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1

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全面啓動,而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作爲一名數學教師,經過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探索,談幾點自己的見解和體會。

一、推祟新的教學理念,轉換教師角色

教師要實現由“主角”向“配角”的轉變,必須具備三種先進的教學理念,首先是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理念,即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激活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具有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創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是以學生爲教育主體的理念。它要求尊重學生動手學習的權力,要選擇、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最後是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的理念,即建立科學、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教師的角色轉變體現在五個方面:一要從教學實踐者向實踐與研究者並重轉變,教師在職教學的第一線,通過長期的教學體驗,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果在實踐的層面上不斷研究教材、總結教法,再不斷學習和借籤他人優點,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一定大有收穫;二要由生物課程的傳授者向實施與開發者並重轉變,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促進了人類社會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知識的不斷更新,要求廣大的教師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時代洶涌澎湃的改革浪潮。這就需要有二次開發課程的能力。要具備挖掘教材的能力、教材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能力,開發新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能力;三要從單一的教育者向教育與學習者並重轉變,現代社會提倡終身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真正成爲名副其實的教育者;四要教案的執行者向生物課堂教學的創造者轉變,教案是一份藍圖,它是上課的前題,過分地一成不變的依賴教案,將會束縛自己的教學行爲,必須創造性地運用,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五要從師道尊嚴的長者向亦師亦友轉變,要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差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出現的錯誤要正確對待,認真分析,找出解決的辦法,切忌諷刺挖苦學生,傷害其自尊心。

二、反思教學行爲,轉變教學方法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觀,潛意識存在通過學習獲得的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並且通過教學發揮出來。特別是經過新課改這場聲勢浩大席捲全國的“洗腦風暴”,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我,形成優良個性品質,這有利於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就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轉變教學方法,形成正確的課堂教學觀。

首先課堂教學是思維教學,一個思辨的、有思想的課堂,必須突出一個“靜”字,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課堂上該靜則靜,不能只強調活躍,一刀切。每個學生思考都有一定的侷限性,這就需要把每個人的思考拿出來,讓大家討論明辨、爭論,互相取長補短。這時課堂活躍起來熱烈起來。當動則動,當靜則靜,動靜結合,要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教有思想的東西,學生從你的思想的知識中去感受思想,學會思想。

課堂教學還是生活教學,也就是師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髮展、自由探索知識和教師智慧展現的教學。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師生雙向交流的過程,是知識反饋的過程,是心靈與心靈碰撞的過程。爲此教師要創造出一種探求知識的情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喚起一種深深的感悟。

在課程改革之後,課堂教學更加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從原有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去我們的傳統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抹平了學生的個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質教育,原因在於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學過程切忌整齊劃一、統一教學,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次教學,努力把因材施教發揮到極致。而且,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作爲教學對象的學生,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產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尤其對於外語教學來說,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參,而且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以及具體要實施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簡練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在教學過程後,要及時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哪些缺點與不足,從中悟出道理,總結經驗,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深入瞭解自己的學生,分析學生的學情,尤其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和人格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提問以及佈置課後作業等環節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相關一些難易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基本都能回答上,從而體驗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課前預習,課後輔導以及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都要從層次性出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使他們能夠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並適時加以啓發、引導,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師角色不同,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作用的轉變。也就是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啓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教師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開啓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2

今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專題講座,專家精彩的講解,讓我對職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我先回憶一下專家講解的主要內容。

第一,專家主要講解了課程改革思路與實踐,

第二是課程體系建設的內容。

其次我就這次講座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技能人才培養的出發點是人才觀、評價觀、能力觀、教學觀。瞭解了新的職業教育課程設計遵循六大原則:

一是以職業活動爲導向,而不是以知識系統爲導向;

二是以能力爲目標,而不是以知識爲目標;

三是以素質爲基礎,而不是以應試爲基礎;

四是以學生爲主體,而不是以教師爲主體;

五是以項目爲載體,而不是以邏輯爲載體;

六是以實訓爲手段,設計出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而不是知識、理論、實踐分離的課程設計。

鑑於以上幾點,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

(1)將課程按照實施的時間劃分爲單元。確定每單元課程目標,首先要準確敘述課程的能力目標,然後確定相應的知識目標、情感目標、素質目標等。

(2)課程的評價標準和課程所有的活動,必須以學生爲主體。

(3)選定每單元課程訓練單項能力的任務。強化課程的實踐環節,準備大量訓練任務,進行反覆訓練。用各種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程實踐,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4)設計“能力的實訓過程”,確定演示、實訓、實習、實驗的內容,做好實踐教學的各項準備。整個實訓過程要以學生爲主體,以專業活動爲導向。以學生能力的提高爲目標,安排訓練的項目任務,不是僅着眼於具體的拆平和任務。

(5)做好有關的知識準備。但首先不是“系統的理論知識”,而應儘可能是“系統的應用知識”,教師應當從使用出發,對原有的知識體系應用的角度進行新的系統的改造。以課程任務的需求爲主要依據,確定課程涉及的知識內容。於是,“知識理論夠用爲度“就有了實際可行的依據——以課程的項目任務爲衡量基準。系統的知識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成任務之後,歸納總結出來。

(6)涉及課程內容的引入、驅動、示範、歸納、展開、討論、解決、提高、實訓等過程。教師要學會使用行動引導教學法。從直觀實例開始,按照初學者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增加信息量,選擇合適的臺階,小步快進,力爭提高課堂效率。

(7)做好板書、演示、展示、示範操作設計和實物準備。

同時,在課程的建設中,專業教師應注意一下幾點:

(1)要教“課”,不要“書”。“課”的內容是根據畢業生職業崗位要求制定的,“書”的內容是按照知識體系或敘述體系設計的。課程教學必須以課程目標爲準,不能以課本爲準。

(2)要設計,不要照本宣科。對於課程教學而言,沒有一本是可以照本宣科的,自己寫的課本也不行。因爲書寫的邏輯和講課的邏輯是不同的,從課本到課堂需要一個教學設計過程。

(3)要應用,不要單純知識。職業教育要求打破單純傳授知識,盲目積累知識的教學方式。突出能力目標就是要讓知識爲做事服務。

(4)要能力,不要單純理論。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這是高效學習的必有之路。

(5)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應付。教師要有精品意識,要把自己有興趣的課做好、做精。以這個課爲中心,逐步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和教學水平。

(6)教無定法。要認定原則,但固執堅守某種具體的模式和方法。課程評價則最終目標是效果,要鼓勵創新。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職業院校改革的核心,是在學校創造企業換進和企業氛圍,以企業理念、企業文化要求師生;以企業理念、企業威化改革課程和教學;以企業理念、企業文化改革學校管理。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3

近年來,無論是高等學校或是普通中等學校,先後陸續地進行名目繁多的教育評估,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提起檢查、評估,教育界的人士並不陌生,它們不僅給學校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工作,而且伴隨檢查與評估而滋生的不正之風,給教育界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在各種檢查和評估活動中,義務教育達標檢查無疑是影響最大的,它不僅涉及面最廣,而且持續的時間也最長。

衆所周知,義務教育起源於歐洲,最早德國於1619年就頒佈了義務教育法,到20世紀初歐美國家大都頒佈了義務教育法,實施年限不同的義務教育。目前,發達國家都是實行巧年的義務教育,甚至連我國的香港和澳門也都實行了巧年的義務教育。因此,義務教育是國際規範的法規和政策,它具有特定的內涵,不能隨便使用。義務教育是由英語的pulsory edueation一詞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強制性的、強迫的或被強迫的教育。強迫誰呢?義務教育主體雙方都要受到強迫,即政府和受教育者或其監護人。按照義務教育法,政府必須爲受教育者支付全額的學費,而受教育者或其監護人,必須保證完成義務教育,任何一方違約,都將承擔法律責任。真正的義務教育法,政府與受教育者或監護人是對等的,而我國早先的義務教育法是不對等的,政府擁有權力,而不履行義務。當然,政府方面也許會說國情特殊,但就不該使用國際規範的“義務教育”這個名稱。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開始的義務教育達標檢查和評估,是認認真真地走過場,雖然教育部向全世界宣佈已經普及了義務教育,可是國際上並不認可,他們批評說,中國的義務教育法“形同虛設”,“是把國家本應投資的學費轉嫁到民間”。由於對這種不實事求是的評估沒有總結教訓,錯誤未能得到糾正,所以各種假評估的做法越演越烈。最典型的莫過於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不僅廣泛受到關注,也普遍受到批評。

前車之鑑是一句告誡人們要總結和吸取教訓的成語,它是說前面的車翻倒了,而後面的車不能再重蹈覆車之轍。如果說我國過去的教育評估搞砸了,那麼今後的評估應當吸取前面的教訓。可是,我們的教育似乎並沒有吸取教訓。這幾年,在基礎教育領域裏,又開展了內容涵蓋很廣的督導評估。8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的意見》的通知,8月,又印發了《中小學體育工作督導評估指標體系》的通知。於是,在全國範圍內,又開展了各式各類的督導評估。這些評估都與明確的功利目標掛鉤,如示範學校、合格學校、“普九”達標學校、普通高中星級評估、衛生達標創星工程、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依法治校合格學校,等等。案例中披露,一個基層學校在9至11月的3個月中,要接受12個內容各異的檢查與評估,平均每個月要完成4項評估。試想一下:面臨如此之多的檢查和評估,學校領導哪還有精力抓工作,教師何以能安心備課教學,學生怎能靜心學習?對此,學校反映說,這種檢查嚴重地干擾了學校的正常教學,不是促進而是幫倒忙!

過去檢查和評估的一般程序是,教育領導部門提前發出檢查的通知,規定檢查和評估的內容,而下屬學校都要成立專門迎檢小組,制定和部署迎檢的計劃,甚至還要寫出規範的迎檢歡迎詞。由於各種評估太多太濫,所以各個學校都有了應付檢查的辦法,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人形容說這種評估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也就是說上面各領導部門都要向學校下達檢查和評估的任務,使得學校不堪重負。這種窮於應付的檢查和評估,必定導致走過場,甚至弄虛作假。

教學檢查和評估,作爲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種手段,如果正確地使用,是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我們質疑我國過去所進行的教學評估,並不是籠統地反對一切教學檢查與評估,而是不贊成運動式的、行政化的、勞民傷財的和不真實的各種檢查與評估。經驗表明:運動式的檢查,必定是一陣風,正如羣衆說的,運動來了一陣風,運動過後無影蹤。同時,檢查過多,多則必濫。如果評估過於功利化,也必然導致弄虛作假。這些都是前車之鑑,不可不牢牢汲取,以防重蹈覆車之轍。

那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檢查與評估呢?根據國外的經驗,爲了適時地、真實地反映教學工作的狀況,應當採取獨立的、隨機式的和非功利化的檢查與評估。首先檢查和評估必須去行政化,實行獨立的檢查與評估。所謂獨立的評估,是指建立獨立的教育檢查與評估機構,既不隸屬於教育行政部門,也不受他們的指揮與支配。這種機構由懂教育的專家和高素質的專業人員組成,他們具有較高的法制和公平意識,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能夠按照教育與管理規律辦事,不受賄、不拘私、不講情面,他們只受法律和職業道德的監督與制約。這樣就避免了一些領導的官本位主義,爲了炫耀自己的政績而自吹自擂,甚至弄虛作假。

其次是隨機式的檢查與評估。這種檢查與評估,是由獨立的評估機構設計出科學的評估體系,事先不12全文查看發通知,不公佈檢查的項目和內容,由獨立的評估機構掌握並對受查學校進行隨機調查,作好檢查的記錄。也許,一次的檢查不足以說明一個學校教學工作的全貌,如果把一年或幾年的隨機檢查統計出來,其綜合的調查結果就具有客觀性、代表性和科學性。

再次是非功利化的評估。這種由獨立評估機構進行的評估,不設定評估的功利性目的,既不劃分等級,也不頒發獎勵,只公示獨立評估的結果。這種公示的信息,對於所有的單位都是公開的,也是公平的。至於這種評估的信息有何用處,各部門和各單位,都可以根據需要採用。例如,教育部門可以據此評價學校的水平,甚至劃分學校的等級;人事部門可以據此錄用人才;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滿意的學校;各專業部門,也可以據此評價學校某方面的工作。這樣既能反映學校的真實情況,又避免了多頭檢查與評估,大大減輕了學校的負擔。

學校的中心任務是培養人才,因此學校的檢查與評估工作必須圍繞着這個中心進行,千萬不能面面俱到。上面提到的某學校接受的13個項目的評估,如普法、敬老、廉潔文化、衛生安全、全員德育、民主評議行風、綠色生態區等,似可不必單獨進行檢查與評估。教育評估應當重點圍繞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領導作風,教師的水平與職業操守,學習的風氣與教育質量等。那種事事都要檢查和評估。事實上是不相信辦學者的表現,是不尊重他們獨立自主辦學的權利。檢查與評估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手段。我相信,一個學校只要有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有了堅強有力的領導,有了良好的學風,那麼其他許多日常工作都可以帶動起來,何必搞那些勞民傷財的不真實的檢查與評估呢?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4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爲一項關係教育全局的系統工程,正大步向我們走來。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評價,強烈地衝擊着原有的教育體系,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的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在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的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科學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二十世紀的教育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尤其是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內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日益先進,都真正意義上醞釀着教育領域內的全面革命。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出路,作爲一名教師,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改革的緊迫性和必然性。由此,產發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一、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教師應當怎樣應怎樣認識?

我認爲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要有新的教育觀念,首先是新的人才觀念,其次是要認識到自身角色的變換,要對立大教育觀念,成爲教育過程的設計者,助學者,行爲品質的示範者。只有改變以往家長式的教師角色將目光放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走上了樹立暫新的教育理念,告別舊的教育觀念的道路。

二、教師應當有更新自已知識的能力。

二十一世紀要求年輕一代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聰敏的智慧,開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這一切都不是在書本上可以全部學到的。不管是什麼樣的時代,教師在培養人才中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因此,我認爲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將成爲教育成敗的關鍵。

作爲教師,無論是教什麼專業,都需要提高人文科學素養,只有這樣,才具備了二十一世紀教育觀念上的第一步突破,如果教育者自身知識陳舊、落後,又怎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呢?

三、在樹立全新教育觀念的.同時,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及操作技能。

本人認爲掌握教育技術本身就是一個知識更新的過程,這是作爲新觀念教師所必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素質,正如文中所談到的:“如果教師的觀念還沒有轉變,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體軟件教材,他也只能當作一個簡單的教具。”

因此,只有更新教育觀念才能將教育技術和教學方法緊密相結合。

總之,教育技術在教學中,乃至未來的教育中,都將佔有重要地位,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觀念,已經爲廣大教師開闢了一條提高課堂教學含金量的大路,我們只有順應時代要求,才能在未來有所收穫。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5

通過學習,我感覺《綱要》的每一條都是針對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脈絡很清晰,應該說把握住了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衆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脈搏。感觸最深的地方就是《綱要》中提及的“育人爲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國家把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種高度是體現了教育在新時期的重要地位。通過綱要的學習,收穫是非常豐富的,它引發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一、領會綱要精神,明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內涵

把育人爲本作爲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爲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把改革創新作爲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知識社會,信息時代,人們對於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視,教師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關鍵因素。

把促進公平作爲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促進公平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對我們教師來說就是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歧視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進步。

把提高質量作爲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要求我們教師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強化課堂教學,提高資源建設質量,確保教學質量及育人質量。

二、結合我校實際,大力發展繼續教育

這次綱要將構建“終身教育立交橋”作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將努力形成“學習型社會”作爲三個戰略目標之一,突顯了黨和國家高瞻遠矚,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對於我國實施科教強國、人才強國戰略有着無比重要的意義。

當今的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產業、職業、行業在不斷進步的同時對勞動者的素質有着越來越高的要求。面對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空前激烈的人才競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及時瞭解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和趨勢,並將其運用於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以不斷地提高和創新,是時代進步的要求、是國家強盛的動力,也是個人發展的必需。21世紀的教育應當是不斷造就人、不斷培養人、不斷髮展人全部潛能的過程。作爲指導未來十餘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終身教育立交橋”的提出和實施將使各種教育形式銜接、各種培訓方式並舉、各類學習資源互相融通,爲全民終身教育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方便。作爲一所現代遠程開放大學,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立足滿足羣衆教育需求,促進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加快發展繼續教育,搭建終身學習的“立交橋”,爲建設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落實綱要精神,不斷提升自身整體素質.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把提高質量作爲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爲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傳道必須精於道,要授業必須精於業,要解惑必須先自知。作爲一名教師應時刻不忘記學習,善於學習,具有學習意識,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

教師是一個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真知的人,教師應當不斷地提高自已的專業素養。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不斷的完善自我,充實自我。“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當今社會,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新觀念,鑽研業務,成爲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師。要講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學相長。

作爲教師我們應該瞭解到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是相輔相承的教育原則,既要堅持原則,公正無私,又要耐心細緻,循循善誘。在教學上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創造平等、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強化支持服務意識。

總之,學習《綱要》,就是要把綱要精神植根於具體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增強創新能力,爲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6

教改的目的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將新理論、新思維、新與實踐活動緊密相結合,從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過去老師要學生學的作風,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爲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和學習新知識,通過靈活有趣的學習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網上知識是豐富多彩的,高尖科學技術,在網上隨處可見,相比之下,我覺得我的知識太缺乏,我們要努力去學習,將被動變爲主動。在信息時代中,網上資源共享。

網絡環境下教學資源是開放的;知識通過網絡跨越時空,在網絡上學習是沒有時間、空間、權力等等條件所限制,它將世界每個角落的距離拉近,爲學習知識提供良好的條件,網絡教學具有開放性;學生根據個人情況選擇自主性和個性化的內容進行學習。

在學習中將原理中的重點、難點、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活動中體現,在實踐中自己結合理論的知識進行分析和設計,從中提高自己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和,使自己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在有效的學習時間內取得較大收穫。

學習不單學習了書本上基本知識,還體現了團隊精神,自己已從事工作,從工作中我也有所認識,一個企業發展是否良好,企業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勝利和生存發展,與整個公司人員的團隊精神是相關的,個人的力量是單薄,所以通過學習,使自己更加體現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我們的班級進行分組開展活動。通過網絡,進行師生間進教與學交流、同學之間的互習,使學習氣氛更加濃厚。

的改變,在最初時,感到不太適應,總是覺得有缺陷,但當通過自己學習掌握一定知識時,感到非常高興,漸漸地適應過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原本是自己講解的內容設計成問題,讓學生尋找答案,將答案做成電子,在老師起引導下,學生替老師講解。老師爲學生搭一個學習舞臺,爲學生提供學習創新機會。同時老師的教案在網頁上可以下載,適合成人教育,避免因工作忙而缺課。同學在學習時遇到難題時,可以將難題發到老師的網站上,通過網頁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班級、小組、個人在網上均建立網頁,通過網頁將多個單元連成一體,將他們的作業和信息放在網頁,老師和學生通過網頁進行教與學,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

網上教學具有挑戰性的教學形式,在將來的國民教育中將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也體現了教育水平的提高,標準着信息技術的發展,網上教學愈來愈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在未來的教學模式中是最受被教育者歡迎的教育模式。網上教學改變過去老師要學生學習的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向開方性教學模式發展,教學重心由老師教學轉向學生自主學習,在信息時代中,學習資源在網絡上共享,網絡環境下教學資源是開放的;知識跨越時空限制。網絡環境下教學過程具有開放性;學習過程中,老師與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相互交流;學生自主選擇地選擇具有個性化的知識學生。

在學習網頁設計的課程中,我學不但學到了網絡操作的知識,如Email的創建、網頁空間的申請等等,而且在實踐中學到許多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以及提高了一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上網過程中,瞭解不少的高尖科技和信息技術。學習資源和理論知識不單侷限於課本,在網上的資源無比豐富。

通過網絡教學,學生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適合成人教育模式,學生都已參加工作,有時候工作與學習發生衝突時,通過網絡,最大限度地解決缺課的問題;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能力、加強團體合作精神;在幾個月的學習中,在網上學習很多計算機的理論知識,並在課堂設計中,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中,使理論知識更加紮實。在這次教學中收穫不少。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7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論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創造性的“行”。

創造性的“行”首先要“敏於行”。先進的東西是有有效期的,學了要馬上用,不然再好東西也會“過期的”。我們經常看到許多教育界同行學習的機會不少,國內外到處跑,可實際工作改進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較遲鈍的緣故。因此,學到的先進東西和思考到的好點子要馬上付諸於行動,不要依賴“等、靠、要”。學校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諸多有利條件,但我們決不能坐等好的條件從天而降,不要等萬事俱備才邁開腳步,創新的路是“等不來的”。“上路了,夢想才真正開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變,在路上不斷完善才是我們應走的正確之路。

創造性的“行”還要“勇於行”和“智於行”。創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條新路,一條難路,這需要勇氣與智慧。許多教育者都糾結在這樣一個問題上不得解脫——教育的大環境並不是那麼有利於教育改革時我們該怎麼辦?是抱怨不休?止步觀望?還是逆水行舟,知難而上?我的答案是後者。任何的改革都不會有坦途,不怕承擔風險,不怕失敗,迎難而進,以改革家的氣度領導學校工作,開拓發展,是校長成功的動力。悲觀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積極的人勇於創造有利因素 ,擺脫不利因素,創造有利因素,學校辦學品質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決了“勇於行”還要解決好“智於行”。行動智慧決定了行動質量,校長的辦學智慧應體現在其“領”與“導”上。“領”首先要領對路,要科學地把學校引領到適合自己學校的發展之路上,這是一條實事求是的路,這是一條先進的路;這是一條堅守育人爲本,遵循教育規律的教育綠道。“領”還要領得好,要領得有藝術,要做思想的引領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學校師生引領到一個人人都想爲之奮鬥的共同發展願景中去。“領”還得領在前,率先垂範要體現在行動的領前上,要求師生們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導” 首先要疏導學校困節,師生們們難以解決的困難就是需要校長站出來去幫助解決的事,它包括學校管理、後勤、社會資源以及教師思想、業務、家庭等不利學校和師生髮展的一切問題。“導”重在疏導與疏通,“導”不是簡單的高壓和控制而是服務、支持、溝通與指導。“導”要“導心”,人文關懷和人性化管理是“導心”良方。

行路難,不等於無路可行。面對教育改革大潮的襲來,校長作爲學校的領路人需要帶來大家“敏於行”、 “勇於行”和“智於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條教育綠道,一條生機盎然的教育發展之路。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8

認真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根據綱要內容,我們應該將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長遠,從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培養方面提出我們的教育觀必須要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應該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以人爲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等都緊緊圍繞着“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一、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目前,我國農村(少數發達地區、富裕地區除外)廣大地區,教育現狀堪憂,校舍破舊(或者根本就是危房),實驗室缺乏(或者乾脆沒有),運動場不標準(或者壓根兒沒有),醫療衛生設施缺乏,教學設備不足,住宿生活條件差以及師資特別是合格師資嚴重缺乏,教學質量不理想等問題,

1、教學設施的改進:

配備實驗課(實踐課)所必需的標準的設施、場地,儘可能爲所有農村學校建標準運動場,這是培養健康人才所必需!配備必要的取暖、降溫、飲水等設施,避免廣大農村師生在痛苦的煎熬中上課。爲所有的農村學校設立醫務室、心理諮詢室,保障廣大師生健康。

2、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城鄉學校教師定期交流制度,特別是城鎮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支教的制度:目前,我國優勢教育資源絕大部分集中在城市,這是造成農村學校教學質量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要改變這種不合理佈局,就必須建立城鎮學校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支教的制度,具體做法:

二、教育教學及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高中階段應取消文理分科,高中階段的文理科課程都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分科之後造成很大弊端,使學生的知識面非常狹窄、偏科!這大大降低了我國人才的國際競爭力!也降低了我國人才的創造力!包括我本人在內的很多人都是文理分科的受害者!希望這種悲劇儘快結束!

2、減輕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的辦法措施:

A:轉變觀念;改革學生、教師考評制度,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重的原因從根上講有體制的原因,也有觀念的原因,目前的體制和觀念直接導致了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學方式!

B:減少學生作業;刪掉某些陳舊過時的課程,增加選修課(如藝術類、科研類、體育類等課程);減少課時、增加課外活動時間;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考試。

3、改革考試、招生制度:考試製度改革,我主要談升學考試,這方面我國應參考發達國家經驗,一方面可以增加升學考試次數,比如一年搞兩次。另一方面,升學考試不能以一張試卷定終身!還應參考學生平時成績、社會工作(志願服務)、特殊才藝、誠信記錄、身心健康狀況及面試表現等綜合因素。招生制度:我國目前的招生制度明顯存在幾個不平衡,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沿海與內地之間、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之間。農村學生、落後地區學生在高校學生中的比列越來越小,長此下去,會形成惡性循環,降低整個國家的競爭力!

4、在整個綱要中,一共有7個明確的“教育公平”的表述,促進教育公平的一種方法就是遠程教育,而且在報告的各處都有所體現。注重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尤其是中小學的教學資源,同樣也體現了促進教育公平的思想。

這裏的遠程教育主要針對的目標是成人教育,需要提供硬件以及資源,同時也要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對於終身教育來講,遠程教育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可是目前人們對它的認識還不夠,所以需要建設的不但有一些資源性的軟件,而且還有基礎作用的硬件。

國家重視少數民族地區建設。但在將遠程教育應用於少數民族地區時,因當學習者的可能特徵,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遠程教育的相關要素可能要有一定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的爲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服務。《綱要》中提到對“農遠工程”的進一步開展,同時,也看到了“強化信息技術應用”這一說法,我們很多地方的教師,信息技術素養還有待提高。這一點,也是我們教育技術應該努力的。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9

爲深入學習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進一步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加快實現學校高質量特色發展,按照市工委辦的統一安排部署,今日上午,我校召開全體教師大會,在四樓會議室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聆聽了專家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解讀。會議由校長袁德平同志主持,除4名教師公出外,50餘名教師參加會議。

聆聽完專家報告,袁校長做簡要總結。他指出,《總體方案》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這是全面深化改革在教育領域的一次重要嘗試,從黨中央關心、羣衆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入手,破立並舉,一定會成爲我國今後教育發展的“指揮棒”和“方向盤。我校要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堅定改革信心,制定工作清單,奮力推進學校教育評價改革工作,切實讓各項任務舉措落地見效,努力實現改革目標。

通過此次學習,老師們更加清楚了今後的工作方向。會議結束後,與會人員都認爲獲益良多,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會議精神並做好傳達工作,結合各年級組、各備課組情況,加強教育評價改革工作落實,共同推進我校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並在會後上交了個人學習的心得體會。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10

課件的開發製作應該緊密結合教育發展的新需求,強調內容質量和科學設計。

高質量的互動課程要體現在對內容的提煉、梳理上。要重視文字信息的層次梳理、邏輯梳理,圖形、圖表信息的可視化設計。

課件的科學設計要體現在技術輔助學習的有效實現上,要把教育心理學,設計心理學和互動行爲相關的理論研究有效落實到具體的課件設計上。讓高水準的課件真正起到輔助老師教學,輔助學生學習的作用。

《總體方案》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我國教育的正確價值觀和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遵循了教育發展規律和教育改革邏輯,必將有利於加快構建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開新的局面,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全面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心得體會11

高校除了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能力素質的培養,這樣纔是國家和社會需要的人才。

網絡教育的學習,雖然不是面對面的教育,但是高校可以通過開設多樣化的培訓課程,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感化、激勵學生積極努力地去學習,相信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所長。高校通過與學生的互動,關心、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堅持以學生爲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改變、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幫助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營造健康的教育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