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管理學課程心得體會(精選4篇)大綱

管理學課程心得體會(精選4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管理學課程心得體會(精選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管理學課程心得體會(精選4篇)

  管理學課程心得體會1

我是從普通教師一步一步走上管理崗位的,算是所謂的“技而優則管”吧。因此,在走上管理崗位的這六年,採用的管理思想概括起來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換位思考+正面激勵”。

將本書閱讀結束之後,通過多方面的總結和學習,對管理的認識和見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爲管理者,在作出決策時候,我所思考的視野和深度更加寬泛,考量的依據更加清晰。

傳統文化對管理思維的影響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們對管理者的衡量標準往往非常高,不僅要求管理者能夠高瞻遠矚,還要能夠在各個方面都勝過自己的員工;在具有極強的戰略眼光的同時,還必須是個通才,能夠身先士卒,事必躬親。作爲管理者,必須以贏得下屬的認同、尊重甚至是崇拜爲前提。胸襟廣闊,使用合適的人做正確的事。切合管理學視角理論中的結果導向和通過他人完成既定任務的理論。執行的差異管理所有的精髓在於人,那些充滿智慧的人,那些充滿魅力的人,而最爲關鍵的是,那些自主的、思考着的與實踐着的人。

也就是說,他們兩位定義的執行是:學校的領導者,長期以來過分依賴上級部門的制度來推行實施,現在應該轉而關心人的問題。但中國教育是一個經歷了20xx多年管理模式的國家,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管理者事實上是學校制度和文化的製造者,而不是執行者。

因此,企業的成敗興衰往往維繫於管理者一人身上,而不是建立在企業的制度和文化基礎上的。由於發達地區在歷經了大量的由於管理者個人的失誤災難後,已經意識到學校應該在制度與文化的基礎上保證持續的增長動力。

因而現在,很多場合下我國教育界的知名學者和領導人提出了“轉變觀念”一詞,這個轉變觀念就是:摒棄過去的主要靠領導者的個人力量推動學校成長,轉而依靠制度、學校文化保持企業的持續增長力。

中國悠久的教育文化造就了“禮儀之邦”這樣一個名詞,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錯綜複雜,考量人和事的價值觀和其他地區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一種觀點至少可以認爲是清晰的,這就是我們的一句俗語“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有效的管理必須針對組織內個體的需求,包容個體的差異性,並在此基礎上靈活應對、多元管理。如果我們一味的強調看似完美的統一,無視個體的差異,最終一定會因抹殺了個體的個性而導致學校的衰敗或解體。

俗話說得好,水至清則無魚。魚缸裏的水雖然清澈見底,但生長在其中的魚長不大,活不長。江海的水雖然混濁,卻能夠容納更多更大的魚。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組織的方方面面留有餘地,互存不良,反而順理成章,和諧有序。

當我想水清一點,不妨渾一點;想圖快一點,不如慢一點;想求好一點,不如差一點,這可能就是殘缺美在管理實踐中的表現吧。但其核心在於管理者的把握能力,管理者要能夠通過制度和企業文化提升自我淨化的能力,通過包容員工多樣化的差異性,將其揉合成一種向心力。

試想在一個學校中,能力強的教師恰恰在能力較弱的教師那裏獲得自信感,而能力差的教師又以能力強的教師爲榮耀,並從中獲得安全感。雙方的差異性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保持着一種彼此依賴和滿足的關係從而保持企業的向心力。從管理實用的原理出發,不妨有意或者無意地製造差異性,讓組織自然地進入一個有序磨合的狀態。

因此作爲管理者,必須具有兼容性,和諧並不意味着統一,而是在於營造具有向心力和靈活特質的組織。古人有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賢。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完美,而是變化中的和諧!

  管理學課程心得體會2

近期,進一步學習了管理學的相關知識,結合工作實際,作了一些思考,有了一些感悟。

20世紀初泰勒提出的科學管理思想,包括確定合理的工作標準、工作方法標準化、合理配備工人、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實行職能工長制。這些理論本身對有效管理起了很大作用,同時也使人們更加重視對工作的科學設計和改造,從而提高效率。梅奧的理論使人們開始關注工作中的“人”。一個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一羣和睦競爭的工人、一股積極向上的工作風氣,能產生的工作效率將會很大地超過一般情況下的工作環境。

一個企業或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管理,其實都差不多,關鍵就是對於工作和對於人的管理。而管理所包括的計劃、組織、控制、激勵、領導五方面工作,都可以包含在這兩方面的具體任務之中。管理是一種藝術,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時其具體操作方法又不侷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創造力。學習管理學,我想不光是要學習管理學本身的學科內容,也要從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管理學也是一門很需要自己思考和研究、發現問題的學科,並且所有的知識都必須要經得住真正實踐的考驗。

隨着教育體制及其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發利用好學校教師隊伍這個重要資源,使之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更好地爲學校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提高辦學效益服務是教育管理者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現代教育管理學認爲:學校管理的主體是人,客體也是人。正確處理人與人的關係,是學校管理的核心。教育系統的管理要從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能動性着手,將人放在管理活動的`中心,一切管理措施和制度都以充分發揮人的潛能爲出發點,真正實施人本管理。

一、營造和諧環境,增強隊伍凝聚力

教師隊伍的凝聚力是一個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也是學校人本管理的重要目標和價值體現。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學會安人。“管理”,管事理人,達至安人,通俗地說就只是即使你不在單位、不管人,大家也能做得很好。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尊重教師,營造尊重人的環境。馬斯洛的需要理論認爲,尊重與需要是一個人的基本需求,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在內心裏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中國古代的:“寧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士爲知己者死”等思想,正是充分體現了尊重人格的巨大力量。校長心中裝着教師,教師的心中自然裝着校長,裝着學生、裝着學校。

二是瞭解教師,做教師的知心朋友。校長應該經常與教師們面對面地進行深度會談,廣泛徵求教師在思想、工作、學習、生活及對學校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充分把握教師的思想狀況、工作需要和發展要求,及時解決教師遇到的困惑和困難,爲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二、完善管理制度,調動教師積極性

過去,儘管我們也強調教師是學校的主人翁,管理要以教師爲主體。但是,在學校管理中,還是過分地強調科學管理,強調量化考評,以不合乎人性的嚴格制度,冷冰冰、硬梆梆的僵硬數字去約束教師,使教師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嚴重的挫傷。這種管理,其本質還是一種見“物”不見“人”的非人本管理。我們在學校管理中努力地從教育以及人生命發展的角度出發,不斷地改革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第一,關注各項規章制度的形成。凡是學校的重大活動或政策,都由全體教工共同決策而形成。學校在出臺一項新決策時,首先提交校行政會議討論,再打印成初稿,徵得全體教師的基本同意,最後在教代會上由教工代表表決通過。

第二,重視制度、規劃的執行情況。每學期的期初、期中、期末,學校可以發放一些意見徵求表,收集廣大教職工對學校新出臺或修訂後的規章制度的意見和建議。

三、實施名師工程,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學校是教師終身工作的地方,也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重要場所。教師隊伍專業水平又是學校辦出效益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必須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者,民主師生關係的建立者,學生學習課程的指導者和學生奮進成材的奠基者,必須時刻注重發展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個性特色,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提升生命的價值。

首先,強調學習,鼓勵進修,提高教師學歷及業務水平。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身僅有一桶水還不行,必須要使自己成爲一條奔騰不息的知識河流,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新教材對教師專業知識體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要熟練駕馭新教材,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學習,豐富知識儲備,更新和優化知識結構。要關注學科以外的知識,由單一型轉變爲多面手,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時代的活水。

其次,立足當前,培養骨幹,提高學校整體師資水平。骨幹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是學校教學工作開展的領頭人。骨幹教師的質量和數量,直接關係到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

再次,狠抓教研,出新舉措,引領教師走專業之路。教研教改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先導,是推進新一輪課改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學校應該積極爲教研教改活動提供資料、經費和條件,以教研組爲單位,發揮羣體攻關的優勢,以公開課、觀摩課爲突破口,進行新課程改革的系列教學研究。

人既是發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展的終極目標。作爲教育的管理者,我們要緊緊抓住時代賦予的良好機遇,堅持“以人爲本”的理念,以教師的發展爲本,努力把學校辦成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綠洲。

  管理學課程心得體會3

《管理學》這門課是我在本期修的。我學習,是因爲,我認爲我將來就是一個企業家或是一個公司老闆,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人才”,然而,間接面對的就是“管理”曾聽說過“天時不如地種,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側面說明了管理的重要,因爲,要留住人才,關鍵總在於管理。因此,我修了這門課。

我先說明,我寫的算不上什麼“體會”只能算是“心得”罷了,所謂“心得”即心裏所得到的,就這一點,我想每個人只要接觸了什麼,也都會自然而然的有一點兒心得,因此,我寫的是我自己的心得。

第一:瞭解了這門學科的組成:《管理學》的出現和發展,古代以及現代的經典《管理學》原理,這一章裏,我們學習到了許多經典的管理榜樣,首先,管理的最重要原則——以人爲本。這和現代的管理理念一致,到處都是聽說的“以人爲本”,因此,在這裏我才真正的在書接觸到了這個觀念。

其次,管理中的“人際技能”,這又映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處理好人際關係,同時“人際關係”也是一個立足社會的基本點。

再次,分工與協作,分工要求各盡其職,協作便又是現在熱炒的“團隊精神”。

老師在總結這一章時,提出了以下一些令人受益匪淺的五點意見:

1、自我超越(pemonalmastey)

2、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gmentalmodls)

3、建立共同的願意(buildingsharedvision)

4、團體學習(teamleaning)

5、系統思考(systemsthinking)

第二:瞭解了這門課的一些基本思想。首先是“道德與社會責任”我想無論是那門課,這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這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道德與責任”便成了我們在這個社會能夠得以生存的關鍵。人生觀,價值觀,價值取向也被提到了。其次,全球化管理,這一點,是當今社會非常流行的,因爲現代社會的發展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21世紀,還有就是“信息管理”這是一個新觀念,因爲以往沒有,這也是爲了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而提出,Internet的建立,改變了人們的思想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類的行爲模式,這就是不斷要求現代人要專門化的從事這門管理。

第三:管理有幾個方面:決策與計劃,組織,領導以及控制和創新。在提到決策時,老師曾說了兩句他人的名言“做一件事情,在沒有最好意見之前最好不要做決定(即集思廣益)。如果一件事情,看上去只有一種方法,則此種方法可能是錯誤。”我想這便說明了我們在做一件事決策時候應把握的兩個基本觀點。它教導我們不要“唯心主義”同時自己也要有自己的觀點!同時老師不拘書本上的知識,概括地提出以下6W和3H的思想,“WHAT WHY WHEN WHICH WHO WH ERE HOW HOW MUCH”,有了這些,我們便能更好的決策第一件事了!

在談到領導時,老師也同樣不遺力的講述了優秀領導的作風,其中的“不可求全責備,切忌用人唯親,應當用其才,力戒貽誤時間,以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作爲一個優秀的領導,以下兩點又是不可或缺的。絕對深度的溝通技能作爲一定的激烈措施。溝通是領導能夠深得人心的重要保證,而激勵便宜是領導能夠留住人心的重要措施。

由於本人未能深入研究這門課程,只是相當淺顯的心得而已,還望見諒!

  管理學課程心得體會4

1.瀏覽綱目,理清框架。我一般在學習教材之前首先瀏覽一下目錄,透過目錄你能較快地大致瞭解全書的結構,讓教材在自己的腦海裏形成一個整體的粗線條的網絡圖。比如《管理學》專題這門課程,包括了:總論——管理過程(管理過程、組織的環境、組織文化)——管理結構(組織的結構、組織結構的演化理論、學習型組織與知識管理)——管理者與管理行爲(管理行爲、管理者與領導者、人力資源管理)——計劃、戰略與創新的管理(管理的目標與計劃管理、戰略管理、管理控制、變革與創新管理)——比較管理——未來管理。初看目錄後對照自學考試大綱把目錄再瀏覽一遍,目的是弄清楚教材目錄中哪些章節應該是重點掌握,哪些章節是理解掌握,哪些章節是屬於一般瞭解,自己分別做上不同的符號,這樣便於後面通讀、精讀時更加快捷,更加到位,少走彎路。

比如:《管理學》專題考試大綱最後註明,第十四章管理學的比較與國際化、第十五章管理學發展展望均作了解,這樣考生就可把這兩個章節的內容作爲略讀。再如,第一章中的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管理學研究的對象、研究方法;第二章中的管理信息聯繫過程;第三章中的公司治理;第四章中的流程導向型結構;第五章中的組織範式的演化;第六章中的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應用;第十章中的企業計劃管理系統——典型案例剖析等等,這些內容在大綱中也均作爲了解,因此,考生閱讀教材時對這些內容同樣可採取略讀的方式,這樣一來,原本厚厚的教材一下子變薄了很多,增強了很多的信心。

2.通讀教材,留下印記。在瀏覽綱目,理清框架後就要制定一個通讀教材的計劃,這是我參加自學考試一個很深的體會,我覺得通讀一遍教材很重要,因爲試卷中選擇題面廣量大,有時出的題目也比較細微,而這些內容往往就是在通讀過程中留下印記的。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在閱讀教材時特別喜歡動筆做做記號,比如重點詞語上加加框,關鍵詞語下加加點,重要標題下劃劃線等等,這樣的批註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教材的內容,收到加深印象、增強記憶的效果,還可以幫助我們整理、積累,便於今後查找、複習、運用。另外我在做記號時也有所區分,一般在通讀教材時我用鉛筆做記號,自認爲重要的地方就圈圈畫畫,相對而言做記號的地方比較廣一些。等到第二遍精讀時,我就改用黑色水筆做記號,做記號的內容在第一次的基礎上更精當一些。到重點複習記憶的時候就用紅筆做記號。因此,翻開我曾閱讀過的自考教材,常常會發現有些重點、關鍵之處就用上了三種顏色的標記,我自認爲這樣做記號一來能提醒自己的閱讀進度,二來能加深印記,記憶效果比較好。

3.精讀教材,強化記憶。教材通讀後就開始精讀,精讀的目的就是要理解、掌握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弄清楚各章節的考試內容。精讀時我會把教材與大綱對應着看,讀完一個章節,思考一下章節後的習題,並在大綱上標上頁碼,便於查找。精讀時我喜歡用黑色水筆進行批註,對第一次鉛筆批註的內容進行篩選、精簡,突出關鍵內容。比如第一章第二節中典型的管理思想和理論的發展,一共分三個階段:傳統管理階段;近代管理階段;現代系統管理階段。精讀這部分內容時我首先記住重要的代表人物:泰勒、法約爾、韋伯、梅奧、西蒙、巴納德、伯塔蘭菲等,然後抓住最關鍵的詞語理解這些代表人物管理思想的基本點(貢獻)與侷限性,比如泰勒的科學管理,我就記住“使管理成爲一門科學”“把工人當成‘經濟人’”;梅奧等人的人際關係學派,我就記住“工人不是‘經濟人’,而是‘社會人’”;西蒙的決策理論學派,我抓住“有限理性”“滿意解”等詞語記憶,考試時抓住了關鍵詞語,再加上臨牀發揮,那就萬變不離其宗了。考前適當的強化記憶也是十分重要的,我會在關鍵的或難於記住的詞句上用紅筆進行批註,這樣反覆的批註能很好地幫助我們記憶。

4、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我讀書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喜歡把所看的內容與自己的工作,與自己周圍的生活結合起來思考,這樣學習起來也容易記住。例如學習第四章第二節“工作設計”這個內容時,我就聯想到學校這個組織裏就有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不同專業的教師,這樣的分工有利於培養專業人才,提高教學質量。但過於專業化分工也有缺陷,限制了教師學習、發展的機會。因此,倡導教師輪換交流(城鄉之間、校際之間),擴大工作範圍,豐富工作內容(學科之間交流聽課),使用工作特色。這樣一聯繫實際,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全記住了。

再如學習第八章“管理者與領導者”時,我就把這個管理者、領導者看成是一所學校的校長,校長要管理好一所學校,也應該擁有這樣的素質:具有戰略思考的能力、充滿激情、正直;校長領導學校的關鍵行爲也應該是:構建願景(學校中、長期規劃)、識別關愛下屬(瞭解教師的發展需求、關心教師的工作、生活)、正確使用與提高下屬的能力(用人機制、培養精英團隊、提升工作效率)、服務於組織目標(辦人民滿意的學校)、保持希望(學校精神、追求卓越)。聯繫自己的工作實際去理解,無論考簡答題還是論述題都不會有問題了。除了考試能夠過關外,我覺得更長遠的收穫就是能學以致用,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品味,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

5.做模擬卷,弄清題型。建議考生在購買教材時也最好買上歷年的試卷,考前一兩個星期,自己試着做一做,一來了解考試的題型,二來評估一下自己在哪些地方還掌握得不夠好,可以彌補。做模擬卷這個環節一定需要,因爲有時本年度試卷中的題目與往年試卷中的題目類似,比如選擇題或者填空題內容前後稍作變化而已,所以提醒考生在做模擬試卷時也要學會變化,學會換個角度去思考,這樣可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6.輕鬆上陣,沉着應戰。考生的心態很重要,平時發現有些考生因爲過度緊張,或自我壓力太大,雖然考前也花了不少時間,但往往在考試中失誤了。所以考試當天,我們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充滿自信走進考場。答題時儘量寫具體些,特別是簡答題或論述題,要點應逐一分開寫,序號標出,這樣便於閱卷老師看得清楚。一旦遇到自己不會的題目,請不要放棄,最好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上答案,說不定也能得上幾分。另外,提醒考生不要過早交卷,有時間的話選擇題之類的內容可以檢查檢查。總之,考生在考場上儘可能做到沉着、仔細,有分必爭。

考友們,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最後,我衷心地祝願大家都能順利過關,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