中提煉出詩人憂國憂民大情懷。

我很喜歡艾青的現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任時光荏苒,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是在記憶裏永存。

讀完《艾青詩選》這一本書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艾青寫這首詩時正難國內當頭,這首詩寫出了艾青的憂鬱。他的憂鬱源自於農民的苦難,這裏有濃烈的愛國之情。

作者用一隻鳥的形象開頭,在個體上面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恆之間,是爲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象成是一隻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着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的爲祖國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作爲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也要像艾青那樣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而我們目前能夠做到的,唯有努力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的'力量,要保函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

一生關心勞動者生活的艾青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悲慘生活照,更多的是關於那個時代的思考,以及我現在生活的思考,會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會努力盼望我以後的理想生活。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今天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努力,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艾青詩選》讀後感 12

詩歌,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表達真摯情感的完美工具。讀完了《艾青詩選》我是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內涵,還有“用生命爲祖國頌唱”的艾青,他的詩歌以其獨有藝術特色和情感內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所讀艾青的詩集讓我有一種靈魂找到歸宿的感覺,就像在黑暗中徘徊,降臨的那一縷曙光照亮了整個前方。謂國人有夢,則中國有夢。

首先,艾青的詩歌蘊含着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從感人深至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讀來感到昂揚向上的'《給太陽》再到包含着作家深情,時時刻刻體現着自己希望爲祖國盡一份力的《煤的對話》無不反映着詩人希望警醒世人,希望讓周圍的所有人團結起來爲自己的祖國盡一份力。而這樣的願望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是所有愛國的青年的夢。同時他對祖國大地的愛也展露在了詩歌之中,他在夢中深情地寫道:“曠野從什麼時候……紫的。”將艾青對祖國土地的熱愛表現的淋漓盡致,對土地的熱愛也是愛情作品中永唱不盡的旋律。這便是艾青那真摯的愛國情懷。

其次,艾青的詩歌也表現於他對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而這種情感集中表現在“太陽”這個意象上,太陽,光明,春天,黎明等是艾青詩中的“永恆主題”。比如在《向太陽》一詩中,詩人就以“太陽”這個十分獨特的視角歌頌了抗日戰爭給民族帶來的新生:“今天太陽吻着我昨夜流過淚的臉頰……快要佝僂了的背脊”。在這樣抗日的時代,他只是希望用他的詩歌爲人民帶來生的希望,同時憧憬那未來幸福而美好的生活,這是當代每一位中國人的心聲。他引用詩歌中的太陽來喚醒中國人民心中的愛和希望,喚起了廣大而深沉的共鳴,還將在這片灑滿中國人民熱血意志和身軀的土地上連綿不絕的發出迴響。

斯人已逝,詩情永存。艾青的熱血奮鬥與慷慨激昂已經化作了文字留在了《艾青詩選》之中他真摯的愛國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經化作詩句,會像春雨一樣滋潤着我們的心靈。

《艾青詩選》讀後感 13

大多數人都恐懼黑暗,因爲黑暗帶給他們的有未知,迷茫和絕望。深夜之時,一個人處在黑暗的環境裏,很容易變得脆弱和感傷。有的人會選擇在網絡上宣泄自己的負能量,有的人默默忍受黑暗,而有的人在等待黎明中尋找希望。

我在讀《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時,更多的是迷茫,因爲不太能領悟其中的含義,所以對書失去了些許興趣。我想這首詩的創作靈感,也許和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之後就去查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深入瞭解後,我才知道自己一開始就沒有理解對題目的意思,所以在讀這首詩時纔會茫然。我一直以爲詩中的“大堰河”是某條河或者地方,而這將其解釋爲“我的`保姆”或許是將故地擬人化了,以此詩表達作者對故地的熱愛和懷念。《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但他講的並不是對故地的讚美和熱愛,而是對自己的保姆,也就是大堰河這個人的思念和感恩,所以大堰河其實並非某河某地,而是一個人。在更多瞭解一些創作作文背景和作者生平後,讀這本書也就輕鬆許多了。

在讀了其他的詩後,我最爲影響深刻的是《黎明的通知》這首詩,在艾青的詩裏更多的是對光明的謳歌和期盼。艾青在革命文藝活動中被捕入獄,而在監獄裏他無疑就是生活在黑暗中的,後來他出獄了,在皖安事變後艾青來到了革命根據地延安。在那裏他看到了人民新的生活,看到了將至的黎明,看到了未來的美好。他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裏充滿了光明和希望。“我從東方來,從洶涌着波濤的海上來,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作者想用自己的詩通知人們屬於他們的黎明即將到來,屬於他們的希望永遠不會消亡。還有許多人在爲黎明不懈奮鬥,依靠着點點希望燃起燎原之勢,他們不會放棄,黎明會到來,希望永不滅。

或許人生中總有充滿黑暗的時刻,然而適應黑暗是一種方法,但是在適應的同時,也應該想辦法找到衝破黑暗的方法。不輕言放棄,用全力戰勝黑暗,與挫折戰鬥,黎明將至,希望永不滅。

《艾青詩選》讀後感 14

《吹號者》,是我在這本書中看到比較有感觸的一篇文章。

吹號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從艾青的詩中:

“吹號者從鋪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來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溼的泥地上。他輕捷地綁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過了臉,他看着那些發出睏乏的鼾聲的同伴,於是他伸手攜去了他的號角;門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沒有到來。”

看出他們是被黎明比較早驚醒的人。天還在黑暗之中,他們就用浸濡着血跡的銅號吹響帶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沒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認爲這是一個神聖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鮮空氣,便吹響了銅號,可是誰又能知道在這響亮的號聲背後卻是吹號者的痛苦。

“當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號角的銅皮使號角發出聲響的時候,常常有細到看不見的血絲,隨着號聲飛出來……”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號者,他不懼痛苦和勞累,爲當時社會的新希望奮鬥着,吹號者的臉常常是蒼黃的,剛開始我覺得有些誇張,可在後面的`閱讀中慢慢認爲這是對於他們而言在正常不過了。他們在那些蜷臥在鋪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睏倦的人羣裏,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穢的人羣裏,比較先驚醒。

在決不回頭的一致的步伐裏,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羣裏,在緊密的連續的爆炸聲裏,他吹着比較熱烈的號聲,激勵着熱血奮戰的戰士。在比較後的一顆子彈穿過他的胸膛時,他緩緩的躺下了,卻沒有人發現。

在這首詩裏,他爲我們在中國歷史的廣場上塑立了一個吹號者和浸濡着血跡的銅號的形象,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聽到那曾經喚醒了一個民族並激勵這個民族奮勇前進的號聲,也展現了艾青的愛國情懷。

艾青的詩歌讓人蕩氣迴腸。

《艾青詩選》讀後感 15

這幾天閒來無事,翻書櫃時瞥見蒙上一層灰的《艾青詩選》,輕輕拂去灰塵,翻了幾頁。艾青中國式藍色的憂鬱深深的吸引了我。

艾青的詩是古體詩的內涵與現在詩的外衣最完美的結合。它往往能將“大我”的豁達、“小我”的卑微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在他的詩中無處不是靜靜地流淌着一種“藍色的憂鬱”。我愛艾青的詩,因爲詩中的這種“藍色的憂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苦修,鍛造出詩人博大的“大我”情懷;於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於是哀傷不因一己之利。“假如我是一隻鳥,我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詩人的情懷從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將走向何方呢?中國的文化土壤孕育出這樣一種答案——祖國、人民和光明。人民棲息的“土地”作爲一種意象從詩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不因爲時事的艱辛而選擇精神的逃避,不因爲食不果腹而整日擔憂“食無魚”。或許處處碰壁,或許一生終不得志,但我仍會“依然站在那裏,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詩人走出自我的內心體驗,以千年古國的過往與未來而憂思。你難以想象詩人的肩膀上負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責任——“以天下爲己任”。這是中國知識分子創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愛艾青的詩,又因爲它的詩充滿了語言的張力。艾青的詩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鋪直敘,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詩文的最後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達到整首詩的高潮,然後是在高潮中謝幕。這往往產生一種言已盡而意未絕之感,使餘音嫋嫋,三日不絕於耳。美!

我愛艾青的詩,源於艾青博大的胸懷;我愛艾青的詩,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偉大的手法,這是深厚文化積澱與徹底消化的產物; 我愛艾青的詩,因爲我同樣和詩人一樣,愛着這片土地和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