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15篇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15篇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1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起去買書,爲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可以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小學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爲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爲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考慮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現在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起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起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現在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現在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牀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閱讀。

二、愛在自由裏。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爲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小學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應該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爲人父母的最大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2

1、學習參與的實踐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家長不應是參觀者,他們也要參與到教與學中,成爲孩子的輔助教師。我們可以給家長一封信,告知該探究中心以及方向,家長會協助孩子查資料,調查、參觀某地,拍照,做實驗等,促使孩子對主題中心思想有更好的理解。當然爲了更好地輔助孩子,他們也會在網上學習更多相關知識。我們的家長會實際上也是老師,家長和孩子共同探究學習的過程。爲了和家長有更多的溝通學習機會,我還申請了我們班的博客方便交流孩子學習情況。作爲老師,我們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擴展知識面,以滿足學生知識的需求。所以說老師學生以及家長都是學習的參與者。

2、信任締結的共同體

信任是一切學校改革的核心。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家長與老師,教師與教師之間都應互相信任。信任是對人尊重的一種體現。作爲老師,我們必須要對學生有信心,相信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還記得我第一次上公開課時,拋出一個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回答,我就急着說出了答案。這實際上就是我對學生不夠信任,擔心他們說不出而出現空堂的表現,而後來的教學實踐證明我錯了。對於學生來說,老師對他們的信任會使他取得很大的進步。

3、評價方式改革

新的教學理念指出,以分數和等級評價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應孩子的表現,我們最好選擇文章記錄式評價。針對學生的作品以及學校情況給出一個全方位評價,指出優缺點,這樣才能夠給孩子指明今後努力的方向。本書還提到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收集學生優秀作品,方便評價,這方面我們也正在做,並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4、教師之間的互助與共同成長

學校是教師們互相學習和成長的場所,本書也提到課堂改革需要老師們之間分享經驗,互相聽課觀摩學習,甚至請專家知道培訓。這一點我們部門做的很好,今後我也會抓住機會聽更多的課,不斷地學習好的教學方法。

5、教室佈置以及座位安排

先進的教學理念也強調了教室的佈置。要用學生的作品裝飾教室來營造出家的氛圍。學校以後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小班教學,傳統的成排成列的桌椅擺放形式將被分小組排座方式替代,因爲這樣的座位便於小組探究學習。爲了使小組探究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分組也是要考慮文化和能力差距,同時還要考律國際等多方面因素,是學生不致孤立。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國外先進的理念有了進一步瞭解,我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必須要運用好這種先進理念,我們的學校設施,教學對象以及所有的條件也都與這種理念相吻合。我相信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我會在教學方面取得跨越式的進步。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3

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學習,而學習的過程就像是一場去未知世界的旅行,中間很有可能發生任何情節,但是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小夥伴或爭奪的對手,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如何解決困難。爲了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在這場旅行中走的更加順暢,小編收集了一篇關於教師的挑戰這本書的讀書心得,希望能給各位帶來一些新的想法。

高效課堂”是以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共同建立學習共同體爲基礎的學習方式,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更是把小組合作學習作爲其核心內容,以此實現師生教學、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通過學習《教師的挑戰》一書,結合自身實際,就“高效課堂”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談幾點認識。

1、師生創建學習共同體,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爲主線,以評價爲手段,以任務驅動爲途徑而開展的一系列有效教學活動。完成這一系列教學活動的前提是師生必須共同創建一個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的概念使“高效課堂”實驗站在教育改革理論的前沿,它要徹底拋棄傳統的教學觀,摒棄教師站講臺我講你聽的講授式教法,改之以教師走下講臺,以學生學習指導者,幫助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建立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始終把學生置於主人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學習的大部分時間、空間還給學生,真正做到“變教室爲學室,變教師爲導師”,實現師生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學相長,實現互助性學習。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爲主體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創建學習共同體,開展互助性學習的前提。學習小組建立應當保持總體水平的基本一致,保證各小組開展公平競爭,以此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組內各成員也應當逐步培養一種學習共同體的意識,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之間應有一種積極互幫的團隊精神。

2、明確目標和責任,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關鍵。

以小組爲單位,師生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實現的主要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目標和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所以,合作學習也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只有明確學習目標和責任分工,才能使合作有順序、高效率。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強調開發“三單”,即問題導讀單、問題生成單、問題訓練單,應特別注意“三單”的目標導向功能。“三單”開發中,問題導讀單,主要是導學功能;問題生成單主要是生成解決疑難問題;問題評價單主要是檢測評價功能。“三單”的設計應成爲目標導向的風向標,切忌成了簡單習題練習。通過內容精煉、導向明確的“三單”,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把握學習方向,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感知、思考、歸納,提出學習要求,指導學習行爲,讓學生明確知道做什麼,怎麼做。

合作學習小組建設中,小組成員應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並明白各自承擔的角色。努力培養每個孩子的學科語言及敢說、會說的能力。通過角色意識的培養,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髮展服務,讓優秀者更優秀,讓平凡者不平凡。

3、加強指導與調控,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率的保證。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以“小組合作—展示學習過程”爲其教學主環節,實現了“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的轉變,“生進師退”。但教師永遠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是後臺的導演,學生以教師爲媒介,憑藉教師的引導、幫助,通過自主互助的學習方式研學教材,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所以,“高效課堂”教學仍然是由教師控制教學進程的。

在自主學習、生成問題、合作討論、小組展示等各個環節,教師要始終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與調控。教師要走下講臺,通過巡視,深入到學生中,觀察學生動態,幫助學生明確角色。對於學生的討論、交流要給予充足時間,並及時提醒、點撥,對學生生成的問題進行篩選和梳理,使教學流程有可控性。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3篇心得體會,學習心得

4、培養合作技能,呈現互助性“高效課堂”。

當學生個體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時,才能促進個體的學習。“高效課堂”教學尤其突出了“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自我展示”這個以任務驅動爲核心的學習過程,使學習任務聚焦在學生身上。合作學習小組建設就是以任務驅動的各個環節爲線索,對合作學習的方法與過程進行探索,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獲得感知,增長技能,體驗合作學習的愉悅,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合作技能是合作學習能否由形式走向實質的基礎,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重點。學生的合作技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有計劃的培養。如傾聽的技能:聽別人發言也是參與學習,在聽別人發言的過程中邊聽邊想,吸取精華,補充自己;表達的技能:語言規範,學科語言成熟,表達清楚,特別是敢說,敢於質疑問難等;交往的技能:善於與人合作,尊重別人,善於採納別人的意見,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合作技能的培養是各個方面,教師要從細節入手,及時捕捉學習動態,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技能。

5、展示合作成果,呈現體驗式“高效課堂”。

“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是一種學生高度參與的體驗式課堂。展示合作學習成果,是其重要的環節。學生背景不同,基礎有差異,對事物、問題的看法有不同之處。在小組合作時,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暴露個人想法,組員之間可以分享彼此的觀點和學習收穫。以組爲單位,代表小組合作成果的展示,更能使集體的成果得以展現,更大激發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展示合作成果,輪流爲每個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儘量讓每個組都得以展示,這樣就可以彙集多角度的思想,突破個人思維的侷限,拓展視野。要充分發揮“三單”及“小黑板”在展示過程中的呈現,啓思作用。成功的“高效課堂”應當是成功展示合作成果的課堂,讓精彩在展示中出現,讓展示成爲學生最期待的時刻。

6、重視合作評價,呈現促進式“高效課堂”。

評價,是促進學習進程的重要手段,評價的方法、手段、形式應當是多樣的。在“高效課堂”教學中,適應學生合作學習的需要,評價首先要注意的是以小組爲單位的總體獎勵爲依據。我們的評價對象不是某一個同學,因爲個人代表着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一定要以小組爲評價對象,激勵組內各個成員。其次評價要適時、恰當,以評價促學習,用評價的話語,激發各組的學習興趣,用教師評價的智慧和真情,點燃學生的學習慾望。同時評價還應堅持多元、多樣性,如小組可以自評,要求小組定期地評價共同情況,檢討小組活動情況和功能發揮程度,以保持小組活動的有效性。班內組間也可互評,班級也可以小組爲單位開展各類評選等。恰當、有效的合作評價,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順利、持續開展的保證。

總之,“高效課堂”是師生共同創建學習共同體,以小組合作學習爲主要學習方式的互助性課堂;“高效課堂”是學生以合作學習爲基礎,以展示學習適度爲主要學習任務的體驗式課堂;“高效課堂”是師生以“問題”爲核心,以解決問題的各種操作行爲爲主要環節的促進式課堂。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4

捧着佐藤學教授的《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一書細細讀來,他用精妙的筆觸把我們帶到一個又一個課堂上,讓我們在“教學事件”中去觀察、去體會、去發現、去回味。看到了一個教育學者對教師、對學生深沉而理智的關切。讓我對我們教師所面臨的挑戰有了新的瞭解,那就是爲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同時也讓我明白,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一、傾聽兒童的發言

這裏的“傾聽”是教學中教師活動的核心。是在嫺雅的關係之中相互傾聽彼此心聲,每一個人的細膩思考得到細緻的交流。能夠緊扣當今教師心絃的教學絕不同於以往那種受到喝彩的、熱熱鬧鬧的、華而不實的教學,而是藉助纖細的交響展開的、靜悄悄的、返璞歸真的教學。

書中佐藤學教授給我們列舉了靜岡縣富士市廣見小學的八木靜代老師在三年中課堂的變化,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二次執教五年級的社會課《汽車工業》中有兩處令人驚歎:第一,在課堂的前方,實物的汽車零部件被拆卸下來展示。兒童們分組設立汽車公司,參考實物的零部件用紙箱板來製作汽車。從零部件的生產到下訂單模擬汽車裝備的整個工程。第二,八木老師同兒童的關係是應答性的,基於課堂中的傾聽關係而形成了對話性的溝通。八木老師的應對策略是:不折不扣地接納兒童的發言,這是合作學習的基礎。

反思我們自己的教學課堂,有多少老師能做到不折不扣的接納兒童的發言。我們往往會爲了追趕教學進度或者兒童的發言脫離了我們的預設就會被毫不留情的打斷,也許正因爲如此,我們的合作學習大部分都只是流於形式,趨於表面。正如書中所述:建立合作學習關係的教師,其活動核心應該是真心接納的“傾聽”。 “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傾聽形成了潤澤、融合而安全的言說環境,也在無意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互相信賴和傾聽關係。”教師傾聽並接納學生的所有發言,不管是好與壞,用心接納學生,潤澤學生心靈,也潤澤了課堂,用尊重學生獲得學生的尊重,也引發學生之間的互相尊重,從而形成相互傾聽的關係。

二、關注課堂中的“小事”

作爲東京大學的一位教授,佐藤學的獨特之處在於他雖然是個教育學者,但他似乎並不把高深理論作爲自己的研究重心,而是幾十年如一日地關心發生在教室裏的“小事”。跑學校、進課堂成了他最大的愛好。這樣的大學教授似乎讓人不可理解,但他對此有自己的主張。在《教師的挑戰》的後記中,他說: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有意無意地漠視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嗎?“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嗎?

害怕數學連書都不翻的芳樹,今天在敏子和秀樹的合作學習中雖然偶有失誤,但畢竟開始做練習題了。總是閉着嘴,躲開他人視線的良子,今天穿着繡着小花的褲子來上學了。這裏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進着每一個孩子學習,對教師來說這比“大規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個孩子的點滴成長。這些在別人看來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來卻彌足珍貴。佐藤學在書中介紹的教師是在任何學校都可以遇到的尋常教師。每一位普通教師的小小挑戰與教室中的孩子們纔是開拓未來的教育改革者。

三、尊重與信賴

佐藤學提倡的是一種寧靜、潤澤的課堂氛圍,他認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處於一種自然狀態,不恐懼、不緊張的心態是他們安心學習的前提。濱野老師的課堂正是這樣。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朗讀,他們在喜歡的段落旁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讀完課文他們互相討論着,自自然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快要下課了,他們仍然意猶未盡,想要繼續討論。佐藤學認爲,濱野老師良好的教學效果來自於他對每一位兒童的尊重。濱野老師能夠接納每個學生的想法,他不僅僅拘泥於“好的發言”,而且對所有人的發言都寄予期待,在他看來“任何人的發言都是精彩的”,這使學生們能夠自由地思考、輕鬆地交流,從而使整個課堂更加豐富而深入。

但事實上,人們往往只會對那些“有能力”的學生產生尊重和信任,卻很難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學生。只有摘下“能”與“不能”的有色眼鏡,才能看到每個人挑戰固有學習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們個性化的創造。

這本書爲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未來教育的門,在那裏可以找到與我們共同成長的朋友,雖然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空間,但我們對學生的愛與執著是共通的。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對於每一位教師的挑戰,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5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讀書使人提高,讀人明理,一本好書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樂趣和享受,甚至使我們終身受益。“教師”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每一位教師成爲“讀書人”是一種職業召喚,一種義務,一種職責,所以營造書香學校,教師必須成爲學生讀書的楷模。

作爲一名小學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我,跟上時代的腳步。僅有經過讀書才能更新自我的觀念,豐富自我的頭腦。所以,“讀書”——既是響應學校的號召,也是對自我的一種鞭策。

我讀了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我。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我。教師,作爲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爲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所以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教師對完美的事物應堅持敏銳的態度。教師應對的孩子就是最完美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完美事物堅持高度的敏銳,纔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爲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爲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爲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善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作爲人,是需要灌輸精神夢想的,那麼教師首先應當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經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爲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爲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必須注意幾點: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學生人格;三懲戒應合理並公正;四、懲戒要貼合相關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爲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羣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經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我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需必將使自我獲益匪淺。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6

走上三尺講臺已有五年有餘,回顧往昔總覺得教學上自己風格有棱角,沒有和風細雨般的課堂,也曾執着追求喧鬧課堂,卻忘卻教學的根本是對話,心平氣和的對話,一個願意講,一個樂意聽。

讀着《教師的挑戰》,一個個的課例,看似平凡的每一個觀點,每一句話都深深打動過,這不就是以往我所追求和諧的課堂嗎?

和諧一境界(傾聽)

傾聽是佐藤老師的觀點,在《教師的挑戰》中,佐藤學給出了一個特別的答案,他認爲:要構築合作互利學習的關係,就要培養學生相互傾聽的能力,這首先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認真傾聽每一位兒童的心聲。在我看來這其中的傾聽包含很多的耐心和技巧。書中的山崎老師、澀谷老師和勝沼老師,雖然都是普通教師,但在佐藤學看來,他們都是兒童心聲的傾聽者。但如果細細品味佐藤老師在最後的評價中不難發現:這些老師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傾聽”“串聯”“反芻”爲中心展開的。老師需要細緻地注意每一個人的態度,耐心的等,等待學生那些“奇趣”的發言,而不是“好”的發言。

我看到這些語言的時候,反覆看了幾遍。例如:一個人初看都明白“傾聽”的意義,但實施卻有些迷茫,而後邊的“相互傾聽關係”的三條建議,告訴了我平時在我的教學中有哪些已經做到了對孩子的傾聽,往哪些方向努力是正確的。特別是課堂中孩子的發言,善於傾聽的老師會通過發言瞭解學生內在品性和發言的關聯,這個發言是由那一句發言觸發的?這個發言同已知的學習內容有什麼關聯?這就是

佐藤學所說的“串聯”, 那麼師生,生生之間的傾聽與合作關係就會水到渠成。珍視每一個兒童的發言,師生之間的信賴隨機產生,此時老師也要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讓合作學習和傾聽相輔相成。

“反芻”=”我不懂”這段文字有些不懂,還沒有真正的領悟這裏面的含義。

如水二境界(尊重與信賴)

“水“能滋潤萬物,潤澤教育的核心理念即讓學生潤性澤心。佐藤學提倡的是一種寧靜、潤澤的課堂氛圍,他認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處於一種自然狀態,不恐懼、不緊張的心態是他們安心學習的前提。這正好符合我們目前課堂所追求的---尊重與信賴。

藤田老師歷經8個月的課堂轉變,摒棄齊聲朗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朗讀,他們在喜歡的段落旁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讀完課文他們互相討論着,自自然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快要下課了,他們仍然意猶未盡,想要繼續討論。佐藤學認爲,濱野老師良好的教學效果來自於他對每一位兒童的尊重。能夠給學生一個輕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學生自由自在地以輕輕的聲音,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討論。但事實上,人們往往只會對那些“有能力”的學生產生尊重和信任,卻很難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

細節決定一切,書讀了一大半,書中佐藤學幾十年如一日地關心發生在教室裏的課堂,他用自己旁觀者的身份去觀察着課堂上每一處細節,在《教師的挑戰》的後記中,他說: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有意無意地漠視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

積累起來的嗎?“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嗎?我理解的小事等同於細節。例如:害怕數學連書都不翻的芳樹,總是閉着嘴,躲開他人視線的良子,今天穿着繡着小花的褲子來上學了。

這裏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進着每一個孩子學習,對教師來說這比“大規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個孩子的點滴成長。這些在別人看來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來卻彌足珍貴。佐藤學在書中介紹的教師是在任何學校都可以遇到的尋常教師。每一位普通教師的小小挑戰與教室中的孩子們纔是開拓未來的教育改革者。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7

寒假期間,我細細拜讀了《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一書。這本書是由日本著名的教育學博士佐藤學教授撰寫的。書中記錄了作者所觀察、記錄的教師們以學習爲中心的教育實踐的挑戰,提示了創造“學習共同體”教學的要點。讀了這本書,我更加明確了我的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爲中心的思想。

首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思維常常由疑問開始。課堂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和過程。同樣問題,由教師提還是由學生自己提?絕不一樣,往往是學生提比教師提效果好。其次讓學生自已解決問題。要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關鍵還在於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自已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充分動口、動眼、動腦、動手,教師適時設疑激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積極狀態。

學生爲主體,不是不要老師的“主導”作用。一般說來,教師的認識先於學生、高於學生。而學生心理特點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識有限,自學是有困難的。因此,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也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擺正教與學的關係。教和學是矛盾關係。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學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教師要爲學生服務。要擺正教與學的關係,首先做到尊重學生。教師要放下“師”架子,視已爲普通一員置身於“主體”之中。教師還要具有科學的態度,從實際出發,按着學生認知規律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快樂。教師還要照顧好後進生,課堂不要有“被遺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學中要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結構爲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講教師聽和學生之間交流的三向結構;再次做到環境寬鬆。教師在課堂上要交換角色,使學生產生平和心理,從而形成一個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爲學生學習營造一個最佳氛圍。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8

《教師的挑戰》這本書所提到的先進的國際前沿的教學理念對我今後的教學將起到很重要的指導作用。這本書最大的優勢就是提供了很多優秀課樣例供我們分析學習,我們可以結合理論充分體會到先進教學模式課堂是如何實施的。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收穫。

一、課堂教學的改革

1、課堂形式變化

寧靜的課堂革命發展方向是達到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創造。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爲各自呆坐的學習轉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了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學生4、5人圍在一個書桌上,小組合作探討學習;在教學的方式上表現爲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教師漸漸變爲課堂學習的設計者或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教學內容方方面教科書只是配角,學生以有探究價值的課題爲中心,藉助大量的資料和多彩的活動追求高品質的學習。

2、傾聽式學習

合作性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傾聽。作爲學生,要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以及老師的引導,對於自己不懂的問題要勇敢地提出來,同學們合作學習解決問題。作爲老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要不折不扣地接納,胸有成足地應對,絕對不可以忽視孩子們提出的任何一個細小問題。在傾聽的同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運用適當的連接語或引導語使偏離書本的學生回到正題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提問以及想法猶如一個個音符,而老師要做的事把這些音符集中到一起,形成交響樂似的課堂。在傾聽過程中,老師還可以運用“反芻”來解決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師生間良好的傾聽習慣會使整堂課緊湊連貫,生動有趣。學生提問,小組討論回答,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地體現。

3、個體與個體的鏈接

和諧交響的課堂要從每一個學生的尊嚴開始,從學生出發展開教學。教學創造很大程度上與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尊嚴息息相關。孩子們提出來的問題以及表達的觀點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而已。作爲老師,我們一定要尊重每一個孩子們的想法。我們老師在傾聽學生的同時,要注意觀察記錄。老師認真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並記錄下來,學生們一同探究解決。傾聽時還要注意語言與體態,例如要靠近需要幫助的兒童,應站在其觸手可及的地方,注意觀察孩子,從眼神以及表情判斷他們是否理解問題,同時鼓勵那些沒有自信發言的孩子。孩子在探究學習的同時,分享了自己的知識,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會生成新的問題,這就引出了新的探究。老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將的探究問題串起來,把教材內容串起來,這樣學生纔會對本節課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

4、創造合作探究的教學

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以探究式教學爲中心,圍繞一個值得探究的主題,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課堂主要以提問和解決問題爲主,課堂的形式多養化,可以以實驗,故事會,辯論,遊戲,小組彙報展示等多種形式展開。這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探究主題後會生成高質量的作品。

二、學校改革

1、學習參與的實踐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家長不應是參觀者,他們也要參與到教與學中,成爲孩子的輔助教師。我們可以給家長一封信,告知該探究中心以及方向,家長會協助孩子查資料,調查、參觀某地,拍照,做實驗等,促使孩子對主題中心思想有更好的理解。當然爲了更好地輔助孩子,他們也會在網上學習更多相關知識。我們的家長會實際上也是老師,家長和孩子共同探究學習的過程。爲了和家長有更多的溝通學習機會,我還申請了我們班的博客方便交流孩子學習情況。作爲老師,我們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擴展知識面,以滿足學生知識的需求。所以說老師學生以及家長都是學習的參與者。

2、信任締結的共同體

信任是一切學校改革的核心。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家長與老師,教師與教師之間都應互相信任。信任是對人尊重的一種體現。作爲老師,我們必須要對學生有信心,相信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還記得我第一次上公開課時,拋出一個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回答,我就急着說出了答案。這實際上就是我對學生不夠信任,擔心他們說不出而出現空堂的表現,而後來的教學實踐證明我錯了。對於學生來說,老師對他們的信任會使他取得很大的進步。

3、評價方式改革

新的教學理念指出,以分數和等級評價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應孩子的表現,我們最好選擇文章記錄式評價。針對學生的作品以及學校情況給出一個全方位評價,指出優缺點,這樣才能夠給孩子指明今後努力的方向。本書還提到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收集學生優秀作品,方便評價,這方面我們也正在做,並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4、教師之間的互助與共同成長

學校是教師們互相學習和成長的場所,本書也提到課堂改革需要老師們之間分享經驗,互相聽課觀摩學習,甚至請專家知道培訓。這一點我們部門做的很好,今後我也會抓住機會聽更多的課,不斷地學習好的教學方法。

5、教室佈置以及座位安排

先進的教學理念也強調了教室的佈置。要用學生的作品裝飾教室來營造出家的氛圍。學校以後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小班教學,傳統的成排成列的桌椅擺放形式將被分小組排座方式替代,因爲這樣的座位便於小組探究學習。爲了使小組探究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分組也是要考慮文化和能力差距,同時還要考律國際等多方面因素,是學生不致孤立。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國外先進的理念有了進一步瞭解,我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必須要運用好這種先進理念,我們的學校設施,教學對象以及所有的條件也都與這種理念相吻合。我相信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我會在教學方面取得跨越式的進步。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9

在數學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數學教師憑着教育夢想和教育智慧,從教育科研的高度,積極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研究,探索了一條適合教學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有效途徑,總結了很多的經驗和案例,初中數學。本書深刻地反映了我們中學課堂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我從中受益匪淺,先將摘錄和體會展示如下:

本書開篇羅列了在進行有理數混合運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概念不清:運算符號錯誤;錯用運算律;對負分數的概念理解不清;違背運算律;違背去括號法則。“這六大點也是我在授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以後的授課中應提前糾錯,讓學生少走彎路。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教師的寬容與愛、尊重和理解。在學生出錯時,教師要尊重、理解並寬容地對待他們,這不僅僅可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也體現了教師的素養及學生的熱愛。“的確,在平時的授課中,我門太嚴了,不苟言笑,造成學生的緊張,這些做法不可取,應當嚴就嚴,多給學生勇氣敢於說話,私下也應多關心關注學生。同時還指出教師如何幫學生糾錯,

1、經過一個典型例題,讓學生暴露錯誤、師生共同分析錯誤原因,學生從反面吸取教訓,迅速從錯誤中走出來,從而增強辨別錯誤的本事。

2、教師應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錯誤和失敗,備課時適當從學生易錯的思路去構思,課堂上加強對典型思路的分析,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3、讓學生經過自我評價,找出解題過程中的問題,自行糾錯,

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應結合實例助其理解。如:”有些數學概念從客觀事物的定向形式和數量關係中反映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意從實際事例或從學生已有知識中,退步引入並加以抽象,尤其要從學生接觸過的具體資料入手,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中學生具有的上進心強好勝的心理特點。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幫忙他們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進而減少運算的錯誤。”即教師應幫忙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同時”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法的指導,發揮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了新課程理論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題作用的理念。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10

他用精妙的筆觸把我們帶到一個又一個課堂上,讓我們在“教學事件”中去觀察、去體會、去發現、去回味。看到了一個教育學者對教師、對學生深沉而理智的關切。他就是佐藤學教授,一位教育理論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親臨一萬多間教室的紮紮實實的實踐者。在書中作者聚焦課堂教學實踐,以現場速描的方式真實再現了教師們多樣的教學實踐和學生們多彩的學習生活。談談令我感受頗深的三點:

作爲東京大學的一位教授,佐藤學的獨特之處在於他雖然是個教育學者,但他似乎並不把高深理論作爲自己的研究重心,而是幾十年如一日地關心發生在教室裏的“小事”。跑學校、進課堂成了他最大的愛好。這樣的大學教授似乎讓人不可理解,但他對此有自己的主張。在《教師的挑戰》的後記中,他說: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有意無意地漠視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嗎?“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嗎?

害怕數學連書都不翻的芳樹,今天在敏子和秀樹的合作學習中雖然偶有失誤,但畢竟開始做練習題了。總是閉着嘴,躲開他人視線的良子,今天穿着繡着小花的褲子來上學了。這裏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進着每一個孩子學習,對教師來說這比“大規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個孩子的點滴成長。這些在別人看來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來卻彌足珍貴。佐藤學在書中介紹的教師是在任何學校都可以遇到的尋常教師。每一位普通教師的小小挑戰與教室中的孩子們纔是開拓未來的教育改革者。

佐藤學提倡的是一種寧靜、潤澤的課堂氛圍,他認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處於一種自然狀態,不恐懼、不緊張的心態是他們安心學習的前提。濱野老師的課堂正是這樣。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朗讀,他們在喜歡的段落旁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讀完課文他們互相討論着,自自然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快要下課了,他們仍然意猶未盡,想要繼續討論。佐藤學認爲,濱野老師良好的教學效果來自於他對每一位兒童的尊重。濱野老師能夠接納每個學生的想法,他不僅僅拘泥於“好的發言”,而且對所有人的發言都寄予期待,在他看來“任何人的發言都是精彩的”,這使學生們能夠自由地思考、輕鬆地交流,從而使整個課堂更加豐富而深入。

但事實上,人們往往只會對那些“有能力”的學生產生尊重和信任,卻很難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學生。只有摘下“能”與“不能”的有色眼鏡,才能看到每個人挑戰固有學習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們個性化的創造。

佐藤學認爲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與世界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但如何在學生中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助合作的關係對大多數教師來說卻是個難題。在《教師的挑戰》中,佐藤學給出了一個特別的答案,他認爲:要構築合作互惠學習的關係,就要培養學生相互傾聽的能力,這首先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認真傾聽每一位兒童的心聲。

書中的山崎老師、澀谷老師和勝沼老師,雖然都是普通教師,但在佐藤學看來,他們都是兒童心聲的傾聽者。山崎老師從不貶低任何一個學生的發言,他尊重每個孩子的思考和感情,並看到每個孩子身上潛在的可能性;澀谷老師注重營造一種自然的學習氛圍,她重視奇妙的發言,並把那些妙趣橫生的發言串聯起來,用學生的思考力來推進課堂;勝沼老師總是站在學生的斜側面位置上側耳傾聽每個人的發言,學生們將勝沼老師作爲親密的傾聽者,從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勝沼老師則珍視每一個人的發言。

在佐藤學看來,如果教師以身作則,成爲一位耐心的傾聽者,那麼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合作關係就會水到渠成。作爲教師的我們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學生是有差異的人,學生是有個性的人,學生是有能力的人。我們要“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性學習”,即使是暫時處於低學力的學生,老師也要確保他有挑戰學習的機會,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這纔是合作學習的精髓所在。教師要珍視每一個兒童的發言。

這本書爲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未來教育的門,在那裏可以找到與我們共同成長的朋友,雖然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空間,但我們對學生的愛與執著是共通的。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對於每一位教師的挑戰,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11

《孩子,你慢慢來》,書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作者龍應臺的文筆細膩,全書蘊含了一位偉大的母親的愛的氣息。

這是一本記錄作者龍應臺的兩個孩子的成長的散文,簡單的文字,淺顯的語言,母親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在書中表露無疑,作者並沒有長篇大論的談論關於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個母親在敘述發生某件事情時,母子間的反應和對話,非常的生活化。龍應臺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溫情引領孩子認識世界,鼓勵他們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地成長。她隨時隨地耐心地教孩子認識自然萬物——天上的雲、路上的車……這些文字是那麼地樸實、細膩,簡潔地還原着一幅幅歲月畫面,沒有議論、抒情、感慨,只是簡潔的描述,讓讀者看到,聽到,觸摸到,然後若有所思。

孩子的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母親慢慢地走。作者有時也有迷惘:要不要孩子在臺灣的幼稚園接受一點中國文化的傳統教育?怎麼跟孩子解釋“神話、迷信、信仰”的不同?作者所有的愛都在細微,耐心中付出。作者懂得:愛,必須對幼小生命尊重,尊重緣於平等——從孩提時代起,就告訴他:你的名字叫做“人”。也因此,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纔不會簡單地去粗暴指責,才能逐步培養他們珍貴的品質——善良、正直、誠實、優雅和擔當……

這是孩子的成長手記,也是極好的啓蒙日誌。溫情的教孩子看這個世界,鼓勵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平常瑣碎的句子,也因爲有愛而動人。長長的成長之路,要慢慢的讓孩子吸收豐富的營養,培養他們珍貴的品質——善良、同情、誠實、優雅和責任,收穫友誼和愛。

孩子對於女人究竟意味着什麼,那漫長的孕育之苦,隨着一個小生命的.出現化成無限的甜蜜和喜悅。小小的身體將帶着女人的烙印,延續着她的情感,他們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情體驗生的痛楚和喜悅。她覺得那個生命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是自己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寶貝,他將是她的全部。我細細的看過她寫的每一段親身體會,當我再經歷的時候,感覺是那樣真實,她不是對傳統母職的歌頌,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

“孩子,你慢慢來!”給了我很多啓發,是啊,你慢慢來,慢慢的等你長大!

作爲一名母親,有了寶寶以後,我看見別的孩子,會有一種忍不住的關心,一種出自母性的表現,不像曾經的我,對別家的孩子提不起興趣,因爲那時自己還沒有成爲母親,對小寶寶的感情也是從自己的寶寶身上開始培養起來的。

當大人覺得對於小孩該學習什麼,該瞭解什麼,總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小孩的身上、腦海中。可曾問過小孩的意願?也許小孩的身心發展是不成熟但不代表沒有自己的意識;也許動作很慢,但總有做好的時間,不要看到慢騰騰,就強加其成人的模式。

作爲一名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有時會很生氣,有時也會對學生很大聲。我是否能夠細聲細氣地和學生交流,讓學生能愉快地接受我的建議。我是否能不批評學生,而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學生。尊重學生間的差異,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充滿歡樂。老師要帶給他們歡樂,而不是無窮的壓力。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教育不是賽跑,教育學生應該慢慢來,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多給學生一點耐心,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必須與家長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長。我想對所有的老師們、家長們說一聲: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12

我讀了《給教師的提議》一書,書中每一條提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啓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從微觀細節方面扼要談談三點讀書感悟。

何爲教師素養呢蘇霍姆林斯基從三個方面闡述教師的教育素養:這首先是指教師對自我所教的學科要有廣博的知識。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教育素養還有一個方面,談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是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麼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以後需要花在摳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教育素養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塑造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教師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學生髮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學生娓娓談心。

關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供給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可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爲我們明白,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所以,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例如,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那樣,我們若能把帶有遊戲性質的作業、科技知識、百科知識、趣味故事、趣味實驗等列入教師備課的資料,必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善於思考纔能有創新,讀《給教師的提議》一書,我們能夠看到蘇霍姆林大師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鄭重地審視着學校教育的每一細節,我覺得善於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處。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提議》第五條提出“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第一套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堅持在記憶裏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源來源。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來看,第二套大綱是保證第一套大綱順利完成的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

讀過這本書,我暗下決心,必須要勤於讀書、善於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師。經過讀書,提升教育素養;藉助思考,使教育充滿睿智。因爲僅有智慧含量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種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才能真正滌盪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養。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13

手捧着《教師的挑戰》一書細細讀來,讓我對21世紀教師所面臨的挑戰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那就是爲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在書中,一個個平凡的教師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宣告:課堂上正在發生着寧靜的革命,那就是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爲基礎的學習共同體。這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

一、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以及合作學習意識。

該書開篇就從“學習共同體”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入手,詳細闡述了合作學習的形式以及應實現的預期效果。所謂創造“學習共同體”教學,就是將教師的“教”有效地轉換成學生的“學”;將課堂變成“學習的場所”;將課堂模式轉變爲“主題—探究—表現”爲單位的項目型課堂。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角色應從單向的知識傳遞者轉變成觸發學生思維的引領者以及與學生充分交流溝通的分享者。傳統課堂大都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除了回答問題幾乎很難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然而課堂革命帶來的是師生角色的互換,學生在課堂上侃侃而談,發表自己的主張觀點,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其間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學習培養團隊意識,在習得知識的同時完善人格,從而實現教育的真正目的,教書和育人。書中反覆指出,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裏,每一個兒童與教師一道奏響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交響曲。可見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合作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二、轉變教師角色,把話語權還給學生。

教師應徹底轉變自己的傳統觀念,認爲自己應該高高在上,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就可以駕馭課堂、操縱學生。相反,教師的角色應是和善的親近的學習領路人,課堂上聽到更多的如果是學生的聲音,而且是正向的積極的富有想象力和啓發性的聲音,那麼這將是一堂成功的課題。在我的語文課上,我曾經是那個因爲害怕失去話語權從而不能有效控制課堂局面的謹小慎微的老師。很多學生閃光的想法都被瞬間扼殺,久而久之學生們不再願意開口,甚至連思考能力也開始減弱,沉悶的課堂讓時間過得更慢。後來,我開始尋找問題的出處。通過回憶曾經參與過的先進國家如韓國和美國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幡然醒悟:原來一節好課是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來完成。於是,我以最快的速度調整授課形式,讓學生佔據主體地位,鼓勵發言甚至是錯誤的說法。慢慢的,課堂活躍了起來,學生們不時冒出的或精闢或出乎意料的回答常常讓我對這些年僅十幾歲的孩子們刮目相看。教師要像採擷珠寶一樣珍視每一個記錄學生成長的發言。

三、蹲下來,走進學生內心世界。

如何能更有效地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之中始終是困擾年輕教師。我嘗試着從一個動作開始做起,蹲下來。由於法國班的學生年齡偏小,“蹲”這個舉動能拉近師生距離。蹲下來糾正發音,蹲下來指導書寫錯誤的漢字,甚至蹲下來跟他們遊戲……教師建立於學生相互傾聽雙向溝通的第一個要件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兒童的心聲,走進他們的內心。只有這樣建立起來的溝通方式纔是有效的,纔是穩固的。教師要敞開胸懷接納每個學生個體的多樣性和可能性。在國際部任教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小班型授課,因此顧及到每一名學生並不是一件難事兒。每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蹲下來,讓師生的心貼的更近;蹲下來,將自己的視線放得跟孩子們一樣平,看到的註定會是不一樣的風景。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師曾經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中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我們都能蹲下來,用自己的傾聽和包容走進每一位學生!

課堂有時看上去像大海一樣沉默,但在海底卻正在發生着劇烈的運動,而這種力量恰恰是難以抗拒不可估量的。

或許,我們的課堂教學風格正在發生着靜悄悄地變革。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14

最近,我在讀由鍾啓泉教授翻譯的日本佐藤學教授的專著《教師的挑戰》一書, 在實施生本理念的時期讀這本書,感覺到日本教學改革在教育哲學的認識上更爲深刻:21世紀的教師面臨的挑戰是什麼,那就是爲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我們的課堂正在發生着寧靜的革命——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爲基礎的學習共同體。這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讀着以上這段話,似乎已經感覺到了中國教育孜孜以求的所謂“公平”與“質量”,不僅僅是通過學校之間的教師交流來實現,更重要的應該是致力於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確保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前者是一種認爲的假設,後者纔是真正的可能。

因此,追求教育的公平與質量,並不是什麼難以辦到的事情,完全可以從身邊的日常行爲開始。

1、教學的基點是尊重和信賴每一個兒童。我們要尊重和接納兒童的多樣性和可能性。在這一點上,我們常常是說起來容易,要真正做到很難。隨着中國班學額的暴漲,50個學生基礎不一,個性不同,要關照到每一個兒童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很羨慕日本的班級,學校規模不大,20多個孩子以U型排列圍聚來老師身邊,這樣的教學真是別樣的風景。中國教室裏的學生多,怎麼辦?我個人以爲不是放棄合作學習,而是更有同伴相互學習的必要,只要我們平時訓練好小組合作的常規,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廣西教育已經提供了這樣一個成功的樣板。

2、從相互的傾聽走向合作的交響。在佐藤學教授的這本書裏,在不斷地重複着三個關鍵詞:傾聽——串聯——反芻。實際上這三個詞揭示了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從傾聽開始,這就意味着我們的教學從兒童的經驗出發,教師的作用就是不斷地調適不同層次學生的理解水平,要求迅速作出反應,或比較或爭論或整合或提升,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最後一個環節的反芻,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學習的自我建構,它的意義在於把知識納入個人的經驗系統。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時尚的詞——給力,課堂要給力,給學生髮展智慧的力量,讓課堂上的每一次相遇,都能努力變成向難度挑戰的過程,成爲學生智力生活中最美妙的交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交響”,那就是思維的碰撞與交鋒,只可惜,在我們的腦子裏,往往考慮的是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是什麼,要教哪些知識,而常常忽略了活生生的兒童,忽略了兒童與身俱來的探索慾望和學習能力。

課堂有時看上去像大海一樣沉默,但在海底卻正在發生着劇烈的運動,而這種力量恰恰是難以抗拒不可估量的。

或許,我們的課堂教學風格正在發生着靜悄悄地變革。

哲學上講: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就是正確的認識,如果落後於當時的實際,條件成熟了還不去做某種事,一般叫右傾保守主義。細細品讀《教師的挑戰》一書,聯想起自己平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我不由地進行了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右傾了,保守了。

就像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課堂上,我們什麼都要詳細講解,講得明確而又實在,以至於學生的思維空間都被教師的指導所填滿,學生的靈氣都被教師的才氣所抑制了,最終,封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勤教師教出了笨學生。”

其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教學的一切目的歸根究底是爲了學生的學習。作爲老師,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盡最大所能去挖掘學生的潛能,變被動爲主動,讓主動引領學生的一切學。因爲主動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習效率。

研究表明,主動學習的效率是被動學習的四倍到十倍以上,這是因爲對於主動學習者而言,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他總是處於亢奮的狀態,因而膽大心細,注意搜尋和分析信息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遇到困難時,他會調動全身的細胞來尋求突破的契機。

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時,我也充分地體會到了這一點,教學時不管我如何設計,如何啓發,從小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們就是無法真正體悟到二小的勇敢,故事的感人。於是在另一班我換了種教法,放手讓學生讀課文,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靜靜地欣賞同名歌曲,結果一曲方罷,很多同學已是淚花閃閃,問及此刻的感受,孩子們都說感動得只想哭,這時,我順勢讓學生結合課文來說說感動的原因,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紛紛跳入了我事先預設好的陷阱。整節課沒有了我的滔滔不絕,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們如林的小手,發光的小臉,教學效果出奇的好。

這些都向我們明確了一點,教學時,我們有必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天分,學生自己通過讀書或思考能感知的內容和理解的問題,教師退而不講;只在在學生困惑、難於理解的地方,四兩撥千斤地進行適當梳理、補充。課堂上,去除多餘的講解,多餘的提問,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實實在在幫助學生掌握解決矛盾的方法,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由掌握由“學會”走入“會學”的必然王國。

相信學生的潛能,不僅僅是表現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體現在當學生學習陷入短路時,教師要學會期待。

期待包含着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寬容,可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並且帶來課堂教學的生動和有趣。課堂上,學生精彩的表現與教師熱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過程,精彩是結果。

課堂上,我們有時總是追求表面的流暢,當提出問題後,從內心希望回答問題的學生少出錯、不出錯,最好能直奔主題節省時間。遇到有人來聽課,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有困難時,我們就不那麼沉穩了,顯得有些急躁,不願意等待,或催促,或換人回答,還有甚者自問自答,學生哪有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呢?精彩也就無處可現。

我們看到一些課堂實錄中,那些大師們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麼的氣定神閒。課堂上說的每句話,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寓意無窮,沒有一句是贅言,即使學生的理解與老師有了本質上的區別,老師也能循循善誘,顧左右而不言他,最終達到異曲同工之美妙境界。

每個學生就是一座寶藏,那裏有源源不斷的能量等着你去挖。相信你的學生,你會發現教育的確是件痛並快樂的事情。

教師的挑戰讀書心得15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個性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應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帶給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可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透過書本我們能夠充分利用業餘時光,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說,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此刻幾個方面。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爲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能夠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

僅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透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我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我,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

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明白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必須的化學和其他基礎,纔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務必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爲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忙。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能夠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爲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用心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能夠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爲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