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課心得大綱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課心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篇一: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體會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課心得

青春,這是人生中最燦爛、最美好、最寶貴的年華,有如朝陽,好比鮮花,爲人們所向往和讚美。然而青春期又是多思的時代,多變的季節。在這個階段,人常常會浮動浮躁,也易出現歡喜和哀愁交織。如何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風浪呢

一、正視心理問題,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學生走向社會必需的一種素質,而健全人格的塑造必須遵循學生生理及心理髮展的規律。高中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覺醒和發展時期,他們在長大過程中,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必須依靠教師的指點和幫助。我們應變“外塑”爲“內化”,掌握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豐富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對學習、前途充滿信心。從現代意識、自我認知、基本的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等方面人手,教會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從而形成自身較爲穩定的人格特點,以期達到人格塑造不斷完善的目的。

二、對青春期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教給學生心理調適的方法。

進入青春期的高中學生,隨着生理髮育成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對異性的好奇和對愛情的探求。他們生活經驗不足,感情易衝動,自制力缺乏,極易陷入早戀的泥潭。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早戀的危害性,順利渡過青春期,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閒談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情緒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若能巧妙地把握時機,以有關青春期、性心理方面的知識爲引導,層層分析,就會深入學生心靈,使學生從中得到啓迪。此外,還有“追星現象”比如“超級女生”、“追求高消費”比如穿戴名牌衣服等敏感而又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如果能運用相關的心理學知識進行教育引導,其說服力遠遠勝過空洞的說教。

我校將青春期教育列人了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範圍,定期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其中包括現代的青年觀,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識,觀看青春期知識錄像帶,設計、發放、分析調查問卷等。我們以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爲主題,利用多種形似組織學生座談討論,指導他們劃清純潔的友誼、真摯的愛情和早戀的界限,認清科學的人生觀,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的志向,教育學生珍惜青春期大好時光,專心學習,讓學生認識自我,做到自愛、自尊、自重、自強,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架設心靈傾訴的立交橋,開展心理諮詢

人的心理活動有其隱蔽性的一面,學生希望通過諮詢,尤其是個別諮詢的方式來解決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問題。爲消除學生對心理疾病的神祕感、恐懼感以及羞恥感等種種偏見和誤解,在諮詢工作中我們始終遵守保密原則,一切從預防着手。教師利用個別談話、個別教育的時機,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心理諮詢技術,對部分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誘導,從而加強學生的個別教育。如對性格內向不善交往的學生可結合有關社會心理學知識、進行社會交往和社會適應的教育;對那些所謂“屢教不改”的學生則指導其進行意志品質的鍛鍊;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既要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又要教給他們科學的觀察、記憶、思維的方法,使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求得較大進步;對由於心理健康問題所造成的學生在情緒、性格和人際關係上的缺陷等,都應想辦法幫助他們排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後果。在進行個別教育、心理諮詢時,要語氣溫和、態度誠懇,要選擇適當的場所進行交談。這樣,會更有利地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認識自己,完善自己,促使學生自我精神保健的自覺和自我精神支持系統的完善。

四、建立新生入學健康檔案及心理檔案

在新生人校後,學校每年對學生進行體檢,對每一位學生建立健康卡片,以便了解和掌握學生身體發育狀況。體育課定期對學生進行健康測試,學校制定出了課間操達標評分標準,設計了課間操質量一覽表,從快、靜、齊三方面對各班課間操的質量進行考覈,由此,提高了課間操的質量,也使正處於青春期生長髮育的學生得到了鍛鍊,更利於身體健康。

教師可以運用觀察、實驗、量表測量等方法瞭解和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水平,建立起每個學生的心理檔案。如:可以通過心理學量表測量出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性格特徵、氣質類型等心理特性;也可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瞭解學生的心理過程、情感意志、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心理髮展狀況;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言論舉止、筆記文章、行爲表現等了解學生的典型心理。然後教師可採用卡片的形式建立心理檔案,以便日後的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

通過上述工作的開展,使我們更加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狀態。能夠既照顧學生共同的年齡特徵,又兼顧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其心理變化、發展過程作系統的動態的觀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篇二:《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學了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我懂得了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穫很大。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爲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

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諮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通過學校開通的心理諮詢箱,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瞭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篇三: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青春期是生理、心理、社會行爲等方面從未成熟到成熟,從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劇變化的時期,是人生中質的轉變期,是脫離了兒童時代認識方式,創造新的自我觀念,從心理上重建人生的時期。如何培養青年健康的心理呢?

(一)正確的自我觀念。正確的自我觀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一個人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他的行爲舉止才能得體,學習和工作才能適應,才能努力地發展自己,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觀念不正確,他可能自視甚高,自以爲了不起,去做力不能及的工作,他也可能自覺羞慚,不肯以本來的面目表現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負擔,不能心地坦然;

(二)適度的抱負水平。要了解社會對個人的要求,哪些是環境所允許的,哪些是不允許的,其變化趨勢如何等。要善於將個人的優、缺點與環境的利弊四個因素綜合起來分析,揚長避短,挖掘環境的有利因素,發揮個人的優勢,一方面與命運搏鬥,改造客觀,一方面調整主觀,確定合適的抱負水平,以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

(三)和諧的人際關係。在與人相處時,其肯定的態度(如尊敬、信任、友愛等)總多於否定的態度(如憎惡、懷疑、恐懼等),對其所歸屬的集體,有一種休慼相關、安危與共的情感,總樂於犧牲個人的慾念去謀取集體的幸福;

(四)個人與社會的協調一致。自己的需要、願望與社會的要求與他人的幸福發生衝突時,要放棄和修改自己的行動計劃,以謀求與社會的協調一致;

(五)把心靈中的積鬱傾吐出來。思想和情緒上的矛盾長期鬱悶在心中,會影響腦功能,造成心理失常。思維情緒上的問題只有將它傾吐出來,心情纔會感到舒暢,並能起到一定的安定作用。

青春期性心理髮展的三個階段

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過渡的中間階段,這個時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發生劇變,尤其隨着性器官的發育以及第二性徵的出現,男女生在心理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反映出明顯的性心理特點。

青少年在性心理上一般都要經過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1.對異性的暫疏遠期

在青春發育初期一段較短的時期內,中學生常常會避開異性同學,這種現象尤以女生表現得最爲明顯。這主要與生理因素有關。由於第二性徵的出現,使中學生對自身所發生的劇變感到茫然與害羞,本能地產生對異性的疏遠,甚至對異性反感。

這一時期大約會持續1年左右。青春期開始後,由於男女少年在形態上、機能上的差別日益明顯,他們在互相接觸中便結束了童年那種無拘無束地打鬧嬉笑的時期,出現了短暫的疏遠期。

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很少往來。由於男女性格的不同,此階段男生會嫌女生嬌氣、膽小、氣量不大;而女生則討厭男生的粗野、淘氣、不懂事。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小學高年級至初中一、二年級。

2.對長者敬慕期

在青春發育的中期,中學生常常會對周圍環境中的某些在文藝、體育、學識以及外貌上特別出衆者(多數是同性或異性的年長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鳴,仰慕愛戴,心神嚮往,而且儘量模仿這些長者的言談舉動,以至入迷。

3.對異性向往期

青少年隨着身心兩方面的不斷髮育,對第二性徵的發育產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懼的心理,渴望瞭解性知識。到了青春發育的後期,隨着性發育的日漸成熟,中學生常常對與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產生興趣,並希望和他(她)有所接觸,或在各種場合中,想辦法吸引他(她)對自己的注意。但由於中學生情緒的不穩定,自我意識很強,在接觸過程中,容易引起衝突,或因瑣碎小事爭吵甚至絕交,因此交往對象會有所變換,表現爲今天與張三好,明天又覺得張三不好二而李四特好。

對異性的暫時疏遠所持續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在這短暫的時間過後,男女少年很快就產生了一種彼此接近的需要,產生互相吸引的心理。如喜歡一起遊戲,一起做作業,一起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等。這時期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可能出現早戀等不良傾向。甚至於把功課、集體活動置之不理。當然,正常的男女往來是應該被接受、被鼓勵的,對異性有好感也不等於談戀愛,青少年應正確把握。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

青少年期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時期,是一個開始由家庭更多地邁進社會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變化巨大,面臨多種危機的時期。據專家估計,我國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約爲15%,高中生約爲19%。在心理諮詢中,青少年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致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心理障礙

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最常見也嚴重的要數青少年抑鬱徵,因爲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如果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體驗到心情不愉快、高興不起來、煩悶;對平時感興趣的事情變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腦子變鈍了、注意力難集中、記憶減退;學習失去了動力、人變“懶”了甚至厭學;對成績下降變得無所謂或對什麼都無所謂、;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慾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沒意義、產生輕生的念頭。應及早求教於專科醫生,以防不良後果的發生和疾病的進一步的發展。

對人恐怖症也是青春期常見的心理疾病,表現爲見到異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臉紅、怕跟人目光對視或怕被別人目光注視,控制不住用“餘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對方的敏感部位,覺得別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變化和窘態,能洞察到他內心的想法等等,於是避開他人,影響和別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狀難於啓齒而不敢就醫,通常要到出來社會工作之後,感到實在無法忍受才尋求治療,從發病到治療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餘年,強迫症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產生性煩惱和性困惑

性煩惱的產生是由於性意識覺醒之後青少年的生理需求與社會行爲規範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來是青少年對自身性發育、性成熟的生理變化產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於社會倫理道德的約束和對性教育的神祕化,常會導致青少年的心理衝突。他們常認爲“性是不好的”、“對異性長輩出現性幻想是可恥的”等,出現對性的消極評價和過度的性壓抑。通過對各種神經質症的深入研究,我們有理由相信,由錯誤的性觀念而引起的對性幻想等的嚴厲的自我懲罰(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導致產生神經質症狀發生的心理溫牀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嚴重的自卑感、對人恐怖症等症狀。男孩對遺精、性夢的錯誤認識,女孩對月經、性幻想、自己體象的消極認知和評價,偷看黃色錄像,早戀及過早性行爲等,是青少年期較爲突出的心理行爲問題。改變對性的態度應是人生心理修養的一個重要內容。淨化社會風氣,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組織各種有益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高尚情操以及家長改變傳統觀念,早期給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對中學生的性心理健康發展非常重要,必要時應接受專業心理諮詢,不要耽誤孩子。

學習壓力

對於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務就是讀書。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常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因爲學習壓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屢見不鮮。這其中不乏重點學校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壓力常來源於他們對學習現狀的不滿和不恰當的比較,不能接受自己的現狀,過分注重結果,而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整個社會、整個學校都在比較的氛圍中,要學生真正做到放棄比較,接納自己的確不易。考試焦慮、厭學及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記憶力問題等,是青少年及家長前來諮詢的常見問題。這些情況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圍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如父母關係發生突變等)時更爲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這些心理壓力,有時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抗情緒,形成家庭暴力,有極個別甚至消極自殺。現在全社會都在呼籲給中小學生減壓,希望情況會有所好轉。

人際交往的壓力

隨着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的增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日益變得強烈,社會交往、發展親密的夥伴關係是青少年一種精神需要。因人際關係壓力而煩惱的年輕人通常表現爲自卑、過分注意他人評價、容易受到傷害、虛榮心強、怕丟面子等。一方面,他們要求獨立,希望能夠擺脫依賴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夥伴關係;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而自尊心又極強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體中感到壓抑感和孤獨感,被這種心理陰影籠罩而不能自拔。家長、教師或心理工作者應幫助青少年改變一些不恰當的認知和態度,引導青少年客觀分析自己的現狀,學會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有缺點,有失敗,有可能丟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過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對外界寄託過多過高的期望,在行動和實踐中增強信心培養技巧。沾染不良習慣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期雖然心身發展較快,但此時他們思想尚未成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時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強。使他們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易養成不良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現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於電子遊戲、電腦遊戲或上網而不能自拔,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損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竊等違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爲問題(如反社會行爲、家庭內暴力、出走、自殺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過太多的批評、指責,他們對成年人幾乎都充滿敵意和不信任,往往較難糾正。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不同本質

青少年心理問題有不同本質。青少年期的心理問題,從本質上來說,可以歸納爲幾類。

(1)身心發展不平衡問題。

A、身心發展不平衡。進入青春期前後的青少年,其身體發育很快,可能在半年內就長得和父母親一樣高或更高。其心理髮展開始放棄小孩的依賴心理,圖示自立;開始崇尚理論,喜歡判斷批評;對異性和興趣也大大增加,準備進入成人階段。唯其在成長髮育中,其身心各方面發展快速而不平衡,也不穩定,比如,有時熱心與同學們一起高談政治或哲學,但一回頭又與弟妹吵着吃點心,顯得很幼稚;對異性朋友有興趣,但碰到異性朋友卻又臉紅心跳,顯得不知所措。有的軀體已壯如成人,但說話辦事仍像小孩所爲;這種因身心發展不平衡而呈現在心理與行爲上的問題,一般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減少或消失。

所有青少年,其身心發展不一定都是整齊劃一的,有的較早熟,有的則比較遲緩晚熟。若過份的早或晚,會因其偏差大而呈現異常。如,大多數大、中學生離開家而住入學生宿舍,過上集體生活;可是難免有不習慣,還得依賴他人,也極想家。一般來說,十幾歲的初中生,大多不會去嘗試喝酒、抽菸或逗女孩子,可是總是有個別早熟的,會做出與其年齡不相符的突出行動來。假如偏差不大,隨年齡的增長,自然會變得正常;但有時偏差太大,便值得關心和作適當處理了。

B、人格發展的紊亂無結構傾向。在人格發展過程中,青少年期有一個特點,即其價格要從已建有初步秩序和結構的孩童期,變爲組織紊亂無結構的過渡期,以便於重新組合,建立起更高一級秩序與結構的成人人格。所以,處於“孩童與成人期”之間的青少年,其人格上有紊亂無結構的傾向。這種現象可表現在日常生活裏,比如,在孩童期已學會把衣服穿得乾乾淨淨,把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進入青春期以後,反而穿着既不整齊也不乾淨;本來早睡早起,生活有規律的小孩子,卻變得晚睡晚起,生活無干規律,令父母老師擔心。這種現象都是發展過程中的過渡現象。通常說來,隨着進入成人期以後,會再次恢復其有序的生活方式,以便適應現實社會。

總之,青少年在其身心發展過程中,會面臨許多從前未曾遇到過的新問題,諸如如何減少依賴,割斷“臍帶”,學習自立;如何應付與日漸增的對省事的興趣與慾望;如何與同輩朋友相處;如何尋找自己的興趣,建立自己成長的方向等。一般年輕人大致都能處理應付此類問題。青少年的心理與行爲,常要從心理髮展的角度來了解,並判明問題的本質。

(2)社會適應不良。青少年的心理特徵多會敏感而脆弱。對生活環境的變化或挫折,很容易引起情緒反應而出現心理問題,這種挫折反應常常是暫的,養活或消除後,其心理問題多會隨之消失或改善。比如,家庭父母失和,家人生病,都可影響青少年的情緒。假如換了環境,過不慣集體生活,也容易產生心理反應。因此,是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顯得尤爲必要。特別是與異性朋友相處時,是否被歡迎或被不理會,都可以引起心理上的衝突。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往往是對生活環境的一種反應,也是一種適應問題。

(3)精神疾患的`早期症狀。有些兒童患上兒童特有的精神疾患,如“兒童孤獨症”、“注意缺陷障礙”,但青少年期並沒有其特殊的精神疾患。只是有些成人所患的精神疾患,在青春期就開始呈現。如過分的孤獨畏縮、思考奇異、感覺古怪等,有時是“精神分裂症”的初期病症。假如情緒過分興奮或低沉,且週期性變化,就要考慮是否是情感性精神障礙的早期現象。有許多神經症,如焦慮症、強迫症、癔症等都可能在青少年期發生,特別是神經衰弱發病率最高,宜由精神科臨牀專家來診斷,並做出治療上的建議。

 篇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感受

(一)學生感受:

學生在開展了青春期研究之後,寫下了這樣的話語:

感受一: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只有獲得真正的健康,纔有可能快樂。同時我們還知道了應該如何評價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知道了標準,掌握了方法,這很有用。

感受二:原來我們班經常有這樣的一類現象:男生和女生之間,不互相體諒,諒解,謙讓!還有些男生老瞎說一些特別無聊的閒話,去傷害女生。我覺得很不好,但是不知道怎麼辦。通過上這節課,我觀察到我們班的這些現象慢慢地消失了。班裏,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遇到一些困難,大家都會盡全力幫助他,使得我們的關係更加和睦。我們能在這樣的一個班裏,這是我們的緣分,我們應該去珍惜它,使我們這個大家庭變得更加幸福,更溫馨。

感受三:在我們看電視時,經常會看到一些男女共同完成的節目,在學校裏,我們也會常常看到大家互相幫助,不分你我。可在以前,我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可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男女生交往是正常的,關鍵是要把心態放正,消除緊張感。

篇五:談談做青春期教育工作的體會

談談做青春期教育工作的體會

  易 若 飛

中學生正處於一個充滿激情、求知慾旺而又不穩定的時期,他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是祖國未來的希望。青春發育期是決定中學生一和的體質、智力等能否良好地發育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爲教育工作者,要從正面引導啓發,結合學生在青春期因形態、生理變化而容易產生的一些心理矛盾,教導學生如何通過求教和自我控制,解決好不時出現的一些心理障礙,讓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並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高尚的情操,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立志成才。

青春期教育是一個龐大而又複雜的工程。班主任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探索它,把生物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觀點有機聯繫起來,利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班主任做青春期學生的工作,不妨從如下方面進行嘗試。

(一)多學習瞭解有關青春期的知識,努力提高自己帶班的工作能力,充分了解學生在這一時期的心理動態,做到因人施教,對症下藥,用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去開啓一扇扇迷茫的心靈。

兒童心理學將青春期分爲少年期和青年期。少年期指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這個年齡段,大致相當於初中教育階段。這是從兒童(幼稚期)向成熟期過渡的一個階段,又叫過渡期。這個期間的發展是極其複雜,充滿矛盾的“困難期”、“ 危險期”。初中學生的主要特點是一個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發育時期,在這個時間,他們對自己身體的形態和生理變化會產生一些疑惑,甚至產生一些神祕感,有時還會造成一些不良後果。如有的學生對青春期發育特點不瞭解,不懂得該如何注意青春期的生理衛生,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有的被好奇心驅使,漸漸染上壞毛病,影響正常發育。

青年初期是整個青年期的一部分,相當於十五、六歲十七、八歲的高中階段,這一時期是人生最寶貴的、充滿青春活力、朝氣蓬勃的黃金時期。青年期的心理髮展的主要特點是:心理髮展的閉鎖性、社會性;抽象邏輯思維高度發展;豐富熱烈的感情生活;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

青春期的明顯生理特徵之一是身高、體重的變化,明顯的生理特徵之二是第一特徵,即生殖器官的日益發育成熟和第二性徵(即區別男女兩性差異的一些外部特徵,如男性突出的喉結,濃密的鬍鬚和體毛;女性隆起的乳房,寬大的盆骨等)的出現。青春期從童年向成年過渡,不僅以身體的成熟爲基礎,而且以其心理髮展的成熟爲先決條件。少年期和青年期隨着年齡的不同既有相互聯繫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不同年齡段班主任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在生理、智力、個性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二)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項文體活動。

中學生正是長身體學知識的大好時期,班主任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增強他們的體質,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學習中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今天大興素質教育之風,就是要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成爲自覺參與的主體,而不是老師被動的強迫督促。一個成功的班主任應科學地技巧性地安排好學生的體育鍛煉,並自己以身作則,帶動全班學生爲革命的未來而鍛煉出強健的體魄,把班級的文體活動進行得轟轟烈烈、豐富多彩,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讓學生感到其中有無窮的樂趣,不僅隨年齡的增大而逐年增高,而且男、女各項指標的曲線都有兩次交叉的現象。做好體育鍛煉,可以促進骨骼的長長和長粗,身體長高長壯,肌肉粗壯收縮有力;身體的柔韌性、彈性增強;心肌發達、搏動有力,每搏輸出量大,能提高心臟的工作潛力;使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強;神經系統的功能得到加強,動作的速度、靈活性和對各種外界刺激的適應能力明顯提高;可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腦的營養,使腦的功能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得到發展;身體抵禦驟熱和驟寒的能力增強,對病原體及其有害物質的免疫力提高。當學生有副強健的體魄,他們的身心纔會和諧健康,思想積極向上。

(三)灑向學生無盡愛。

班主任角色具有多樣性,他是學生的老師、父母,也是學生的知心朋友。一個班主任的魅力不僅僅是教好書,更要從生活上多關心瞭解學生的苦與樂,用自己博大的胸懷去溫暖他們的心扉,使學生對自己的班主任有一種“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信任感和敬意。

中學生在青春期由於身體的形態、生理的變化而使心理變得更加複雜化。我們的班主任應針對學生的一些變化多關心體貼學生,問寒問暖,讓涓涓細流,潤物無聲。青春期的心理變化表現在身體迅速生長,新陳代謝旺盛,學生愛動不愛靜,好象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在競賽中,有一種不願服輸的自尊心。作爲班主任應告誡學生參加劇烈運動或繁重的體力勞動時,要適當控制,避免發生創傷等事故影響身體健康。

二是對性知識發生興趣,對兩性關係已避孕藥朦朧的意識,但又不十分清楚,對同性的好感逐漸轉爲對異性的好感。我們班主任應給予正確的引導(不是壓制)多講早戀、看黃色書刊等不健康東西的危害。對生理現象(如月經、遺精)等不必產生擔心和焦慮,幫助學生糾正一些糊塗思想,改掉一些不良習慣,從思想認識到具體措施,給予耐心細緻的教育、幫助,讓學生去掉精神枷鎖,放下包袱,開動腦筋,把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中學生的獨立定性發展很快,但認識能力跟不上,是非曲直不一定能分清,對一些問題沒有明確的認識,如自由與紀律、民主與法制、友誼與哥們義氣、理想與前途等,我們班主任應注意把他們的獨立意向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培養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防止他們違法違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興國戰略是我產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班主任對自己的學生不求個個成才,但求個個成器,無怨無悔地把全部精力和愛心奉獻給學生。

(四)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高尚情操。

在青春期,隨着性器官的發展,會意識到自己在逐漸發育成熟,這時候,更要注意樹立遠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學習、工作和培養高尚情操上。在男女同學相處時,要做到相互幫助、勉勵,共同進步,建立真誠的友誼。在人際交往中做到自尊、自愛。班主任應利用班會、黑板報、辯論會、家長會、座談會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宣傳青春期知識,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去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班主任工作面廣,涉及的學生多,不良心理因素和環境影響使學生健康成長受阻。我們班主任應正確引導,循循善誘,讓學生剔除不良習慣,培養健康向上的品質,做一個高尚的、有朝氣的中學生。學生的成長離不開班主任的耐心啓迪,諄諄教誨。班主任採取諸如愉悅教育、成功教育、說服教育、啓發教育等,讓學生時刻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在學習生活中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讓班主任工作做得有聲有色,最終使學生素質在健康、活潑、向上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