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讀書心得(15篇)

小學讀書心得(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讀書心得(15篇)

小學讀書心得1

《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含有深刻的意義:它不僅介紹了大象、棕熊、野豬的生活習性和聰慧,而且還在文中隱藏了寓意深刻的道理。

我們不能光看到動物壞的一面,看待人跟動物一樣,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才促使人進步,而不至於使你像滑滑梯似的退步,從而產生傲慢的心態。

作爲高等動物的人類似乎統治着低等動物,捕捉動物、餵養動物、甚至宰殺動物,用它們的血肉做成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品嚐,用它們的皮毛做成人們喜愛的飾品享受,我反對這種扼殺生態平衡的霸道,地球也在警示人類對生態平衡的這種破壞,所以人們不能太貪婪,貪婪很可怕,貪婪是永無境止的,最終,貪婪會把那些無恥的人類送向罪惡的深淵。

《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很值得看,很有意義。

小學讀書心得2

我讀了夸父追日這個傳說故事,我覺得夸父這個人很勇敢,不管是什麼事情,比如:“追趕太陽。”這件事,就表現了夸父很努力,有奮勇向前的精神,所以我覺得夸父很勇敢,所以我稱夸父是個大英雄。

可是我覺得夸父真的很可憐,因爲他的精神白費了,還有就是夸父這麼長的時間以來他一向很勇敢,如果這次失敗了,就很可惜,也很可憐,夸父可憐的地方就是最終死了很不好,因爲,夸父的那些精神勇敢,都白費了,如果夸父能活過來,我就覺得夸父肯定會的去追趕太陽,奮勇向前。

我還覺得這個編寫的這個人編的很生動,就是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夸父的喉嚨直冒煙。我覺得這個比喻的很好,因爲我們人類接近太陽必須會被口渴死的。所以我們要學習夸父的精神,學習夸父這種勇敢和信心。所以我們要從我們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這樣我們就會像夸父一樣的勇敢,就是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夸父永不泄氣的精神。所以我很欣賞夸父得這種做法,也很佩服夸父的這種做法。

再說了,我們學習這個勇敢也很有幫忙,如果遇到了困難,我們要勇敢起來,要有信心。

最終我再提醒大家一次我們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們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這樣我們的學習精神也會想夸父一樣,奮勇向前。

小學讀書心得3

俗話說得好,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而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爲五個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由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弟子規》

下面,我來說說《弟子規》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爲;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爲;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爲事情很小,而可以肆意妄爲,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己,那麼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討厭自己,自己仍能盡孝道,那纔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恩情無以爲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該儘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麼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則規範,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範,不要以爲事小而可以擅爲,也不要因爲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該以《弟子規》來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

小學讀書心得4

每次打開一本書,都放不下。看了幾個小時,讓我感觸最深的文章是《竊讀記》。

第一次看到文章標題的時候,我有很多疑問:閱讀時怎麼用“偷”,爲什麼?你想偷看書嗎?爲了搞清楚,我上網查了查字典,在別人不知道別人的東西是自己的情況下,解釋爲“偷”。你想偷看書嗎?我帶着問題看了這篇課文。《竊讀記》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作者去書店買書,但是從來沒有買過書的故事。因爲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他想盡辦法隱藏自己。躲在人羣裏或者貼在一個大人身邊,作者不情願的放下書,在餐廳飄來美味的時候離開了。文中提到的六種體驗,作者對於每一種體驗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有感激,有恐懼,有擔心。文章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那句話:“記住,你是在吃、在讀、在愛中長大的!”對此我深有感觸: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拿着鉛筆的書店店員發自內心的感謝和對書籍發自內心的熱愛。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書籍伴隨我們一生。

小學讀書心得5

利用暑假時間,找到一本書來看,就是《會說話,你就贏了》。該書使用一些現實中的小故事來講述對於不同人不同環境說什麼樣的話才得體、到位。這本書裏面有一章內容我印象深刻,這裏面有句話:我們沒辦法約束別人,但是能管好自己的嘴。

俗話說:皮膚上的傷口,隨着時間的推移會逐漸癒合。而傷人的話一旦說出口,就會永遠留下疤痕。想想有時候說話,也是不經過大腦思考就說出來了,也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該內容是以影視界巨星周潤發在成名前做洗車工,受到語言侮辱後努力奮鬥爲例,所以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諷刺挖苦的表達方式都要謹慎使用。想一想,如果你讓別人當衆丟臉,別人又怎麼會給你好看恐怕輕則對你反脣相譏,重則大打出手,最後必然得不償失。那麼要從根本上杜絕“出口傷人”的情況發生,建議從兩點做起:

第一、不要讓情緒控制你的頭腦

人都是感性動物,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但這並不能成爲傷人的理由。感情用事,呈一時口舌之快的人,經常會傷到別人而不自知,有時甚至會讓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因此,無論何時,都要保持理性和冷靜,做情緒的主人。

第二、不要說貶低別人,傷人自尊的話。

貶低別人,傷人自尊的話,無論何時,都不要從你的嘴裏說出來。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這是人們進行交流的底線,這個底線一旦被打破,關係就會破裂,難以修復。

身爲教師的我們也是,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都不要說傷人自尊的話。對於教育自己的子女,也不要說諸如“你這都是胡說八道”,“和你說話,就等於對牛彈琴”,“你真是沒用!人家都能做到,就你不行!真是太不爭氣了”等等的話。以後自己也要注意說話的方式。

小學讀書心得6

從前有一個叫魯濱遜,他的父親是一個做田產的人,但他不喜歡田產,他喜歡去海上航海。

他的第一次航海,他乘的船被風浪給毀了。第二次他乘的船被海盜們給打敗了,他成了那些海盜們的奴隸,幾年後他逃走了,他和一個摩爾小孩一齊逃到了一艘大船上,他把他能夠賣的東西都賣給了船長,幾年後,他在巴西成了一個大富翁,可他還是想要到海上航海;他的第三次航海時,他的船觸礁了,他流落到了一座荒島上,十幾年後,他種植了大麥,自己做了麪包,自己養了許許多多的野山羊,他還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最後,他最後回到了英國。

小學讀書心得7

利用假期休假時間,我讀了教育專著《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該書圍繞“教學是基於教師的心靈,即教師的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這一中心,探討了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心靈歷程,列舉了一種分離的生活並剖析了其背後的原因,鼓勵教師爲更好地投入教學,過一種內心完整與和諧的生活,並由個人內心的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轉向更大的共同體世界,提出了教育改革中如何從教師心靈出發,激勵教師把職業發展和學生髮展緊密結合起來,爲改革注入活力。

1、教學勇氣:問問自己我是誰?

我們做好工作的前提,緣自於對“我是誰”的認識。只有先認識自己,才能再談教學。當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我想我們的教育教學就會擺脫許多當前的困擾堅定執着地走下去。

要想最終獲得成功,必須有孤獨的時間和空間,真正的自由只能在孤獨中誕生。當無人能與你進行直達內心世界的攀談時,毫無疑問,你會孤獨。要能做到在孤獨中行走,需要極大的勇氣。教學是需要勇氣的,教育也是需要勇氣的,喪失了自我的老師,如何教育出有個性的、有創造力的學生?作爲一名教育者,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勇氣是,首先應當對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負責,不跟着社會所謂的大環境隨波逐流,因爲我們是改造社會、創造社會的人,所以,我們必須像吳非老師那樣,直立行走,不跪着教書。

2、自我肯定

“就像任何真實的人類活動一樣,教學不論好壞都發自內心世界。我把我的靈魂狀態、我的學科、以及我們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學生心靈上,我在教室裏體驗到的糾纏不清只不過是折射了我內心生活中的交錯盤繞。從這個角度說,教學提供通達靈魂的鏡子。如果我願意直面靈魂的鏡子,不迴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機會獲得自我的知識——而就優秀教學而言,認識自我與認識其學生和學科是同等重要的。“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好老師有一共同的特質:一種把他們個人的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 “當我喚回了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時,當我牢記我的自我個性和我的天職意識時,威信就樹立起來了。這時教學就能夠發自我自己真實的內心深處——這是一種有機會在學生們的內心獲得默契的迴應、共鳴的真實。”

以上幾段文字,我們可以找出幾個關鍵詞:自身認同、自身完整,聽從自己的的心靈呼喚。教師的內心包含着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具體來說,心靈是指一個人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整,自我認同是指構成生活的不同力量的匯聚,這些不同的力量來自你的天賦、家庭背景、生活經歷等等,而自我完整則是指將這些力量協調,編織進一個完整的人格中,即一個人是在生活各種力量的集結中找到自我認同和自我完整的。然而,教學上的種種要求常常使得許多教師感到激情消退以致於無心教學,傾向於去外部客觀世界尋找力量使我們確信技術、方法、模式,使得教師的“心靈”是我們鮮去討論的一個話題。作爲老師,在“與學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時”,你有了新的發展機會。你是否爲只能“爲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當教師“用一種深切地結合他本身獨特氣質的方式”把把自身獨特的優勢整合於教學中,在與自我、學生、學科的密切聯繫中彰顯生命本質時,就能夠發揮出驚人的教育力量,甚至發揮出改變現實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們必須走向自己的內心世界,呼喚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纔有可能將心靈呈現在他的學生面前,真正的教學才能發生。以主體爲中心的課堂

“以主體爲中心的課堂是以這樣的事實爲特徵的:這第三事物真實地存在,且生動活潑,有聲有色,以至於它能令教師和學生都要爲他們所說和所做的一切負責。在這樣的教室中,並不存在惰性事物。偉大的物質如此活躍,教師可以當學生,而學生也可以當教師,彼此都可以偉大事物的名義向對方發表其見解。在這裏,教師和學生都擁有一種超越本身的力量——這就是超越了我們的自我專注、拒絕把我們削減爲只需要自我關注的主體力量。”

我們的教學經常徘徊於兩種中心之間而無所適從,教學究竟是應該以學生爲中心,還是以教師爲中心呢?當教師和學生成爲課堂中唯一的活躍體時,不是教師有絕對的權威,就是學生佔據整個課堂。缺乏標尺的天平總是東斜西歪,平衡需要一個第三事物的支撐。這個第三事物就是要學習的事物,即稱之爲“主體”。帕爾默提出課堂應以主體爲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爲中心或者以學生爲中心。如果我們把知識看作是純客觀的,那麼知識就像被處理過的動物標本一樣,乾癟而缺乏生氣。這樣的知識是死的,只能被稱作“客體”,作爲客體的知識,在課堂中則表現爲教師向學生單向傳授。然而,認知者與被知者始終處於一張不可分割的互動關係網之中。如果我們將被知事物看作是有生命力的,主體不停地呼喚我們從自我中進入它自身之內,去深入發掘它的祕密,課堂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權力和機會與主體直接對話,產生聯繫,就構成了一個以主體爲中心的交錯、動態的學習共同體。事實上,當前課程改革堅持的精神實質就是主體教學,我們完全可以建構一種高效的開放的課堂,將知識有意義地連接起來,將學生引入和主體之間富有激情的對話。融入集體

“由於學生一起學習,所以真正共同體發揮了教育力量。雖然我們依然堅信競爭是提升學習動機的最好辦法,但因這些學生的個人學習使他們能夠爲羣體的探討作出貢獻??。一起學習也爲他們提供了一個從別人的眼睛看待事實的機會,而不是強迫他們透過他們自己有限的視野去審視每一件事物。他們能檢查而且糾正從各種不同的觀點所看見的一切,因而有機會得出更趨於正確的結論。”

帕爾默一語道破作爲教師建設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是多麼重要!我們完全可以讓共同體發揮教育的力量,但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體的基礎上。何謂真正的共同體呢?帕爾默這麼描述:“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同時關注一件偉大事物,在這樣的.課堂上,讓主體——不是教師或學生——成爲我們關注的焦點,以教師爲中心和以學生爲中心教育的最優特質獲得融合和超驗昇華”、“儘管表現形式不一,但是優秀教師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他們能編織一個複雜的網,這張網聯結着學生、課程以及他們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爲他們自己編織出一個世界。這張網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聯繫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於教師的內心中。”教學是一種個人化的專業,在這樣的“教師文化”中,不僅僅是停留在學習他人的長處上。帕爾默告訴我們,“從同事那裏我們可以更多地瞭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教學”,“當我們聆聽彼此的故事時,我們時常會默默地反思自己作爲一名老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共同體中的同行是很好的鏡子,是很好的參照物。同行間的切磋,還能幫助我們瞭解探究自己的內心世界;同行的意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從別人眼睛裏看事實的機會。通過同行這面“鏡子”照出我自己,認識我自己。這樣,纔是學習於“共同體”中,讓“自我”相融於“共同體”。

在閱讀《教學勇氣》的過程中,我不斷有新的發現和感動。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去探索其中的奧妙。

小學讀書心得8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爲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僞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裏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着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爲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小學讀書心得9

20xx年10月開始,我參加了“教育部—中國移動中小學校長培訓項目遠程培訓”學習,使我深感受益匪淺。

此次學習採取了網上個人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專家在線答疑、撰寫研修成果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學習,既更新了我的管理理念,又豐富了我的理論世界,還充實了我的實踐經驗。作爲一名管理者,使我進一步增強了對學校教育管理的責任感,對教育事業強烈的緊迫感也時刻縈繞於心。通過培訓,我感觸頗深,也有些體會,現淺談幾點。

一、教育任重道遠。

有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在學校班級裏只可能是幾十分之一,然而在一個家庭中幾乎就是百分之百!”這句話讓我深刻地感到教育任重道遠!這句話,我不僅緊緊地記住了,而且我在學校後召開全體教師會時,鄭重地對此作了強調,並要求所有的教師要真正做到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要歧視成績差的學生,不要冷淡長相不好的學生,不要譏諷身體有缺陷的學生,不要取笑語言有障礙的學生??不要虐待這些學生,比如:總是把最後面的座位安排給這些孩子,上課老不提問這些學生等,相反,還應該把更多的關愛送給這些孩子。要從真正意義上體現教育的公平性、教師的愛心與責任感。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教育專家葉顯發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好的校園文化能夠讓一所學校生員爆滿。”因爲對此,我確實有同感。我認爲,我們七十號小學除了教學質量好、安全衛生管理到位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校園的文化氛圍逐年變得更濃厚。良好的校園文化不但能陶冶人們的品質,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能指導並規範學生的行爲,而且能引人積極向上,讓人產生愉悅感,對人具有深層的吸引力。正因爲深信校園文化的巨大魅力,我們學校在教學樓內牆懸掛了詩詞、二十四孝故事、上下五千年等畫面生動、文字淺顯易懂的宣傳圖畫,並製作了“請說普通話”、“保持校園衛生”、“安靜”、“不要大聲喧譁”等很多標語牌子。我通過培訓就想:創設濃厚的校園文化是我能做到的,我何樂不爲呢?我深信,良好的校園文化會讓學生受益終生的。

三、更加尊重師生

參加培訓期間,我們有一個老師問我通過學習有什麼收穫,我不加思索地告訴她:“從此,我會更加尊重我的老師和學生,更加愛你們!”我爲什麼要這樣說,而且還會這樣做呢?這是因爲,我們老師太辛苦了!我有什麼理由不更加尊重我們的老師,不更加熱愛我們的老師呀?!我必須盡我所能爲大家服務,盡我所能尊重我的每一個學生,盡我所能去最大限度地關愛我的幾十個教師員工和一千多個孩子!這是我最真實的心聲。

四、校長是學校的靈魂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決策者和高級管理者,是學科帶頭人,是學校領導集體的帶頭人,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校長的工作是對學校全局起指導、組織、協調和統攬作用,要依據國家的教育政策、法規,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具體辦學條件,統籌全校工作,正確地確定一定時期內學校的重心、中心及發展規劃,並組織、協調、實施這些工作任務,務必得到預期的效果。作爲一校之長,要領導好一所學校,就要有:時代的眼光,社會的良知;正確的理念,獨到的見解;堅韌的品格,廣闊的胸懷。作爲一校之長,要領導好一所學校,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在辦學條件受各種因素制約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校長手裏不是拿着鞭子,而是舉着旗子走在前面。

認真品味名校長的成長經歷和名校的發展態勢,不難看出,伴隨成功的步伐,幹事業的激情和執着的追求是必不可少的。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就會失去方向和動力,沒有執着的勁頭終將一事無成。而要克服職業倦怠,形成這種充滿朝氣、蓬勃向上的團隊精神,校長不僅要親力親爲,還必須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做教育就要心中常存教育的神聖使命,永葆工作的激情和執着,這樣才能不負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感觸很深,學有所得也將學以致用。感覺頭腦得到充實,思路更爲寬闊、清晰,也豐富了我的教育思想、管理智慧和管理經驗,開闊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發了我幹好教育事業的熱情和信心,這必將對我今後做好學校管理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實踐,大膽嘗試,我堅信有志者事竟成!也堅信我們七十號小學一定會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小學讀書心得10

《安徒生童話》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啓迪和感受。

我讀的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從中知道,她是一個吃苦耐勞的好孩子。

這是一個冬天的晚上,人家都在家裏面吃東西,坐在火旁取暖。而賣火柴的小女孩卻穿着簡陋的布鞋在雪地裏走着,她的手和腳都凍得通紅通紅。於是,他就坐在一個暗暗的角落裏。從自己的包裏拿出一根火柴,輕輕地在火柴盒上擦了一下,突然,她自己變得暖和起來,可每一次擦亮火柴,每一次又會被大風吹滅。小女孩哭了,但她不敢回家,就一直在角落裏,孤苦伶仃的。當她把最後一根火柴擦亮,她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她的靈魂被她的奶奶帶到了天堂。這時候,我被深深地打動了。

我想:現在生活條件是那麼的好,而我們卻不珍惜。就連童話裏的許多人物,都是那麼珍惜自己所處的環境,而我們卻是那麼的浪費。我們現在是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根本不用我們去掙錢,根本不用我們去勞作,所以我們認爲一切都是應有的,我們根本就不在乎!

因此,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我們現在不好好學習,就不會有好的明天。如果我們不把學習當回事,我們就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自己!我們要學習童話故事裏吃苦耐勞的農夫,而不是學習貪婪無度的漁夫妻子。故事裏許多人物都經歷過困苦的磨歷,我們要在光明和快樂中越飛越高,飛到我們幸福的彼岸。這是我們一個共有的願望,這是我們對新一代的希望在她當時所處的生活條件下,這就是癡心妄想,從來不可能的。她只有把一切願望都寄託在上帝的身上。但上帝是怎樣的呢?他也不靈。這就是時代帶給她的思想所帶來的侷限,也是他作爲一個同情人民的作家的苦惱。

小學讀書心得11

今天,我看了姥姥的剪紙這篇文章。

裏面寫了姥姥剪紙很厲害。姥姥廣結善緣,任誰開口都行。村裏人都說:“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狗像狗。剪只猴子會上樹,剪只公雞能打鳴。”當然,這有點兒誇張。

記得有一次,我調皮地用手把姥姥的眼睛死死的捂住,讓姥姥剪紙。不一會兒,一幅“喜鶴登枝”就完成了。我們村裏人圖的就是吉利,“喜鶴登枝”姥姥最熟了。夏天到了,姥姥怕我溜出去玩水危險,就用剪紙把我栓在屋檐下。姥姥剪了一隻老牛和一隻兔子在吃草。我明白了,姥姥屬牛,我屬兔。這是指我和姥姥在一個鍋裏吃飯吶。從那以後,我經常叫姥姥剪老牛和兔子。

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無論我在哪,姥姥都會默默地關注我牽掛我。

通過剪紙,表達了我對姥姥的思念,和姥姥對我的思念。

小學讀書心得12

看了紅樓夢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復。我看見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愛一個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然後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嫺靜如水的顰顰

我最欣賞的還就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就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就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就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就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但就是那裏沒有她能夠依靠的親人,然後沒有她能夠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然後卻又總就是患得患失。於就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或許“紅樓夢”,真的只就是紅樓的一場夢。

小學讀書心得13

快樂是什幺?快樂是無憂無慮的生活,快樂是自由自在的享受。真正的快樂,是別人快樂時,自己纔會快樂。

一座高高聳立在城市上空,外表雍容華貴的王子雕像目睹了所有的貧苦與醜惡,他犧牲自己,換來窮苦人們的幸福和快樂。而爲他們傳遞快樂的小燕子一次又一次放棄了南飛的機會,在給窮人送去快樂後凍死在了北方。王子雕像也因爲不再漂亮而被拆除,和燕子一起,被扔進了垃圾堆,他們最終永遠在一起了。

快樂王子在生前是那幺快樂,無憂無慮,看不見那些醜惡的東西,他快樂的活着,快樂地死去。可他現在看到了這世界並不快樂。

小燕子和王子爲了別人的幸福犧牲了自己,雖然是這樣,但他們卻懂得了快樂的真諦,並永遠快樂。

快樂很珍貴,想要得到它,就要付出代價,正如快樂王子,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僅僅是幾個人的快樂,雖不能幫助所有人,但自己卻得到了快樂的永恆。

小燕子和王子無私的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去尋找快樂,傳遞快樂,讓每一個人都快樂。確實,看到故事的結局,我有一些悲傷,爲這醜陋、骯髒、污垢的世界感到悲傷,但同時又爲這醜陋的世界能有如此純潔的心靈感到快樂。我想我已經懂得了快樂的真諦。

愛心和善良沖刷了私心雜念的塵垢。像金子一般閃耀,像水晶一般純潔。當我們擁有時,就能收穫真正的快樂與美麗……

小學讀書心得14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默寫的故事幽默風趣,情節跌宕起伏。書中講述了數十位美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經歷的心路歷程,鮮活的教學實例向我們展現了超越職業恐懼和重拾教師心靈勇氣的精神,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告訴我們,“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

一、教學勇氣的推崇

帕克·帕爾默認爲,教學勇氣就是指教師有勇氣以符合他們內心最推崇的價值的方式教學,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規範的方式教學,也不是以迎合學生的方式教學。教學勇氣源自教學的內部景觀,就是用真心去教學,就是使教學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學。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着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棵大樹搖動另一大樹,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帕爾默和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不謀而合。

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自身完整和心靈的自由,但繁雜的教“規則”“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在現實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傾出一腔熱血,熱愛自己的教學,盡心盡職地工作,但學生和家長未必都能夠尊重和理解教師的一片苦心,這也會加倍傷害教師脆弱的心靈,給他們潑上一盆冷水,讓他們心灰意冷。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是出於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於自己的學科教學、樂於幫助孩子學習等願望而成爲教師的。但是隨着工作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遭受到這樣那樣的“恐懼”,使很多教師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教學熱情嚴重地受挫。我認爲,唯有與學生、與家長、與同事真誠溝通,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才能釋放心靈,戰勝“恐懼”。我想教學的勇氣就在於教師要始終保持心靈的開放,遇到問題冷靜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觀點是有效的、是對的,即使力不從心,也要能夠堅持。這樣,我們把自己的心靈獻給學生,才能夠鼓起教學的勇氣,才能夠獲得教學的幸福感。

二、教學相長的重建

“教學於共同體中──以主體爲中心的教育。”這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前一段時間教育界流行的觀點強調“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一切,爲了一切學生”,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爲中心,學生學習看起來很熱鬧、很主動,但沒有章法,沒有深入,討論探究重在形式,淺嘗輒止,甚至偏離學習目標,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大程度被放棄。再來看一看帕爾默這句話是不是對我們有所啓發:“在一個以學生爲中心的環境中,有時產生不經思考的相對主義傾向??當學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時,教師可能會放棄太多的領導權;當什麼都以學生爲標準,就很難再去正視個人或團體的無知和偏見了。”帕爾默指出,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乃至現今的“學生中心說”。他說:“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爲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爲中心,而應以主體爲中心。”他的觀點給了我們雲開霧散的感覺,可謂一語道破禪機。那麼什麼是教學的主體呢?帕爾默認爲,這個主體是由學生、教師以及作爲溝通師生關係充當媒介工具的偉大的“第三事物”組成。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複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課堂不僅是學生的舞臺,也是教師的舞臺,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和諧、融洽,共同成長。這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古人云“教學相長”,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三、教學牧場的形成

帕爾默對於教師角色的定位十分準確,他說:“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帕爾默在教師工作坊中,給大家出了這麼一道填空題:“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蘊含的隱喻和影像,從中發揮教師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許多教師回答這個問題時,爲自己提出了許多成功的隱喻——教得好的狀態就像一簾瀑布,一名爬山向導,一名園丁或一個天氣系統。每個人的隱喻都是不一樣的,因爲優質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讀到這裏,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同時又很認同作者的這個隱喻,它很確切地描述出了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影像。帕爾默解釋道:“牧羊犬有四種重要的功能。它維持一個使羊羣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間;它把羊羣聚集在那個空間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羣找回來;它保護空間的邊界並把危險的掠奪者阻攔在外;當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轉移到另外一個可以得到它們需要的食物的空間。”教師在教室中的任務就相當於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務——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吃草”,讓學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師永遠不可能替代他們“吃草”,而當他們已經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麼知識後,教師就一定要把他們轉移到下一個“牧場”。這就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學會學習。

總而言之,帕克·帕爾默的這本《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可以說是教育教學理論的經典著作,真實地揭示和再現了當下我們教師所遭遇的現實窘境、痛苦和困惑。閱讀了這本書,我彷彿經歷了一次心靈之旅,帕爾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見,猶如深埋在沙坑裏閃爍着光芒的美麗貝殼,等待着我們一點點地去撿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夠幫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靈,找回曾經失落的真我,提醒內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學的激情!

小學讀書心得15

《原來我這麼棒》的作者是韓國作家李惠鎮。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自信可以創造奇蹟。

書中的主人公——高小瑜,她原本是個性格內向,膽小怕事的女生。有一天,由於班長突然轉學,老師決定讓每個同學輪流當一天班長,她非常害怕,嚇得連晚上睡覺都做惡夢。果然不出所料,自信不足的她,在同學和老師面前醜態百出。爲了幫助高小瑜找回自信,媽媽便讓她參加夏令營活動,雖然小瑜很不樂意,但在媽媽的勸說下,最後還是硬着頭皮去參加了。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她認識了許多朋友,也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小瑜都通過自己的勇敢和努力戰勝了。我看着高小瑜通過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找回了自信,從膽小如鼠變成了一個活躍,自信的孩子。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高小瑜非常勇敢,能從原本膽小怕事,又沒有自信,什麼事都不敢嘗試的女生,經過夏令營的那段時間獨立的鍛鍊,最後變成了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她真的很棒。讓我明白,只要相信自己,敢於挑戰困難,就沒有什麼事能難倒我們。讓我們也像高小瑜一樣,做一個自信,活躍的孩子吧!你就會發現,原來我們也這麼棒!爲自己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