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日記六篇

讀書心得日記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讀書心得日記六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心得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心得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書心得日記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心得日記六篇

讀書心得日記 篇1

起初知道安妮寶貝是在報紙見到介紹她的文章,然後在榕樹下看了對她作品的簡介《絕望的歌行感受安妮寶貝》,最後在逛書店時,買了一本她的書,裏面收集了她的成名作《告別薇安》和《瞬間空白》、《七月和安生》等作品,看後有些感受不吐不快。

雖然現在對網絡文學的非議還很多,網絡作家就如滿天閃爍的星辰,大多已象流星般劃過,但顯然,對於安妮寶貝的作品依然有着說不完的話題。有人說她的作品情節雷同,人物似曾相識,表現得相當陰鬱與灰暗,甚至令人晚上看了睡不着覺。我卻恰恰相反。記得那天晚上靜靜地看那本書,慢慢地一頁一頁地看,簡直是不捨得看太快,有時還會停下來,作一些所謂的思索,也是爲了歇息。然後,狂亂不知所措的心彷彿得到了引導和安慰,漸漸得到了平息。那天晚上我睡得出奇的好,一直不容易平靜的思緒仿似沉澱了,幾乎沒多想什麼就很安然地入眠了。

也許,是因爲我在真正接觸安妮寶貝的文字時,剛好有着太多因網絡而起的、雜亂無章的思緒無法理清。無法言說的種種感受,卻在安妮寶貝的文字中找到了合適的表達形式。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許多人都聽過,就是:一個窮得沒有鞋子穿的小男孩,深感委屈地哭泣和抱怨,直到他在路上遇上另一個沒有雙腳的人。我看安妮寶貝的文字得到的一種感覺便是自己就象故事中的小孩一般,很奇怪。

也許有孤單,有寂寞,有不快樂,有難受,有傷心,有無奈,可是,這又怎麼樣?茫茫人海中,不只我一個人這樣。在安妮寶貝的文字中,我觸摸到了這種自己無法表達清楚的感受,而且,我還知道,有很多的人有着同樣的感受,安妮的文字曾風靡一時就是明證。

換一句話說,或許每一個人都有孤獨感,強烈程度不同,激發的原因不同,但大可不必自怨自艾,因爲世間上這樣的人不會少。正是想到了這一點,除去了一段時期以來束縛心靈的枷鎖,人也感覺輕快了。即使不是完全解脫,也算有所收穫。就如晴天陰天颳風下雨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一般,人們的心靈總也有被烏雲遮蓋的時候,要努力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自己一個豔陽天。在我,看安妮寶貝的文字就是其中一種方法。

讀書心得日記 篇2

“只要我還活着,能從滿布灰塵的舊窗簾布縫裏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樣樂觀、堅強而又令人辛酸的話語出自安妮弗蘭克的筆。《安妮日記》它不是一部虛構的小說,它是一個女孩最真實的手筆寫下的一部日記,一部感動世界的日記。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萌生了一種從前閱讀時從未有過的感受,這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寫的一本日記,一本普通的日記,是有怎樣的力量,感動了世界呢?我帶着好奇與期盼進入了這個故事。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她在13歲生日時,得到了一份別緻的禮物:一個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記本。她稱她爲“吉蒂”,與吉蒂分享心事,當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爲了躲過納粹的破害,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裏還有同樣患難的其他4個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裏已經成爲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着心中不可泯滅的希望

安妮幾十萬字的日記,就是在這間荷蘭阿姆斯特丹263號的密室中寫成的,對吉蒂這個密友,她毫無隱瞞的坦露,對飢餓的嘲弄,恐懼的傾訴,對於自己的樂觀與一閃而過的悲傷和失望,對愛的渴望,對青春期母女的衝突……對,《安妮日記》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個少女的眼光,觀察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帶來的創傷。

最終,安妮在密室裏的八個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關進集中營,安妮和姐姐瑪戈因傳染上斑疹傷寒而悲慘的死去,她沒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雖然長久的閉上了雙眼,而我們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記了,但她的樂觀、勇氣、感恩於愛,長活在億萬世人的心中!

《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的思考,感動和啓迪着我和更多人。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讀書心得日記 篇3

讀完作家安妮·弗蘭克克所著的《安妮日記》後,安妮,從這個比我大幾歲的小姐姐身上,我感受到了太多的震撼。黑夜裏我關掉燈,想象着我的小房間就是安妮曾經躲避侵略猶太人所住的房間:“祕密後屋”。在這兒住上二十五個月,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晚上睡覺會被炮聲驚醒,被警察的敲門聲給吵醒,還會被小偷雜亂的腳步聲嚇醒。每天連上完廁所沖水都要膽戰心驚。安妮雖然也害怕這種恐怖的生活,但她從不曾絕望過。她堅持讀書學習,希望將來成爲一名記者和作家,盼望着有一天能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裏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渴望美好活下去的安妮,依然是那麼堅強,儘管挫折一次次向她進攻,但她毫不退縮。猶太人是最聰明的民族,常常讓人嫉妒,所以安妮這陽光女孩也蒙受不幸,但她依然希望、等待着幸福的到來。

這時,我才感到我是那麼的幸福,從小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裏,被父母呵護着長大,就像溫室裏的花兒,經不起風吹雨打。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樂觀的女孩,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不斷激勵着我們堅強、勇敢、快樂地生活!

讀書心得日記 篇4

我一直很奇怪,蚯蚓是怎麼寫字的?一聽說有《蚯蚓的日記》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去買這本書。

一拿到這本書,我馬上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內容有的很有趣,有的`很搞笑……

我最喜歡的就是蚯蚓教蜘蛛挖洞,蜘蛛教蚯蚓爬樹。蜘蛛哪會挖洞呀!兩個好朋友真是太可愛了。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那篇“我姐姐覺得自己美極了!我告訴她,不管花多少時間,她的臉永遠長得跟她的屁股一個樣。蜘蛛覺得這真好笑。媽媽可不這樣想。”

我最羨慕的就是蚯蚓的三大好處,永遠不必看牙醫,永遠不必因爲拖着泥巴進屋被罵,永遠不必洗澡。

這本書實在是太有趣了,太搞笑了。特別是當看到蚯蚓非常有禮貌的給螞蟻問早安時,說了一遍又一遍,我和媽媽都笑翻了。

通過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蚯蚓不停地挖洞,幫助地球呼吸,它是我們大家的好朋友。

讀書心得日記 篇5

讀《小屁孩日記》有感:這是一個美國中學男生的日記。他格雷爲自己的腦瓜比別人靈光而沾沾自喜,總想投機取巧偷懶。我敢說他的靈感全來自偷懶。這本書記錄了他的成長糗事,同時也讓你哈哈大笑。我就來跟你們來說說在他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兒吧:

十月的一個星期六,他的哥哥羅德里克在家裏舉行了大派對,他哥哥給每一個認識的人打了電話,大約七點時,羅德里克的朋友陸陸續續出現了,羅德里克叫他去多拿幾張桌子,他下了地下室,但忽然聽見身後啪的一聲,門銷上了,格雷被他哥哥耍得團團轉。到了早上,格雷看門打開了,就走到客廳一看,客廳就像遭遇龍捲風襲擊一樣,羅德里克要他收拾,他說他哥哥是癡人說夢。羅德里克說他要是東窗事發,就要把格雷拖下水,還要跟他朋友說格雷這個暑假的糗事,格雷簡直不敢相信他哥哥會這樣耍陰招。只好從命幹活。

我合上這本書哈哈大笑,小屁孩雖然聰明,但總是被羅德里克耍得團團轉。格雷的童年時光是多麼地美好啊,我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如我那雙沒有近視的眼睛睜大些,仔細挖掘身邊的趣事,記在本子或腦子裏,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童年比格雷的經歷還要有趣呢!格雷的腦瓜充滿着鬼點子,實在讓人忍俊不禁,想想看,現在我還有7年才成人呢!也許現在還來得及體驗我的“美好”童年呢!

讀書心得日記 篇6

那是一段並不美好的日子,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爲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

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爲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爲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記裏寫道。

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裏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溫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着黎明並鼓勵別人,溫暖別人。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願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着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賬”,而隨時受着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爲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裏,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爲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爲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着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裏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爲如此,纔有了《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啓迪着我和更多人。

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