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體會大綱

★讀書心得體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讀書心得體會1

做最好的家長!相信是每個家長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可怎樣做纔是最好的家長呢?我帶着虔誠的向學之心跟隨李鎮西老師走進他最好的家長世界。

★讀書心得體會

《做最好的家長》通讀下來,可以看出李鎮西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遵循這樣三個簡單的原則:一是培養女兒良好的品質,這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務;二是使女兒健康快樂的成長;三是因材施教。說它簡單,是因爲我們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肯定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和意識。但是說起來簡單,往往做起來難!起碼,我在孩子學習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時候,盛怒之下,這些念頭就全飛了。這就是與最好的家長的差距吧!

一個擁有良好品質的人,才真正能爲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做貢獻!在李鎮西對女兒的教育中,品質教育無疑是佔了最大比重的,而且,這也是教育孩子首當其衝的目標,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但現實是,在孩子的教育中,品質教育反倒顯得越來越不重要了;並不是家長沒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是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充滿競爭的、以金錢地位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商業氣息濃厚的現實社會,人與人之間與來愈冷漠,人們越來越自我。對於自我的關注、自我價值的體現愈來愈重視。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無暇關注事情的過程,只關心結果。但一個人良好的品質往往體現在舉手投足間,體現在做事的過程中。如同升大學,人們關注的只是最後的結果:高考多少分,考上了什麼大學,有誰會去關心你上高中時做了些什麼呢?這也許就是晴燕那些同學自私的原因吧!

在講求實效、追求經濟利益的當今時代,無疑知識能力的變現速度是最快的,而思想品質的變現是最爲緩慢的,甚至是不凸顯的。正因爲這種不凸顯,致使我們廣大家長漠視了品質教育。但它恰恰影響着決定着你會成就一個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讀書心得體會2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不是用一兩句話就可以概括的,而我從中學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寫出的。我想,每個看過這本書的老師,也跟我有一樣的體會。但是現在,我主要想對陶行知先生關於師範生的一些文章,發表一點自己的想法。

是的,師範學院的學生,就是要學會改變,在學校裏面一直學習的,就是怎樣從一個學生,變成一個先生。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學習的,都是教書的方法,都是怎樣教別人學習的方法。但是,作爲一個老師來說,我們應該先去研究一些學習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好的學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師範生的第一變變孫悟空》就是這樣告訴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才能培養出來許多好學生。可是爲什麼是變成孫悟空呢?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指出,孫悟空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它是抱着一種目的去拜師的。這無形之中就是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學生。

做一個好學生,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師的心目中,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爲好學生。楊校長就經常跟我們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先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們要根據他的目的,他的性格,來研究對他應該是採取怎樣的措施。我們學校的很多老師老師,對於這點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學習,他們對於每一個學生都很細心,去研究他們的思想,不僅做他們的師長,更重要的是去做他們的朋友。他們兢兢業業的工作,對學生愛護有加,他們的這些精神,值得我這個初生之犢好好學習。

陶行知先生的《師範生的第二變變孩子》一文,正是告訴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個班級,就要融入這個班集體,和每一個學生一樣,知道學生在想什麼,知道學生需要什麼。就像於順華老師那樣,他所教的班級,三年來,沒有一個學生掉隊,沒有一個學生離開。這樣的老師,不正是和同學們融入一體,把每一個同學都當成是自己的朋友。記得有次改卷,正好和於老師一組,他一邊改卷,一邊還在想着該給學生講些什麼,還想着學了這麼久了,考了這麼久了,再給學生們做什麼練習,他們只會更累更辛苦。他正是一個知道如何變成孩子的老師。

這個暑假,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徘徊,對我個人來說,這是一次思想的昇華,他的思想,在我以後的人生旅途中,將會是一份永遠無法用盡的財富。

讀書心得體會3

知識是人們溝通和交流的通行證,如果說知識的缺乏是由於認識上的不足所造成的話,那麼不懂裝懂就是對知識的褻瀆,更會成爲別人的笑料,因此要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謙虛一點,謹慎一點,彌補自己的知識上的缺憾纔是最應該做的。在做人上,不乏那種沒有真才實學還高喊口號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當然並不是說不能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標,不能有高傲不羈的心態,最關鍵的是你是否有這種資本,所以腳踏實地做人才是真。昨日從《中學生閱讀》初中版讀寫的20xx年第1——6期的封面上讀了6則文言文小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小故事在讓人發笑的同時,更引起了我的反思。

故事一:對軍數

宋太祖召武臣問軍數,其識字者,預先寫軍數於笏上,臨時高舉笏當面,見字,隨時即對。党太尉不識字,不知他人笏上有字,亦照樣舉笏加額,近前大聲曰:“啓覆陛下,軍數都在這裏。”(明·樂天大笑生《解慍編》)

感受:何謂不懂裝懂?何謂照葫蘆畫瓢也不盡然?党太尉的這種只看外表不注重實際引來羣臣譏笑的做法會給我們一個正確的答案。在古代,像党太尉這樣不識字的人有很多,關鍵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無知,倘若掩蓋則會欲蓋彌彰,不如正視不足,問清緣由,學習別人的做法,逐漸提高自己。三國呂蒙是一介武夫,孫權勸學,開始呂蒙以軍中多務推辭,最後孫權以身試法,最終呂蒙成爲了好學的典範,也讓我們懂得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道理。同時也告訴我們學習不能只顧及外表,更要抓住問題的實質。

故事二:與黃帝之兄同年

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爲勝耳。(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

感受: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總有一些無聊爭論不休的人,正所謂吹牛不納稅,他們爭論誰的年齡大,紛紛以老者自居,而這種無聊的爭論、這種沒有任何事實理論依據的爭論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做人做到這種虛僞的程度,做到這種臉皮厚的程度,也的確夠可悲的了。比無可厚非,因爲有競爭纔有進步,但比要有意義,就像我們的學生,不要去比誰家有錢有勢有房有車,不要去比誰穿的更是名牌,比的是誰有一個更好的習慣,比的是誰的學習態度更端正。

故事三:石學士

石曼卿善諧謔,時乘馬出街,御者失鍵,馬驚墮地,從吏遽扶掖升鞍。曼卿笑曰:“幸我是石學士,若瓦學士,豈不跌碎乎?”(明·樂天大笑生《解慍編》)

感受:生活中,我們會時常因一些偶然因素突然情況而造成一些尷尬的境界,而面對這種尷尬,尤其是主要由於別人的原因所造成的,我們更多的人選擇的往往是將責任全部推卸到別人身上,甚至是破口大罵更有甚者大打出手。而如果我們有點做人的底蘊甚至有點交流的藝術,這種尷尬的局面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既不會讓自己難堪,更會展示自己一顆寬容美好的心靈。生活中,我們應學習石學士這種處理問題的態度,學點做人的藝術,不要斤斤計較,寬容一些,幽默一些,給自己一點做人的空間,給別人一點寬容的天地,生活會更美好。

故事四:頭巾

一僕隨主人應試,巾箱偶墜,呼曰:“頭巾落地矣。”主人曰:“落地二字不好,當叫及地(第)。僕頷之拴好,復曰:“今再不及地了。”(明·陳眉公《即興笑話》)

感受:漢語文化博大精深,8被人們想象成了發,6被人們想象成了順,7被想象成了起,這表現了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所以不管是電話號碼還是車牌號等人們都希望即使多拿上兩個錢也希望有個吉祥的數字,正如落地和及地,本來是同一個詞同一個意思,但放在讀書人身上它的意思就變成了,纔會有這樣的笑話的產生。其實語言數字就是一個符號,只要擺正心態,有真才實學纔是最重要的。

故事五:下飯

二子午餐,問父用何物下飯,父曰:“古人望梅止渴,可將壁上掛的醃魚望一望,吃一口,這就是下飯了。”二子依法行之。忽小者叫雲:“阿哥多看了一眼。”父曰:“鹹殺了他。”(清·遊戲主人《笑林廣記》)

感受:“望梅止渴”是在行軍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曹操爲了安撫軍心使用的一種方法,而如今卻被一些吝嗇鬼用來安撫自己那顆狹隘的心上。節約是一種美德,而吝嗇則是一種自私,正如畫餅充飢,也如白日做夢,最終的結局也只能是自欺欺人。

故事六:出醜

有屠牛者,過宰豬者之家,其子欲諱“宰豬”二字,回雲:“家尊出亥去了。”屠牛者歸,對子述之,稱讚不已。子亦領悟,次日屠豬至,其子亦回雲:“家父往外出醜去了。”問:“幾時歸?”答曰:“出盡醜自然回來了。”(清·遊戲主人《笑林廣記》)

感受:依葫蘆畫瓢是一種最簡單的學習方式,但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關注一些細節,模仿的時候要注意情境的變化、對象的變化、詞語的變化,否則,你的拙劣的模仿真得就是在出醜,就會洋相百出了。模仿不僅要在形式上,更要注意內在的聯繫。

讀書心得體會4

前不久聽了楊晶老師的《白楊》一課,這節課的教學中,楊老師體現了“以學爲主:的教學理念。這篇課文不是太長,楊老師並沒有帶着學生從課文的開頭逐段進行學習,而是先指導孩子們交流學生從作者資料,寫作背景,生字生詞和內容理解等各個方面暢所欲言。然後脈絡清晰地直奔課文的重點部分,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白楊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而且進行了材料的選擇。 ”你喜歡哪句讀哪句。“”朗讀要讀出你自己的理解。“這些親切的話語給學生提出了具體明確的學習要求,還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還創設了與生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你想對像爸爸這樣的建設者說些什麼?“可以說是對學生情感的延伸,蒐集大西北開發的資料,是課內向課外的延伸。這些無一不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新理念。

在學生默讀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在感受深的小節旁做批註後,李老師以填空的形式出現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這就是對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讓學生理解詞語”高大挺秀“中”挺“和”秀“的意思,再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讓學生理解”從來“,讀出自己的理解,這些就是對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詞義實實在在的訓練。再如,出示新疆兵團建設前後的對比並說一說,想對像爸爸這樣的邊疆建設者說些什麼?這些都是對學生紮紮實實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和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楊老師授課思路清晰,課堂環節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過渡自然,給人一種流暢舒服的感覺。 她的語言簡練,對每個學習活動的要求準確不重複。她整堂課的語言充滿了博大的、寬容的、人性關懷的氣氛。這節語文課是生動的,學生有創造火花的迸放,寂然感動的呈現,課堂閃溢着靈動、愜意、恬淡與高遠。

此次教研活動雖然短暫,但耐人深思,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我將帶着收穫認真鑽研自己的語文教學。

讀書心得體會5

《愛的教育》讓人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啓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

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書中給我的啓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讀書心得體會6

一天課後,“小書迷”急忙跑到學校二樓圖書館借了一本《故事大王》,坐在閱覽室聚精會神地讀了起來,讀着讀着,“小書迷”忍不住哈哈地笑起來了。這時,一位亭亭玉立的管理員阿姨走到他的身旁,指着牌子上的“靜”字說:“小鬼,安靜,不能笑呀!”“小書迷”不好意思地說:“阿姨,對不起,我知道了。”

“小書迷”擔心讀到精彩的地方又會笑起來,於是,立即走出閱覽室,“咚咚”地跑下樓,找了一個角落坐下來,津津有味地讀起來,不時地發出哈哈的笑聲,吸引了不少同學駐足看他讀書。

讀書心得體會7

今天,我看了《時間簡史》這本書。讀過了《時間簡史》這本書,激起了我研究宇宙學的興趣,因爲我小時候以爲宇宙只有太陽系,可《時間簡史》時這本書卻告訴我宇宙不是隻有太陽系,而是好大的,所以激起了我研究宇宙學的興趣。

《時間簡史》這本書主要內容是:從古代的天文學說到了現代的天文學,也是從宇宙大爆炸說到宇宙爲什麼會形成黑洞。

《時間簡史》這本書說了許多,其中我喜歡《我們的宇宙圖像》那一章。讀了那一章我知道了人們早在公元前340年就知道了地球是圓的。我還知道1514年哥白尼提出了一個觀念,觀念是太陽是靜止地位於中心,而地球和其他行星繞着太陽作圓周運動。我讀了《時間簡史》這本書學了許多天文學的知識。

我看了作者簡介:史蒂芬;霍金他出生於伽利略逝世三百週年紀念日。是不是在科學家逝世紀念日當中出生的孩子長大後都會有科學智慧嗎?不是的,這是因爲他小時候認真讀書纔會有今天的成就!我也要向他學習,以後做個天文學家。

《時間簡史》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努力學習,以後纔有成就。

讀書心得體會8

這兩個月在公司的推薦下我讀了一些比較有內涵的書籍,其中一本《陽光心態》,使我感觸很深: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困擾:工作上遇到不稱心的事、事情處理不公平、健康欠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好心被人誤解、自己工作上的辛苦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受冤枉挨批評等等。對這類事情,如能抱着豁達的心情、健康的心態,採取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多與領導、同事溝通,有着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相信你的努力、辛勤和付出總有一天會得到大家的認可、理解的自信去對待、承受暫時的不公、誤解、困惑,心裏就會想得開,心胸也就會開朗,就能妥善對待、處理好這些事情,工作順利,心情舒暢。如果總是想不開,越想越氣,自控能力減退,情緒失去控制,言行也就出現反常現象。甚至會爲一點小事,大發脾氣,到頭來將使自己脫離了羣體、被大家誤解、受冷落,造成惡性循環,最終使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

因此,保持好的心態,遇事先進行心態調整,調整好了心態,保持好的心情再去處理這些不如意的事情,就不會感到事事不順心,有了好的心情才能欣賞好風光、快樂地工作、生活,纔能有好的身體。良好的心態能夠很好地影響個人、家庭、團隊、組織,乃至影響社會。

書中說得好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命運的逆境所羈絆,有時,甚至會覺得自己累得無法呼吸。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任何時候都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獨特而重要的,哪怕一度被丟棄、被侮辱,生命的價值都永遠不會貶值。堅信命運在我不在天,昂起頭,陽光又傾瀉在你鮮活而又生動的面頰上。

書上還有一段:苦難可以毀滅一個人,也能成就一個人。強者會把苦難作爲自己奮進的風帆,弱者會在苦難中自怨自艾、自甘沉淪。苦也好,難也罷,痛苦或者控訴可以招致憐憫,卻對改變命運毫無用處。把精力和光陰耗費在哀嘆、彷徨、詛咒上,不如想辦法去奮鬥、抗爭。美好的生活來自逆境中的掙扎、磨練,通過奮鬥戰勝苦難,它就成爲人生中真正值得擁有的財富、人生的苦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也是合人生走向成熟的必需養料。

回憶幾十年來自己所經過的人生歷程,無不證實了這些精闢的總結:文革之前的十幾年中,每個政治運動,我家都是被專政的對象,直至在文革期間,在我小學時的某一天,一下子承受到了從品學兼優、倍受到老師愛戴、同學敬仰的佼佼者,跌到被清理出紅小兵隊伍,成爲了被人歧視的一族,後又被遣送到老家安徽農村,真可謂倒黴至極,使我感覺到了從天堂到地獄的滋味。但也因此,使我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在那個被人遺棄的環境中把讀書學習作爲化解孤獨和被邊沿化等一切苦難的唯一途徑,特別是在農村那個不太講究階級鬥爭的地方,能在全國一片讀書無用論的叫喊中,獨自靜靜地讀書學習,真正學到了一點文化知識,享受着那唯一能使自己在每每考試公佈出來取得的那與其他同學相比遙遙領先的成績而暗自的歡喜與成就感,從而培養了我的自學性趣與自學能力,以使我在後來的工作中能以三年半時間自考完成會計學大專學業,能在92年第一批全國會計師資格統一考試中一次通過,成爲了所在地州地區當年唯一的`一名通過考試取得會計師資格者,享受到了無法言喻的快樂與自豪,以及直至今天能保持在工作中不斷地更新知識、鑽研業務、認真努力地不懈工作,以取得每一點進步和圓滿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而自豪的習慣,無一不是當年能潛心學習打下的文化基礎和養成的良好習慣而使我受益非淺,正所謂禍兮福所伏。

我們享受生活,要建立積極的心態,要有一顆知足的心,常言說知足者長樂,有一顆報恩的心,要珍惜自己所擁有一切,感謝生活給予自己的一切。所以我對於我的今天,我感到很幸福、滿足,我能從我努力工作的過程中體現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從工作的成果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所以能感受到不懈工作與學習的快樂。

用陽光心態享受生活,善於發現美。我們都知道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要學會欣賞每個瞬間,要熱愛生命,相信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用陽光心態享受生活,學會放下,該放下的放下;學會諒解寬容,不原諒別人,等於給了別人持續傷害你的機會。忘記該忘記的,記住該記住的。

生活就象一面鏡子,當你對它笑時,它也對你笑,當你對它哭時,它也對你哭。那爲什麼不對生活多笑一點呢?開心也一天,不開心也一天,有誰願意選擇不開心的一天呢?長言說:笑一笑,十年少,一笑解千愁,笑可以讓你得到更多的人緣,笑可以讓你更能與人和諧共處,笑可以減少生病,笑可以長壽,笑有這麼多好處,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這本書給了我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快樂過好每一天的理論支持,我把它作爲我的良師益友,也希望我身邊的同事、朋友也能從中受益,讓我們的生活更快樂、工作更順利、家庭更幸福!

讀書心得體會9

早就聽說過社會上一些對於丹著作的評論,但一直沒有機會接觸她的作品。最近,我有幸拜讀了《于丹<論語>心得》,受益匪淺!

《論語》是孔夫子及其弟—子人生經驗和智慧的高度濃縮,其中許多經典的詞句我們都耳熟能詳,而於丹教授對《論語》的解讀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這本書中,于丹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事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她帶着我們穿越時空隧道,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領到衆人面前和現代人對話。讀完她的心得,我心目中的孔子不再是有威嚴的、遙不可及的聖賢,而是平易近人、傳遞樸素生活態度的老人;《論語》不再是長在高山上可仰望而不可觸及的“勁鬆”,而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下面說說我在這次學習中的幾點感觸。

1、小故事反映大道理,體現永恆的真理。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來自工作、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常困擾着我,我不止一次問自己:“人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什麼纔是真正的快樂?”讀完《于丹<論語>心得》,我試着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態度,審視自己的生活,瞬間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記得書中有這麼一個故事,講蘇軾與佛印的故事,從而點出“心裏有,眼中就有”。就像于丹所說,這個故事適用於我們每個人。大家對生活的感受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如果心裏滿是不公、嫉妒,那麼你看到的世界只能是一個醜惡的世界,如此怎能開心地生活下去呢?反之亦然,只有心裏有陽光,你才能看到一個燦爛的世界。在教學中,“心裏有,眼中就有”同樣適用。如果我們教師心裏裝的是學生的優點,那麼我們看到的將都是學生的長處,這樣就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助於教學。如果我們心裏全是對學生的挑剔,那麼,我們看到的自然是“笨蛋”、“差生”等等,以這種心態教學,只會導致惡性循環。對學生始終保持一顆愛心,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做到的!我們改變不了學生,但是可以改變自己;我這樣說你不聽,我就換一種方式;這件事情沒有做好,我換一個角度考慮。比如和學生鬧矛盾,我就會想,可能是自己太急於求成了,態度太硬了,太恨鐵不成鋼了。什麼事情換一個角度,換一個心態,也許就會豁然開朗。

2、勤學善悟,提升素質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競爭充斥着整個世界,大及國與國之間,小及個人與個人之間。我們常聽到諸如此類的話“你我都是名校,爲什麼你們卻如此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你我都是教師,爲什麼你卻如此受學生的歡迎。”這讓我想到了于丹《論語》心得中的另外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裏供着一個花崗岩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用跟它採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岩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踩着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爲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是啊!“四刀”和“千刀萬剮”的差別何其大?付出和回報總是成正比的,如果你和別人相比,心生不服氣,那隻能說明你忽視了別人更多的付出與努力,忽視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們要做的不是和別人攀比、無休止地抱怨,而是要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些不足和遺憾。我們不能在“爲錯過太陽而哭泣”的同時“錯過星星”!

3、讓自己做一個最幸福的人

于丹教授說論語,讓人領略到的就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正確對待的認知,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理念,一種融入在現代社會中的理性道德。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常言道“知足者常樂”,知足的人是最幸福的,那麼爲什麼不讓自己做個最幸福的人呢?

這是我讀“于丹《論語》心得”一些啓迪,願與所有人共同分享。

讀書心得體會10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 我以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兩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萬同勾起的回憶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 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 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 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 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爲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 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後進生是不幸的.因爲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閱讀中,我在問自己: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 我相信我也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李鎮西老師一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覆嗎 我想不會,我會傷心,會憤恨,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已經盡了力,而"教育不是萬能的"。

二、寧小燕:永遠的遺產

如果說萬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遠的自責與痛,那麼寧小燕,則給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 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爲什麼 我們的教育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慘劇 在我眼裏,寧小燕是一把刀子,劃開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德育的"僞善"面孔!寧小燕以僞爲真,活在一個虛幻的純淨的世界裏,而這個世界註定要破滅的,這是寧小燕的悲劇,更是對教育的控訴.我們的教育,從來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獨缺少的是一份真!我們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負責對萬千現實進行議論,解釋,樹立無數無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寧小燕們越來越少了!因爲一個孩子,當他小學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會輕易相信什麼了.這纔是教育真正的悲劇,比寧小燕更讓人感覺到悲哀.

當正直被嘲笑,當美好毀滅,當真誠被欺騙,當高潔死亡,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武漢大學生賣淫案,藝校學生夜總會實習事件,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僞善的教育,如何導致道德的大規模塌方!讀李鎮鎮西老師的文章,讓人震撼也讓人憂慮!教育,不僅僅要從善開始,更要從真開始.

三、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當年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爲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整部書中我最以爲然的結論!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爲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 什麼叫享受教育 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一點,李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所以,在愛心的背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更使得李老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