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我變成一棵樹的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我變成一棵樹的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變成一棵樹的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變成一棵樹的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我變成一棵樹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我變成了一棵樹》選自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以圍繞想象爲主題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大膽而新奇的想象,描寫了“我”變成一棵樹以後的情景:“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樹上有各種形狀的鳥窩”“水珠從我嘴巴里流出來”……十分有意思。同時,文中也深深地透露着“愛”與“童心”。“我”有一顆純淨的童心,所以變成樹、還和好多動物交上了朋友,而媽媽到底是發現了“我”的祕密,令人感受到幸福的母子之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並能發散思維,發揮想象寫故事,創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希、癢”等7個生字,會寫“狀、狐”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傍晚”“丁零”“祕密”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文中妙趣橫生的情節。

3.在閱讀中感受文中豐富而新奇的想象,並能仿照課文展開想象,說說“我”想變成什麼,發生了什麼新趣的事。

重點:在閱讀中感受文中豐富而新奇的想象。

難點:能仿照課文展開想象,說說“我”想變成什麼,發生了什麼新趣的事。

二、說學法。

三年級的學習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想象豐富,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新課標尤其強調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而本課想象新奇、有趣,更能讓學生在讀中產生生動的畫面和豐富的聯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任務驅動、朗讀感悟、思維啓發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同時藉助多媒體教學,加深對學生文本的理解。

除了“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等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質疑、勾畫、想象等方法,以讀促寫,讀思議結合,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情語言,體驗情感。

三、說教法。

1.巧設疑問,激趣導入。

在上課開始,讓同學們大聲朗讀課題“我變成了一棵樹”,引發大家的疑問:“我”爲什麼會變成一棵樹,“我”變成一棵樹後會發生哪些事情?先讓學生自由暢想、自由交流。然後再導入課文:當“我”變成一顆小樹之後,到底會出現了怎樣的情景?這樣引發了同學們閱讀的興趣。

2.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如:丁零、失望、繼續、麻煩。可以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語境來理解詞語。

3.默讀課文,感受想象。

圍繞“你覺得哪些想象有意思?”這個問題,讓學生自行品悟、勾畫相關語句,然後在班內進行交流。感悟想象是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所以先將問題拋出,引導學習。

在交流中,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要儘量讓學生從文本出發,讀出自己的感受。如:

(1)“我”變成了樹就十分有意思:“我”心裏想着變成樹,結果立刻就有許多小樹枝從“我”身上冒出來。多有趣呀!

(2)“我”變成樹後,樹上長的不是各種果實,而是長滿了鳥窩;更有意思的是,鳥窩還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3)鳥窩一般是小鳥的家,但是“我”長出的鳥窩能住各種小動物,它們只需要輕輕一爬、一跳就住進了鳥窩,連“我”媽媽都可以來住,多麼神奇。

(4)當“我”緊張得心嗵嗵跳時,“我”的鳥窩也會丁零丁零響。

(5)雖然“我”變成了小樹,但是“我”的肚子還是跟以前一樣會餓,也會發出“咕嚕嚕……”的聲音。

(6)小樹也會流口水,並且小動物還以爲是下雨呢。

4.再次朗讀,感受“我”的心理變化。

這篇課文不僅有新奇、有趣的想象,對“我”的心理描寫也十分直白,充滿了童真童趣。那麼怎麼讓學生感受這份童趣?關鍵點也是以問促思,以讀識情。讓學生讀,找出表現“我”心理變化的語句讀一讀,可以嘗試批註。如:

(1)我真希望變成一棵樹,這樣就沒人在你玩的時候叫你吃飯了。(煩惱)

(2)我心裏想着,就覺得身上癢癢的,低頭一看,發現許多小樹枝正從我身上冒出來。呀,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驚喜)

(3)傍晚的時候,媽媽揹着一個大包過來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樹上的鳥窩都一動一動的,發出丁零丁零的聲音。(緊張)

(4)她不知道我變成了樹!我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高興、失望)

從“我”的心理變化中,繼而探討重點問題:“我”爲什麼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從而引導學生髮現,“我”高興是因爲媽媽沒有發現這棵樹就是她的孩子,“我”失望也是因爲媽媽沒有發現這棵樹是“我”,因爲“我”覺得媽媽是最親的人、最瞭解“我”的人,所以在心中暗暗期待她能發現“我”的祕密。

(5)噢,最瞭解我的人到底還是媽媽。(欣喜、得意)

5.朗讀最後一段,感受韻味。

朗讀最後一段:哎呀,她是怎麼知道我的祕密的?

讓學生思考:媽媽是怎麼知道“我”祕密的?媽媽爲什麼會知道“我”的祕密。從而提示主題,感受濃濃的母子深情。

5.思緒飛揚,拓展想象。

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上感受想象,進而結合課後習題進行思維發散: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情?相信在文本學習的基礎上,學生的思路已被打開,這一環節重點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象,進而再下筆寫作。

我變成一棵樹的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瞭解“我”變成一棵樹之後的奇妙經歷,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膽想象自己會變成什麼,以及之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

[教學重難點]

瞭解“我”變成一棵樹之後的奇妙經歷;能大膽想象自己會變什麼,以及之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

[教學課時]

2課時

一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嗎?爲什麼?假如你也有像孫悟空那樣的能力,你想變成什麼呢?(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她叫英英,擁有超能力的她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有趣的故事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字解詞

1.學生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標註自然段序號,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預習。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彙報對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相機正誤、補充,並小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默讀課文,觀察課文插圖。

2.小組交流,自己通過默讀課文和觀察課文插圖都瞭解到了什麼。(英英厭煩媽媽的嘮叨,想變成一棵大樹,當她夢想成真時,樹上長滿了各種形狀的鳥窩,她邀請了許多小動物住進來。這時,媽媽也住了進來,還和大家分享美食,英英卻餓得流口水,最後英英明白了原來媽媽早就發現她就是這棵大樹。)

3.小組派代表發言,參與全班交流。

4.教師評議,相機小結。

5.問題導學,探究交流。

(1)“我”爲什麼想變成一棵樹?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厭煩媽媽的嘮叨。

②課件出示第1—4自然段。(指導朗讀:讀出不耐煩的語氣。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2)“我”想變成一棵樹的願望實現了嗎?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課件出示句子)

②指導朗讀:讀出驚喜的語氣。

③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3)“我”變成了一棵什麼樣的樹?

①全班交流,教師小結:長滿各種形狀的鳥窩的樹。(課件出示句子)

②指導朗讀:讀出自豪的語氣,在朗讀中表現出只有孩子纔會有的奇思妙想。

③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師重點指導:“繼”字注意筆順,最後一筆爲豎折;“狐狸”兩個字的部首都是“犭”,寫的時候注意要左窄右寬。

2.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讀課文。

二、互相交流,質疑探究

1.思考:“我”變成一棵樹後做了什麼?

(1)全班交流,教師小結:請各種動物住在鳥窩裏。(課件出示第7~8自然段)

(2)可以看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有愛心)

(3)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2.除了小動物,還有誰住進了“我”的鳥窩?

(1)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媽媽住進了“我”的鳥窩。(課件出示媽媽住進“我”的鳥窩的片段)

(2)學生自由朗讀,說說在朗讀中體會到了什麼。(“我”的心裏十分矛盾)“失望”是什麼意思?(因希望不能實現而失去信心或感覺不快活)

(3)指導朗讀:讀出“我”心情的變化和矛盾的心理。

3.媽媽在“我”的鳥窩裏做了什麼?這時“我”有什麼表現?“我”的表現說明了什麼?

(1)教師小結:這些表現說明“我”餓了,想吃飯。

(2)學到這裏,你認爲媽媽真的沒有發現“我”變成了一棵大樹嗎?(不是)媽媽爲什麼要這樣做?(想幫“我”改掉不按時吃飯的壞習慣)在你的眼裏,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一位愛孩子的媽媽)

(3)指導朗讀:讀出“我”的後悔,在朗讀中表現出媽媽關愛孩子的特點。

4.課件出示第15—20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這部分課文描寫了什麼?(小動物們發現滴下的水珠,議論紛紛。)

(2)作者爲什麼要穿插這段描寫?(爲了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動情節發展)

(3)“唉,變成了樹真麻煩。他們連水珠是從我的嘴巴里流出來的都不知道。”你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了什麼?(“我”迫切希望別人能理解“我”此時想吃飯的心理。)

(4)學生自由朗讀這部分課文。

5.讀第21—23自然段,故事又是怎樣發展的?

(1)全班交流,教師小結:“我”感受到最瞭解“我”的人到底還是媽媽。

(2)“我”是從哪裏感受到最瞭解“我”的人到底還是媽媽的?(“小饞貓,肚子餓了,對吧?英英!”媽媽說話了,還對我眨了一下眼睛。)

(3)“哎呀,她是怎麼知道我的祕密的?”這句話應該怎樣朗讀?(讀出“我”的疑惑和驚喜,讀出“我”對媽媽的讚歎)

(4)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三、拓展交流,質疑深探

1.你覺得“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2.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

(1)小組交流,互相評議。

(2)全班交流,教師評議。

[教學板書]

我變成了一棵樹

不想吃飯變成樹

媽媽、小動物住進鳥窩

餓得流口水媽媽最瞭解我

[教學反思]

《我變成了一棵樹》一文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講述故事,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母親是最關心自己的人。

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我緊緊扣住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地進行想象能力的培養,安排了說話練習“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這樣有利於激發每個學生創造的靈感,體會成功的喜悅,便於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變成一棵樹的說課稿3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認識“希、癢”等8個生字,會寫“繼續、祕密”等詞語。

2、感知課文內容,提取情節信息,感受作者大膽而神奇的想象。

3、學會並運用“連續性想象”,大膽想象故事情節。

教學準備:

PPT、板貼

教學過程:

一、復現“發散性想象”策略,導入課題。

(課前板書課題。)

1、我們剛學過小真的長頭髮,你瞧,她用發散性的想象把長頭,拿來做了那麼多有意思的事情。(板書想象)

2、今天,我們又要來認識一位小姑娘,她叫英英,她有一個奇妙的想法,她想變成——(出示課題)。齊讀。

【設計理念】舊知導新課,激起學文興趣,強化想象概念。

二、初讀感知,教授概括方法。

1、英英爲什麼想變成一棵樹呢?

自由朗讀課文,想想“我”爲什麼想變成一棵樹?用上文中的話說一說。

2、字詞反饋,相機正音。

小老師帶讀、男女生對讀、齊讀。

3、回顧問題:“我”爲什麼想變成一棵樹?

(預設:我真希望變成一棵樹,這樣舊沒人在你玩的時候叫你吃飯了。)

請生讀,給予評價,讀出渴望。指導全班朗讀。

4、師生問答,教授“直圈”概括法。

英英心裏這麼渴望着,這麼想着,就覺得——

【生:身上癢癢的。】(關注癢癢的輕聲)低頭一看,呀,發生了什麼神奇的事情?

【生:我變成了一棵樹】(板書畫一半樹幹)

瞧,我用筆在文中直接圈出了概括神奇事件的內容,這種概括的方法,叫做直圈法。

5、這棵樹有什麼特別的呢?

簡單的說就是樹上長滿各種鳥窩。(板貼:長滿各種鳥窩),當詞語不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可以跳着圈一圈,這種概括內容的方法我們叫做跳圈法。

【設計理念:文章篇幅較長,學生難以簡練概括出故事情節,老師教授並示範從原文提取信息,會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課文以及提取信息,從而解決問題。】

三、概括故事情節,提煉“連續性想象”策略。

1、英英因爲不想吃飯,所以變成了一棵長滿了各種鳥窩,她的神奇變身之旅就這樣開始了,(板書樹幹內:神奇的變身之旅)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件呢?

2、請生交流,老師幫助概括,打亂順序隨機板貼。

3、誰來幫老師擺一擺?(請生上臺擺放)

4、爲什麼這麼擺放?(預設:故事情節有一定順序)

5、肯定學生答案,併爲事件加上箭頭。

6、我想請一排的同學簡單說說這個有趣的故事。(小組按順序一個接一個複述。)

【設計理念:請生上臺排序以及請一小組同學複述故事,目的都是爲了讓學生明確故事情節的推動性、事件發生的連續性。同時以講故事形式複述課文不僅是課文語言的內化過程,還是學生的聽、讀、思、記能力訓練的過程。】

7、總結:你們看,想象可真有意思,不僅可以像小真一樣發散思維,還可以像英英這樣由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事情,再引出新的事情,這樣一步一步,一環扣一環地進行連續性的想象把她的神奇變身之旅寫的生動又有趣。(板書:連續性)

8、在這麼多有意思的事件裏,你覺得最有意思的事哪一部分?

9、(關注嘴巴流出水珠片段,出示課堂作業本。)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覺得嘴巴里流出水珠很有意思,我們看看小動物們是怎麼想的吧。請四個同學分別讀讀小動物的對話,老師來讀旁白。

10、小動物們的討論可真有意思,如果你也在場,你覺得水珠還可能是什麼?把你的想法寫到作業本上,完成後請生答。

11、你們的想象讓這個故事變得更有趣了。

【設計理念:此處問題設置,既解決了課後題又完成了課堂作業本,使作業本不再獨立於課堂之外。】

12、再來看,(指板書)在英英的這段變身之旅中,變成了一棵樹是故事的開始,中間是故事的經過,最後媽媽發現了祕密是故事的結尾,英英就這樣用了連續性的想象把這個故事說完整了。

四、實踐“連續性想象”策略,展開神奇變身之旅。

1、老師有個大膽的想法,我也想變成一棵樹(板書繪畫另一半樹幹),可是我不想長鳥窩,我想長滿各種水果(板貼:長滿水果)。你覺得可能有哪些水果呢?(板貼各種水果圖片)

2、我這棵長滿了各種水果的樹,又可能引來誰,又會有什麼神奇事件發生呢?

3、學習活動二:小組續編。

注意分工一定要明確,第一個人先想一個事件,第二個人順着他的事件,繼續往下想,就這樣連續地想象,討論完了,再按順序寫在各自的紙條上。一個奇妙事件一顆星,兩個奇妙事件兩顆星,以此類推。

4、小組集體上臺展示,其餘學生評價。

老師給予肯定性評價:瞧,他們小組,用了連續性地想象把故事編的這麼有趣。

5、老師想把魔力傳給你們,如果你們也能變,你想變成什麼?請生答。

6、如果變成你們所說的,又會有什麼神奇事件發生呢?在你們手中都有一張學習單,趕快用上連續性的想象展開一段奇妙變身之旅吧。寫出一個奇妙事件一顆星,接着寫出第二個奇妙事件兩顆星,看誰能拿到最多的星星。

7、請生上臺展示。相機評價。

【設計理念:兩次學習活動都是對“連續性想象”策略的實踐運用,跳脫於文本之外,給了學生更爲廣闊的想象空間。】

五、指導書寫,小結課堂。”

1、同學們的分享有意思極了,連續性的想象是幫助我們寫好故事的小祕密。

2、指導書寫“祕密”二字。

仔細觀察,這兩個字有什麼共同之處?(預設:都有“必”)有什麼想提醒大家?

師總結:祕密兩兄弟,必須要牢記,老一的在禾旁,老二的在山上。

3、學生練寫。

4、總結:這節課我們學會了用連續性的想象把故事情節說完整了,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英英是怎樣把故事講的豐滿又充滿魔力的。

我變成一棵樹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我變成了一棵樹》。《我變成了一棵樹》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文章通過描寫小作者爲了逃避媽媽讓她吃飯,而發揮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棵有趣奇特的樹,表現出來作者的想象奇妙、有趣。

《我變成了一棵樹》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大膽想象”,旨在鼓勵、啓發學生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材的體裁特點以及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我主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三個維度設置本課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生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能夠將生活和想象結合,組織語言,進行想象力訓練。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感受“我”變成樹的樂趣。

3、教學重點:聯繫生活,讀懂想象,學會想象。

4、教學難點:讀懂課文,體會想象的樂趣。

二、說教法

這篇課文,重在培養學生聯繫生活,讀懂想象,學會想象的能力。本課教學,我的教學思路是:複習導入→邊讀邊想→重點感悟→探究問題→交流彙報→課堂總結→課堂練習。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學生思考回答爲主線,樹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啓發者的角色意識。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倡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在對重點內容的學習中,讀懂想象,學會想象,體會想象的樂趣;讓學生通過劃一劃,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自主地思考問題,合作交流問題,探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拉近距離。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一篇課文的生字詞語呢?首先讓我們來對上節課學過的生字進行一個考察,看看同學們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邊讀邊想,探究問題,啓動思維,重點感悟。

過渡:我變成了一棵樹,這個想象多麼有趣,接下來還會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發生。

默讀課文,說說你覺得這幾部分裏各有哪些想象有意思。用筆在文中畫出來,再來和大家交流,並說說有趣在哪裏。

(設計意圖:通過初讀課文,畫出重點,互相交流,感知文本內容,爲下一步教學作好鋪墊。)

(三)交流彙報,碰撞思維。(討論)

討論:“我”變成了怎樣的樹?下列兩句話哪句的表達效果更好?

1、學生探究結束後,說一說自己的收穫,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2、小組派代表彙報各小組的探究結果,讓思維在小組彙報中撞擊出絢麗的火花,讓學生在小組彙報中分享探究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

(設計意圖: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帶着問題閱讀比無目的的閱讀,受到的閱讀效果更佳。基於這樣的認識,我通過目標導讀、探究問題、交流彙報的學習形式,讓學生的思維經歷喚醒、啓動、碰撞的過程,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四)目標導讀,喚醒思維。

1、拓展想象,說話訓練。

既然媽媽一早就知道我是那棵樹,爲什麼還故意端來美味的食物饞我?

媽媽很早就知道英英變成樹了,所以她才故意拿來好吃的和大家一起吃,爲了是讓英英感覺到餓,主動去吃飯。

2、教師進行點撥引導。

五、本課小結

回顧全文,說說課文講了什麼故事?

這篇課文寫了英英爲了逃避媽媽催促自己吃飯,而變成了一棵樹,機智的媽媽用美食引誘她流下口水。故事充滿了童趣,令人感到溫馨幸福。

六、拓展延伸,鞏固小練習

媽媽是用怎樣的方式讓英英吃飯的?

A、直接把她拽回家。

B、把飯拿過去,讓英英吃。

C、用美食引誘英英,回家吃飯。

學生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教師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構本課的知識體系。

七、說板書設計

我變成了一棵樹

變成樹:癢癢的冒出來

長滿鳥窩:各種形狀想象奇妙、有趣

住滿親朋:小兔子、小松鼠、媽媽……

(設計意圖:板書是一篇課文的袖珍版,是一部微型教案。本板書以結構性、條理性、整體性原則爲設計指導思想,突出課文結構,繪出文中美景,點出文章中心,學生一看便一目瞭然,文本的知識結構便存於心中,起到了總結全文、收束全篇的目的。)

我變成一棵樹的說課稿5

一、說教學背景(片3)

1、在教程中的作用(片4)

本文是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17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想象”爲主題,帶領學生進入美妙的想象世界。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因爲不想自己在玩的時候有人叫“我”吃飯,所以變成了一棵樹,繼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個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瞭解自己的人是媽媽。本文將人與動物、植物的相遇與相處,描繪得如同一種真實的存在,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世間的和諧與美好。爲本單元的習作做好鋪墊。

2、學情分析(片5)

學習情況:

學生思維活躍,嘗試慾望強烈,想象力豐富。

學生情況:

學生在創新能力、思維方面存在不足,想象力會不自覺地受到思維定勢的約束。合作學習意識不強。

解決對策:

(1)由淺入深設計想象訓練,鼓勵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展開想象。

(2)鼓勵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拓寬思路。

3、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本課教學中,應結合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與樂趣。同時,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的想象美,練習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想象世界。

爲此,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爲:(片6)

(1)知識與技能:

A、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B、知道想象的世界與現實生活的不一樣,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

(2)過程與方法:

A、通過學生畫出自己認爲有趣的句子並在組內交流有趣的原因,讓學生髮現想象的世界可以是現實生活不存在的。

B、鼓勵學生想象:文中的省略號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狀?媽媽和小動物們在樹上吃東西時可能說些什麼?讓學生能夠由句子到段落說出自己的想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想象訓練,使學生能夠感受想象的神奇,樂於想象。

教學重點(片7):知道想象的世界與現實生活的不一樣,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能夠大膽說出自己的想象。

教學難點:體會想象的樂趣,大膽展開想象。

關鍵:引導學生髮現,想象的世界可以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激發學生想象的興趣。

二、說教學分析:(片8)

1、說教法:爲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也爲了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片9)

(1)讀書指導法。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內容較爲簡單,有了第一課時的朗讀基礎,本節課我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說出喜歡這些句子的理由,適時進行朗讀指導。並適度進行拓展閱讀,鞏固讀書方法。

(2)討論法。小組討論可以使學生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本節課我鼓勵學生圍繞課後兩個中心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同學們相互交流,更有利於理解想象的趣味。

2、說學法(片10,點擊4次鼠標)

誦讀品味法。新課程強調凸顯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而在語文課中,就必須強調個性化品讀。這節課,我爲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充裕的時間與空間,學生通過自主發現,品讀悟趣,感受“我”變成一棵樹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片11、12)

(一)導入:(片13)

1、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字詞。

(形狀、狐狸、丁零、巧克力、香腸、繼續、白糖、祕密)

出示詞卡,學生開火車讀詞,瞭解詞語掌握情況。

2、談話導入:

學生回憶: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我”爲了逃避媽媽催促自己吃飯,變成了一棵樹。)學生概括主要內容後,師生輕鬆談話:“我”變成大樹後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可以通過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

(二)合作學習(片14)

1、小組討論: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爲最有趣的句子。

(2)組內交流:爲什麼覺得這些句子有意思?

(3)以小組爲單位,彙報交流,小組間相互補充。師適時指導朗讀。

學生在彙報時,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體會到的“趣”,但我會從學生的回答中抓住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順勢引導。

預設(1)(片15)

“我變成了一課長滿各種形狀的鳥窩的樹: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師適時引導學生想象,省略號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狀?你能仿說一段話嗎?設計意圖: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又能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初步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預設(2)(片16)

“我會請小兔、小刺蝟、小松鼠、小鴨子、小鱷魚、小狐狸住在裏面,”(這些想象有哪些奇特之處?這些在陸地上生活的小動物居然爬到樹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鳥兒。設計意圖:讓學生髮現,在想象的世界裏,一切現實生活中的“不可能”都可以成爲“可能”。)

預設(3)(片17)

“媽媽打開揹包,從裏面拿出來許多好東西:巧克力———”(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媽媽和小動物們在大樹上會說些什麼呢?設計意圖:讓學生聯想畫面,想象人與動物、植物的和諧相處,感受世界的美好。)

預設(4))(片18)

“咕嚕嚕……我肚子裏的聲音越來越響了——”

(設計意圖:本文出現兩次“咕嚕嚕”,表達出“我越來越餓”。師要強調象聲詞的語氣,要讀的快而響,如“咕嚕嚕”,強調出“我”餓的程度,重讀“怪怪的聲音”“越來越響”。這一環節可以鼓勵學生展示讀、評價讀、挑戰讀多種方式,提高朗讀能力。)

合作學習環節放手把文本給學生,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獨立解讀文本讓學生激動興奮,互相探討擦亮了靈感的火花,適當的點撥提升了欣賞的品味,整個課堂便會充滿生機,其樂融融。

(三)拓展想象:(片19)

說一說: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

(設計意圖:爲學生提供更廣的想象空間,進一步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四)拓展閱讀:(片20)

1、拓展閱讀兒童詩《頭疼》

身上長出棵樹,總讓人覺得恐怖,

我現在只有枝和刺,渾身上下光禿禿。

可到了春天你再瞧,一定把你嚇一跳!

思考:你喜歡詩句中的哪些想象?爲什麼?

2、推薦閱讀:《閣樓上的光》(美)謝爾、希爾弗斯坦(片21)

(設計意圖:在完成本課學習目標後,適當把孩子們的思維引向課外空間,向橫向拓展或縱向延伸,以拓寬他們的閱讀面,增加他們的閱讀量,從而使語文課程學習更加開放、更有活力。)

(五)佈置作業:(片22)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故事的結局會怎樣?把你們續編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們聽。

(設計意圖:讓孩子展開自己的想象,爲故事編寫不同的結局,過一把“作家”癮。再一次感受想象的樂趣,能夠大膽展開想象。)

四、說板書設計:(片23)

在課堂信息傳遞中,板書作爲一種形象的無聲語言,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能再現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一種“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板書設計(片24)

我變成了一棵樹

變成樹

長滿鳥窩

親朋光臨

教學效果預設

本文是想象故事,恰好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安排學生拓展想象,更深入的體會想象世界的美好。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說話訓練,促使學生從積累到運用的遷移。