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稿優秀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稿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稿優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稿優秀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稿優秀1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理解“凋零、談何容易、餘震、骨髓、奔波”等詞的意思。

2、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用“也許……但是……”的句式來練習說話,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爲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現出來的犧牲精神,以及海峽兩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學重點】

理解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以及海峽兩岸同胞之間的骨肉親情。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第一節,師範讀後問: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2、學生交流:

⑴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

3、指導朗讀。

4、揭題:

⑴過渡:

然而,錢暢又是幸運的,後來在臺灣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於是,在杭州和臺灣之間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⑵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抓住“凋零”、“惟有”、“十萬個”、“一個”、“談何容易”等詞來體會錢暢的不幸、可憐,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從而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過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來事情是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順利呢?

2、請大家自由讀3~6節,看看後來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又怎樣呢?

3、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臺灣、青年、李博士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簡要地概括課文3~6節的主要內容。並且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地震的威力,爲後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質埋下伏筆。)

三、重點研讀

1、過渡:

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我們一般該怎麼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許,此時此刻,大家都應該跑出去,在空曠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識都教人們這樣做。”

3、師: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麼做的呢?

⑴學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莊嚴地站着,青年靜靜地躺着。

⑵齊讀“也許……但是……”這兩句話。

4、師:一個是莊嚴地站着,一個是靜靜地躺着,然而他們的內心一定是不平靜的,他們會想些什麼呢?可以選其中一個來說說,用上“也許……但是……”這個句式來說。

出示練習:

李博士莊嚴地站着,他想:也許()但是()。

青年人靜靜地躺着,他想:也許()但是()。

5、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杭州、錢暢

6、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用“也許……但是……”句式來進行想象,使學生體會到李博士和青年人爲拯救他人所表現出來的獻身精神。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第四節,通過朗讀感悟,讓學生感受到青年顧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愛心、奉獻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後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生接讀。

這句該怎麼讀呢?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8、師:骨髓終於抽到了,李博士帶着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終於趕到了杭州。這十幾個小時,他做了什麼呢?

⑴(播放補充資料)結合箭頭、畫外音來了解整個運送的過程。

⑵看來剛纔的媒體介紹,你想說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媒體的創設,讓學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難,飛躍了千山萬水,終於把骨髓及時送到了杭州。)

⑶師小結。

四、總結全文

1、同學們,李博士千辛萬苦爲錢暢送去的僅僅是骨髓嗎?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2、師總結:

是啊,李博士千心萬苦爲錢暢送去的不僅僅是骨髓,還送去了愛心……

3、師:出示練習:

也許,錢暢是不幸的,因爲()。但是,他又是(),()。

同學們,請大家完成這個練習。

4、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繼續用“也許……但是……”句式來練習說話,一方面是對全文內容的一個總結,另一方面再次來體會錢暢的幸與不幸的原因所在。)

5、點題,再齊讀題目。

6、讓我們滿含激情地讀最後一節。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結束全文,讓學生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再次齊讀課題,更是對海峽兩岸同胞骨肉相連的體會。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稿優秀2

1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情景說明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是人間真情的專題,是爲了繼續引導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纔是更有意義,人生才更有幸福。

這篇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講述了一個情致淳厚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想教材編寫的意圖不僅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體會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由課文內容想開去,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認真感悟,學習臺灣青年爲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質及李博士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從而進一步受到人性美的教育。

教學時:

(一)用好教材,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深切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二)超越教材,拓展延伸昇華情感,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3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學時重點

學時難點

教學活動

4.2第二學時

教學目標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關心他人的教育。

學時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學時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愛心架起生命橋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讓學生走進文本。

師:(多媒體出示中國地圖)同學們,請看,這是我國的寶島臺灣,這是我國大陸的杭州。這是臺灣海峽。臺灣和杭州相距大約有多遠?被什麼隔斷?

生:(比畫着)大約千里之遙。

生:被臺灣海峽隔斷。

師:你們的觀察真仔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海峽兩岸血脈親情的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好嗎?

(板書課題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生:什麼是生命橋?

生:是怎樣跨越海峽的?

二、自由誦讀,感悟文本

師: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並想想這篇課文寫了什麼?

(生帶着問題認真地讀課文約3分鐘)

生:“生命橋”是指通過一定的措施給別人延續生命。

生:是靠血脈親情跨越的。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大陸青年小錢得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青年,冒着生命危險救小錢的生命。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臺灣青年在餘震中冒着生命危險,捐獻骨髓,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反覆品讀,體驗文本

師:(激動地)同學們的收穫還真不少,這是因爲你們認真讀書而獲得的。現在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使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或段落,在空白處寫上感受,並與同學交流。(生自由讀課文,作記號,寫感受)

師:你們讀書可真認真!現在咱們來交流一下感受。

生 :我覺得這句讓我感動:“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含苞的花朵”給人是美的感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凋零”是“凋謝、零落”也就是說,這個18歲的青年小錢的生命就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一樣,但是還沒有開放就要“凋零了”。

師:你認爲這句應該讀出怎樣的感受?

生:應讀出一種淒涼、傷感的語氣。

師:小錢如果不得白血病,他可能在做些什麼?

生:讀書,學習。

師:是呀,小錢十分不幸,但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已找到了治療的辦法,你知道嗎?

生:骨髓移植。

生:老師,這句的後半句應讀出有一線希望的感情。

師:說說你的看法。

生:現在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白血病也不是不治之症。課文中的“唯有”應重讀,讀出那種幸運的感情來。

師:你能將這句讀給大家聽聽嗎?(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小錢有希望嗎?快速讀課文,找出看到希望的句子。

(出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於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師:這句話裏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找骨髓不容易。

生:從“輾轉”這個詞語可以感受到尋找合適骨髓的艱辛。

生:從“終於”一詞表示出尋找到合適的輕鬆,給人如釋重負的感覺。

師:你能將這句有感情地讀出來嗎?(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你能說說爲什麼這麼讀嗎?

生:“幸運”要讀得肯定,有力度。“輾轉”要讀出那種尋找的艱辛。“終於‘要帶着感

動,帶着希望的語氣。

師:你體會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帶着這種感情齊讀這句。

師: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一位青年躺在病牀上,等候着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師:“同一時刻”指的是什麼時候?

生:是指1999年9月22日早晨7時30分。

生:是指在這同一時刻,大陸青年靜靜躺在杭州市某醫院的病牀上,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花蓮慈濟醫院的病牀上。

師: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是在怎樣得情況下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的?

生: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佘震中搖晃。

師:(播放地震錄相)

師:就在這種情況下,李博士仍然堅定地走進手術室,情況會是怎樣呢?請同學們默讀

4…6自然段,找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再和同學們彙報交流

師:請大家讀後彙報交流

生:在這場災難中,病牀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親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這句讓我感動

師:爲什麼?

生:因爲家人是指和自己有血肉之親,骨肉相連的人。

師:臺灣青年連自己家人的安危都不顧了,可以感受到他把小錢看作了什麼?

生: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白血病患者在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藥物,殺死體內的癌細胞,同時會破壞身體的抵抗力。如果在24小時內不移植骨髓,後果將不堪設想,此刻移植骨髓,就是和時間爭奪生命。

師:大地震中,他躺在病牀上,內心一定不平靜,讓我們用心貼近這位臺灣朋友的心,聽聽他會想些什麼。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只要我的付出能延續大陸同胞的生命,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值得。

生:希望李博士能儘快地成功抽取骨髓,自己和醫生及早脫離危險地段,也能儘早挽救大陸同胞的生命。

生:感受到愛的力量超越一切。

師:地震還未結束,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纔比較安全。但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師:涓涓流出的是什麼?

生:不僅僅是骨髓,更是愛心。

生:是海峽兩岸人民那難以割捨的骨肉親情。

師生配合讀(播放〈〈愛的奉獻〉〉)。

師:此時此刻,地震還未平息,大地震還在餘震中搖晃,但是

生: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

師:聽外面房屋倒塌的聲音,橋樑斷裂的聲音,但是

生: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師:看那人們四散逃竄,哭聲喊聲混作一片,更嚴重的地震隨時都可能爆發,但是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涓涓地流出……

師:李博士帶着剛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終於趕到了杭州。和當地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爲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師:結果如何?人家感覺怎麼樣?

生:結果,小錢得救了。大家興奮,感動。

師:那就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動和喜悅之情齊讀課文最後一段。(生齊讀)

師:現在誰能說說什麼叫生命橋?

生:臺灣和大陸之間雖然被臺灣海峽間隔,但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的生命橋!

生: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息,世代相傳。

師:帶着這種感情再來齊讀課題,現在體會到的“生命橋”與看到題目時的想法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師:小錢得救了,是海峽彼岸的骨肉同胞給了他新的生命。現在請你們想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麼?小組合作交流。

生:感謝你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險挽救了我的生命!我將以你爲榜樣,關心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生:感謝您!是您的博大愛心,才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續,我必將你的愛心發揚光大!

師:從這個感人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人間自有真情在,生命有限,愛心無限,讓我們在感受別人給予我們愛的同時,也學會關愛他人,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並將這份愛心擴大到社會每個成員身上,整個世界纔會充滿愛。同學們,近日得我校劉大東同學正經歷着不幸,患有嚴重的腎炎,請你們以少先隊大隊部的名義,寫一份倡議書,共同幫助他,同時也使我們的心靈更加燦爛吧!

播放《讓世界充滿愛》樂曲。

教學反思

一、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課件《中國地圖》創設了學習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愉悅地走進文本。課件《地震錄相》能讓學生感悟到臺灣青年及李博士不顧個人安危,一心爲了海峽彼岸的大陸青年小錢的高尚品質;師生配合讀時播放的《愛的奉獻》樂曲,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景的朗讀及將地震危機仍舊存在的緊張與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從容鎮定進行對比朗讀,配上音樂渲染,給一種情感流淌的氛圍。能與作者,文本產生情感共鳴。而在拓展延伸要求學生寫倡議書時播放《讓世界充滿愛》樂曲。目的是學生在感情人間真情在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思考關愛他人的態度與行爲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的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整個教學過程,能夠以讀爲本,學生在讀中領悟並引導學生用心貼近這位此時此刻躺在病牀上的臺灣青年的心,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與文本、對話交流,教師尊重學生獨特感受,邊毒邊悟,形成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張揚了個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增強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借用文本這個例子,通過想象小錢有朝一日遇到臺灣青年想說些什麼的小練筆,讓學生知恩必報並擴大到社會每個成員身上和針對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讓他們的少先隊大隊部的名義發出倡議,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又超越了文本,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做起,關愛他人,讓自己的愛心與付出構成社會和諧的主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