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關於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錦集五篇

關於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錦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書心得,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心得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錦集五篇

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 篇1

針對課間自由活動混亂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這樣反思:我們給幼兒自主的空間了嗎?我們有提供給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做事的條件嗎?幼兒知道在這個環節可以做什麼嗎?於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動區講評時都將問題拋給孩子:“活動結束後我們有什麼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們等待,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根據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豐富了一些簡易活動材料。這樣一來,活動結束後幼兒可以看、可以說、可以玩,多了許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兩節活動課間的環節就顯得順暢多了。

針對每次活動在不同的場所,需要幼兒在短時間內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問題。如何讓幼兒預知呢?作者還是把問題拋給孩子:“我們每天上課的地方都不一樣,怎麼才能讓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裏呢?”通過幼兒的討論,最後決定用圖片的預知方式來告訴幼兒,下一環節要準備什麼。於是作者在班內開設了一個“溫馨提示角”,每天早飯後都將當天上午的活動要求、場地安排用圖片的形式告訴幼兒。如上閱讀活動,就放一張書的圖片和一張小椅子的圖片,幼兒一看就知道老師需要他們搬椅子到上閱讀的地方上課。

通過作者這兩方面的闡述,我們可以貫通的使用這種方法。在一日活動的其它環節中,如:戶外活動前,通過提示牌讓幼兒瞭解去哪兒,站幾路隊,要帶什麼?音樂舞蹈要到哪裏上?要帶上道具嗎?數學活動要到珠心算室嗎?要帶上書嗎?等等。做到讓幼兒預知下面的活動,瞭解自己要做的事情,讓幼兒從小學會有計劃的支配安排自己的時間,形成有序做事的習慣,對幼兒的成長很有幫助。

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五一”假期,我讀了一本好書《生命的留言》,作者是身患癌症晚期的陸幼青。這本書是作者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裏帶着強烈的身體痛楚、傾注個人的最後力量寫成的。

作者,他是一個非常堅強、幽默、樂觀而又很有勇氣的人。在這樣一種絕望下,他給我們展現出來的仍然是一種淡淡的藍色,而不是沉沉的黑色,這已經是一種奇蹟。我不知道,他是怎樣控制情緒的抖動,依然在悲傷中站立,是真正的堅強?還是絕望之後的平靜或是身爲男人的固執?

人生本來,可能都是綠色的,就像一株草或是一棵樹,這也就難怪,病中的陸幼青,會一次又一次要求妻子,幫自己逃出家門,去湖邊、去草地上,去一切和自然有關的地方,這個時候,也許只有綠色才能撫慰他。

讀着此書,感覺非常精彩,也非常感動,就像崔永元說的:陸幼青的文字往那一放,你再寫什麼都頓生難度。

讀着此書,感覺給自己增添了很好的一筆精神財富,受益匪淺。啓示一:雖然疾病的疼痛讓陸幼青難於言說,他仍然希望他的家人的生活不要有一絲陰影;他還呼籲:快樂起來吧,朋友們,不要爲年齡、健康、容貌、金錢、職務、公平之類的事情而不快樂。如果你不快樂自己,那世間事豈不變成荒唐事,比如:無論你多麼有錢都沒有用,因爲你不快樂。

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幼兒對這個讀本很有興趣,很值得幼兒學習的有:1、讓孩子初步學會使用測量的方法,大班的孩子應該學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通過讀本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要想知道物體有多高,有多寬可以一用尺子來量,比如木工做傢俱、裁縫做衣服、做樓房等等。2、同時也能讓幼兒知道尺子的作用,知道尺子的用處大。3、通過讀本可以培養幼兒遇到事情愛動腦筋的習慣,讀本結尾能充分的發揮幼兒大膽想像。

故事的結尾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幼兒,作者的大膽想象“啊!,兔子會打洞”,幼兒對這個故事的結尾各抒意見,有的幼兒說兔子不會打洞的;有的幼兒則說,兔子在柵欄的周圍進不去就只好打洞進去了、、、、、、通過讀本看出幼兒的是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讀《蟲蟲蟲蟲爬》的心得

一看到封面上的四個“蟲”字連在一起,就覺得這本書充滿了童趣、可愛。翻開這個讀本的內容一頁一頁往下看時,就會覺得像一首清新、自然的小品,每一頁圖畫與圖畫就像是一幅慢慢展開的分格漫畫,先是由蟲蟲—蝴蝶—青蛙—魚兒—小朋友,陸續出場的角色將故事一波一波地推進,而且圖畫中也體現的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

其次文本的兒歌也是採取了循環的形式,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開頭呼應,非常有利於幼兒進行預測,文字琅琅上口,節奏感強,很適合幼兒朗讀。

在知識經驗方面,讀本還展現了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特徵和和諧的生活情景,還用了“爬”、“飛”、“跳”、“遊”、“跑”多個動詞描繪了小動物的活動方式。

再次遊戲的趣味性也很強。例如:可以準備一些頭飾,將幼兒分成幾組,讓他們分別當“蟲蟲”、“蝴蝶”、“青蛙”、“魚兒”、“小朋友”等小動物,然後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學各種動物的運動方式,不但使幼兒可以很快掌握兒歌,還可以鞏固“爬”、“飛”、“跳”、“遊”、“跑”多個動詞。也可以準備“蟲蟲”、“蝴蝶”、“青蛙”、“魚兒”和“爬”、“飛”、“跳”、“遊”的字卡,請幼兒匹配,說說除了以上的幾種動物外,還有那些小動物也會“爬”、“飛”、“跳”、“遊”?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讀本,相信除了我們孩子們也會很喜歡它。

讀《世上最划算的教育》後感——童年需要培養的38種好習慣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職業,是全天侯的,從幹上的那一天起,就永遠沒有退休的可能;而且不準請假,不得偷懶,不可以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並且沒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掙,然後往這兒花;這種職業,叫做父母。

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要從培養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習慣開始,有人說,培養好習慣就像往銀行裏存錢,隨時都可以取出來用。有了一個好習慣,就好像在銀行裏存了一筆錢,有了兩個好習慣,就存了兩筆錢??好的習慣很多,就等於在銀行裏存了很多錢,一輩子都可以取之不盡。《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書,從“童年需要培養的38種好習慣”種,每一種好習慣都從故事引入,再讓我們思考學到了什麼讓人可以從中學到知識,再運用到實踐中。例如:書中在培養孩子“遵守諾言的習慣”裏,引用了《宋慶玲的故事》,故事裏的小慶玲爲了她之前答應叫教小珍疊花的事,而放棄了全家到一個很有趣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麼,她等了一個下午,小珍也沒有來,爸爸遺憾地說“早知道就一起出去,慶齡一個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慶齡卻說,我們約好的,我本來就應該遵守自己的諾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們出去玩了,也不會高興啊!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學到了什麼呢?小慶齡是自己決定留下來的,這一點很重要。她一定也是想去那個伯伯家做客的,但是最終放棄了,是因爲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們從故事裏不難猜到,信諾言,不僅讓守諾的慶齡快樂、有尊嚴、也讓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賴。

我們可以怎麼做呢?1)、凡向孩子許諾言,就要儘量兌現;2)事前提醒孩子諾前三思,事後提醒孩子兌現諾言;3)發現孩子守信用,要及時表揚;4)不“逼”孩子許不可能兌現的諾言。孩子在成長中,需要培養的習慣實在是很多,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許多良好的習慣的

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在園長的推薦下,我用心的讀完了這本書,本書作者李躍兒認爲教育和愛育最大的差別在於:教育往往是居高臨下的,而愛育則是平等的,居高臨下通常會壓抑、束縛,甚至會扼殺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平等自由卻能大大發揮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創潛能。

“孩子的幸福其實就像能夠跳出所有顏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給了他們一種或兩種,他們調不出幸福的顏色,他們的幸福被人拿走了。”那麼究竟怎樣纔不拿走孩子的幸福。其實老師或家長都不是有意去孩子的,只能說我們還不懂得怎樣教育孩子。 李躍兒的書裏處處寫着真實的例子,幼兒被成人教育不當培養出來的孩子是讓人覺得可悲的。孩子本來像花朵一樣的美好,應該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但是“望子成龍”的心態讓孩子們承受心靈扭曲的各種苦惱。

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和感觸就如書中寫到的: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活在敵意中,就學會競爭,花在恐懼中,就學會憂慮;活在憐憫中,就學會自責,活在諷刺中,就學會害羞;活在嫉妒中,就學會嫉妒,活在恥辱中就學會負罪感,那麼活在鼓勵中,就學會自信,活在表揚中,就學會感激,活在接受,就學會了愛,活在認可中,就學會自愛;活在承認中,就學會了有目標,活在分享中,就學會感慨,活在誠實中和正直中就學會真理和公正等等。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只是說你受到的教育不同會影響你一生。

愛不是教育的全部二十教育的前提,教育必須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少了愛何談教育,智慧的愛能使孩子富於理智,愚昧的愛只能毀滅孩子,慈愛是智慧之愛,溺愛是愚昧之愛。我們對孩子,不能以成人的觀點去衡量孩子的行爲,我們要給孩子適度的空間,讓孩子在屬於他們的空間內自由遨遊,無拘無束地快樂成長。

作爲老師應該更多讀有關於“教育幼兒的書”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幼兒園讀書筆記(二)

我讀的的書目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的組織策略》——追尋生活化的幼兒教育。 這本書是山東省淄博市實驗幼兒園教師的研究成果,該園教師長期以來堅持研究幼兒園生活環節教育,將幼兒園各生活環節作爲重要的課程內容,將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落實到各生活環節之中。她們將如何組織幼兒來園、飲水、盥洗、進餐、午睡、如廁、運動及離園等環節作爲重要的研究課題,在實踐中進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也鞏固了教師們關注幼兒生活環節的觀念。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通常可劃分爲九個環節,即入園環節、盥洗環節、進餐點環節、喝水環節、如廁環節、自由活動環節、午睡環節、離園環節及集體教育活動環節。在這九個環節當中,除集體教育環節之外,其餘的八個環節都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統稱爲生活環節。生活環節對幼兒的成長髮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由其本身的特點(基礎性、獨特性、真實性及多發性)所決定的。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和重視,廣大幼教工作者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集體教育活動的理論、方法及策略等方面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八個生活環節的組織、實施和教育關注卻普遍存在“關注少、包辦多、高控制”的問題。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及教育。”他主張: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書中縱觀幼兒園的八個生

活環節在組織、實施中所存在的問題,發現:各生活環節中蘊含的教育契機和教育價值不同程度的流逝了;豐富的生活教育資源在長期的閒置;推動幼兒生命成長的最基礎、最強大的動力在減弱甚至擱淺。因此,這本書將每個生活環節中潛在的、獨特的教育價值開發、提煉出來,形成一套系統的生活環節課程,爲我們剛剛走上幼教工作崗位的新教師提供可資借鑑的行動依據和籃本,從而有效的改善多年來幼兒園忽視生活環節教育的現狀,避免今後的教育缺失,真正使生活環節成爲全面增強幼兒生活能力、促進幼兒生命成長的教育環節。

本書共分八章,入園、盥洗、進餐、如廁、喝水、戶外自由活動、午睡及離園等每個生活環節各爲獨立的一章。每章又分爲兩節,第一節從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出發,兼顧當前的教育現狀及幼兒未來的發展遠景,將幼兒在每個環節中的理想活動狀態進行全面詳實的定位,對教師在每個環節中的指導要點提出了具體、詳盡的要求,使教師能夠在全面把握每個環節課程價值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指導;

第二節則針對當前幼兒園在生活環節組織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重點分析和解讀,提出了系統、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具體包括:

1 、觀察現場,診斷問題。

2 、凝練核心,預設目標體系。根據問題診斷的結果,書中對每個生活環節的教育價值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梳理,用八個關鍵詞把八個生活環節的核心價值進行了高度凝練,集中體現了本書對生活環節教育價值的追求和定位。這八個關鍵詞分別是:“入園好時光”中的“好”;“趣味來盥洗”中的“趣味”;“溫馨進餐點”中的“溫馨”;“輕鬆如廁去”中的“輕鬆”;“科學來喝水”中的“科學”;“活動懂自護”中的“懂”;“甜蜜午睡時”中的“甜蜜”;“幸福離園曲”中的“幸福”。根據這八個關鍵詞定位,我們進一步預設了每個年齡階段的發展目標體系,突出了“點目標、操作性、層次性、準確性”四個預設要點,保證了目標體系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3 、教育活動以“短、小”見長,學習與活動同步進行。陶行知指出:“教學不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要在做上學。”根據目標體系中大量設置的“點目標”,書中在每個環節中設計了時間短、易操作、數量衆多的“小活動”,這些“小活動”伴隨着幼兒的實際活動進行。活動開始,學習也隨之開始;活動結束,學習也隨之結束。幼兒在這種親力親爲、點點積累中不斷收穫真實的成長經驗,真正實現了在活動過程中收穫體驗的目的。由於這些小活動數量較多,目標指向有所差異,書中就把有共同目標指向的幾個或多個“小活動”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活動羣”,用“活動羣”共同完成每個環節的教育目標。比如:在中班入園環節,書中設計了“甜蜜的問候”、“快樂小值日”、“情緒大轉盤”三個“活動羣”,每個活動羣下都設計了數量不等的小活動,然後用三個“活動羣”的目標共同完成入園環節的總目標。對於難度較大,用時較長的目標,書中還採用了集體教學、音樂劇、童話劇等多種方式加以完成。 4 、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有效對應。陶行知提出:“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爲中心。”在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的對應學習中,書中始終突出了幼兒“做”的主體地位。

第一,說做一體學技能。書中提到研究發現:幼兒生活能力的低下主要是由兩方面的原因導致的:一是生活技能的欠缺,二是動作的不精確。因此,書中就把多項生活技能性動作進行了分解,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加以形象地描述,按照動作的先後順序編成簡潔有趣的兒歌,引導幼兒邊說邊做,讓他們在語言與動作的對應學習中,熟練並精確掌握多項生活技能。此外,書中還把創編的兒歌配上幼兒實際活動的照片,製作成“生活小書”,把它們投放在小書櫥、活動區、寢室等區域供幼兒自由閱讀,隨時給予幼兒直觀的提示。這樣幼兒在生活自理能力不斷增強的同時,語言能力也得到了同

步發展。

第二,“暗示——引導”養規則。我們知道,學習和遵守集體規則、社會規則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進程。書中利用標記、符號,巧妙地將抽象的規則直觀化、操作化,恰當地呈現在孩子最需要的場所,提供一種行爲的暗示和引導,不斷促進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發生和養成。比如:在水龍頭上設置一條綵線、在地板上畫上圓圈,在配餐桌上放置不同顏色的小盆,在書架和書的封面上貼上相同的標記。此外,幼兒還自己商討制定了身體信號燈、最佳喝水時機、文明進餐公約及戶外活動的規則。通過這種對應學習,每個幼兒至少獲得三方面的收穫:愉快的生活離不開秩序與規則;作爲集體中的一員,遵守規則是必要的;只要大家都遵守秩序與規則,我們的生活纔會更加有序,更加美好。 第三,思辨一體明是非。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幼兒之間的碰撞和矛盾會時有發生。而這些碰撞和矛盾的背後,往往隱含着極其寶貴的課程資源。書中通過思辨的方法,及時引發幼兒對問題的思考、討論和選擇,從而促進他們情感、態度、理解、價值觀等高級心理素質的發展。比如“舉手表決”活動,通過“怎麼舉手才能讓別人知道你的想法呢”這一問題,引導幼兒思考、碰撞得出舉手表決的正確做法。本書中,還運用思辨一體的學習方法開展了“睡前小討論、運動後果預測,制定如廁常規和文明進餐公約“等活動,都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

淄博市實驗幼兒園的課題研究給我們的啓示是:幼兒教育必須堅持《綱要》精神,必須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必須切實關注兒童的生命發展;幼兒園的研究必須從實際出發,從幼兒園的現實問題出發,本着解決問題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踏踏實實,日復一日,不斷觀察和分析,勇於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幼兒園的課程才能真正爲提升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服務,爲提升教師的專業水準服務。

像我這種職初教師,各環節的組織與過渡一直或多或少存在着疑惑。本書爲我們新入>職教師提供了許多經驗和問題的解決方法,使我受益良多。

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 篇5

睡覺——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們對睡覺再熟悉不過了。睡覺簡單而平凡,可能在人的心目中沒有什麼特別可談之處了。可是小班的分享閱讀中就有一篇《上牀睡覺》的故事。 《上牀睡覺》這本讀本是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關於動物睡覺的故事,大大小小的動物都到一張牀睡覺,一個一個動物接着來,小蛇、獅子、斑馬上牀去睡覺,它們的表情都很高興;但河馬、大象上牀去睡覺時,牀上的動物表情又是怎樣的,高興還是不高興呢?牀上的動物們爲什麼不高興呢?到最後,牀終於塌了,動物全都住院了。

這麼簡單的故事怎樣教幼兒呢?其實這個故事表面上是很簡單,但它有很多空間給我們挖掘的地方,如何更好地發揮讀本的教育功能。除了教幼兒朗讀故事之處,還能從讀本當中獲取什麼知識呢?讀了這本書,孩子能夠學會什麼呢? 其實在《上牀睡覺》這個故事中,巧妙的融入了數的概念、量的體驗有關數學領域的知識經驗。如小蛇和河馬、大象的對比,動物與枕頭的一一對應關係等。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更能啓發幼兒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動物們上牀睡覺到動物們都住院了,在讀本的圖畫信息非常豐富,有很強的敘事性從畫面來預測和推斷故事情節的發展。比如,所有的動物都上牀睡覺了,哪牀將會發生什麼變化呢?這裏可以讓幼兒不斷的預測和推斷。在這樣的情節中不斷髮展幼兒的推理能力,同時培養幼兒更有效地觀察的方法。比如小蛇的尾巴卷樹上緊緊的,動物們的表情等等。整個故事的趣味性很強,能讓幼兒充分體會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