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語文教師暑期學習心得體會

語文教師暑期學習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愛,首先要表現爲愛學生。教師從事的事業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作爲教師,要有責任心,要有愛心,還要有耐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師暑期學習心得體會

  【語文教師暑期學習心得體會1】

爲期一週的培訓,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由衷感謝領導爲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臺。每天的講座都以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煥發了激情,燃起了鬥志,確實感到受益非淺。

教師代表着“學生的老師”,也代表着“學生的學生”。作爲教師,師德是必備的。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也正是這個意思,這裏主要涉及做人的問題,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爲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是父母,作爲一名教師,要富有愛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所以我們說教師是父母。並且,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第五,教師是朋友,所謂良師益友,就是強調教師和學生要交心,師生之間的融洽度、親和力要達到知心朋友一樣。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困惑、心理壓力等,以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排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教師,不僅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更要具有優秀的心理品質與道德意識

通過本次培訓,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動力和熱情。尤其是教師心理調適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並獲得了更多的方法,這對自己是一種鼓勵。鼓勵我們教師適應教學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環境;鼓勵我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角色;鼓勵我們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老師,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老師;鼓勵我們要堅持創新,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爭取在教學中獲得更大的發展。這些鼓勵,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動力。通過本次學習,使我體會到教師要熱愛這個職業,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報,刻苦地鑽研下去,一切爲的就是一份熱愛和執着,在教學中,不能墨守陳規,要不斷地發展,不斷去思索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式,這樣,最終自身的價值才能夠得以體現。

通過本次培訓,使我對終身學習,提高自身能力有了新的理解。.終身學習,我們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更多方面,如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做事與人際交往。教師從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於觀察、研究、思考;處理好與學生、家長、同事之間的關係,那麼相對來說,工作起來就會更得心應手。我還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喜歡聽你的課,進而喜歡聽你的指導。這就要求個人魅力不斷提升,在積累經驗中獲得一種平和優雅的心境,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獲得學生的信賴。書是最好的老師,多讀書,提升自己,在實踐中反思自我,做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

新的起點需要新的奮鬥,新的奮鬥需要旗幟作爲引導,這次培訓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幟,在思想、行動和實踐工作上給了我切實的指導和鼓勵。讓我有了明確的定位、堅定的信念、奉獻的精神、良好的心態、高度的責任心、熱愛學生的行動、進取的意識並且不斷地規範自己的行爲,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

  【語文教師暑期學習心得體會2】

8月12日—14日,我們十幾個人有幸到焦作實驗小學參加焦作市暑期信息技術培訓。通過三天的培訓,我對以後的教學更加充滿了信心,新課程背景下教學,“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要教師敢放手,學生就能還你一份驚喜!

我們首先聽取了張偉春教授《信息時代的教師發展——網絡教研與微課》,瞭解了網絡教研是什麼,如何做好網絡教研及網絡教研的主要模式,同時對微課程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特級教師顧德希《學科教學的信息化》,北京五中王屏萍老師《雙課堂“雙課堂”模式下的文科教學》,使我們認識和了解了雙課堂教學;最後同方知好樂教育研究院的講師爲我們進行了創新教學模式實操培訓,焦作23中兩位教師結合學科特點介紹利用“雙課堂”教學平臺進行教學設計的思路和經驗,使我們在實際操作層面全面的瞭解了雙課堂。

盤點三天來的學習,真是收穫頗多。個性化的學習,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在雙課堂教學過程中都能得到老師或者同伴的幫助,試想又有哪個學生在雙課堂下能不重新點燃對學習的興趣的呢?

“雙課堂”教學將現實課堂與虛擬課堂優勢互補、個別教育與集體教育有機融合,正在帶來一場自下而上靜悄悄的教學改革。人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總是需要一個過程。從發展的辯證法則來看,“雙課堂”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是個別教育與集體教育的最佳組合,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揚棄,而不是拋棄,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一次質的飛躍。這已被許許多多教師的實踐所充分證明,而且還將繼續爲更多教師的實踐所證明,這是毫無疑義的。

“雙課堂”教學,在學習方式上,不是“以學代教”、“讓出講臺”,而是在探求“教師引領性學習、同伴互助性學習和個體反思性學習”的統一;在教學模式上,並不強求“流程統一”、“環節凸顯”,而是爲探究“教學本質”、“教學思想”、“個性教學”、“模式多元”等問題,開啓了異常廣闊的前景。

北京五中王屏萍老師在語文“雙課堂”教學方面做出許多有益的嘗試。她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我們分享了“雙課堂”教學經驗。例如她在教授古文時,放棄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文言文知識點梳理。從文言、文化、文學等方面激發學生學習激情,組織學生思考,靈動表達,主動思考,使學生髮帖,分享、交流、反思、修正,關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極大的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在虛擬課堂學習發帖,交流碰撞,步步深入,教師在實體課堂解決虛擬課堂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推進虛擬課堂進入新的學習階段,並梳理總結學生在虛擬課堂的表現,進行反饋總結,這樣的教學激發了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巨大積極性。王老師感慨的說:網絡提供了一個虛擬的課堂,當這個虛擬的課堂和現實的教學課堂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不僅獲得了更多樣化的學習形式,更重要的是收穫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收穫了學生對語文的熱愛。當看到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下,體會着學習的快樂時,教師也在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雙課堂”教學,一場深度變革“教”與“學”的方式的教學改革,正在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