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15篇)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研活動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15篇)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1

在5月11日到西昌月城學校參加成都樹德中學與月城學校教研活動後,自己收穫很大。

語文教研活動中,月城學校楊娟娟老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堂精彩的《化詩入文》作文指導課,楊老師課堂設計合理,教學思路清晰,用了圖文並茂的方式及音樂渲染,一步步引導學生如何在作文中會用、善用、巧用詩歌,從而增加作文文采的方式方法交給學生,並抓住時機指導學生們注重朗讀技巧,整堂課如行雲流水,學生配合也很積極,課後,我仔細思考,覺得今後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應該多靜下心來思考如何將寫作技巧教給孩子們,不要急於求成,每堂課設置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去慢慢實施,才能起到實際效果。成都樹德中學鄭少娟老師講解的是中考詩歌鑑賞技巧《一樣送別,幾多情》,鄭老師將十首送別詩組合在一起,引導同學們思考同爲送別詩,但情感不同的微妙之處,對中考複習幫助很大。雖然課堂氛圍不夠活躍,但是同學們更多的是在靜心思考,老師在積極點撥和引導,最終帶領孩子們解決了很多難題,相信課後,孩子們受益匪淺。鄭老師能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迎刃而上的教育方法值得我學習,她對專業知識執着的探求精神也讓我敬佩。

兩位老師課堂選材不同,上課風格各異,但是我都從中收到啓發,我要將本次教研所學積極運用到以後的語文教學中,讓自己和學生都能更快成長。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2

通過本此活動,三位教師的課讓我心裏有了一些想法。第一節課中心小學的女教師我個人感覺只是爲了教學生知識而教學,第二節同類課老師結合學生實情來教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第三節課鎮小的男教師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大膽思考,可以說本節課的亮點是教學生如何去思考。

我們習慣上認爲,教師“挖深洞”---講得越多、越細、越深、越透,學生學的就越快、越好,教師帶領學生“鑽山洞”,總比學生自己摸索要來的更快一些。事實上,我認爲這樣做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惰性。特別是通過下午的幾位教研員的評課,使我深刻認識到,數學課堂上應該讓學生自學、思考、討論、交流,師應講得很少,教師一般講課都在15分鐘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鐘,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通常達到25分鐘以上,理科如此,文科也是這樣。

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在各方面的習慣相對來說很差,我一直苦惱的是怎麼能讓學生改變下。通過去教研室王鵠老師的一席講話,讓我有了新的認識,習慣的培養還是應該在讓學生學會思考,課堂上學生會思考了,就會有興趣的培養以及分析,探究,這樣一切問題就解決了。這次教研對於我個人來說促動很大,所以我們每一位老師只要找準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會思考),思考,學會思考問題,形成合力,腳踏實地的堅持下去,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我們自己的教學特色。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3

一、注意積累基礎知識

1、熟悉教材,把握“根”、“源”。

歷史基礎知識永遠是歷史科開卷考試的“本”和“源”,xxxx年曆史學科中考的考試要求是這樣的“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爲依據,以人教版教材爲主要內容,在考查歷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着重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歷史知識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試題要體現歷史與社會及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繫,並具一定的人文性和開放性。”

由此可見,要想在歷史科考試中取得優秀的成績,就得提高思想認識,放下以前那種“反正到時候都是可以翻看歷史課本就得到答案……”。應該清醒地看到以下的幾個關鍵點:首先,中考時是政史合卷,起碼有8本或10本課本伴隨着考生進入考場,在有限的兩個小時裏,如果每一題都要把這幾本課本都翻過一遍才找到答案的話,能得到及格都已經不錯了。第二,考試的特殊性質和特殊的心理作用也不可能給考生帶來任何有利的因素。如果平時不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那在考場上只有更多的緊張成份。第三,如果平時不注重對歷史的解題能力的訓練,那麼到考場上的考生面對應該可以得到滿分的題目還是隻可能得到80%或90%左右。所以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上,要踏踏實實上好新課,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歷史事件發展的有關背景、過程、內容、性質等等這些最基礎的知識。當然,還要注重歷史的複習指導工作。

2、熟悉教材,注重梳理。

關於歷史的的複習,教師必須教會(指尖子生、中等生)或幫助(學困生)學生動手梳理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把這些按歷史發展的階段、順序,以點帶面。以面連線,形成點、線、面立體式的知識結構。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分析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徵和規律,爲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打牢基礎。做好這一環節,也是得十分熟悉教材,因爲不熟悉教材的話,學生就會不知道這個知識點的大概位置,臨考的時候才匆忙翻書,還是會出現前邊已經出現過的“不良反應”,造成“遺恨終身”。

二、學會積累有效的答題方法,提升答題能力

歷史科雖然是開卷考試,但是試題具有開放性、創新性,而且一般設出的問題也是很高超、新穎;同時,答案也不是惟一的,是多元化的,在課本中都很難找到現成的答案。因此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我們就應該注重答題方法的積累,並在平時的訓練中通過試題的設置,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答題能力。答題習慣的養成重在平時,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在平時就注意糾正學生錯誤的答題習慣,用中考的標準要求學生,抓關鍵詞,答題字跡要工整、要點要清晰,回答問題分層次,長此以往,學生的好習慣一定會養成。平時功夫做足了,考試時纔有有好的表現。平時訓練時也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譬如題目中提到“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那務必回去看材料,答案就隱藏在材料中。再如根據給定分值,寫答題要點,可以避免漏答現象等答題小技巧。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4

最近教研組內連續有幾位老師參加教學評比或者公開課展示活動,爲了取得比較好的課堂效果,進行了多次磨課,同時也聽了校級評優課,多次聽課下來,感受頗多,有不少話想說。

1. 關於磨課。

現在很多公開課都會進行磨課,磨課的好處很多。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對聽課的老師也是如此。對一節課結構的反覆修改,對一個教學環節的精心琢磨,對同一內容的反覆解讀等,能讓教師注意到平時忽略的很多細節。使得一堂課越上越好。我現在思考一個問題,教師平時的課有沒有反覆磨課的可能呢?我想機會是有的,但不會多,更多的還是要靠教師自己平時的積累,認真備課上課。

那磨課的真正的價值體現在何處呢?我認爲,磨課的意義在於從磨課的過程中,尋找自己在備課中的一些明顯的不足,在教學設計中的明顯誤區,課堂教學的中一些明顯的弊病,從而改進平時的備課、課堂教學,從面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纔是磨課的價值所在。相當於是從原來60-70時分的水平,提高到85-90的水平。至於大多數教師要達到90-100水平,則還需一次又一次的反覆打磨纔可能實現。磨課的目的在於普遍提高教研組、學校教師的整體的教學水平,而不是打造幾堂好課而已。

2.關於教學設計。

經歷幾次磨課的過程(我是聽課的,不是被磨的,呵呵),感覺一次課和最終定型的課差別很大。差別主要還是在教學設計上,說實在的,教師的個人教學風格(如語言表達、習慣性動作等)在短時間內是比較難以改進。特別是第一次課,一般情況下都比較令人不滿意的,整個設計比較亂,思路不清楚,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感覺,同在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在教學設計方法上考慮不多,很多老師都是從局部到全局來做教學設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創設問題情景、尋找優秀例題等上面,對一些基本的知識點的認識和了解停留在表面,對於知識點在數學知識體系結構的地位、價值考慮的不多,出現輕視基本知識方法重視例題教學這樣的情況。一課堂呈現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情況,很多優秀經典的例題的堆砌,看起來講的東西很多、內容很好,但是學生往往消化不良的情況。而且,這樣的現象在目前數學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對於這一現象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我認爲,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去思考。重視前期 的教學設計,所先從結構上把好。應從整體到局部的方式進行設計,在一個良好的框架基礎上進行細部設計。明確教學設計的重點,課堂所展開的內容必須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例題的選用也是如此,必須爲教學重點服務。不能把課堂變成一個大雜燴,把所有好的東西都會聚在一起,往往適得其反,達不到應用的效果。上課不是參加宴席,道道都是大餐,會消化不良的。應該講究精緻,量不在多,在於精選,應該是一道精美的點心,易於消化,有值得回味。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5

常常反思,有的老師爲何不願意參加教研活動?爲什麼有的老師認爲教研活動是形式?怎樣的教研活動纔有吸引力?

我想,最重要的是讓老師在教研活動中得到實惠,讓老師感到參加教研活動的確有收穫,的確有利於自己的專業化成長,的確有利於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老師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有人分享,得到同行的認可,困惑與問題有人分擔,得到同行的幫助。

正是基於此,我們作爲一名教研員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我從以下四個方面談一談對高效教研的理解,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同行們指正。

一、教研員的專業素養是教研高效的前提

作爲教研員,工作性質決定要參與教學管理與指導,參與校本培訓,搞調查研究,發現和培養典型,搭建交流平臺,推廣先進經驗,提高教學質量,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另一方面看,課改要求教研員得首先成長起來,成爲本地區先進教學理念的代表,不僅要研究本學科的知識和教學,而且還要懂得教育,善於引領。因而教研員自身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精通本學科的教材體系和知識結構。必須具備豐富的教學理論且具有前瞻性,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必須具備指導教師實踐的專業指導能力和組織能力。必須具有較高的研究素養和能力。這一切都在說明:學習、終身學習是工作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學習是工作,學習是生活,學習是一種責任,學習更是一個教研員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必須養成時時、處處學習的習慣,只有學習深入,教研纔有底氣;只有學習精彩,生命纔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纔會成功。因此,教研員只有不斷的學習專業知識、儲備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靈活運用教育理論、提升自己的組織能力,才能提高教研活動的效率。

二、教師的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是教研高效的保障

高效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思考,同樣的高效的教研活動也離不開教師的主動參與,離不開教師的積極思考。影響教研高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師層面的,包括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態度、廣度、深度,二是教研員層面的,包括教研活動的設計、組織和形式。所以高效的教研活動必須是通過教研員的精心設計組織、充分的調動教師積極的參與,主動的思考。

保障教師的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教研活動就要做到

1.解渴:通過參加教研活動,能夠滿足教師的求知慾。

2.解難:教研必須有針對性、實效性。研究的問題應該是來源於課堂,植根於課堂,還原於課堂,運用於課堂,應該是教師們在教學中急需解決的難題,這樣纔會讓他們感覺到教研就像一場及時雨,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很有幫助。

3.解思:開闊視野,改變思維方式。教研要使教師學會自我反思,使得教師能夠站到更高的高度審視自己的教學,從而有可能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思考教育教學問題,同時教研中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夠使教師與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克服個人的侷限性、片面性,拓展自己的視野。

4.解問:解決教師的困惑和疑問,培養教師的綜合素質,形成教師發展的持續後勁。教研也應該在這一方面發揮作用,爲教師奠定廣泛的知識背景,只有這樣,教師纔可能形成持續發展的後勁。

5.解法:在教研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指導教師掌握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使教師能夠運用這些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激發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

三、教研活動的形式多樣是高效教研的關鍵

隨着新課程的全面實施,教研工作正發生着悄然的變化,教研部門的職能也在發生着轉變。教研員不在是高高在上的,教研方式也不是一言堂的教研方式,而是強調對話、交流、研究、尊重、參與等。因而只有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才能吸引教師的積極參與。

1.以“專題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研活動中始終貫穿着新課程的一些基本理念,每一次的教研活動結合教學內容針對某一主題進行研討,如:“教學中如何創設一種問題情景,”“如何建立數學概念模型”,“如何進行思維的拓展練習”,“內容呈現方式的專題研究”,“有效合作的專題研究”,“在概念的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體驗概念形成的專題研究” “如何組織恰當的數學活動的專題研究”,“數的運算教學的思考”等,促進教師對課改的整體認識,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2.以“校本教研”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

積極開展“校本教研”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逐步形成三級教研網絡,即以區級教研爲主導,以區域校本教研爲主體的人人蔘與教研的活動方式,將交流、互動的教研方式引入的教研活動之中,精心設計“聽課評價表”“聽課反饋表”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教師,給教師充分發表見解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針對某一環節展開了討論,在討論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認識。同時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

3.以“課題研究”促進教師的參與力度

新的課程,給教研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如何將科研與教研緊密地結合,形成“以科研興教研,以教研促科研”是我一直追求的方向。在研究的過程中採用了不同的研究思路,以教研活動促進課題的專題研究,增加廣大教師參與教科研的廣度;以區域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利用校本教研這個載體增加廣大教師參與教科研的深度;以交流活動搭建教師展示自我的平臺,增加廣大教師參與教研的力度。

4.以“網絡教研”促進教師的合作交流

在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以“網絡教研”促進教師的合作交流。進行網絡教研,充分利用博克和網絡信箱與我市教師建立聯繫和交流,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中的流媒體開展教研活動,在這樣的教研活動中教師積極參與網上交流發表評論,也正是活動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

5.以“示範研究”搭建教師展示的平臺

教研活動中開展“教研課”、“示範課”、“優秀課”等活動,搭建教師展示自我的平臺,同時打破傳統的評價方法,結合自評、反思、互評等方法不斷的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使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真正的做到“研有所得”、“研有所思”、“研有所行”。

四、教研反思助推高效教研的開展

教研反思是教研員以自已的教研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已在教研活動中所做出的行爲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研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樑,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心靈上的溝通。顯然教研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研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具有研究性質,是一種教研員自我評價的形式。只有教研員自己充分意識到自已的教研經驗及其視野的侷限性,經過不斷的教研反思使之得到調整和重組,才能形成助推高效教研的開展。

教研是職業,職業需要經營,要努力學習;教研是事業,事業需要執着追求,要發展有方;教研是科學,科學需要求真務實,要探索規律;教研是藝術,藝術需要創新唯美,要雕琢有方。教研是一種文化,文化需要用積澱來構建,可以在品味中享受,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享受我眼中的世界!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6

根據省教科院工作安排,我校於20xx年x月xx日上午9:00-10:00在釘釘羣上舉行了小學語文學科“停課不停學”線上教研活動專題培訓。通過此次線上教研活動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識。在這次學習中我聆聽了教育專家生動、形象而又精彩的講座。教育專家精闢的論述,獨到的見解,新穎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淵博的知識無不影響着我,使我對線上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確了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學習理念、豐富了專業理論。下面我就兩點來彙報自己一點淺薄的認識:

一、 通過線上學習,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認識。

此次線上學習讓我認識到語文教學的獨特魅力,它不僅可以綻放於我們的生活,更可以花開於網絡;我懂得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

二、 教師要學會反思,在互動中成長。

專家講座立足於小學語文新課改理念,強調聽說讀寫的常規要求,突出語文能力訓練;另一方面倡導新形勢下的教師要學會開發多樣支撐來豐富學習資源,如藉助識字等軟件,突出多樣化教學,對難記字、易錯字多指導,積極引導孩子們培養獨立寫作能力,突出教學工具媒介的多樣化使用。疫情形勢下的日常教學,我們必須逐漸習慣於讓孩子線上學習每天不超過20分鐘,剩下的時間交給孩子,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合理支配。我們可以通過看錄播、直播(通過提問,討論等線上互動)的方式來進行。

總之,通過對線上教研活動的學習,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不斷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才能成爲一名研究型和創新型的教師。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7

園本教研是幼兒園教師學習、成長的重要陣地。近年來,我們南麻五小幼兒園立足本園發展,加強園本培訓。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高度重視園本教研工作

如果說,教師的素質是決定一切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那麼,我們認爲,面對今天我園幼兒教師隊伍的現狀,園本培訓及開展園本教研應是我園保教工作發展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的辦園理念就是:“自主、協作、探究、創新”。通過園本教研,讓教師成長於學習之中,發展於工作之中。在施教的同時,爲自己不斷積累知識和才能,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從合格教師逐步成長爲優秀教師、專家型教師,從而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

二、加強園本培訓的組織領導,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首先,園長親自抓幼兒園工作,由她牽頭成立了以園長爲首的園本培訓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輔導員具體負責培訓工作,其他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其次,我們把園本工作列入幼兒園每週活動設計中;每學期,我們還定時召開園本培訓園本培訓活動,及時解決培訓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對園本培訓工作進行及時的調度,加強了培訓的針對性、時效性。

三、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和計劃,確保培訓落實到位

爲確保園本培訓落到實處,制定了園本培訓工作的計劃,列出培訓的內容和安排,教師再依據總的計劃制定出本班的園本活動計劃。這樣既指導了教師的學習,又明確了學習的內容,讓老師們知道了學什麼,什麼時間學,統一了步驟,保證了學習的系統性和針對性,督促教師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

本學期我們中班組在教育活動中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當成首要任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既是幼兒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兒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綱要》中對幼兒健康發展提出幾點:

第一樹立明確的指導思想

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於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綱要》再三強調讓幼兒主動活動,健康教育的第一條件就是尊重主體、積極、創造性地活動。幼兒健康教育既然將促進幼兒的健康作爲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過程就不應使幼兒感到壓抑或受到傷害,然而日常生活中與之背道而馳的現象卻司空見慣,值得我們反思。因此我們十分注意在幼兒的整日生活中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將幼兒的興趣與必要的規則相結合。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儘早建立起各種良好的健康行爲。

第二設計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形式與途

幼兒園健康教育應與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結合,集體教育、小組活動與個別交談相結合。目前,幼兒健康教育實踐中存在着一些誤區,有人認爲幼兒健康教育就僅僅是日常生活中的衛生習慣培養,對於這些片面的認識我們應該加以注意和防範。我們儘量多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同時我們還重視幼兒園課程的潛在影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我們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幼兒健康教育實施中,我們不僅重視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而且應重視幼兒園心理環境的創設,本着幼兒身理和心理的需求,我園於本學期購置了大量的幼兒可選擇的活動器材,以此來引導、鼓勵幼兒大膽、積極地參與活動,同時還培養了幼兒大方友善的交往能力。

第三實施適宜的教育方法

給幼兒自由選擇、討論、合作的空間,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鍛鍊身體,鍛鍊意志。

本學期我們中班組還嚴格按照我園的衛生消毒制度作好常規工作,衛生程序規範化;在加強幼兒體能活動,增強幼兒的體質的同時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幼兒能主動作好值日生工作;加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及安全衛生教育,避免了幼兒安全事故的發生;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積極配合保健老師作好各項體檢工作;加強消毒工作,杜絕流行病的發生;所以本學期中班組孩子的身體素質明顯得到提高,生病請假孩子少了,幼兒的出勤率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也爲其他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8

10月10日至10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爲期3天的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視覺藝術教研組的活動。此次培訓通過講座、研討、採風、聽課、評課的形式,使此次活動更加有意義和更有實效。學海無涯,透過參加此次視覺教研組活動的學習,我又一次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和遺憾。感到快樂,是因爲學習讓我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感到遺憾,是因爲學習時間很有限。通過這次視覺藝術教研組的活動,讓我學習到了很多。

一、10日下午2點,講座,題目:審美時代下美術教育的思考,主講:麗水市青少宮副主任周巧紅,她結合平時的教學和研究,在美術教育上做了很多的思考,我覺得兩點可以借鑑。一個是關於美術教學的策略思考,(一)孩子愛上你,纔會愛上你的課。(二)家長參與學習。(三)引導觀察。美術教育是“想象力——創造力——觀察能力——審美認知——美學規律”的過程。所以對於美術教育者們更應該引導孩子們觀察,以及審美認知能力的培養。

二、11日上午,活動安排去古堰畫鄉、大港頭採風。下午的活動安排是在蓮都區大港頭學校,1點鐘我們先聽了校長關於《借勢鄉村少年宮,畫鄉學校人文發展》的講座。他介紹大港頭學校依託大港頭這個地方,學校把油畫作爲自己的一個特色去抓,學校設有油畫成立廳,定期向家長、孩子開放。2點半安排我們聽了一節大港頭學校王偉靜老師的美術課,題目是《映日荷花》,聽了這節最大的感受覺得這位老師個人素質、教學把控能力、語言組織、課堂的呈現等都很好,值得我學習,反思自己課,要想上好一節課,我需要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平時個人不斷的積累。

三、11日晚上安排我們書法老師在麗水市青少年宮聽課。兩節45分鐘的課,授課的兩位老師都是杭州市青少年宮的,一位視覺教研組組長戴春霞老師,還有一位書法老師叫盛傑。這兩位老師的課都很精彩,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學習。先說下戴老師,爲人親和,語言幽默,富有童趣,孩子麼很喜歡。這堂課學習提,我平時生字時就是直接出示幾個漢字,但是戴老師先提問在哪裏有見過提畫的字?讓學生舉出帶有提畫的一些字,在同學舉出的字中進行教寫,在教寫“蟲”字時,提問字的“提”爲什麼不用“斜提”,我在教學生寫“蟲”字就很直接說用“平提”,學生們缺少動腦思考。書寫要領會用口訣幫助學生記憶。盛傑老師的課,教學生寫一個筆畫,從書法專業術語的角度編要領幫助學生理解筆畫。整個課堂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

四、12日上午是寧波青少年宮金巨劍老師的關於《寫生漫談》的一個講座。他向我們展示了很多寫生的作品,作品內容豐富,從教師教法和學生的學習兩個角度和我們聊了關於寫生的問題,也引起我很多思考,要想出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個人深入、細緻和對美不斷推敲而創造出來。我也拍了一些作品,感興趣的人可以看下。

最後用一句話來結束我的講話,“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止在於生存。”

謝謝大家!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9

還沒領略秋的風光,已匆匆入了冬,匆匆的可能不是時間,而是忙碌的我們。星星月亮還在值班,太陽還在夢中時,我們就要早起;夕陽西下,太陽忙着下班,星星月亮已到崗時,我們還在教室。終日勞作的我們,疲憊不堪。恰在此時,“雙減”政策猶如一縷陽光,照亮我們的'心扉。“雙減”是一把讓基礎教育迴歸本真的利器,減掉過多的“零食”,豐富正餐的質和量,讓孩子們成長的更健康。然而,如何在“雙減”的迷霧中突出重圍,成爲了我們當下亟待解決的一道難題。恰逢此時,我鎮與三小共同承辦的“雙減”背景下“教學評”有效統一策略研討教研活動猶如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我們的心田,讓教師們在迷惑之中茅塞頓開。

鎮安縣第三小學省級教學名師朱允芳老師爲我們帶來的“‘雙減’,我們怎麼做”的講座,爲我們撥開了迷霧。朱老師在講座中,解讀了“雙減”的具體內容;如何進行“雙減”;如何參與“雙減”,讓我們對“雙減”政策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除了對“雙減”政策的解讀,朱老師着重向我們展示了鎮安縣三小在“雙減”教學中實施的一些具體措施:夯實教研,推進“雙減”生根;搞好培訓,提升教師能力;確保服務,落實“雙減”政策。其中,令人感觸最深的,莫屬富有童趣的作業設計,自己活力四射的社團活動了。朱老師通過多媒體向我們展示了學生們形式多樣的成品作業,一張張富有設計感的作業,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而不止是機械地死記硬背,一次次精彩紛呈的社團活動,發展了學生們的興趣愛好,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爲目的,爲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朱老師聲情並茂的演講,使人醍醐灌頂,讓人不禁陷入深思:該如何在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學習效果最優化。

合影留念:此次活動中,讓我受益最深的或許就是:在彙報課的準備、上課、反思等環節中所感悟到的心得體會。在得知要上彙報課時,內心有些許忐忑不安,既興奮於能夠在活動中提升自我,又惶恐於和名師同講的壓力。但是,這樣的機會實屬難得,傾其全力去準備,便能從中汲取滋潤靈魂的甘露。

考慮再三,最終選擇了上過的舊課。在曾備過的英語課中,我認爲這是自己最拿手的一節課,也自認爲這是一節教學環節設計最好的一節,於是,便想從不斷的磨課當中尋找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各類問題,從而提升自身在課堂中的掌控能力。在正式上課之前,進行了兩次磨課,果然,不同的班級,出現了不同的問題。在第一個班上課後,發現學生興趣不高,配合不夠,導致了整個課堂死板不活躍,於是,我便思考,如何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改進了自身的課堂表現力後,在第二個班中又發現了不一樣的問題,整堂課的氣氛活躍,但是教學效果卻不顯著,於是,只能再次進行調整。

終於,到了活動日,我滿懷期待地站上了講臺,不慌不忙的完成了整堂課。然而,在課後,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怎麼說心中的感覺呢,就好像一碗飯吃飽了,卻吃得不開心,總感覺沒有達到心目中的課堂氛圍。懷着失望的心情,進入了王京老師的第二堂課,由於失誤,王京老師的課件出了問題,在鈴聲響了五分鐘後才進入課堂。然而,王老師卻沒有因爲這些突發事故受到影響,依舊精神飽滿的進入了課堂,我想,這也許就是名師異於常人的強大的心理素質。課堂初始,孩子們並沒有進入狀態,老師提的問題聽不懂,課堂氛圍並不活躍,於是,心想:哎!原來名師上課,孩子們也不配合啊。可是,隨着王京老師適時的引導及極強的課堂把控能力,使課堂氣氛逐漸變得活躍,終於,在角色扮演的環節,孩子們給我們帶來了驚喜,整節課堂進入了高潮。孩子們猶如一隻只蠶繭一般,在“養蠶人”的呵護下,經過蛻變,終於破繭成蝶,成爲了最美的自己。

原來,自以爲課堂設計還不錯的一節課,通過和名師課堂對比以後,才發現: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使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名師的課堂不僅教會了學生知識,更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而自己一直以來卻只是爲了完成教案所設定的各個環節去完成一節課。我想:這也許就是名師之所以能成爲名師的原因了。若有所思的我,在聽了教研室周小榮老師的講座後,恍然大悟。周老師主要爲我們講解了逆向設計過程的思路,以及激發小學英語課堂活力的六要素:情與境,思與學,品與用。通過反思自己的課,結合周老師深入淺出的講座,便產生了一些想法:在“雙減”政策下該如何上好一節英語課。

一、創設情境:

教師是創設情境的主導者和調節控制者,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瞭解上課的內容,才能產生探究的慾望。整節課堂應由一條情境線和一條德育線串聯,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取知識與技能,在德育中提升思想道德認識。而一直以來,我卻沒有將情境由一條線串聯起來,將情境設置割裂成幾塊,影響了整堂課的完整性,在今後設計課堂時,應適時考慮,該如何用一條主線串聯起本課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創設適當的情境將學生帶進課堂,從而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激發興趣:

孔子曰:“好之者不如善之者,善之者不如樂知者”。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潛力的關鍵,尤其是在“雙減”形勢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成爲了重中之重。我發現:在英語課堂中融入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爲一體的遊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從而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得掌握所學的知識,從而,讓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那麼,如何在課堂中設置合理的遊戲,使課堂趣味盎然,讓學生學而不厭學便成爲了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三、培養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有效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只有爲學生營造恰當的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不僅提升了課堂教學實效,也爲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曾經,我總幻想自己要成爲一名多麼有價值有能力的教師,卻忽略了最基礎的一點:該怎樣成爲一名有價值有能力的教師,此刻,我的心中或許已經有了答案。我想:我將會在教育這場漫長的修行中,用心溫暖孩子們的心,用愛啓迪孩子們的愛,和他們互相成爲彼此的光,照亮漫漫人生路。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10

今天上午區教研室又組織了一次全區範圍內的集體備課活動,本次活動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一中的優秀年輕教師畢老師執教了一堂非常生動的示範課,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物理知識,第二階段是教師說課評課階段,首先由畢老師說課,然後所有到會的教師評課,各位老師各抒已見,說出了聽這節課的收穫,並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第三階段是各學校老師交流本校的集體備課情況,老師們都毫不保留地說出了對這節課的一些好的想法,第四階段是教研員總結前段時間的工作,佈置今後任務的階段。

反思這次教研活動,我們收穫頗豐,首先我們對教育理念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必須充分體現三維目標,不能只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教材中的實驗能讓學生自己做的教師就不要代勞,這樣即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能讓我們從繁重的教學中解脫出來,第二透析老師們的評課和集體備課,認識到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並且減輕學生負擔,必須精心備課,提高授課效率,而實現這一步的捷徑須走集體備課之路,集思廣益。第三,邊老師通過總結前段時間的工作,使每位老師明確了前段時間的工作收穫和不足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總的說來,這次活動使我們在各方面有了更深更全的認識,盼望多組織這樣的活動,多給教師們創造這樣學習交流的機會,盼望各位教師能把一些好的建議、想法、案例等通過網絡教研讓所有物理教師都受益。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11

今年我是第二年參加xxx區組織的數學組集體備課活動,感覺與以前xxx的教研活動有着很大的區別,收益也頗多,下面我從如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集體備課時間的保證性

以前在xxx,我們一般只是在學校內部同年級備課組舉行一週一次的備課活動,一般是兩節課的時間,進入樹人之後,我們組也是每週舉行一次備課活動,時間也是兩節課。但是對於更大級別的教研活動,以前在xxx,我就感覺組織得很少,一般是一學期一、兩次吧。只有畢業年級相對來說象這種高一級的集體備課的活動頻率多一些。而在xxx區,每隔兩週舉行一次,每次都是2、3個小時,這樣從時間上確保了xxx區同年級數學組老師可以有機會一起進行集體備課。

二、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區組織的數學教研活動,一般程序是:先是由備課活動所在學校的老師上一節研討課,然後由幾個學校的教師代表進行評課,接着是由教師代表進行某章節的教學計劃及相關措施的分析,有時也會組織專家進行有效講座。對於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我覺得還是非常讚賞的,我覺得首先對於上課老師提供的研討課,我覺得上課老師肯定自己先吃透教材再備課的,無論是從問題情境的引入,還是新知探究。無論是典型例題的示範講解,還是拓展延伸。總之整個一節課的教學結構的設計,授課老師肯定是精心籌劃。並絕對凝聚了他們學校同數學組衆多老師的思維的結晶,所以我認爲只要認真去聽課,對我絕對不無裨益。事實上從寧海分校林老師的新授課“直線、射線、線段”,到南大附中儲老師的單元複習課,到五十中郭老師的試卷評析課,到匯文中學張老師的課題研究課“圖形的分割”,我覺得他們都從各個方面多個角度向我們進行了示範教學,讓我領略了他們的風采。讓我意識到原來概念的講解也可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讓學生接受。讓我反思單元複習課又該如何去上更有效。讓我學到試卷可以怎樣去評講更容易讓學生印象深刻,原來我試卷評講大多就典型錯題進行講解分析,而聽了郭老師的試卷講評課後,我發現要讓學生更好地能做到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得必須進行有效的“平行矯正”。通過學習張老師的課題研究課,我發現要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也得認真思考該如何上好課題研究課。通過專家的點評,更讓我意識到該如何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自己又該如何去進行探究性教學。

三、集體備課的前瞻性

集體備課每次提供的研討課多數是我們還沒有講授的,所以我感覺研討課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另外緊跟着後面的“章節教學內容分析和建議”活動是我們在後兩週將要進行的新課教學,對我們後續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和指導作用。讓我們能更好地把握好教材,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四、集體備課的侷限性

這一點我主要是針對是研討課之後的評課,我感覺每次評課只是有限的幾個學校的個別老師評課,而且多數老師評課大多數都是評論授課老師上課的亮點,對於值得爭議的地方都只是一掠而過,有的老師甚至隻字不提,我覺得這樣去評課,對授課老師甚至對於我們聽衆都沒有太多收穫,其實我個人認爲象我們集體備課中的評課,應更注重的是大家要各抒己見,提出自己對某個問題的見解:大家共同商榷對某些典型問題的解決措施,對一些細節問題的處理建議等等。另外我認爲作爲所有參加集體備課的老師,我們都應該有選擇地接受一些好的教學建議和好的教學策略,但不必被集體備課牽着鼻子走,集體備課是開發教師集體教育智慧的一種有效的方式,但教師成熟的標誌是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教師個體不能被集體備課妨礙或延誤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每位教師要有自己的主見和自己的看法,學習衆家之長但不能完全照搬。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魅力,這樣才能真正有利於自身的成長。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12

非常感謝教研室提供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使我收穫很多:09年11月10日上午,我們七年級地理組參加了教研室組織的七年級地理教學研討會。其間我們觀摩了南坊二中趙西山和臨沂五中孫素梅的兩節課,接着聽取南坊二中趙西山的經驗介紹和張榮亮主任關於臨沂市優質課比賽情況的介紹,最後聽取了教研室池主任教研總結和具體要求。

本次活動,可謂及時雨,下面幾點體會願和大家共同探討。

1、如何上課

從兩位教師的課上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用心良苦,可前做頗多準備,備學生,備教材,精選習題,多媒體教學。課中,精神飽滿,完全融入美妙的樂章中,整個課堂有章有序,重點突出。

2、擁有什麼樣教學理念

擁有什麼樣的教學理念就擁有什麼樣的課堂,兩位教師的教學理念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聯繫生活、聯繫實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終生有用。學生的主題地位得到,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

3、聽了兩節課後,我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在聽課我們同時遇到很多問題。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動起來,有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有的學生則不知要學習什麼,完全依賴老師要他們學習什麼,有的學生則完全自我封閉,什麼也不學。

總之,本次教研活動,使我們如何上好一節課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要思索再探索。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13

春華秋實,四季輪迴,一轉眼,我來到xx鎮中心小學已有五年,由剛開始的躁動不安,到現在的沉靜如水,修行的路似乎走得有些長。心中自問,我要修成的正果是什麼?難道僅僅是一種“不能虧娃”的心態嗎?當然不是!要有“虧不了娃”的本事。剛上班那會兒,最不愛學習,現在一邊帶孩子,一邊上班,似乎更有了懶惰的理由,忙,累……

今天受吳校長的邀請,幾位教育教學專家蒞臨我校,爲我們做了精彩的報告。或犀利或溫婉的語言,一下點醒了我這個夢中人。 教師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想給學生“半桶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備課方面,張琰老師在報告中指出,教師備課之前一定要慎思:這節課幹什麼?怎麼幹?要達到什麼效果?關於幹什麼,一定要以新課程標準爲引領,至於怎麼幹,必須要結合課程內容和本班實際,也就是我所理解的“文本”和“生本”。研究“文本”、“生本”是備好一堂課的必然要求。在農村,面對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認知水平,不同學習能力的孩子,我們更要思考:怎樣在短短40分鐘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穫。現在我才深刻領悟到,爲什麼自己帶出來的學生參差不齊,優生更優,差生更差!看來不管是在備課、聽課,還是評課中,都要更多關注學生這本活生生的“教材”,做到因材施教,人人發展。

時代在進步,教育理念在更新。在新一輪教育改革形勢下,孩子們的教材也在不斷變化。現在1-3年級的學生統一採用部編版教材,這一版本的教材更多體現着國家的意志,自然滲透立德樹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等人文教育內容納入課本,同時,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內容。“語文素養”重在聽說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 老師以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爲例,就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如何有效使用兩個方面爲我們作了詳細的解讀。通俗易懂的語言,詳實生動的案例,對於我這個三年級語文老師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讓我對以後的教學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古人有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我的活水將從何而來?想想,唯有讀書、學習。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多多學習,爲自己充電。讓自己儘快成長起來,成長爲一名“不想虧娃”、也“虧不了娃”的優秀教師。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14

通過這次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正所謂教一遍有一遍的收穫,聽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別是觀摩別人同內容的課和聽了同行的評議之後,會對課本有更深的理解,把這種感受和理解記錄下來,對別人對自己都會有所啓發。反思這次教研活動,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體會:

一、 拓寬視野,豐富了教育教學藝術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精神生活的某一個領域裏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並在相互的聽課過程中,其他教師的一些緘默的知識和情境性教育機智可以被相互體會。

二、智慧碰撞,構建了多重對話平臺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學都是孤立地、分別展開的,在每個學校都很難做到集體備課,這種長期的“孤立”和“隔離”也給教師的成長和共同進步設置了很大的障礙。通過這次的教研和評課活動,教研組內形成了濃厚的研討合作氛圍,我們就每個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都打開自己的心扉,發表自己對聽課後的感受和看法。經驗豐富的教師樂意把自己的教學專長奉獻出來,供其他教師觀摩和分享,同時也爲新教師表達和檢驗自己的思想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在集體評議討論時,我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討論中,我們的思想發生了碰撞,我們討論得越深入,發現的問題也就越多,對問題的理解也就越透徹,一些平時上課時不太注意的問題也被發現了。比如:教師提問時對問題的設計要明確,否則學生的回答就不會朝着教師預設的方向去;對於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幻燈片的數量不能過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畫面漂亮,這樣反而會分散了學生對重點內容和主題內容的注意力等。

三、 相互對比,引起教師對授課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動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教法,分別爲授課式教學和導學式教學,授課方法無所謂好壞,一節課結束後主要是反思教學效果。這種效果一方面是與自己課前的教學設計相比照,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維的課程目標;二是從現場效果來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是否被激發出來,學生

是否當堂掌握了所學的內容。對教學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反饋、同行和專家的評議,反思一節課的“得”與“失”,提出今後改進和完善的設想。在採用傳統的授課方式上課時,大家一致認爲教師不應越俎代庖,居高臨下地對知識進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解讀;而應該站在一個引領者的位置,循循善誘,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真誠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善於抓住學生髮言中的閃光點,重視課堂生成,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討論的氛圍中,讓學生各自生成或建構自己的認識與知識。這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如何做一個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又站在對話者首席的位置,是當前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而在導學教學中則全部的內容都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只是起到引領的作用。

四、 更新觀念,優化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首先同課異構,對於聽課者來說,通過就同一內容開課,所以更有可比性,對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話題,對問題的探討也更加深入,通過同課異構活動,可以具體探討某一類教材的教學方法,相互學習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在互相的聽課中,可以參照別的老師的長處,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與研討中,我也發現了自身知識結構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別是對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還不能很好地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即使在聽課和評課時,也缺乏理論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遠,所以還需要專家的引領,更需要在平時能多方面地去學習各種教育理念,從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長。

本次“同課異構”活動形成了濃郁的教研氛圍,大家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研究探討,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從異中領悟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我認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與其他老師的差距,借鑑別人的長處,不斷在實踐中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教研活動心得體會15

在五月十九號的上午,我們觀看了在中心體育場隆重舉行的第二屆心理素質拓展運動會。運動會上無敵風火輪、珠行萬里、搭橋過河、信任之旅、十人九足五個心理素質比賽項目和九點連線、兩小無“拆”、中流砥柱三個心理素質拓展遊戲,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校園生活,也鍛鍊了我們團隊協作的能力,同時再一次提高了我們的心理素質。

不僅如此,在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週中我們也再一次瞭解了心理健康對於大學生的重要性。

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係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因爲心理健康不僅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個人的全面發展的實現。同時,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

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此,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鍊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爲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還有就是,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通過這次宣傳教育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如何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加強心理認知調節,確立奮發進取的積極心態。個體心理認知調節的核心原則是直面現實、正視自我,合理預期、知足而樂,以此轉換思維方式和心態模式,避免走入心理“怪圈”和“象牙塔”。要學會自我調適、自我激勵,讀立志之書、交陽光之友、做有德之人,樹立奮發進取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矯正既有的成功觀、財富觀,通過營造自我“小環境”增強內在精神動力。還有就是要加強心理品性調節,確立開放包容的樂觀心態。多行、多見、多聞,與人溝通,遇事商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就會放大心胸、處之泰然。逆境之時不自卑自棄、怨天尤人,順境之時不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尊重他人、理解差異,這樣開放包容的心態最終會確立起來。健康的心理也會隨之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