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三國演義讀後感12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演義讀後感12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記得幾個月前有一檔節目叫“易中天品三國”,看了幾集,便勾起了我對三國的熱愛。

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徹底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中國進入了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時代:三國時代。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完美的再現了這一段歷史。其作者羅貫中用真實的筆觸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大戰:赤壁之戰,關雲長水淹七軍;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足智多謀的孔明,一身是膽的子龍,驍勇善戰的關、張。正因如此,《三國演義》成了我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

《三國演義》不僅情節曲折,也不失兄弟情義。“劉關張桃園結義”,體現了古人的豪爽、重情義的`特點。三人先前還互不認識,卻因志同道合而成爲結拜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求同年同月死”他們事後的作爲也驗證了這句話。

後來,關羽的“身在曹營心在漢”着實讓我爲他的重情義而感動。即使“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關於仍不忘兄弟,不背情義。與後文的劉禪“樂不思蜀”形成鮮明對比。而下一章“過五關斬六將”更讓我吃了一驚。曹操對關羽有恩,可關羽卻因爲兄弟團聚心切,竟連殺曹操部下六將!可見,關羽對兄弟之間的情義真是可比海深啊。

《三國演義》還揭示了一些惡人的可恥的行爲,而他們也吃到惡果。董卓生性殘暴,奢侈荒淫。他在城郊用二十五萬民工修建了一座豪華堅固的城堡,稱爲“郿塢”。裏面抓了年輕姑娘八百餘人,供他玩樂。大司徒王允早看他不爽,便讓歌姬貂蟬巧施離間,最終讓董卓義子呂布親手殺死董卓,惡貫滿盈的董卓終沒能逃過暴屍街頭的下場。

呂布也殘暴跋扈,在守沛城時,更是喝酒後就打罵屬下,最終也被幾名屬下綁到曹操那,結束了一生。

《三國演義》人類文學史上一顆明珠,給予我們的不僅是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更是對戰爭,對社會,對友情的思考。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先說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着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遠略高瞻屬武侯,奈何壽盡命天收。煩將三顧茅廬義,便起獨滅漢室憂。

赤壁敗操引明策,成都扶備獻良謀。至今提念仍心泣,雲雨翩翩空自流。

將星秋夜已收藏,魑魅紛紛蹈亂狂。生不逢時難享受,命徒隨古怎憂傷。

池魚駁躍攪池暗,海日初升伴海光。事主兩朝人讚譽,英雄從此姓名彰。

讀三國的時候,覺得人物形象很生動鮮明,有很多讓我覺得喜歡的人物,其中有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備。關羽…但是在這些人物中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和曹操。

被稱爲是儒家倫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學"。"識"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內容,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着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尖絕"曹操是個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的藝術典型家,作爲一個陰謀家,他具有無窮的權勢和貪慾,與"仁義"的劉備形成鮮明的對照。他交織在陰險。奸詐。暴虐。多疑的性格中,大權在握,則爲所欲爲,與諸葛等人的形象是鮮明的反叛,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汗獻帝成了他的.傀儡,故此被對手罵爲"名爲汗將,實爲汗賊"。但他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其形象雖不爲人喜愛,但也深刻的體現出當時的歷史環境!

(此書中也有不少的戰役,其中赤壁之戰是最重要的戰役,也是小說的最精彩的戰役,戰線長,場面大,也最爲突現作者藝術功力的筆墨,你們看了我的讀後感後可以將此書好好閱讀一下哦,真的,會讓人受益匪淺哦,一朝一代故事,頃刻間提破!)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讀 後 感讀後感——讀《三國演義》有感你讀過《三國演義》嗎?這本書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主要講了漢王朝之後蜀.魏.吳三國鼎立,他們都想一統天下而相互撕殺的事。這本書還可以學到許多爲人處世的方法,這本書中讓我刻骨銘心的有三個佳句。第一句是在第二十七回—諸葛亮草船借箭,黃公覆獻計受刑。中的“軍士把奄奄一息的黃蓋擡出去後,魯肅來到諸葛亮的的小船,問到:‘今日周瑜責黃蓋,先生爲何袖手旁觀,不發一語?’諸葛亮笑道‘子敬難道不知周瑜今日打黃公覆,是他們定下的`計策嗎?我爲何要去勸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機智.聰明,周瑜與黃蓋之間的關係入手足,不然黃蓋怎能忍着讓周喻打呢?第二句是在第三十九回—關雲長單刀赴會,曹孟德平定漢中。中的“孫權聽說劉備已經攻佔西川,就派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去討要荊州。諸葛亮猜到了諸葛謹的來意,便向劉備獻計,假意還荊州的一半地方,即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並使諸葛謹前往荊州向關羽討要。”這句中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以看出諸葛謹投奔了東吳的孫權,荊州並不是劉備他們自己的,而是向東吳借來的,現在他們要將荊州要回去了,可是蜀國的文臣武將們都不同意歸還東吳,然而諸葛亮用計來奪取荊州。最後一句在第四十一回—曹孟德斜谷退兵,劉玄德漢中稱王。中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在漢中受文武官員的拜賀,稱漢中王;封諸葛亮爲軍師,總理軍國重事;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爲五虎大將,魏延爲漢中太守,其餘官員也各有封賞。”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讀出劉備稱王之後,文臣武將們很順從劉備,大將也是些天下人皆知的精將,諸葛亮的智力也深受這些人的佩服,這也不勞劉備至仁至義的理國、安民。

人們對《三國演義》中的幾位人的評價是,劉備:一代亂世梟雄,縱橫一生落幕;諸葛亮:隆中便曉三分,曠世奇才死而後已;曹操:叱吒風雲,雄霸天下,能臣,奸雄;周瑜:青年才俊,一戰成名,一生光輝與驕傲。讀史書可以懂興衰,知更替,讓我明白了許多爲人處世的方法,也增長了許多歷史知識,我喜歡讀《三國演義》這本中國古典名著,我推薦大家讀一讀《三國演義》你也會有許多收穫!蓮華小學五年級三班陳琛月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今天,我第四次合上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是一本流芳數百年的好書,是元末明初大文學家羅貫中的著作。我對這本書百看不厭,因爲我很喜愛書中的蜀國丞相諸葛孔明,他胸藏戰將,腹有奇兵。有一副對聯概括了他一生的功績:“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水攻”。他還創造了木牛流馬、連環弓弩,八陣圖。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讓我由衷地欽佩。

對《三國演義》這本經典書籍褒揚的聲音固然是一大片,但不和諧的聲音也有很多,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一個撕碎的藝術,寫的是魏、蜀、吳三國對峙鼎立,而結果他們都舉白旗而降,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竟用一個悲劇結尾,這不是太可惜了?我覺得這些對《三國演義》不和諧的聲音跟兩個故事有關。

故事一,赤壁之戰。曹操親征劉表,劉表勢單力薄,獻城而降。但曹操貪得無厭,率荊州降兵和從北方帶來的兵力共八十三萬,欲殺劉備和孫權,奪江東,統一天下。因爲北方人雖擅長於陸戰,卻不識水戰,闞澤獻詐降書,黃蓋詐降,龐統巧用連環計,火燒連環船,再加上瘟疫盛行,最後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只剩下二十七人逃了回來,通過這一仗,曹魏再也不能圖天下,爭天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貪得無厭。

故事二,猇亭之戰。在這個戰爭之前,蜀國文有臥龍、鳳雛、法正,武有五虎、魏延、張苞、關興,可謂兵多將廣,糧草充足。219年,東吳派大將陸遜和呂蒙取荊州,殺關羽。劉備與張飛大怒,在221年,劉備親自統領精兵七十五萬,派黃忠、關興、張苞、張飛等大將殺入東吳。可是,東吳大將陸遜火燒連營,七十五萬精兵死於這場戰爭,張飛被部將張達、範疆所殺,黃忠被箭雨所射傷,後來也病亡。蜀國經過這場戰爭造成兵力不強,再也不能爭天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誰說《三國演義》是悲劇,是撕碎的藝術?我認爲《三國演義》是經典中的經典,值得大家反覆研讀,我還要進一步閱讀這本書,仔細理會其中的深刻道理。 聯繫地址:湖南省祁陽縣龔家坪鎮大坪鋪完小 龍小林 收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在三國演義中說起最奸詐的人,人們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曹操,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當之無愧。他的名言,您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也是深入人心。當時全國14個州,曹操佔10個。他一生中先後戰勝了袁術、呂布、張繡、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勢力。曹操說:假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他夠狠,敗走華容道時,道路泥濘馬不能過,他立刻下令以傷病士卒填坑,完全無視生命;他夠奸,官渡之戰,荀攸來投,問他:"袁氏軍盛,何以待之?今有幾糧乎?"公曰:"尚可支一歲。"攸曰:"無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歲。"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實也!"公曰:"向言戲之耳。其實可一月,爲之柰何?"攸曰:"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輜重有萬餘乘,在故市、烏巢,屯軍無嚴備;今以輕兵襲之,不意而至,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除了自己,估計他誰都不真正信任,古代帝王稱孤道寡,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他夠勇,基本都是親自率兵,偷襲烏巢時,親自帶少量精銳打袁紹旗號偷襲後部,這相當危險,一旦露餡必死無疑,做大事兒不惜身。

作爲曹操的敵人是悲哀的`,而他在有生之年卻很遺憾,沒用達到統一。應運而生的對手劉備,劉玄德可以說是他宿敵。當年青梅煮酒,他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但他並不向他說的那樣,意識到了劉備的威脅,他這麼說完全是迫於即將和袁紹展開的決戰二進行的拉攏人才行爲。劉備當時只是寄人籬下,憑什麼說他是英雄,靠他的雙手過膝,兩耳垂肩?

劉備,從一個賣履織蓆的小販到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真正的一代梟雄,他的奸詐比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真正做到了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某江山社稷於而不留痕跡。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從小,總聽人們們提起《三國演義》,於是便纏着家人給我買《三國演義》。無奈當時年紀太小,歪着個腦袋傻傻地聽姐姐費力地跟我解釋每—句話的意思卻還是對此模糊不清。當到了小學三年級時,終於把這本書勉勉強強讀完。可對三國還是一無所知,看了兩三遍,也只不過把裏面的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搞清楚了。但那裏面的深刻的含義又是我一個小孩能懂的?但我還是要發表一下我的觀點。小學生作文

三國時代,戰火紛飛,英雄輩出,但——誰是英雄?

劉備是英雄嗎?很多人會說是。包括我也不例外。因爲他以仁義當先,熱愛百姓。而且求賢如渴,爲請孔明出山,三顧茅廬。足可看出劉備是個賢明之君。可對三國無所不知的姑父卻說出了他的一番見解。他說劉備不僅沒有固定的城池,還沒有一隻所向披靡的軍隊,連名揚四海的名氣都沒有,而且姑父還覺得,劉備有時候還忘恩負義,盧布的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想當初,呂布曾在劉備危難之時救過他,使他避免了—場註定的敗仗,挽回了劉備的一條命。可當曹操捉住呂布問劉備該不該殺呂布時,劉備不僅不婉言相勸,還雪上加霜的說了句:"別忘了董卓是怎麼死的`!"於是,呂布就被自己恩惠過的人的—句話給犧牲了。

再說我最喜歡的人,當然是諸葛亮了。他是—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生謹慎,可爲是個奇才!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都成了流芳千古的故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裏精彩的人物和故事,使我百讀不厭。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明白這本書的深刻含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讀了三國演義,我深有感觸,書中有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如:周瑜火燒赤壁、陸遜火燒連營等,給我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印象。

作者羅貫中爲讀者講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百年的歷史故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收袁紹、袁術。國號爲魏,最後一統天下;劉備是皇叔、三顧茅廬,請出了“臥龍”――諸葛亮。打着“光復漢室”的口號,與孫權聯和抗曹,國號爲蜀;孫權在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站穩了腳跟,國號爲吳。作者緊三個國家的矛盾鬥爭爲主線。

三國演義還成功的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諸葛亮――綸巾羽扇,身披鶴氅,素履色絛,面如冠玉,眉清目朗,高八尺,飄飄然有神仙之姿,還足智多謀,爲人忠心耿耿;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爲人狡猾、殘酷、多疑;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目能自顧其耳,爲人仁義、善良、能禮賢下士;孫權――紫髯鼠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膽略超羣;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但他氣量狹小,還嫉妒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活活氣死。這麼多人物裏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爲他很聰明還心胸寬闊。

三國演義裏我印象最深的事有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兩場戰爭都是以少勝多,官渡之戰中袁紹不聽許攸的建議,驕傲自大,導致許攸投奔曹操,曹操聽從許攸的`建議,火燒袁紹的糧倉,把袁紹打的落花流水。赤壁之戰中曹操自以爲是,輕信了龐統的建議把船連在了一起,最後被黃蓋的火攻打的狼狽逃竄。這兩場戰爭讓我知道了做人、做事要謙虛。

三國裏有幾句話讓我銘記在心,如:“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句話讓我知道不要太追求勝利,敗了也不要氣餒,要更加努力;“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做事不能浮躁,要心靜,我以後學習不能急躁,這樣纔能有更大的收穫。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當然我並不是着迷於書的內容,而是有一種感覺讓我難以忘懷。坐在陽臺上軟軟的椅子中,將書本平攤在雙膝上,再沏上一杯咖啡,那醉人的香氣讓我無法忘懷,然後看着書,便被那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

我最近看了一本好書,那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作品《三國演義》,剛看不久就欲罷不能了,我的父親說男孩子一般都喜歡看三國,可我這個女孩子也對三國有了很濃厚的興趣,其實只有我知道是那一個個鮮明的故事情節讓我如癡如醉、不能自拔。

在作品《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喜歡的無非是那幾個情節。首先是曹操與劉備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我不得不承認曹操很聰明,他說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就是他曹操和劉備,能說出這話,說明曹操這個人不簡單,未卜先知,劉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才。曹操是如此的有自知之明,知道劉備日後定會成爲他的大敵,但他也不忍心殺良才之士,這才稱得上爲一代梟雄,一世偉才。三國年間是一段混亂的時期,從張角叛亂起就不得安寧,後來更是英雄輩出,戰亂不斷,生靈塗炭,在那個年代中沒有一個男人是沒有野心的,而最大的目標就是要一統天下,成爲天下之主。鬥來鬥去,到最後只剩下了最強大的三方勢力,最大的勢力是一曹操爲首的朝廷,其次是以孫權爲首的東吳,再其次是以劉備爲首的蜀漢。顯然,當年曹孟德說得沒有錯,劉備從沒有勢力到現在的稱霸一方,可以跟曹操、孫權抗衡,劉備確實不簡單啊!由於當時曹操的勢力是這三方勢力中最強的,所以魯肅和諸葛亮主張孫劉聯盟抗曹,這樣東吳和蜀漢纔不會在祖國的土地上消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於是這三國鼎立的局面就一直持續了好多年,後來三國被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所統一,建立了西晉王朝。那浩浩蕩蕩的三國史才得以劇終。對於我這個旁觀者來說,這樣的結果似乎有些不盡人情和出乎意料,曹、孫、劉爭了一輩子的天下卻被司馬氏給統一了,這讓讀者們多少會有一些詫異。但這就是歷史,無法改變的事實。

當我把那本厚厚的作品《三國演義》看完後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我愛書,我愛三國。也許只有在讀書時,我纔會得到一個真正的我,認識到一個真正並且純粹的我!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去年九月份,爸爸推薦我和他一起閱讀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剛開始,我並沒有信心,擔心自己看不懂,直到爸爸告訴我許多蓋世英雄在那個時代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讀完《三國演義》,我深深體會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作者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近200個人物形象中,我印象很深的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

我最敬佩的要數諸葛亮了,他是一個忠臣,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而且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可爲是個奇才!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聰明就是讓我學習的最好榜樣!

再說關羽,一個黑臉,大胡,丹鳳眼,臥蠶眉的大將軍,也是五虎大將之首。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關羽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而且我對他的感覺也不好,雖說是一個人才,非常聰明,且善於打仗,但有謀權篡位之心。不過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而且沒有殺劉備,雖當時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並不是很壞,畢竟他還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開頭,就把人帶進了那三國鼎立,誰與爭鋒的時代,心情也激動了不少。《三國演義》裏又感人,有毒辣,有激烈……讀之不禁讓人拍手叫好。

是的說起三國演義,每個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宴桃源豪傑三結義”。“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的劉備;“身長九尺,鬢長兩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的關羽;“身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笨馬”的張飛。這三位豪傑一聚首,一結拜,是小說生動了不少,才引出後文一大堆精彩情節,讀到後來,認爲劉備這大哥當對了,雖無關張二人之勇,卻有沉着穩重之勢,才能“三顧茅廬”請到那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

在“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這一回,讓我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周瑜好歹也是孫權的軍師,竟中了諸葛亮的雕蟲小技,讓孫權心甘情願幫劉破曹,看來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周瑜爲了小喬,孫權爲了大喬,不讓曹操奪走,甘願與曹對立,這也告訴我了一個道理:學習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還得了解空氣,才能讓別人心甘情願依着你。周瑜不愧是周瑜,後來發現自己中了計,才咬牙切齒,深知諸葛亮不可小視,三番五次的相知諸葛亮於死地,讓他三天找來十萬支箭,周瑜認爲這樣可以難倒孔明,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以除後患,沒想到他的計謀還是被諸葛亮料到,纔有了“用奇謀孔明借箭”,諸葛亮就是諸葛亮借天氣是曹操面紅耳赤,諸葛亮這一借可謂借出了本事,不禁讓我這個讀者讚歎不已,也讓周瑜佩服不已。因此,兩人共商破曹大計,那就是“獻密計黃蓋受刑”。爲了吳國,這位忠心的老將甘願北大一百脊杖,五十棍,看着書中黃蓋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昏厥幾次,我早已熱淚盈眶,爲這位忠臣鼓掌,正是“勇將輕身思報主,謀臣爲國有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