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高中英語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高中英語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通過學習有效教學理論,感觸極深,所謂“有效”,只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在一些教師眼裏存在着一些誤區:

高中英語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1、“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師認爲:只要多給學生“灌”一點,“喂”爛一點,就可以幫助其減輕學習負擔,就可提高其學習效果。這樣即使學生沒有學好,也自感問心無愧。這種教學,由於把學生當成了存儲知識的容器,儘管教師煞費苦心,但往往向學生:“灌”得越多,他們就越不願意動腦筋,效果常常適得其反,尤其我們高中英語學科,到畢業時要求學生掌握3000多個單詞和500多個固定搭配,記憶量相當大。鹽中的特級教師朱儁校長曾經在一次英語骨幹教師培訓會上說:“學生要有一碗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你對這句話有什麼看法?”我們各抒己見,最後她亮出自己的觀點:只要這位教師能把自己的一碗水一滴不差地端給學生,那麼這位教師就是成功的,他的教學就是有效的!

  2、“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當前教學改革中,一些教師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一些非驢非馬的“僞創新”。比如,爲追求師生互動,用“滿堂問”來代替“滿堂灌”。爲追求課堂氣氛,用“牧牛式”教學取代“填鴨式”教學。這種作秀式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把學生當成了演戲的道具和觀衆,其教學效果不言而喻。9月3日市教科院對我校進行教學視導,其中高中英語教研員,特級教師陳素萍老師聽了我的一節課,其實這是一節普通的英語閱讀課,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結合教學案。應該說這節課完全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適合高三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我在這之前已經在上課的班級導過一遍。陳老師的評價是對於重點中學的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很對味,思維訓練到位,而且三維目標的達成也是可以實現的。但文峯的學生不宜採取此種教學方式,要求過高,什麼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學習並不完全適合我們的學生,要當我們的所有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討論,的確非常困難,學生的表現平平。所以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要低起點、小步子,腳踏實地。同時她也對我們高三英語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對我們所制定的教學案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

  3、“磨”的越多越有效

加班加點,是當前不少中小學教師提高教學成績的“法寶”。實踐證明:苦教苦學苦考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考分。但考試分數並不能等同於教學質量。因爲教學質量不僅包括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等“硬性指標”更包括能使學生受益終身的自學能力、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健全的人格等“軟性指標”。教師爲社會培養的不是“考生”而應是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那種靠“磨”出來的學生,即使一時能獲得較高的考分,但往往學習無後勁,日後也很難有作爲。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我認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強化教學必須追求有效的意識

一個教師絕不能憑感覺、憑經驗、憑苦幹去搞教學,不能讓學生只停留在機械性記憶、淺層次理解和簡單運用上。要深深懂得課堂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課堂上的無效是最大的無效。要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麼東西,怎樣教學纔是最有效,要時時提醒自己不當那種一心只顧加班加點、兩眼只盯着分數教學的教師。

  2、反覆嘗試如何使教學更有效

要力使課堂教學有效,一是在課堂教學的理念上,應明確樹立爲能力而教、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爲知識而教、爲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爲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只有這樣,纔不會上“糊塗課”。二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師生應善於分別學會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纔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其靈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護。三是要自覺加大課堂教學“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減少各種虛擬教學行爲和“正確的廢話”,不亂搶佔本該屬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和思維空間,讓課堂教學更加和諧有效,使師生的教與學能最佳的呈現互動、互助、互進的效果。

  3、注重總結進行有效教學的經驗

一個教師要想搞好有效教學,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努力實踐總結外還要善於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借鑑好別人的成功經驗。比如,江蘇洋思中學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的教學經驗,斯霞老師總結的“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教學經驗。同時,還要學會反思自己和別人開展有效教學的經驗,經常反思自己的各種“教學定勢”和日常教學行爲。

我一直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工作,英語是一種語言交際工具,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載體。學好英語,既是學生完成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習課程,更是開闊學生視野、接觸域外優秀文化,培養學生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識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師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我準備好了嗎?”這應該是每一個教師走上講臺前的一次心理對話,這同時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步驟——教師自己的心理準備。

蒙臺梭利曾這樣告誡教師:“僅僅有教育理論知識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系統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內心做好準備。”教師上課前除了要做好知識上的準備外,還要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準備。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具有飽滿、高昂、振奮的精神,穩定、踏實、集中的情緒,這與課前的心理準備有很大關係。

上課是什麼?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教師覺得上課是一種苦挨,尤其是在課堂的最後部分,數着時間過;有的教師覺得上課是一場戰爭,不管戰爭的過程如何,結局都是由教師來控制的;還有的教師覺得上課就是一場約會,與班級學生長達45分鐘的約會……

心理活動既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又是主觀自我調節的表現。不同的心理準備會產生不一樣的教學效果。積極的心理活動可以促使教學過程達到最優效果,消極的心理活動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教師的心理準備,就是使各種心理因素及其關係處於最佳狀態。教師要通過自我調節的手段把某些心理缺陷由其他心理特徵和機能狀態去補償,防止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對其他心理特徵和機能狀態發生抑制作用,藉此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課前的心理準備就是揚長避短、促其互補、防其互抑。

課堂教學內外,師生雙方各自心理因素及心理結構間,都存在着消極的互抑和積極的互補作用,要處理好其關係,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心理因素及心理結構進行分析,採取合理措施來調節,以強化積極因素,促其互補。而且,還要對自己進行充分的分析,使師生心理因素取得一致,心理結構都處於最佳狀態,才能取得最佳、最優的教學效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