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我的閱讀心得

我的閱讀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閱讀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閱讀心得

我的閱讀心得 篇1

我的第一堂閱讀課,如蜻蜓點水般盪漾開來。看着琳琅滿目的書籍,我的目光隨着書名像是在追尋什麼。突然,我眼前一亮,像是挖掘到了稀世珍寶,這本書的書名顯然已經深深地吸引到了我-----《在最美的年華遇見的事》。

翻開第一頁,我用手指輕輕捻起一張泛黃的頁紙。“魚有幾種吃法?”,多麼有趣新穎的題目,一下子便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

我帶着這個疑問,繼續閱讀。

原來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貧農扛着木柴走在森林裏,這時,兩個土匪抓住他,將他帶到一個山洞裏。土匪頭子將貧農帶到一張桌子前,上面擺着一盤魚和一杯酒,貧農從沒吃過魚,也沒喝過酒,於是他怯怯得夾起魚背上的肉,一口乾了那杯酒。然後,他居然就被土匪放走了。多年以後,他得知,原來那山的土匪針對魚的幾種吃法定下這樣一條規則:第一種吃法是先吃魚眼睛,這樣的人一定得死;第二種吃法是先吃魚肚子上的肉,這樣的人關幾天就放了;第三種吃法就是先吃魚背上的肉,這樣的人立馬放人。酒如果是一口一口慢慢地喝他也死定了,如果是一口喝光的人就會立馬被放。

故事結尾,通過土匪頭子的話告訴我們:吃魚眼睛的人,一定是財主家的人,吃魚吃膩了,他們就要狠狠地勒索一把;吃魚肚子上肉的人,一定是富家子弟,說明他們經常吃魚,知道那兒的肉好吃,所以就關上幾天,讓他們家人送點錢來就放了;吃魚背上肉的人,肯定是窮人家,沒吃過魚。喝酒也是這樣的,有錢人才有酒喝,纔會慢慢品,沒有錢的人從沒喝過酒,纔會一口把酒喝光了。

讀到這裏,我才明白他們的大哥就是根據一頓飯判斷哪些是真正的窮人,哪些是真正的富人。

鈴鈴鈴,鈴聲響起,下課了。我依依不捨得合上書,放回架上,忍不住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了下去。

閱讀,是一個不斷充實自己的過程。開學第四天,我們迎來了第一堂閱讀課。進入圖書館,映入眼簾的便是各式各樣種類繁多的`書籍了,一時間的眼花繚亂,讓我不知道如何選擇。《毒番薯的魔法世界》這八個字抓住了我的眼球,於是我毫不猶豫得選擇了它。今天的圖書館掃去了往日的塵埃,寂靜得只能聽見翻書聲,看似無聲的氛圍裏,卻充滿了人與書的交流和碰撞。

輕輕打開書頁,我的閱讀旅程隨着神奇的故事開始了:一個曾經羞答答的小姑娘,因爲偶然的機會,跟着一個異域女子學習神奇的魔法。故事生動有趣,小姑娘的奇遇充滿了神奇的想象。任時光在書中悄悄溜走,彷彿自己也穿梭在離奇的故事當中。

圖書館彷彿有一種沉澱的底蘊,只要心靜下來,就能與各種書籍拉近距離。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這個十二歲的小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我折服。然而,讓我感到無奈的是,大多數孩子的想象力,都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在歲月的汪洋中。我希望,我們能像這位小作者一樣,始終保持這份多姿多彩的想象,這是我在閱讀了這本書裏的故事後最深的感想。

我的閱讀心得 篇2

《誰動了我的奶酪》號稱全球第一暢銷書,銷量超過2千萬冊(當時的確如此)。在很短的時間內贏得了這麼多的讀者,在人類歷史上大概算得上前所未有了。而當這本書正值風靡之時,我不甘人後亦買了一本回來。不過當時我剛踏進社會,心浮氣躁,未能從書中學會在工作、生活中處理變化的好方法。若干年後學校發了一本精裝版《誰動了我的奶酪》。趁着空暇時間,讓我靜坐燈前心平氣和地把它看完吧!

“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句話是小老鼠哼哼聲嘶力竭吶喊出來的,因爲它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發現了奶酪沒有了!它是在問自己,同時也似在問每一個讀者:奶酪去哪了?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則寓言,那麼我們不僅是閱讀故事文字的本身,更主要的是領略其間的寓意。就像學習《揠苗助長》時,不單是知道不要拔高禾苗幫助它們成長,而是明白要遵循規律,不可急於求成的道理是一樣的。而《誰動了我的奶酪》的寓意不復雜:社會在變,你也要變。“奶酪”只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意象,它代表一份工作、健康、人際關係、愛情、金錢……你怎麼理解都可以,反正是你在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任何東西。

我們只是小人物,不是大領袖,想的也就是最簡單的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誰不好逸惡勞?真正居安思危的人應該不多吧?惰性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正因爲如此,我們的沉浮起跌也成爲了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事情。正如羅伯特.彭斯說的那樣“再完美的計劃也時常遭遇不測”,何況我們的所欲所爲也不一定會是十全十美的,那遭遇滑鐵盧的機會自然也是很大的了。

在這本書中有一細節讓我看後很有感觸:有一個很成功的商人叫勞拉,她問自己的同學有人害怕改變嗎?只有一個人舉了手,其他的人則選擇逃避自己的真正想法。我誠實,我承認我自己極其害怕改變。但怕不是辦法,我們生存的地球都在無時不刻地運動變化着,宇宙萬物也是天天換樣的。《聖經》有云:你叫山過來,它不過你就自己走過去吧!讓我們試着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吧!

世上大多數的道理都是知其易,行則難。也許我們明白變化隨時可能降臨,我們還預見了變化的到來,甚至改變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爲。儘管這樣仍達不到目的那又如何是好?且看卷首處A.J克朗寧先生的一席話:“生活並不是筆直通暢的走廊,生活是一座迷宮我。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在死衚衕中搜尋。但如果我們始終深信不疑,有一扇門就會向我們打開。它或許不是我們曾經想到的那一扇門,但我們最終將會發現,它是一扇有益之門。”對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重頭再來好了!我們與其害怕失去,不如通過努力改變現狀以期待獲得,須知“天道酬勤”啊!

當然了,在《誰動了我的奶酪》裏所講的道理人們早就知道了。不知多少年前的達爾文就在其著作《進化論》中提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八個精彩絕倫的字道盡了赤裸裸的事實:你不改自己去適應環境就將被無情地淘汰出局!而人類幾千年歷史血跡斑斑,其根源不就在於“奶酪”嗎?

既然是人盡皆知的真理,爲何時至今日又被擺上桌面成爲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呢?其實說穿了,原因就是——全世界的'人們都在有意識無意識地受到了“變化”的困擾。正如有了可怕的“沙士”後人們就去研究“沙士”疫苗一般,《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不是“因”,而是“果”。它帶給了我們解決問題、處理變化的絕妙方法,它讓每一個閱讀者從中獲得前進的力量,所以它當之無愧成爲億萬人的“心靈雞湯”。

不過據我所知有些企業把書中的道理做出歪曲的理解,並利用這塊“奶酪”代替了辭退預告:第一天給員工發《誰動了我的奶酪》,第二天就接着發辭退通知。感覺如同先告訴那人活着很好然後毒酒賜死。好險我的“老闆”——校長大人發這本書只是讓我寫讀後感,謝天謝地!

一滴水在陽光下能映出七種色彩,人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人智慧有限也只有這些領悟,姑且讓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吧!

記得很小的時候聽過一首歌,講的是竹子開花了,熊貓咪咪躺在媽媽的懷裏問:明天的早餐在哪裏?當我們看完《誰動了我的奶酪》後,親愛的朋友,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奶酪”了嗎?

而我的“奶酪”就在我的手裏!

老鼠嗅嗅和匆匆還是和原來一樣,到達目的地後,脫下自己的跑鞋,有條不紊地將兩隻鞋系在一起,掛在脖子上以便雨來時能夠很快地穿上它,而且他們每天都圍在奶酪的周圍,觀察其是否發生了變化。而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則是把家搬到靠奶酪近的地方,脫下自己的運動衣,把它們掛起來,甩掉鞋子,換上拖鞋,美美地享受眼前的一切,還自以爲是的認爲奶酪庫存如此之多,任他們享用一輩子都用不完。

然而隨着奶酪的減少,小老鼠們已經察覺到了,當有一天他們到達奶酪站發現沒有奶酪時,他們並沒有感到很奇怪,只是穿上他們的跑鞋,繼續往迷宮的其他的方向尋找奶酪去了。同樣哼哼和唧唧他們發現奶酪不見後,他們會大叫、大罵,他們以爲是誰動了他們的奶酪,更愚蠢的是,他們以爲明天一到那裏,所有的奶酪都會自然而然的回來。他們一直生活在幻想中,所以他們天天都往那裏跑,雖然天天都是空的,但他們就是不明白爲什麼奶酪會不見了呢?他們一直處在飢餓中,越是這樣他們就越沒有勇氣與激情再去尋找新的奶酪站。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我們的意識也該跟着不斷地更新,這樣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纔能有進步。

今天,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態萬變的信息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得時俱進,因爲個人的奶酪隨時會被他人拿走,被外界所移動,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只知道追問“誰動了我的奶酪?”,而不能夠很快適應新的變化,到有一天,等發現失去的奶酪不會回來了,終會追悔不已的。簡單的思維往往能夠突破顧慮過多帶來的障礙,而走向光明,創造成功,重新獲得新鮮可口的奶酪。

“奶酪”它是一種通過艱辛努力而獲得的優越狀態,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擁有的核心能力。我們就需要把握今天,把握機會,學會細心保護和精心呵護,不要等手中的“奶酪”變酸、變壞、酶化,在無可奈何之中又驚羨別人的擁有。

變化是永恆的。歷史在前進,時代在進步,新舊交替更是頻繁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衝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後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那麼生活將會成爲一種障礙。

我的閱讀心得 篇3

時光倒流,我回到了幼年。我愛聽故事,我喜歡一個個生動傳神的故事,常常吸引着我去細細地聆聽。夜晚,坐在牀頭,聽着母親耐心地給我讀書,那種感覺,酥酥的,暖暖的,不禁要令我恬然入睡。因爲對故事的喜愛,所以我的小腦瓜也會想醞釀一些小故事,但由於內容的匱乏,有時候也讓我難以入睡。於是,我渴望識字,渴望着能自己讀自己喜歡的書。

學了拼音,我開始看我擁有的第一本書——《安徒生童話》。那天,媽媽下班進門的時候說送我一本書,一聽說是給我的,我便如餓狼般地衝過去,好似眼前有一堆芳香襲人的麪包。打開書,翻了一頁……我停住了。我愛的書怎麼是這樣?學課文,讀拼音?騙人的一些東西。我把它丟在一邊,憤怒地虐待我的“南希妹妹”。我恨書籍!

母親見此狀,微笑地對待此事。她對我的拼音進行了加強,而且還教了我許多詞語。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的知識一天一天豐富起來……幾個月後,母親讓我試着再次拿起那本書。我猶豫不決,但還是聽從了母親的話。書,似乎變了,它變得有趣生動,美妙絕倫。我徜徉在書的.海洋裏,享受着這美味的“饕餮盛宴”,久久不願罷手。

打從這時起,我愛上了書籍。每讀完一本書,都似乎有許多值得討論的話題,想從我嘴裏跑出來。父親,就成了和我一起討論的對象。“四大名著”、《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書中不懂的東西,我都會隨時問我的父親,由此,我增長了更多的知識。

我愛看書,因此我的作文水平也漸漸提高,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看書的好處可謂真多。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還認爲,書籍還是增進我和父母感情的調味品。我愛書籍,更愛我的父母!

我的閱讀心得 篇4

作爲一名新教師,在剛剛走上這個崗位的時候,自己對工作充滿了憧憬,投入了無限的激情:與“問題”學生耐心細緻的談心,只要有機會就到班級上課,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自己的教案……感覺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願意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笑。當工作越來越熟悉,我對教育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激情。而李老師的書《我的教育心》則爲我揭開了困惑。

身爲中國衆多教學名師中的一員,李鎮西先生是以一名中國傳統教育的變革者,一名中國教育新思路的探索者,一名勇敢的新理論實踐者的身份出現的。《我的教育心》凝聚了一個爲人師者的心血結晶,其內不但闡述了教育的方法論,更是詳盡闡釋了“心”的含義。閱讀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得到淨化,靈魂得以洗禮。

像書中所說:“教育沒有那麼多的花樣,沒有那麼多的特色。特色不是包裝或打造出來的,而是需要實踐和時間自然而然形成。”但這並不意味着李鎮西老師沒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讓自己永遠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就是貫穿李老師教育生涯的質樸的教育思想。這顆心不需要任何修飾,不需要任何包裝,它是如此質樸,卻又如此真摯。

李老師最後總結道: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教育的`確是愛的奉獻,是幸福的昇華。愛學生的過程,也是愛自己,教學生的實踐,也是在教自我,學生獲得了認同和幸福感的同時,也會累積爲師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數。

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名新進教師,猶如一盞黑暗中的燈塔,爲我點亮的前進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時時刻刻以李老師爲榜樣:用心教育,用愛灌溉。

我的閱讀心得 篇5

讀書可以感知社會,瞭解自我。讀書可以給人智慧,使人勇敢,讓人溫暖。讀書是最好的學習手段,作家們讀書如恆,筆耕不輟,正是因爲讀書,他們纔有了更多的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他們的思想和對生活的感悟,離不開書籍的滋養。對於讀書,他們都有着自己的觀點和理解。

胡適認爲,讀書的目有三點。第一點:讀書爲了生活。讀書是爲了獲得應付環境、解決困難的方法,同時還可以獲得一些思想的來源。第二點:讀書是爲了更好地繼承人類文化遺產。因爲書是先人傳給我們的知識遺產,我們只有在接受了這些遺產以後,並在這些遺產的基礎上,方可發揚光大。第三點:爲要讀書而讀書。讀了書便可以多讀書,不讀書便不能讀書,要能讀書才能多讀書。也就是說,人們之所以讀書主要是爲了增加自己的知識和讀書能力。

中天對讀書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認爲讀書分爲兩種,一種是爲"謀生",一種就是爲"謀心"。有些人讀完大學,找不到工作就讀研究生,讀完研究生也找不到工作,結果就讀博士生,博士生讀完還找不到工作,就讀博士後,博士後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就不知怎麼辦了,這種人讀書完全就是爲了"謀生"。爲"謀心"而讀書,是爲了給心靈尋找寄託與安慰,易中天認爲要爲"謀心"讀書纔算是讀書。讀書需要一些"呆氣",也需要一點"靈氣"。他建議大學生們要多讀一點專業之外的`書,文科要讀理工科的書,法學、理工科的要多讀一些人文藝術方面的書。作爲文科的研究生,起碼要"通一經",就是要通曉一本"經典"。我們爲什麼要讀經典就是因爲能從經典中讀人,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

我的閱讀心得 篇6

閱讀能夠讓人增長知識、拓寬眼界。遨遊在書包裏,讓我認識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事,讓我欣賞山川的雄偉壯麗。我熱愛閱讀。

記得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叫我去超市買鹽,我走着走着,經過書店,我走進去看一看,一本封面漂亮又吸引人的書引起了我的注意力,我拿起這本書,它就是楊紅櫻的《從外星球來的孩子》,我一看就入迷了。故事中,笑貓的孩子騰矢,在銀杏林遇見一個彷彿是從外星球來的`男孩,他總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裏。漸漸地在胖矢的幫忙下,那個孩子的行爲不再古怪,還發現了他擁有驚人的音樂天賦!最終,笑貓得知,那個孩子其實是個自閉症兒童。這本書,作者用簡練卻又美妙溫馨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簡單卻又包含着真誠與哲理的故事。這些故事,會今你不由自主地和故事人物一同歡笑,一同流淚,還會讓你完全沉浸在其中。可能看得太入迷了我竟然忘了時間,等我拿起表看的時候,已經六點三十了,完了完了,我像火箭一樣向超市奔去。到超市時超市已經關才了。怎樣辦,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回去必須要捱罵了,這時媽媽來了,一下子,摟住我說:"我的好丫頭,以後不會叫你去買鹽了。"回去後媽媽把我給罵了一頓。雖然被人罵的滋味很不好受,可是這一次的捱罵是值得的,因爲我在看書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歡樂。

閱讀本來就是一種歡樂的享受,有一些人還不懂,而我已經體會到了。朋友們你們也和我一齊來分享所有的歡樂吧!

我的閱讀心得 篇7

第一次閱讀朱永新教授的代表作《我的閱讀觀》,感覺很開心,因爲他的文章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有理論有實際,平易近人,用樸素的語言結合生活的事例闡述具有教育科學規律性的理論。朱永新教授語言自然流露,讀他的文章時常讓我反思,檢視自己平日的閱讀,使我原來混沌的思想豁然開朗,更讓我的心靈得到洗滌,認識上得到昇華。

這本書中很多觀點能讓我們產生共鳴,當我讀到“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應該是一朵美麗的花。教師也不是春蠶,教師的生命應該在四季拔節。教師的幸福也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我的內心十分激動,像這樣打破傳統的定義,重新賦予教師新的生命,不正是我們內心所憧憬的麼?雖然我們如此平凡,但每一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行走,爲未來和現在工作。除此之外,老師爲了向讀者說明讀書的意義所在,不是一味地用一些枯燥的理論來說服讀者,而是通過自身經歷和一些各種各樣鮮明的實例來展現讀書的重要,所以讀到一些朱老師的觀點時,並沒有感到有些乏味,而是被朱老師平實的語言所打動,因爲看似簡單的言語,其實是飽含了朱老師的心聲的傾訴,是朱老師用一種真誠的情感來讓我們讀者感受到讀書的意義。

我也很喜歡這本書裏的這句話:教師首先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他必須做好一個人,爭取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記住並學習的人。如何首先讓自己成爲一個“大寫”的人,只有通過閱讀來改變。有“讀”就有“行”,有“行”纔有“變”。我們許多人讀書,以讀而讀,並不思“變”,看了朱教授的書,我們感受到了讀書的精彩,那就是一個“變”字。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學生,改變了班級,更變革了教育。讀再多的書,不思,不行,就不能“變”。正如書中所說:讀書讓教師更智慧。通過讀書,讓我們的教育重拾往昔的智慧,續寫新的傳奇。

我的閱讀心得 篇8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我想,在孩子幼兒時代讀過的書會內化爲她生命的本身特質,甚至會影響她一生,所以好品德、好習慣的養成是越早越好。

記得與女兒的第一本親子閱讀的書籍就是《弟子規》。通過誦讀了這本啓蒙經典的書,培養了孩子良好的習慣。書中提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這句話時,給孩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自從孩子聽了這個故事,一直到現在,每次家裏有什麼好吃的,他都會想到先給父母吃。提到“冬則溫,夏則凊,晨則醒,昏則定”時,給孩子又講“黃香溫席”的故事,孩子聽了也會學黃香,冬天給我們悟被,夏天給我們送清涼。提到“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時,又給孩子講“曾子殺豬”的故事,孩子基本上能做到說話算話。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裏提到:“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意思是說一個人要全面發展,品德不好的人就很危險,因爲指不定他什麼時候就可能給你造成危害,突出了德行對一個人養成的重要性。做爲母親,我把教育孩子的品德也放在了第一位。通過邊讀經典,邊穿插一些小故事,讓孩子也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了閱讀,有時候父母的叮嚀比不上一個小故事來得有用,孩子在閱讀中汲取了做人的道理,這是我們家長最感欣慰的。

在我女兒四周歲左右時,有一次,我在廚房削土豆皮,不小心削進了自己的指甲裏,沒出血,只是一點小小表皮傷,當時我哎呀一聲,沒想到小傢伙二話沒說,跑出去給我拿了張餐巾紙,一股暖流頓時涌上心頭,因爲,我發現小傢伙也學會用行動表達出自己的愛了。

隔了一年,就在前幾天,我又在廚房做飯時,由於自己切菜分散了注意力,這回沒象上次那麼幸運了,手指頭出血了,所以發愁洗碗怎麼辦。晚上,我與女兒講起自己手受傷的事,沒想到,女兒自告奮勇說她來幫忙。連續幾天都是她站在椅子上幫忙洗碗,還吹噓說“媽媽,等你手好了,我也幫你洗”,雖然知道這回她說的話可能會失信,但我還是感覺很開心,如果等我老了,她還一如既往,咱們做父母的,這輩子感覺就知足了!

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對自身會產生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已經有兩年多了,我覺得,小孩子的記憶好,背誦是件很容易的事,而我們教育孩子閱讀一些好書,說白了,就是讓其養成善良、謙讓、寬容、開朗、樂觀、有責任心的好品質。相信,親子閱讀,不是形式,需要家長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實踐,每一次用心地參與,都會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發光點!都會感覺到了親子閱讀的魅力!

我的閱讀心得 篇9

畢淑敏老師寫的這篇隨筆《我很重要》真的很不錯。每次看完都感慨萬千。我會寫下我的感受,作爲與你的交流。

當我們總是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不重要的時候,畢淑敏老師就打了這樣一個電話:“我重要!”中國人太謙虛了,從小受傳統思想的薰陶。重要不等於偉大,不等於無人替代,我們也沒有資格稱自己偉大,但我們可以大聲自信地說:“我重要!”因爲這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是對生我養我的父母的尊重,是對下一代的責任,是對朋友的關心,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是對世間萬物的珍惜,是對身邊每一個人的鼓勵!

如果不是看了畢淑敏先生的文章,看了這個《我很重要》,我可能永遠不會想到,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世界萬物的本質。我們是億萬粒米粉和億萬滴雨水養育的萬物之魂。我們沒有理由不對自己說“我很重要”!

我們是父母的結晶,是精子和卵子的結合,是我們的誕生石,是生命的開始,是父母的寄託。我們可以掉以輕心嗎?如果不是爸爸媽媽,如果他們當時沒有談戀愛,如果他們的幸福被一聲巨響打破,那麼也許我們就不會出現了。父母給了我們生活的希望。我們能說我們不重要嗎?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是不可複製的孤兒。我們不重要嗎?

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下一代,他們需要我們的.關心,他們需要我們的教育,他們需要我們的愛。對他們來說,我們是不可替代的。我們的肩膀承載着老一輩的希望,我們的手心承載着年輕一代的責任。我們真的很重要。

還有我們的朋友,我們的知己,相識多年,相知多年。一隻眼睛一個手勢,一切就清楚了。我們將共同承擔榮辱;快樂和痛苦,我們一起分享。那麼真誠,那麼信任,就像丟了一件珍藏了百年的古董卻沒有人,讓人心碎,讓人遺憾。我們真的很重要。

如上所述,畢淑敏先生從人們的生活、父母的愛、孩子的愛、朋友的親人等等角度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容易被忽略的道理,那就是“我很重要”!

畢淑敏老師的文章讀起來總是流暢自然,在簡單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給我們一種安慰,讓人充滿喜悅。就像畢淑敏老師在文章《我很重要》的最後說的“讓我們高昂着頭,大聲宣佈——對我們美麗星球上的無數生物非常重要!”

我的閱讀心得 篇10

《我的閱讀觀》讀書心得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這句名人名言早在20xx年安康市圖書館一進門的牆壁上就看到過併爲之深深觸動過。那時每個週末總會陪着孩子去讀書,從兒童畫報到各類雜誌再到科技文學類書籍,由開始的一本到後來的兩本,甚至是好幾本。可是現在想想,這些都似乎非常遙遠了。說近點也就是牀頭的《人生》和《平凡世界》纔讀完以及掐指可數的去讀書吧閱讀雜誌的次數。可以見得,已經好久沒有有計劃且規律的讀書了。時間都到哪兒去了?從水盆邊過去了,從指縫間溜走了……

在讀朱永新的《我的閱讀觀》中得以反思:是否有時間讀書,從本質上取決於自己的態度,若是把這件事看作主要的.,就一定會安排時間去做;反之,就會以任意藉口“自欺欺人”。同時,也再次讓我領悟了讀書的好處:閱讀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閱讀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可以豐富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認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使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從大的方面看,《我的閱讀觀》中朱永新教授從“個人、民族、學校、城市”四個方面來闡述閱讀的重要性。對於我們教師這一羣體來說,閱讀就顯得更爲重要,我們擔負着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這四個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作爲一名教師,必須時刻保持一顆上進心,時刻走在教育的前沿,那這就要求必須不斷從各類書籍中獲得知識。

其次,作爲一所學校,良好的閱讀氛圍需要每個教師的引領和榜樣作用。

再就是城市是由一個個小家庭組成的,家長認識並接受共讀的重要性,就會付諸行動和孩子共同閱讀,從而充盈一個個書香城市。隨着閱讀面的不斷擴大,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我們的國民素質就不言而喻了。

總之,《我的閱讀觀》更讓我心靈得以洗滌、淨化和提升。閱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閱讀可以涵養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閱讀可以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快快行動起來,讓這富有哲理的話語激勵我們走進閱讀世界吧!

我的閱讀心得 篇11

《我要做好孩子》是著名作家黃蓓佳的作品,這本書的主人公叫金鈴。她是個標準的重量級選手,成績中等,但金鈴心地善良,跟誰都可以自來熟,從不傷害弱小動物,很想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書中有一節是講貓和鼠的。有一次,金鈴的媽媽在竈臺上發現了幾顆老鼠屎,以爲家裏鬧鼠患了,買了老鼠夾子和老鼠藥,還借來一隻白貓。可金鈴以爲,小老鼠只是吃了一丁點糧食,而大貓卻要吃它,多可憐!她覺得每一個生命,不管多麼弱小,都是平等的,有生存的權利,不能欺負它。金鈴想到自己也像那可憐的老鼠,因爲成績一般,長像平凡,在學校被同學捉弄,大家都喜歡成績好的同學,想到這些,金鈴很委屈,好在最後被大人理解了。從這件事中,我感受到金鈴對世間萬物都是平等對待的.,富有同情心。

還有一節是《天上掉下來的小妹妹》,講的是一位修車的老爺爺中風死了,他的孫女倖幸很可憐,爸爸媽媽離婚不要她,她只好跟着爺爺,現在爺爺也死了,她成了孤兒,金鈴一心軟,立馬把倖幸帶回家想收養她,爸爸的要求是考90分以上,金鈴考了98分,經過重重關卡終於把倖幸留在了家裏,不過最後倖幸還是跟媽媽走了,這讓金鈴很傷心。從這件事中我看到了一個樂於助人,善良的金鈴。

金鈴並不出衆,放入人羣就如同一片沙灘上的其中一粒沙子,可她的活潑和善良,讓大家都記住了這個可愛的女孩子。讀完這本書,雖然我和金鈴一樣沒辦法做到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好孩子,但是我會真誠地去過好每一天,認真地去學習、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